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11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等。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6273
  • 国内刊号:23-1544/R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12
  • 创刊时间:2011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6
  • 综合影响因子:0.318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年第20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基础研究

基于CTA的在体女性盆腔静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的方法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利用CTA原始数据集构建在体女性盆腔静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基于双源CTA技术,获取1例宫颈癌患者的Dicom 3.0原始二维断层图像数据集。利用Mimics 10.01软件分别对骨盆、盆腔动脉血管网以及盆腔静脉血管网进行三维重建并配准融合。结果:构建的盆腔静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可以清楚地显示下腔静脉、髂总静脉、髂外静脉、髂内静脉及其初级属支,以及双侧卵巢静脉等。与重建的骨盆、盆腔动脉血管网配准融合后,各支静脉血管的解剖走形及引流区域变得更加清晰明确。结论:基于CTA的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是一种研究女性盆腔静脉血管网的好方法,具有较大的运用价值。
3801-3804

《分子影像学》第二版已正式出版发行

摘要: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申宝忠教授主编的《分子影像学》第二版(ISBN:978-7-117-13344-9/R.13345)一书已于2010年9月14日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分子影像学》是国内第一部分子影像学大型专著。
3808-3808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体外释放与蛋白活性的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选择不同的模型蛋白,探讨准确的研究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支架的体外释放和快速的测定蛋白活性的方法。方法:通过O/W乳液法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并用扫描电镜对纳米纤维表面进行了表征。以GM-CSF为模型蛋白,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考察纤维的体外释放行为;以BSA为模型蛋白,用SEC-HPLC比较纤维制备前后蛋白的聚集情况;以β-半乳糖苷酶为模型蛋白,用ONPG法比较纤维制备前后酶的催化活性。结果:纤维表面平滑,直径均一,呈现互相连通的三维网状结构。纤维在5天内释放90%以上;纤维中回收的BSA单体比例为66.53%;β-半乳糖苷酶在纤维中的催化活性保持原活性的3.37%。结论:通过选择不同的模型蛋白,能够准确的测定静电纺丝纤维的体外释放,快速的考察纤维中的蛋白活性,对于更好的研究蛋白药物纳米纤维支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809-3811

微卫星复杂结构对分型的影响:以熊UamD116和UamB1为例

摘要:目的:微卫星是基因组上的短串联重复序列,具有高度多态性,表现为核心序列中重复单位的重复次数的变化,这种变化造成不同等位基因核心序列的长度不同。因此,其基因型主要依靠PCR扩增片段长度来判定。在各类研究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4碱基重复的微卫星以减少2碱基微卫星的stutter等问题的影响。但是4碱基微卫星核心序列结构复杂时,就会对分型的正确性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下游分析的正确性。在很多野生动物的研究中,这一问题常常被忽略。本文以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的2个四碱基微卫星位点UamD116和UamB1为例,揭示内部结构对分型的影响。方法:我们选用96份亚洲黑熊样品(包括血液、肌肉组织和毛发等样品)进行微卫星分型研究,通过荧光标记的PCR扩增和毛细管电泳分型,比较了基于扩增片段长度的分型和基于序列核心结构的分型效果的差异。结果:UamD116核心序列结构除了含有多种不同的重复单位外,还在重复单位之间有碱基插入,出现单碱基T、二碱基TC和三碱基AAG插入;并在一类等位基因下游侧翼序列有1个GA缺失。基于序列结构的分型中可以将不同的等位基因分开,而在基于片段长度的分型中,容易将不同的等位基因合并为1个等位基因。在位点UamB1共发现两种类型的等位基因,在一类等位基因中出现一个3bp的插入,使等位基因之间的差异不再是4bp,而是1bp。在仅依据片段长度分型时,相差1bp的等位基因被认定为1个。此外,还有不同等位基因核心序列不同,但是二者长度完全一致。依据片段长度分型共发现8个等位基因,而经过序列分型确定的等位基因数为12个,相应地基因频率及其他遗传学参数都发生相应的改变。结论:对于核心序列结构复杂的微卫星必须通过等位基因测序来矫正片段长度分型的结果,才能得到可靠的群体遗传学结论。
3812-3816

