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11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等。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6273
  • 国内刊号:23-1544/R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12
  • 创刊时间:2011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6
  • 综合影响因子:0.318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年第1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论著

Zn2+螯合剂DTPA(二乙基三胺五乙酸)对人工关节假体感染后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英文)

摘要:目的:探讨DTPA对人工关节假体(prosthetic joints infection,PJI)感染后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及所需基因聚集相关蛋白(AA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新西兰大白兔假体感染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只注射细菌,实验组在注入细菌的同时,注射DTPA,分别于注射后第2、4、6、8、16天灌洗、收集膝关节液,采用RT-PCR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目的基因AAP基因表达的变化。对不同时间点的假体感染动物行膝关节假体扫描电镜和假体周围组织学观察。结果:DTPA可以显著抑制AAP基因的表达,扫描电镜观察第2、4、6、8、16天实验组较对照组假体表面粘附表皮葡萄球菌明显减少(P〈0.05),生物膜明显受抑制。实验组假体周围组织炎性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DTPA可以抑制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中相关蛋白AAP基因的表达,可能抑制生物膜的形成。
2406-2409

正交设计筛选三七皂苷单体最佳组合及对血管内皮保护作用评价

摘要:目的:利用正交实验筛选出三七皂苷单体最佳组合并观察其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加入100mg.L-1OX-LDL诱导单核-内皮细胞黏附,蛋白染料法测定黏附值,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三七皂苷单体最佳组合;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量;硝酸还原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HU-VEC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结果:获得最佳PNS单体组合为:Rg1:Rb1:R1为1:10:1(Rg110-5mol/L、Rb110-4mol/L、R110-5mol/L),最佳单体组合显著降低LDH及ET水平,提高NO含量(P〈0.01)。结论:由正交实验设计筛选出的最佳单体组合对OX-LDL所致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2410-2413

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初步表达

摘要:目的:克隆表达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MCM)蛋白,为进一步研究相关基因突变对功能的影响机制奠定基础。方法:自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逆转录,并与pET32a构建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优化蛋白表达诱导条件;经SDS-PAGE、Western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经酶切鉴定并经测序证实获得全长2210bp的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基因(MUT),并成功构建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SDS-PAGE在102 kDa处获得目的条带,Western Blot检测确定为MCM表达蛋白。结论:成功克隆表达出MCM表达蛋白。
2414-2417

新型人工红细胞的制备

摘要:目的:接枝淀粉包裹血红蛋白制备新型人造红细胞的代替品。方法:利用油酸接枝淀粉,在超声条件下下自组装,包裹天然牛血红蛋白,并鉴定其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能。测定包封率、红外光谱分析(FTIR)、电镜观察形态学及粒径,测定P50和Hill系数。结果:人工红细胞呈圆球形,平均粒径250nm,包封率高,具有良好的携氧、释氧能力。结论:成功制备了人工纳米红细胞,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了基础。
2422-2424

高寒环境实验兔骨骼肌火器伤组织病理学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高寒低温干燥自然条件下,火器伤病理组织学变化特点,为临床救治及预防冻-火器复合伤提供依据。方法:对一组实验兔,在-18℃~-22℃低温干燥自然条件下,用5.62 mm小口径手枪,距0.5cm射击双后肢,制做冻-火器复合伤模型;观察骨骼肌火器伤病理组织学改变及超微结构特征。结果:高寒低温干燥自然条件下冻-火器复合伤的病理改变,挫伤区组织以坏死为主,震动区以变性为主。提示高寒低温环境肌组织火器伤病理改变是火器与高寒低温共同引起损伤,高寒条件加剧损伤程度;而在创伤肌组织震荡区中,仍保存较多的肌性修复功能,呈现以肌巨细胞增生性为主的修复过程。结论:高寒干燥自然条件下早期脱离高寒环境,可以较好地减轻或预防冻-火器复合伤的程度。
2425-2428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对体外循环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对体外循环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8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PB组和GM1组。经右颈静脉插管引流,右颈动脉插管灌注建立CPB,转流时间60 min,建立CPB动物模型。CPB后3 h时处死大鼠,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后取左侧大脑组织,利用TUNEL法观察海马神经元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神经元Caspase-3蛋白表达,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GM1组和CPB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细胞平均积分光密度(IA)、Caspase-3蛋白表达均增强(P〈0.01)。GM1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细胞平均积分光密度(IA)为8.94±0.42,与CPB组(14.87±0.70)相比明显降低(P〈0.01);GM1组海马Caspase-3阳性神经细胞平均积分光密度比CPB组降低了38.84%(P〈0.01)。电镜下CPB组海马可见异染色质明显边集、凝聚,线粒体嵴减少或空泡变性,细胞器消失等不可逆性的损伤改变;GM1组神经元细胞核圆形,线粒体嵴少量减少,细胞器仍可见。结论: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对体外循环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与抑制Caspase-3的表达有关。
2433-2435

