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11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等。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6273
  • 国内刊号:23-1544/R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12
  • 创刊时间:2011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6
  • 综合影响因子:0.318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年第17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论著

人BRCA1干涉慢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验证

摘要:目的:设计合成干涉BRCA1表达的小干扰RNA,并克隆入pLKO.1慢病毒表达载体,为研究基因BRCA1在乳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方法:根据人BRCA1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三对BRCA1干涉片段(序列前后加入酶切位点EcoRI和AgeI),再利用酶切连接反应将其插入到慢病毒载体pLKO.1中,经过酶切鉴定及测序正确后,将重组质粒转染入MCF-7细胞,48h后提取蛋白质和RNA,通过蛋白印迹验证BRCA1的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Realtime PCR验证BRCA1的RNA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和测序比对完全正确,转染乳腺癌细胞48h后可见BRCA1表达的明显下调。结论:成功构建BRCA1干涉的慢病毒载体,并且转染MCF-7细胞证实其能够下调BRCA1的表达,为后续研究BRCA1在乳腺癌细胞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3201-3204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重要信息

《分子影像学》第二版已正式出版发行

摘要: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申宝忠教授主编的《分子影像学》第二版(ISBN:978-7-117-13344-9/R.13345)一书已于2010年9月14日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分子影像学》是国内第一部分子影像学大型专著。对于分子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应用概况都有精彩而详细的论述,
3204-3204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论著

斑马鱼Gfi-1基因结构和功能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斑马鱼Gfi-1基因在物种间进化的保守性和功能分析。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斑马鱼Gfi-1基因结构特征和保守性等。结果:斑马鱼Gfi-1基因在蛋白水平与小鼠、人高度保守;分析斑马鱼和人的Gfi-1基因外显子、内含子和ATG起始、终止密码子也具有高度相似性;从进化树分析斑马鱼Gfi-1基因与人、小鼠、犬、猴等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分析斑马鱼、人、小鼠Gfi-1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相邻基因,显示出惊人的相似性。结论:斑马鱼Gfi-1基因在进化上高度保守,为脊椎动物保守基因,为其后续在造血系统和造血微环境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铺垫。
3213-3216

不同首剂匹罗卡品制作颞叶癫痫大鼠模型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首次剂量匹罗卡品对氯化锂-匹罗卡品颞叶癫痫大鼠模型诱发成功率、死亡率的影响。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首次使用匹罗卡品剂量:A组10mg/kg、B组20mg/kg、C组30mg/kg;随后采用多次注射10mg/kg匹罗卡品,比较3组癫痫持续状态诱发成功率、死亡率的差异。结果:A、B、C组癫痫持续状态诱发成功率分别为66.7%、90%、93.3%。其中A组与B组之间诱发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死亡率分别为20%、23.3%、57.1%,其中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其它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首次剂量20mg匹罗卡品,然后10mg多次反复注射,癫痫持续状态诱发成功率高、死亡率低,是一种理想的颞叶癫痫模型。
3217-3220

TUNEL法检测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细胞凋亡的改进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TUNEL法检测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的改良方法。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复制孤养加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抑郁模型(21天)。分别采用TUNEL试剂盒标准法和改良法观察大鼠海马区凋亡细胞的变化。结果:改良法与试剂盒标准法比较,非特异性染色明显减轻,背景清晰,差异明显。结论:改良的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结果更真实可靠。
3221-3223