小鼠低剂量辐射损伤模型的初步研究

摘要:目的:对小鼠低剂量辐射损伤模型进行初步研究并筛选敏感检测指标。方法:实验分7组,1组为正常组,其余6组用XHA600直线加速器射线照射,每组取一部分小鼠于照射后2、4、8、16h测定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和血红蛋白(HGB)含量;测定小鼠肝脏和脾脏重量及其组织中的超氧化合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剩余小鼠于4周后观察骨髓切片中血细胞变化。结果:照射后4h测定血常规,发现累积辐射0.4Gy组小鼠RBC有降低趋势,WBC、HGB显著降低,PLT显著升高;肝脏、脾脏的湿质量显著降低;小鼠肝脏组织中MDA的含量显著升高、SOD的活力显著降低;4周后小鼠骨髓细胞的病理改变与单次照射剂量相关,单次较大剂量(如0.6Gy)照射对骨髓细胞影响较大,在4周观察期不能自身恢复,而多次累积照射对骨髓细胞病理改变较小。结论:小鼠低剂量辐射损伤模型的最佳造模剂量为累积照射0.4Gy即每次照射100mGy,间隔一天,连续照射4次。
3817-3821

粪肠球菌生物被膜形成早期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

摘要:目的:以粪肠球菌为研究对象,探讨粪肠球菌基因srtA(转肽酶A编码基因)、esp(肠球菌表面蛋白)与粪肠球菌生物被膜形成早期的相关性。方法:用逆转录PCR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生物被膜和浮游菌组细菌srtA、esp两种与生物被膜形成早期相关的基因其表达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rtA、esp基因与粪肠球生物被膜菌早期形成密切相关。生物被膜菌组srtA、esp表达量分别是浮游菌组的7.9与13.5倍。结论:srtA、esp基因与粪肠球生物被膜菌形成早期密切相关,可能是生物被膜早期形成的上调因子。
3822-3826

PSA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的建立及活性鉴定

摘要:目的:建立高活性的PSA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载体。方法:提取前列腺癌细胞PC-3总DNA,PCR扩增出PSA启动子片段,建立PSA启动子荧光素酶重组载体PGL3-psap,通过脂质体介导将重组载体转染到前列腺癌细胞PC-3中,使用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检测其活性。结果:DNA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荧光素酶重组载体PGL3-psap,荧光素酶检测显示重组载体在前列腺癌细胞PC-3中有较强活性。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具有高度活性的PSA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
3835-3837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临床研究

胫前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价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

摘要:目的:探讨胫前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参数与2型糖尿病下肢疾病的相关性,为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超声诊断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设计经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在检查前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将15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下肢动脉病变(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症状组(具有间歇性跛行和(或)静息性腿痛)和无PAD症状组,使用高频超声二维时分别测量静息状态下及反应性充血后胫前动脉内径(D0,D1),内-中膜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彩色流速流量定量技术测量胫前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搏动指数(Pulse Index,PI),血管内压力(Pression,P)及压差(Friqunent,FRQ),比较两组胫前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D1-D0)/D0),IMT及血流参数的差异,应用多元回归分析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以上血流动力学参数与下肢PAD症状的相关性。结果:(1)与非PAD症状组相比,PAD症状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PSV、PI、P均减低,IMT增加;(2)PAD症状与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PSV、PI、Sten%、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等有相关性,而与IMT等无相关性。结论:(1)袖带加压法测定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方法简便且有潜在临床适用性;(2)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作为一项新指标可以和经典的PSV一样反映下肢动脉病变的情况,从而为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提供依据。
3842-3846

三维一体教育改善农村产褥期妇女膳食营养与生活行为效果分析(英文)

摘要:目的:评价三维一体宣教对妇女产褥期营养保健知识认知、饮食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针对影响产褥期妇女膳食营养与健康的主要因素,提出妇幼保健机构指导下的"产妇-家庭-社区"三维一体膳食营养干预策略。选择某农村孕晚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基本常规的孕产妇卫生保健知识宣传,对干预组对象进行专门的三维一体营养保健知识宣教。结果:干预组对象营养保健知识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对象奶类、鱼类、蔬菜、水果的每日摄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蛋类的摄入量是194.51g/天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8.2g/天(P〈0.05)。干预组完全母乳喂养的比例是7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5%(P〈0.05)。房间每天通风的发生率干预组是6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3%(P〈0.05)。结论:推广三维一体营养保健知识宣教,多途径、针对性强的宣教方法能有效提高妇女营养保健知识水平,并改善其产褥期饮食、行为及健康状况。
3850-3854

介入栓塞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对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分娩发生产后出血并应用介入技术治疗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有15例一次栓塞成功,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异常阴道流血,未哺乳者术后6-8周恢复正常月经,哺乳者于结束哺乳后4-8周恢复正常月经;1例于栓塞后16小时再次出现大量阴道流血,而改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结论:介入栓塞治疗直观性强、创伤微小、并发症少、止血较快,并保留生育功能,有条件的医院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3855-3856