低浓度哇巴因对人白血病细胞株Jurkat的生长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初步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低浓度哇巴因对人白血病细胞株Jurkat生长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哇巴因特异性调节Jurkat细胞生长的机制。方法:分别用不同低浓度哇巴因作用于人白血病细胞株Jurkat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学FCM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以及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法观察哇巴因对Jutkat细胞膜表面钠钾ATP酶的表达调节作用。结果:MTT及FCM检测结果表明随着哇巴因浓度的增高,哇巴因对Jurkat细胞的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越明显。WesternBlot结果显示30nM及50nM哇巴因作用于Jurkat细胞株48h后引起细胞钠钾ATP酶表达下调,[3H]-哇巴因结合实验结果显示在Jurkat细胞株随着哇巴因作用浓度升高,细胞膜钠泵对哇巴因的亲和力逐渐下降。结论:低浓度哇巴因即可抑制白血病细胞株Jurkat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这种特异性细胞生长调控作用与哇巴因引起的细胞膜钠钾ATP酶表达变化相关,最终引起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发生变化,释放相关凋亡蛋白,诱导细胞凋亡。
2436-2439

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Oct4、Sox2、Nanog表达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组织Oct4、Sox2、Nanog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要求终止妊娠的正常早孕妇女60例,分为:负压吸宫组及服用米非司酮150mg及米索前列醇联合行药物流产组。运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两组早孕绒毛组织中Oct4、Sox2、Nanog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早孕绒毛组织Oct4、Sox2、Nanog蛋白的定位及半定量表达情况,比较两组差异。结果:Oct4、Nanog、Sox2 mRNA在药物流产组早孕绒毛中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负压吸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5±0.045;0.37±0.053;0.23±0.040,P值均〈0.05);Oct4、Nanog、Sox2在药物流产组早孕绒毛蛋白表达量亦明显低于负压吸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药物流产组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3869±541、19251±1503、139492±918明显低于负压吸宫组22017±235、30543±729、37237±710)。结论:米非司酮可以通过抑制早孕绒毛中Oct4、Sox2、Nanog表达,发挥抗早孕作用。
2444-2447

利拉鲁肽下调游离脂肪酸作用下βTC3细胞PERK的表达

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脂肪酸(FFA)作用下胰岛βTC3细胞双链RNA依赖性蛋白样内质网激酶(PERK)的表达以及利拉鲁肽(Lira)对其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以βTC3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FFA组(0.125,0.25,0.5及1 mmol/L)孵育24 h,Westernblot方法检测PERK的表达。然后,分为对照组,FFA组,和FFA+Lira组(0.5 mg/L和1 mg/L),Lira预孵育6 h后,1 mmol/L FFA继续孵育24 h,Western blot检测PERK的表达。结果:①不同浓度FFA孵育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1 mmol/L FFA组PERK表达增加(P〈0.05)。②与1 mmol/L FFA组相比,0.5mg/L Lira+1 mmol/L FFA和1 mg/L Lira+1 mmol/L FFA组PERK表达减少(P〈0.05),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FFA作用能够上调βTC3细胞PERK的表达,而Lira在一定程度上逆转FFA水平异常导致的βTC3细胞PERK表达上调,减轻内质网应激反应。
2448-2450

