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11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等。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6273
  • 国内刊号:23-1544/R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12
  • 创刊时间:2011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6
  • 综合影响因子:0.318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基础研究

小鼠紧密连接蛋白ZO-2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摘要:目的:克隆小鼠紧密连接蛋白ZO-2(zonula occludens protein2)基因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并验证其在293T细胞系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从小鼠淋巴结来源的cDNA中分三段分别扩增,通过基因克隆方法获得紧密连接蛋白ZO-2基因全长,连接至pMD-18T载体中,酶切测序正确后,插入pEGFP-C2载体中,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C2-ZO2。酶切正确后,瞬时转染入293T细胞中,48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其绿色荧光GFP融合蛋白的表达,并用Western blot检测其在转染细胞中的蛋白水平表达。结果:通过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证明成功克隆了ZO-2基因,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P-C2-ZO2。结论:小鼠紧密连接蛋白ZO-2基因的获得和真核表达载体pEGFP-C2-ZO2的成功构建为下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2001-2004

Ppp5c和TTC16基因的TPR结构域与Hsp70、Hsp90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Ppp5c及TTC16基因的TPR(tetratricopeptide repeat)结构域短片段和Hsp70及Hsp90家族蛋白的相互做用,及其过表达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的分析及PCR的方法,克隆Ppp5c及TTC16基因的TPR结构域以及HSPA1A、HSP90AA1的全长基因,并连入酵母双杂交载体,通过ClonTech的酵母双杂交实验体系研究蛋白和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把Ppp5c及TTC16基因的TPR结构域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构架稳定表达Ppp5c及TTC16基因的TPR结构域的MCF-7细胞系,并通过流式细胞实验观察细胞周期。结果:Ppp5c及TTC16基因的TPR结构域能与HSPA1A或HSP90AA1发生相互作用。Ppp5c及TTC16基因的TPR结构域在MCF-7中的过表达能严重影响细胞周期,引起细胞凋亡和S期阻滞。结论:本实验初步揭示了不同蛋白的TPR结构域在与Hsp70及Hsp90蛋白的相互作用性质的异同点以及其过表达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为全面理解TPR结构域的功能、Ppp5c以及TTC16蛋白在细胞内的功能奠定了前期实验基础。
2005-2009

Split-marker重组技术构建泛素C末端水解酶基因缺失菌株(英文)

摘要:目的:对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泛素末端水解酶(creB)基因进行敲除。方法:通过氨基酸序列分析软件初步分析烟曲霉CreB蛋白结构.利用split-marker重组技术构建重组片段,并通过PEG-原生质体方法对烟曲霉野生菌株进行转化,采用PCR方法对转化子进行筛选,最后选取初步筛选的转化子进行测序鉴定。结果:结构分析显示烟曲霉CreB蛋白具有泛素特异蛋白酶(ubiquitin-processing protease)UBP亚家族六个结构域。本实验构建了转化片段并转化,在抗性平板中获得了25个Hyg抗性转化子,进一步采用PCR方法筛选到20个转化子,最终通过测序分析获得一株creB基因缺失菌株。结论:Split-marker重组技术是对烟曲霉creB基因进行敲除的快速有效的方法。获得的creB缺失菌株可用于基因功能研究。
2017-2021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犬胸壁全层缺损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负压大小下的封闭负压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治疗犬胸壁全层缺损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25只健康成年犬的右胸壁制作3cm×4cm大小的全层缺损,随机分为5组,所有胸壁缺损处安装一次性封闭式负压吸引器,手动抽吸负压排出胸膜腔气体产生负压,致伤24小时后复查CT观察气胸情况;然后按照压力表显示调节负压至60kpa,40kpa,20kpa,10kpa,0kpa吸引胸壁,比较五组1d,3d,5d的伤口液体引流量,胸膜闭合时间;5d时伤口取材做HE染色及CD3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在60kpa和40kpa负压吸引下,1天引流液体量最多,分别为77.6±6.62 ml,77.8±4.97 ml;胸膜闭合最快,分别为3.2±1.30天,3.6±0.55天,但是60kpa组有一只犬血气分析显示为Ⅰ型呼吸衰竭;HE染色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各组均有肉芽组织增生及血管新生,且40kpa和60kpa负压组肉芽组织和血管密度明显多于其他组,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封闭负压吸引器对胸壁全层缺损创面有明显治疗作用,并且在40kpa负压下治疗效果最好而且安全。
2022-2026