NF-kB与Slug在非小细胞肺癌及其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研究核因子NF-kB与slug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及二者与非小细胞肺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关系,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测定50例NSCLC组织及20例相应正常肺组织中NF-kBP65、slug、E-cadherin及Vimentin蛋白表达情况。(2)采用RT-PCR测定其中25例NSCLC组织及10例相应正常肺组织中NF-kBP65、slug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NSCLC中NF-kBP65蛋白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Z=-2.370,P〈0.05),NF-kBP65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t=4.967,P〈0.01);Slug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Z=-4.443,P〈0.01),Slug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t=6.483,P〈0.01)。在NF-kBP65阳性癌组织中,E-cadherin蛋白表达下降(x2=5.024,P〈0.05),Vimentin蛋白表达上升(x2=4.723,P〈0.05);Slug阳性癌组织中,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x2=5.984,P〈0.05),Vimentin表达上调(x2=5.028,P〈0.05)。另外,NF-kBP65与Slug在蛋白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r=0.443,P〈0.01),在mR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39,P〈0.05)。NF-kB与分化程度(x2=5.024,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x2=7.933,P〈0.01)及肿瘤的分期(x2=5.614,P〈0.05)有关,与性别、年龄、组织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Slug与淋巴结转移(x2=6.174,P〈0.05)及肿瘤的分期(x2=7.317,P〈0.01)有关,与性别、年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NF-kB、Slug在NSCLC中表达增强,可能与NSCLC的发生、发展、转移有关;并且NF-kB与Slug可能协同抑制E-cadherin表达,促进Vimentin表达,诱使NSCLC的EMT发生,从而为进一步研究NSCLC的EMT提供理论依据。
3232-3238

脑卒中后大鼠海马形态学演变趋势及中药的干预作用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脑卒中后大鼠海马的形态学演变趋势及颐脑解郁方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MCI组、中药组、西药组、PSD组和VD组。采用同种系微栓子体外注入法制备MCI模型;PSD组术后7 d予21 d慢性不可预知的温和应激加孤养复制PSD模型;VD组术后28 d经水迷宫筛选后进入实验。假手术组、中药组及西药组分别予蒸馏水、颐脑解郁方、尼莫地平干预给药4周。于第1、2、4周光镜下分析海马的形态学结构变化。结果:MCI组海马锥体细胞数量显著减少,细胞排列不整齐。PSD组及VD组锥体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胞体不同程度缩小、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细胞排列不整齐,且呈进行性发展。中药组锥体细胞缺失较少,细胞排列整齐,核仁明显,西药组细胞变性有所改善,部分细胞核固缩,不如中药组改善明显。结论:颐脑解郁方可能通过益肾调气的主治功效改善Papez回路的病理改变,阻断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3239-3243

中国汉族人群Toll样受体4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索中国汉族人群Toll样受体4基因Asp299Gly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D)相关性。方法:样本来源于2010.01-2012.01上海普陀区人民医院门诊及病房、瑞金医院、华山医院痴呆专病门诊就诊的200例AD患者(年龄在45-85岁之间)与同时期入组的患者配偶或体检中心200例健康对照(统计分析时有10例患者因故剔除),所有入组者为无血缘关系的中国汉族人。AD诊断由神经科专科医生参照美国国立神经病学、语言交流障碍和卒中老年性痴呆和相关疾病学会工作小组(NINCDS-ADRDA)关于AD的诊断标准确定。所有入组者抽取随机静脉血2 ml,血样标本使用双脱氧链终止法进行TLR4基因Asp299Gly突变检测。实验前期随机抽取部分血样进行TLR4蛋白定量测定。因为使用双脱氧链终止法未检测到TLR4基因Asp299Gly突变型,在实验后期我们又使用连接酶检测反应法对其中352例样本进行TLR4基因Asp299Gly突变复测及ApoE等位基因型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D组外周血TLR4蛋白含量增高,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检测结果显示TLR4基因Asp299Gly突变两组均为野生型A,AD组ApoEε4基因型频率(包含纯合子及杂合子)高达35.90%,明显高于对照组(17.35%)。结论:AD组外周血TLR4蛋白表达量增高提示TLR4与AD发病有一定相关性,但没有证据表明TLR4基因Asp299Gly突变与AD发病有相关性。
3244-3248