凋亡抑制蛋白XIAP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淋巴瘤骨髓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摘要:目的:研究凋亡抑制蛋白(XIAP)在白血病及淋巴瘤骨髓活检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13例淋巴瘤,9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活检组织中XIAP的表达水平。结果:XIAP蛋白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淋巴瘤骨髓活检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积分均高于非恶性血液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IAP的表达水平与白血病及淋巴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联,可能与其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有关。
3857-3859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4、TNF-α及IgE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组39例、缓解期组39例)血清IL-4、TNF-α、IgE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的4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组血清IL-4、TNF-α、IgE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期组血清IL-4、TNF-α、IgE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4、TNF-α、IgE水平两两之间呈正性显著相关(P〈0.05)。结论: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4、TNF-α、IgE水平对患者疾病预测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864-3866

尼龙绳与钛夹在预防内镜下切除大肠宽蒂息肉术后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尼龙绳和钛夹在预防大肠宽蒂息肉切除后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方法:从2005年1月至2011年9月连续选择155例患大肠宽蒂息肉和有蒂且顶部直径大于10mm息肉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53例),将尼龙绳套扎息肉的基底部,然后使用常规的套圈器进行息肉电切术。B组(52例),使用常规的套圈器进行息肉电切术,然后残端使用钛夹缝合。C组(50例),使用常规的套圈器进行息肉电切术。结果:所有息肉均成功摘除。A组和B组1例出血;C组5例出血,其中1例需要手术干预。结论:大肠宽蒂息肉常规圈套器进行息肉电切术具有较大的出血风险;尼龙绳和钛夹对内镜下切除大肠宽蒂息肉术后出血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3867-3869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阳性率及耐药性的变化,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住院患儿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克雷伯菌413株进行ESBLs筛选和确证。结果:共分离得到413株肺炎克雷伯菌,其中产ESBLs的菌株共204株,占49.39%,且有逐年上升趋势。ESBLs阳性菌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噻吩、头孢噻肟、阿莫西林耐药程度最为严重,耐药率为100%;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环丙沙星高度敏感,敏感率为90.2%~100%。结论: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已成为主要耐药菌,应加强耐药监测,重点监管并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
3870-3872

HPV-DNA和TCT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乳头瘤病毒定性检测(HPV-DNA)与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技术(TCT)在宫颈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用HPV-DNA及TCT法检测1536例患者,对TCT阳性、HPV-DNA阳性病例者进行阴道镜下活检。结果:随着病理诊断级别的升高,高危型HPV感染率上升,而低危型HPV感染多见于轻度不典型增生(CINⅠ)及其以下病变,HPV混合感染在各组间未见明显趋势。HPV-DNA检测与宫颈活检的符合率为66.78%。随着病理级别的升高,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组的感染率呈降低趋势,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组感染率亦呈下降趋势,而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组和鳞癌(SCC)组感染率均呈上升趋势,TCT检测与组织学诊断的符合率为66.67%,与HPV-DNA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1,P〉0.05)。结论:HPV-DNA、TCT及宫颈活检三者检测相结合,能明显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3876-3878

D-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准确性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4例为实验组,以我院同期健康体检的34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基础水平以及实验组溶栓治疗各时间点的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在基础状态下实验组的D-二聚体为(1.59±0.31)m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在溶栓治疗6h后的D-二聚体水平为(3.48±1.40)mg/L,显著高于溶栓治疗前(P〈0.05)。其余各时间点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检测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对临床治疗和预后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是较好的心肌梗死诊断分子标志物。在发现D-二聚体水平异常时,应结合临床症状、心电图、胸部X光片的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确保诊断的可靠性。
3879-3881

磷酸肌酸钠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心肌损害患者的心肌、脑组织保护作用。方法:选择60例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心肌损害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磷酸肌酸钠至术后3天,观察两组颅内压(ICP),脑氧分压(PbrO2),心功能及心肌酶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颅内压及心肌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脑氧分压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磷酸肌酸钠可明显改善心脑组织微循环及能量代谢,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3888-3890

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二尖瓣返流的外科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重度二尖瓣返流(MR)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本中心实施外科手术治疗6例PDA合并MR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实施PDA缝扎术和二尖瓣置换术,1例实施PDA缝扎术和二尖瓣成形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月、3月和1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并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的变化。结果:6例术后PDA均无残余分流。心脏彩超检查显示,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LVEDD显著缩小(P〈0.01),术后1个月较术后1周进一步缩小(P〈0.01),术后3个月与术后1个月比较以及术后1年和术后3月比较LVEDD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VEF术后比术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在术后随访中未出现栓塞和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外科手术治疗PDA合并MR疗效满意。术前单纯重度MR患者易漏诊PDA,应尽可能明确诊断。
3891-3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