不同处理方法对钛瓷结合强度影响的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微弧氧化表面处理方法在钛瓷结合方面的作用。方法:将试样分为三组,微弧氧化组,预氧化组,光滑组:对各组钛试件表面进行瓷粉烧结。根据ISO 9693标准,对钛瓷间的三点弯曲结合强度进行测试,并对钛瓷结合界面和瓷剥脱面进行SEM和EDX观察与分析。结果:处理方法不同,钛表面形貌及相结构也不同。钛试样微弧氧化组,预氧化组,光滑组与瓷的结合强度分别是:42.40±4.35Mpa,34.28±2.84Mpa和28.58±2.74Mpa,微弧氧化组的钛瓷结合强度与不进行微弧氧化处理组的钛瓷结合强度相比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预氧化组的钛瓷结合强度大于光滑组(P〈0.05),但明显小于微弧氧化组(P〈0.01);未进行微弧氧化处理组的钛瓷界面间可见有明显裂隙;而微弧氧化组的钛瓷界面瓷与钛基体结合紧密,无任何气泡、孔隙存在。结论:钛表面微弧氧化处理后可有效提高钛瓷的结合强度。
2027-2030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重要信息

《分子影像学》第二版已正式出版发行

摘要: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申宝忠教授主编的《分子影像学》第二版(ISBN:978-7-117-13344-9/R.13345)一书已于2010年9月14日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分子影像学》是国内第一部分子影像学大型专著。对于分子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应用概况都有精彩而详细的论述,充分体现了国际分子影像学的最新进展。
2034-2034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基础研究

测定胰腺癌组织微血管密度及淋巴管密度的临床意义(英文)

摘要:目的:研究胰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的变化、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的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应用CD34及D2-40分别检测41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配对癌组织内、癌旁及正常胰腺组织中MVD及LVD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分化程度、分期和淋巴转移间的相关性;以及癌组织MVD与癌旁组织LVD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在41例胰腺癌组织配对癌组织及正常胰腺组织平均MVD值分别为46.585±16.935,11.100±4.036,两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配对癌组织内、癌旁及正常胰腺组织中平均LVD值分别为11.244±4.800,15.829±7.470和13.512±5.139;其中癌旁组织与正常胰腺组织LVD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60〉0.05),癌旁组织与胰腺癌组织的LVD值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1)。癌组织内MVD值与癌旁组织LVD值之间有相关性(P=0.025〈0.05)。结论: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MVD及LVD与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及淋巴转移存在关联。胰腺癌组织内MVD值与癌旁组织LVD之间存在相关性。
2035-2040

川芎嗪促进大鼠部分肝切除后修复性再生机制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大鼠部分肝切除后肝功能的变化及川芎嗪对肝修复性再生能力的影响。方法:在相同月龄的动物中按体重均衡的原则随机分组。实验动物共分为5组:设正常对照组(对照组)、青年假手术对照组(假术组)、青年肝切除组(青切组)、中年肝切除组(中切组)和中年肝切除治疗组(切治组),每组动物10只,常规饲养,自由饮水。参照Higgins and Aderson给大鼠施行肝脏70%切除手术,中切组大鼠术前以川芎嗪(200 mg/kg/d)腹腔注射7d,其余组注射生理盐水。假术组大鼠以同样的手术程序打开腹腔但不施行肝部分切除术。各组施行手术动物在切除术后24 h沿腹中线切开动物腹腔,于腹主动脉两髂分支处取血分离血清,切取所有肝脏,待测。采用试剂盒法分别测定各组血清中丙氨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肝脏匀浆后,采用八木国夫法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肝组织中核增殖抗原(PCNA)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2)的蛋白表达。结果:与中切组相比手术动物相比,切治组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细胞中PCNA表达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中SOD1、SOD2表达显著增加。结论:肝脏切除70%后,肝功受损,氧化应激增加,但核增殖能力增强。川芎嗪可以抑制肝切手术导致的氧化应激损伤,促进SOD的表达,抑制MDA的升高,降低ALT、AST水平,提高PCNA的表达。提示中年大鼠肝切除后肝功能受损与氧化应激相关,给予抗氧化药物能够促进肝再生修复能力,青年肝切除手术大鼠肝的修复能力强于中年动物。
2041-2045

