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11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等。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6273
  • 国内刊号:23-1544/R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12
  • 创刊时间:2011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6
  • 综合影响因子:0.318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基础研究

HLRP蛋白在大鼠脑中的定位及LPS对其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HLRP分子在大鼠脑中的细胞定位和表达特点,观察LPS刺激对动物脑HLRP表达的影响。方法:对原代培养的大鼠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大鼠脑组织冰冻切片分别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HLRP的细胞定位和表达特点;给大鼠侧脑室注射LPS,提脑组织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半定量分析LPS刺激后,大鼠脑HLRP的表达变化。结果:①HLRP选择性表达于部分神经元的细胞核中,正常的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不表达HLRP。②从嗅脑到脑干各节段,HLRP在大鼠脑组织中均匀分布,未发现HLRP阳性神经元聚集的现象。③侧脑室注射LPS 1天以后,HLRP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大鼠脑中正常表达HLRP,侧脑室注射LPS能刺激HLRP表达。
1801-1804

P-gp和MDR_1在三种乳腺癌细胞中表达差异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P-gp和MDR1在人乳腺癌敏感细胞(MCF-7/S)和耐药细胞(MCF-7/ADR、MCF-7/TAM)中的表达差异,初步探讨乳腺癌细胞对阿霉素与对三苯氧胺产生耐药机制的区别。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流式细胞术检测P-gp,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DR1在三种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MCF-7/ADR细胞中P-gp和MDR1均呈高表达,阳性表达率与MCF-7/S细胞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MCF-7/TAM细胞中P-gp、MDR1均呈低表达,与MCF-7/S细胞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p和MDR1的高表达是乳腺癌细胞对阿霉素产生耐药的主要机制,而并非是乳腺癌细胞对三苯氧胺产生耐药的机制。
1808-1811

HSP27特异性sh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耐吉西他滨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Gem中的表达

摘要:目的:构建HSP27基因的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及观察其在耐吉西他滨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Gem中的表达,为进一步探索肿瘤的基因治疗打下前期基础。方法:参考文献及shRNA设计原则,设计并合成2条能转录shRNA的DNA序列,退火连接后,插入含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基因和U6启动子的真核表达载体pRNAT-U6.3中,构建重组载体pRNAT-shHSP27。重组载体经鉴定后转染SW1990/Gem,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情况,RT-PCR、Western Blot从mRNA及蛋白水平探讨转染对耐吉西他滨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Gem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针对HSP27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倒置荧光显微镜下显示转染48h后SW1990/Gem细胞内存在GFP表达。RT-PCR、WesternBlot结果提示转染后HSP27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抑制(P〈0.05)。结论:成功构建针对HSP27基因的特异性sh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细胞后可抑制HSP27表达,为进一步研究HSP27与胰腺癌生物学行为及化疗耐药等相关性奠定了基础。
1812-1816

脓毒症小鼠心肌损伤与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小鼠心肌损伤与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复制脓毒症动物模型,分对照组、假手术组、造模组,并设不同的时间点(2h、4h、8h、12h)。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肌钙蛋白(IcTnI),并测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正常组与假手术组各时间点血清cTnI、心肌组织MPO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造模组心肌组织MPO活性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均有明显升高(P〈0.05),且随着时间进展而增加;造模组血清cTnI浓度随着时间进展而增加,2小时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4小时后显著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血清cTnI浓度与心肌组织MPO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0.700,P=0.000)。结论:脓毒症心肌损伤时,心肌组织存在中性粒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心肌损伤显著正相关。
1817-1819

间断性人工重力对模拟失重大鼠颈总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3周模拟失重大鼠颈总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变化及间断性人工重力对其的影响。方法:以尾部悬吊大鼠(SUS)模拟失重,同期每天悬吊23h、站立1h(STD)模拟间断性人工重力的对抗效果,用M30染色及Tunel染色方法观察3周SUS组、同步对照(CON)组及STD组颈总动脉平滑肌细胞早期和中晚期的凋亡情况,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Western blot印迹方法观察各组大鼠颈总动脉组织Caspase-3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CON组比较,SUS组大鼠颈总动脉平滑肌细胞M30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减少,STD组M30染色阳性细胞较CON组及SUS组显著增加;SUS组Tunel染色阳性细胞较CON组及STD组显著减少,STD组Tunel染色阳性细胞较CON组及SUS组显著增加;SUS组Caspase-3的表达较CON组显著降低(P〈0.05),STD组Caspase-3的表达较CON组及SUS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模拟失重可引起大鼠颈总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减少,每日1 h的-Gx对抗使颈总动脉的凋亡增加。Caspase-3可能在调控模拟失重所致血管组织平滑肌细胞的凋亡中发挥作用。
1820-1823

HA纳米载体转hGM-CSF基因的HepG2疫苗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HA纳米载体转hGM-CSF基因的HepG2疫苗的抗肿瘤活性。方法:SCID小鼠20只腹腔内注射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淋巴细胞(1×107/ml)1.0 ml,同时背部皮下接种人肝癌HepG2细胞(1×107ml)0.2 ml。当皮下移植瘤体积长至100 mm3时,随机分四组:Ⅰ组,60Co照射的转染GM-CSF基因的HepG2细胞组,Ⅱ组,60Co照射的HepG2细胞组,Ⅲ组,生理盐水组,Ⅳ组,接种前,每组5只。MTT法检测各组小鼠脾细胞CTL活性,ELISA法检测血清IL-4和IL-12的水平。结果:转染GM-CSF基因的HepG2疫苗组小鼠脾细胞CTL活性明显高于其余组(P〈0.05);同时血清Th1类细胞因子IL-12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Th2类细胞因子IL-4的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纳米载体转hGM-CSF基因的HepG2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1824-1827