穿心莲内酯对人肺癌细胞增殖以及侵袭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AD)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H3255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研究其对肿瘤生长相关标记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的表达以及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的活性有无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3255细胞,分别用1.0、2.5、5.0μmol/L的AD在处理细胞24h。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释放情况。ELISA检测DN段化情况以及VEGF和TGF-β1的产生;无机磷法检测Na+-K+-ATP酶活性以及磷基转移法测得PKC活性。结果:AD处理能呈剂量依赖性方式降低H3255细胞的活性以及Na+-K+-ATP酶活性(P〈0.05),同时也能促进LDH的释放和DN段的形成,并减少肺癌细胞VEGF和TGFβ1的水平和PKC的磷酸化。结论:AD对肺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潜在的肿瘤治疗药物。
3249-3252

聚苹果酸-羟喜树碱前药的合成和性质初探

摘要:目的:化学全合成聚苹果酸(poly(β-malic acid),PMLA),将其作为高分子药物载体,制备聚苹果酸-羟喜树碱前药(PMLA-HCPT)。研究其体外释药特点和体外细胞毒性。方法:以L-天冬氨酸为原料,通过化学方法全合成PMLA,通过酰胺键键合羟基喜树碱(HCPT)。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表征该前药的结构,利用体外动态透析的方法模拟体外释药特点,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pH值聚合物药物中前喜树碱的释药特性。采用人卵巢癌HO-8910细胞系研究该前药的体外毒性。结果:①经核磁共振表征PMLA-HCPT前药合成完成。②在pH 5.6、pH 6.8及pH 7.4的PBS缓冲体系16 h中,羟喜树碱药物累积释放率分别为76.8%,47.2%和18.1%,证实PMLA-HCPT中羟喜树碱的释放具有pH依赖性。③细胞实验证实PMLA-HCPT的细胞毒性和游离的HCPT相比没有降低。结论:PMLA是一种良好的药物载体材料,PMLA-HCPT有望成为具有pH敏感性的聚合物前药。
3253-3258

MATLAB7.X生物信息工具箱的应用——聚类分析(七)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MATLAB生物信息工具箱的数据聚类分析功能,该功能主要用于基因芯片数据的分析。将要分析的数据先转化成XLS格式的文件,通过函数xlsread读入MATLAB Workspace,存储为两个变量。对缺失数据进行估算,从而减小结果误差。函数clustergram对数据分级聚类,并产生数据的热红外分布图和树状图。通过更改相关参数可以改变其颜色配置,距离算法,并可做双向聚类。
3259-3262

内固定术后股骨颈短缩的多因素分析及其对骨折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股骨颈短缩的发生率、对骨折愈合造成的影响以及造成颈短缩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在我院行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并成功获得随访信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后1、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门诊随访,记录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骨折愈合情况以及颈短缩的发生率,并将患者分为短缩组和无短缩组,对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与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对比,并分析空心钉内固定术后颈短缩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短缩组43例,未短缩组63例。短缩组中骨折愈合率93.02%;未短缩组中骨折愈合率93.65%,两组骨折愈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缩组中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为(74.58±7.85)分;未短缩组中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5.69±11.34)分,短缩组Harris评分低于未短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短缩的发生与年龄、性别、骨折类型、骨密度值及骨折复位质量密切相关(P〈0.05),与受伤至手术时间、置入方式、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颈短缩的发生与骨密度值和骨折复位质量相关性最大,骨折类型与年龄次之,性别的相关性相对较小。结论: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并发颈短缩的发生率较高,颈短缩会影响髋关节的功能,但不影响骨折的愈合。骨密度、骨折复位质量、骨折类型、年龄以及性别是颈短缩的独立影响因素。
3263-3266