羊水干细胞治疗维甲酸诱导的大鼠骨质疏松的初步研究

摘要:目的:维甲酸(ratinoicacid)诱导雌性大鼠骨质疏松(Ostoporosis,OP)模型,观察并分析羊水干细胞(amniotic fluid-derivedstem cells,AFS)对OP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40只S 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A组)外,模型组(B组),一次注入AFS组(C组)和两次注入AFS组(D组)均用维甲酸70 mg/(k g.d)连续灌胃1 4 d,A组用等量灭菌注射用水灌胃。于给药二,三周分别测量各组大鼠血清Ca、Pi、碱性磷酸酶AL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含量,制造模型(简称造模)过程观察动物生活习性体重等变化,实验结束进行股骨骨形态计量学测量,骨薄片病理学观察。结果:造模过程中,大鼠出现少食,竖毛,及体重减轻。B.C组大鼠体重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造模21d后,B组血清Ca2+水平显著升高。模型组骨密度较正常组显著下降(P〈0.05),但D组骨密度变化无明显统计学意义。B,C,D组血清ALP,TRACP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骨薄片染色显示模型组骨胶原排列杂乱无序,结构松散,D组有修复迹象。结论:羊水干细胞尾静脉注射可缓解维甲酸诱导的大鼠骨质疏松,且两次次给药的治疗效果好于单次给药。
2049-2053

丹参酮ⅡA预防慢性缺氧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电生理机制

摘要: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ⅡA)预防慢性缺氧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电生理机制。方法:将18只雄性SD大鼠(200-250 g)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odel组)、TⅡA(10mg/kg.d)治疗组(TⅡA组)。复制慢性缺氧大鼠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并给予相应治疗,在脑片水平运用膜片钳技术检测海马CA1区的LTP变化,并检测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兴奋性变化。结果:(1)给予高频强直刺激(HFS)后各组兴奋性突出后电位(fEPSP)斜率均显著增加,即均可诱发LTP并持续1h以上,但模型组LTP较对照组显著减弱(P〈0.05),TⅡA治疗组LTP较模型组明显增强(P〈0.05);(2)慢性缺氧使海马CA1锥体细胞放电所需的刺激电流幅度显著增加、阈电位升高、兴奋性降低,同样刺激强度条件下动作电位数量减少,TⅡA干预可明显减轻慢性缺氧对海马CA1锥体细胞的上述抑制。结论:TⅡA可能是通过维持海马CA1锥体细胞的兴奋性、维持海马的突出可塑性减轻慢性缺氧对认知功能的损害。
2057-2060

VAC技术治疗兔耳缺血性创面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间歇和持续负压下缺血创面不同处理与愈合的关系。方法:实验前1天,用脱毛剂(Nair,美国)对兔耳背脱毛。动物用1%戊巴比妥钠耳缘静脉注射麻醉(30 mg/kg体重),固定于手术台。75%乙醇消毒双侧耳背皮肤。距耳根3-3.5cm处分离、结扎兔耳中央神经血管束。在耳背中部形成直径2.5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保留软骨膜)[1]。止血后置动物于特制木盒内。42只大白兔共84个创面,随机分为-50mmHg-75mmHg和-100mmHg 3大组,分别施以间歇负压(运行2分钟,停1分钟)和持续负压组。实验分别运用-50mmHg,-75mmHg,-100mmHg三个不同负压值进行连续、间歇治疗兔耳缺血性创面,观察伤后1,3,7,10,14,20d创面愈合情况,取伤后7d组织标本进行Western blot、HE染色,观察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的表达及创面上皮的再生和肉芽组织生长情况[1]。以及各时间点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50mmHg(纱布+海绵)间歇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兔耳缺血性创面的愈合最快,-75mmHg治疗组次之,-100mmHg治疗组创面愈合最慢。在同一时间点上,-50mmHg治疗组与-75mmHg,-100mmHg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之间相比,能够更快地促进创面VEGF的表达和肉芽组织的再生,毛细血管增多。封闭负压治疗能够降低创面组织细胞的凋亡的发生。结论:(1)封闭负压治疗能够促进缺血创面的肉芽组织再生及VEGF的表达,减少创面组织细胞的凋亡的发生;(2)-50mmHg间歇封闭负压治疗效果最好。
2065-2069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临床研究

原发性肾上腺非霍奇金淋巴瘤(附9例报告)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Primary Adrenal Lymphoma,PAL)的临床特点、提高对PAL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95年12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9例PAL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组织病理类型以及治疗方法等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1例因常规体检发现,8例因腹痛、腹胀或腰痛就诊发现;其中单侧3例,双侧6例,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影像学检查仅发现肾脏肿瘤,但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其中8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T细胞淋巴瘤;7例患者术后均接受了CHOP或RCHOP方案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2例常规治疗;随访至2010年2月,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存活4年,1例在术后3年2个月死亡,余7均在2年内死亡。结论:PAL是一种罕见的、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是明确诊断的好方法。术前确诊肾上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可避免手术,联合化疗应为治疗首选。
2074-2076