中国汉族人群PNPLA3 I148M多态性影响脂联素水平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英文)

摘要:目的:探讨在中国人群中PNPLA3 I148M基因型、脂联素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及PNPLA3基因型与空腹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关系。方法:对96例NAFLD患者和76名正常对照,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及直接测序法检测PNPLA3基因型。计量资料结果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经方差齐性检验后,行t检验;性别、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行X2检验。结果:中国汉族人群中,存在PNPLA3基因I148M多态性,I148M G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NAFLD(64.89%)与正常对照组(34.87%)、NASH组(71.70%)与SS组(56.09%)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对照分析显示:148GG基因携带者与148CC基因携带者相比较,前者发生NAFLD的比值比(OR)为3.45(95%CI:2.21~5.41,P〈0.05),发生NASH的OR为1.98(95%CI=1.08~3.64,P〈0.05)。PNPLA3基因rs738409多态性与血清ALT水平有关(P〈0.05),对NASH组分层分析,148GG基因型BMI、ALT、FINS均高于148CC基因型(P〈0.05),血清HDL水平低于148CC基因型和148GC基因型(P〈0.05),这些结果提示等位基因G与肝脏炎症和肝脏脂肪增加有相关性.Ordinal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NPLA3 I148M多态性与低浓度血清脂联素水平相关(〈6μg/ml)(OR=2.78,95%CI=1.765~4.384,P〈0.05)。结论:中国汉族人群中,PNPLA3基因I148M多态性与NAFLD的遗传易感性及脂联素的分泌调节相关,是决定NAFLD个体遗传易感性的重要因素。
2451-2456

褪黑素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及核转录因子Bp65核移位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褪黑素(MLT)对体外培养的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肺腺癌A549细胞,通过不同浓度的褪黑素(0.1、1.0、2.5、5.0mmol/L)干预24、48、72h,通过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增殖,DNA末端原位标记染色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褪黑素对A549细胞核内核转录因子Bp65(NF-Bp65)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褪黑素能够抑制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呈剂量、时间依赖性性;高浓度褪黑素作用后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同时细胞核内NF-Bp65蛋白量明显减少。结论:褪黑素能够呈剂量、时间依赖性抑制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核因子Bp65的核移位诱导细胞凋亡是可能作用路径之一。
2457-2459

镁补充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镁补充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用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方法诱发的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四个组,糖尿病对照组喂饲高脂饲料,高、中、低剂量组在高脂饲料中分别加入2000、1000、200 mg/kg的镁(以镁离子计)。自由饮食喂养四周,处死动物。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清胰岛素(Ins)水平、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空腹血浆葡萄糖(fasting plasmaglucose,FPG),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比色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结果:高剂量组的空腹血糖、空腹血清、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均较糖尿病对照组显著性降低(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敏感指数较糖尿病对照组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镁补充可以提高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糖脂代谢情况。
2466-2469

奥卡西平对偏头痛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钙电流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对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钙电流的调控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生理盐水组(NS组),致炎剂组(IS组),OXC预防组。应用膜片钳技术,采用全细胞记录方式,观察OXC对偏头痛大鼠急性分离的三叉神经节的高电压激活钙电流(HVA-ICa)的调控作用。结果:OXC能够抑制钙电流,使钙电流的激活曲线向去极化方向移动,使钙电流的失活曲线向超级化方向移动。结论:OXC可能通过抑制钙离子进入细胞膜,来预防偏头痛的发作。同时OXC可能对外周神经系统及伤害感受的传入的兴奋性起到调控作用。
2474-2477

咸宁桂花精油的前驱脂肪细胞生长和人体舒压试验的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法萃取三个品种咸宁桂花的干桂花得到其精油;采用石油醚浸提法浸提鲜桂花得到其浸膏,用气质联用分析了萃取桂花精油和浸膏的香气成分及其相对含量。进一步探讨了获得的精油对前驱脂肪细胞株3T3-L1细胞培养及生长的影响,并行人体神经舒压试验。结果发现其可减少细胞中的中性脂肪量;心电图LF和HF数据显示桂花精油具有一定的神经舒缓功效。
2478-2482