脑舒通胶囊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外周血中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脑舒通胶囊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外周血中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并观察脑舒通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年龄和病程将临床条件基本相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观察组(氯沙坦)22例。ELISA检测血清IL-6和TNF-α的含量。采用的量表为MMSE、ADL、Pfeffer功能活动调查表(POD),Fuld物体记忆测验(FOM),快速词汇测验(RVR)评定临床疗效,在入组时、治疗后第12周后评出。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IL-6为(310±34)ng/ml,治疗后外周血中IL-6为(270±21)ng/ml,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IL-6为(321±38)ng/ml,治疗后外周血中IL-6为(185±19)ng/ml,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TNF-α为(150±27)ng/ml,治疗后外周血中TNF-α为(135±21)ng/ml,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TNF-α为(154±25)ng/ml,治疗后外周血中TNF-α为(97±14)ng/ml,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前者外周血中TNF-α的含量明显降低。使用常规药物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ADL、POD、FOM及RVR均无明显变化,而使用脑舒通胶囊的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其MMSE、ADL、POD、FOM及RVR变化明显。结论:脑舒通可抑AD患者外周血中炎症因子的表达,且产生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3267-3270

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颅内垂体影像表现及相关临床表现

摘要:目的:探讨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累及垂体的MR表现及相关临床表现。方法:搜集了6例确诊为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并垂体表现异常的患儿,男5例,女1例,年龄2~11岁,平均(6±3)岁,对其影像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患儿主要以头面部包块,多饮、多尿等就诊。头颅MR平扫(T1WI)表现6例患儿神经垂体高信号全部消失,垂体柄增粗5例,垂体柄著征1例,垂体饱满1例,其中3例治疗后复查垂体及垂体柄均有变化。结论:神经垂体高信号消失,垂体柄增粗或著征为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累及垂体的头颅MR表现。累及垂体者临床几乎都有多饮、多尿表现。目前,MRI是诊断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累及垂体的唯一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并对治疗后病情随访有重要作用。
3271-3272

NSE、CEA和CYFRA21-1测定对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19(CYFRA21-1)测定对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4月~2011年9月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胸腔积液性质分为两组,良性组47例,恶性组42例,对两组的NSE、CEA和CYFRA21-1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恶性组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中NSE、CEA和CYFRA21-1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E、CEA和CYFRA21-1联合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均明显高于单独NSE、CEA和CYFRA21-1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E、CEA和CYFRA21-1测定对胸腔积液具有临床诊断价值,且三者联合检测能够明显提高诊断敏感性。
3273-3274

血浆超敏CRP和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联合检测对冠心病患者的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超敏CRP(hs-CRP)、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联合检测对冠心病患者的意义。方法:收集120例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angina,UA 6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 48例,)选择60例性别、年龄、居住地等与冠心病组相匹配的正常者为对照组,测定hs-CRP、CysC水平。结果:hs-CRP、CysC水平在正常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中依次增高,恢复后hs-CRP比CysC下降的速度更快,CysC在恢复期更能提醒病人的预后情况,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hs-CRP、CysC的浓度相比(P〈0.01)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hs-CRP敏感度分别为20.96%、24.19%;CysC敏感度分别为47.91%、52.08%。结论:hs-CRP、CysC与CHD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对于临床的分型和病情的发展及预后的观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275-3277

血乳酸水平动态监测在危重症患者的应用的临床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动态监测动脉乳酸水平对危重患者的应用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对2010年2月~2011年6月间收治的危重病患者的血乳酸水平进行动态监测,通过比较死亡组患者和存活组患者乳酸水平及其它临床指标,比较不同乳酸水平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来分析乳酸在危重症患者的应用价值。结果: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住ICU时间(天)、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严重乳酸酸中毒组患者在APACHEⅡ评分、休克发生率、MODS发生率、死亡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乳酸酸中毒组和高乳酸血症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酸中毒组休克发生率、MODS发生率、死亡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高乳酸血症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动脉乳酸水平是判断危重患者预后的一个良好指标,动脉乳酸越高,预后差。
3278-3280

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并回顾总结艾滋病合并丙肝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选择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的患者33例,采用HAART疗法及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方法,治疗4周后观察以上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酸脱氢酶(GLDH)、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和HCV-RNA检查结果,同时总结艾滋病合并丙肝的临床研究进展。结果:治疗4周后,以上患者ALT、AST、GLDH、TBIL、ALB和HCV-RNA阳性患者显著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在对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充分了解的同时,积极采取抗病毒治疗措施,可延缓疾病的发展。
3284-3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