睡眠纺锤波在植物状态病人预后判别中的价值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图睡眠纺锤波在植物状态病人预后判别中的价值。方法:在长程脑电监测下观察植物状态病人的睡眠纺锤波,与其意识恢复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预测患者意识恢复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28例患者中,12例有纺锤波,其中9例意识恢复;16例无纺锤波患者中,14例未恢复意识。纺锤波的有无与患者意识恢复有相关性,P值〈0.01。脑电图睡眠纺锤波对植物状态患者意识恢复判断的敏感性(83.25%)、特异性(81.82%)、准确性(82.14%)。结论:脑电图睡眠纺锤波可较准确预测植物状态患者的意识恢复能力,可作为临床评估植物状态患者意识恢复能力的辅助方法。
2077-2079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置放胆道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98例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置放胆道支架对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无法手术切除或不愿手术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98例,通过放置内置支架引流观察其操作成功率、支架通畅期和退黄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防治效果和患者生存期等。结果:98例患者中有88例成功通过置入胆道内置引流管,成功率为89.8%,并发症发生率为11.22%,所有成功患者术后1周黄疸明显减退,支架平均通畅期137天,患者平均生存期为163天。结论:行胆道内置支架引流创伤小,并发症少,通畅性能好,可持久有效地控制黄疸,有效缓解病情,改善全身情况,明显延长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生存期。
2080-2084

中、重度牙周炎与冠心病患者白细胞介素17及血脂水平的比较(英文)

摘要:目的:研究汉族人群中、重度牙周炎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并初步探讨白细胞介素17在二者相关性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检测和分析40名健康者(健康组)、40例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牙周炎组)、2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心病组)及47例患冠心病伴中、重度牙周炎的患者(冠心病+牙周炎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血脂水平(血清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和牙周临床指数(附着丧失、探诊深度和探诊出血)。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组、牙周炎组、冠心病组及牙周炎+冠心病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分别为(13.01±1.23)、(24.45±2.13)、(59.90±2.23)和(68.87±3.43)ng/L,各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7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协方差分析校正年龄、受教育状况、血压和体重指数后显示,各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间的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可能性高于牙周健康者,其发生冠心病的相对风险率比值比为2.416(P=0.039;95%CI:1.126-6.659)。经协方差分析校正年龄、受教育状况、血压和体重指数后,各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间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严重的牙周感染可能通过改变白细胞介素17水平,影响全身炎症反应和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可能是冠心病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
2085-2090

双胎妊娠一胎宫内死亡18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双胎妊娠中一胎宫内死亡的原因、对母亲和存活胎儿的影响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1年10月分娩的双胎妊娠之一胎宫内死亡的18例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胎妊娠一胎宫内死胎的发生率占双胎的1.08%,其中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monochorionic-diamniotic twin,MCDA)11例(61.11%),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dichorionic-diamniotic twin,DCDA)7例(38.89%)。胎儿死因:胎盘脐带因素3例(16.67%),胎儿畸形1例(5.56%),妊娠并发症3例(16.67%),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3例(16.67%),宫内感染3例(16.67%),不明原因5例(27.78%)。另一胎选择剖宫产者13例,阴道分娩3例。双胎一胎死亡后对母体的凝血功能影响不大(P〉0.05)。结论:单绒毛膜双胎较双绒毛膜双胎母儿结局存在差别;双胎一胎宫内死亡对母体及存活儿有一定影响。对于孕周小,胎儿尚不成熟的病例,可严密监测存活胎儿宫内情况,行期待治疗延长孕龄至足月再分娩。
2095-2098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重要信息

2012年全国生物磁学会议第一轮通知(征稿通知)

摘要:各有关单位: 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国电子学会应用磁学分会主办,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山东超瑞施生物磁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的2012年全国生物磁学会议,定于2012年4月26-29日(26日报到)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会议将邀请生物磁学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和大专院校、研究机构、生产企业和临床应用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参加.
2103-2103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临床研究

波生坦治疗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波生坦治疗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6例IPAH患者予波生坦口服治疗20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6MWD)、肺动脉压力以及血常规、肝肾功能变化。结果:患者心功能由治疗前Ⅲ级13例、Ⅳ级3例变为Ⅱ级14例、Ⅲ级2例。6MWD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0.01),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平均压及肺动脉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结论:口服波生坦治疗IPAH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血流动力学指标,安全性好。
2104-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