精浆Zn水平与精子密度之间的关系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精浆Zn水平与精子密度的关系。方法:567份精液包括精子密度正常组(〉20×106/ml)285份,无精症患者组(精子密度为0)55份;少精症患者组(0〈精子密度〈20×106/ml)227份。其中,少精症患者组又可进一步分为严重少精症患者组73例(0〈精子密度〈5×106/ml);精子密度在(5~10)×106/ml患者组39例;精子密度在(10~20)×106/ml患者组115例。每份精液分别进行常规分析和精浆Zn水平的测定。结果:严重少精症患者中,精浆锌值低于精子密度正常个体,两者表现出统计学差异;精子密度在(5~10)×106/ml和(10~20)×106/ml的患者,其精浆Zn水平尽管也低于密度正常个体,但是没有表现出统计学差异;无精症患者组精浆Zn水平却明显高于精子密度正常组,两者之间的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Zn与精子密度之间的关系复杂,临床补锌要慎重。
2483-2485

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会阴部红外线照射提高患者控尿的前瞻性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对于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采用红外线会阴部照射,提高患者拔管后控尿的效果。方法:对76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后第一天起采用会阴部红外线照射治疗,连续10天,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然后评估患者拔除尿管后控尿情况。结果:随访一年后发现,实验组中,37(97%)例的患者能够控制排尿,而对照组31(82%)例患者能够控制排尿(P=0.01)。实验组中可以控制排尿的患者,在拔除尿管以后,平均25±39天后可以控制排尿;而对照组中的患者则需要75±103天才能控制排尿(P〈0.001)。接受红外线照射的患者尿控情况明显好于未接受治疗患者。结论:盆底红外线照射是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提高患者尿控能力的有效的治疗方式。
2486-2488

食管癌不同术式术后长期生活质量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传统开胸手术中不同术式对术后长期生活质量(QOL)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2010年4月1日至2011年4月1日在我科例行传统开胸手术颈部吻合和胸内吻合的160食管癌患者,将其分为两组,A组:颈部吻合手术;B组:胸内吻合手术。采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核心量表(QLQ-C30),对其术前和术后3,6和12个月的QLQ-C30得分与参考值进行比较。结果:术后情绪功能,体力功能显着下降;症状方面,术后呼吸困难,疼痛明显加重;术后第3个月疲乏及经济困难明显加重;术后第12个月起,经济困难状况好转,较术前无明显差异;术后颈部吻合手术组较胸内吻合手术组在体力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及总体状况显著的降低;症状方面,颈部吻合手术组较胸内吻合手术组,术后疲乏显著升高,呼吸困难术后显著升高直至术后第12个月才基本恢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术后生活质量与术前比较,颈部吻合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明显。比较两种方法,颈部吻合患者较胸内吻合患者术后长期生活质量下降明显。
2499-2502

痰液脱落细胞中p16基因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与周边型非小细胞肺癌关系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p16基因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和应用于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检测120例周边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痰液脱落细胞和120例非肺癌人群的痰液脱落细胞中p16基因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分析它们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非肺癌人群与肿瘤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1)120例周边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率46.7%(56例),RASSF1A基因甲基化率53.3%(64例)。P16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与吸烟程度、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正相关(P〈0.05)。(2)肺癌痰液脱落细胞中有28例p16基因出现甲基化(23.3%),20例RASSF1A基因出现甲基化(16.7%),其中32例至少存在一个基因的甲基化(26.7%);66例重度吸烟者中只有4例痰液脱落细胞出现p16基因甲基化(6%),4例出现RASSF1A基因甲基化(6%);54例非重度吸烟正常人中仅有2例出现p16基因甲基化(3.7%),RASSF1A基因无甲基化。(3)液基痰细胞病理学检查与痰脱落细胞p16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检测结合起来可有效提高诊断的灵敏度(P〈0.05)。结论:烟草可能具有潜在的诱导抑癌基因p16和RASSF1A发生甲基化的作用;p16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可能参与肺癌的生长过程。痰脱落细胞p16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检测结合液基痰细胞病理学诊断,可提高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的灵敏度。
2503-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