地塞米松对哮喘豚鼠血清白细胞介素-4变化及肺组织形态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哮喘豚鼠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及肺组织形态的影响,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机制。方法:30只健康雄性Hartley系豚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病理模型组,地塞米松组。用卵白蛋白(OVA)复制哮喘豚鼠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4+interleukin-4(IL-4)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光镜检查肺组织形态变化。结果:病理模型组外周血中IL-4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地塞米松组外周血中IL-4较病理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且地塞米松组支气管上皮损伤,粘液腺增生等病理改变较病理模型组明显改善。结论:地塞米松治疗哮喘的作用与抑制Th2的活化,改善支气管上皮损伤,粘液腺增生等病理改变有关。
1828-1830

携带人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及鉴定

摘要:目的:构建携带人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WPI。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二氢叶酸还原酶cDNA全长,与EZ-T克隆载体连接,HindIII及BamHI-HF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回收的PCR片段并补平其缺口。慢病毒系统载体使用pWPI系统,采用PmeI酶切载体后回收片段,将其磷酸化,T4酶连接载体与目的基因。表达载体鉴定均采用核苷酸序列测定,重组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293T包装细胞后获得包装的病毒颗粒。结果:成功扩增二氢叶酸还原酶全长并连接入pWPI载体构建成重组表达载体DHFR-pWPI,重组质粒测序结果显与DHFR基因的同源性达100%,按标准生产程序转染293T后有DHFR基因的表达。结论:成功采用慢病毒载体系统构建了二氢叶酸还原酶重组慢病毒转基因,为探讨DHFR在肿瘤多药耐药过程中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1831-1836

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对大鼠肝癌发生率的影响

摘要:目的:通过对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大鼠药物诱导肝癌过程中进行脾脏切除,探讨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对大鼠肝癌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雌雄SD大鼠性别内分别分为对照组、脾亢组、脾亢切脾组,脾功能亢进大鼠模型采用门静脉缩窄术联合脾静脉结扎术进行制备,各组均予以DEN(二乙基亚硝胺)腹腔注射,按体重20mg/kg给药,每周3次,12周停药,14周处死。其中,脾亢脾切除组于给药第四周进行脾切除术,手术恢复期间持续给药。观察各组实验动物的肝脏大体变化及病理改变,计算成瘤率。结果:实际成瘤率显示脾亢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雄性脾亢切脾组的成瘤率较脾亢组有所降低。雌性脾亢切脾组成瘤率同脾亢组差异不明显。结论: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状态下进行脾切除,对于雄性能减低肝癌发生的风险,对于雌性的意义不大,给临床实际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1842-1845

MIR-122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及稳定转染HepG2细胞系

摘要:目的:构建人mir-122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肝癌细胞HepG2,建立稳定表达mir-122的HepG2细胞系。方法:以人has-mir-122成熟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采用PCR的方法扩增目的基因,并连接到慢病毒表达质粒pGCSIL-GFP(含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中。对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后,进行mir-122基因慢病毒(pGCSIL-GFP-miR-122)的包装及病毒滴度测定,用构建好的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HepG2细胞,qPCR检测感染后细胞中MIR-122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蛋白GFP,westernblot检测mir-122靶分子CAT-1,验证pGCSIL-GFP-miR-122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效果。结果:pGCSIL-GFP-miR-122经双酶切分析及测序,插入序列正确。qPCR检测显示转入病毒后mir-122在细胞中的表达显著提高。表明mir-122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成功。流式细胞仪根据GFP荧光筛选纯化感染后细胞,感染率达90%以上。Western blot显示mir-122明显抑制其靶分子表达。进一步验证pGCSIL-GFP-miR-122在细胞中的稳定表达。结论:成功构建mir-122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建立稳定表达的细胞系,为研究mir-122在人体所起的作用及功能机制打下基础。
1849-1852

丹参酮IIA磺酸钠在创伤失血性休克过程中的保护作用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提取物丹参酮IIA磺酸钠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作用。方法:复制SD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即经右侧股动脉插管放血,左侧股静脉建立液体通道,经颈动脉插管至左心室监测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平均动脉压;在达到最大放血量后,治疗组大鼠给予丹参酮IIA磺酸(10mg/kg)。按时间点经股静脉取大鼠静脉血,测量血清肌酸激酶(CK)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比较各组心肌酶改变。并以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促炎因子IL-Iβ、IL-6、IL-10和TNFα的改变。结果:丹参酮IIA磺酸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创伤失血性休克导致大鼠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显著减轻了炎症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炎症因子的表达。结论:丹参酮IIA磺酸钠改善了创伤失血性休克导致大鼠的低血压;抑制了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过程中炎症因子的表达,可能在创伤失血性休克过程中发挥保护作用,为临床提供了疗创伤失血性休克提供了新的可能的参考。
1853-1857

Bevacizumab联合吉西他滨对荷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抗血管生成药物Bevacizumab联合吉西他滨对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人肝癌细胞HepG2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Bevacizumab组、吉西他滨组和联合用药组。观察用药前后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Western Blot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Bevacizumab和吉西他滨单药均能抑制肿瘤生长,两药联合疗效明显增强(P=0.000)。与对照组和吉西他滨组相比,Bevacizumab组和联合用药组能明显抑制肿瘤血管生成,MVD值均明显降低,以联合用药组最为明显(P均0.000)。Bevacizumab和吉西他滨单药均能下调Bcl-2的表达,两药联合下调作用明显增强。结论:Bevacizumab联合吉西他滨能增强对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及微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Bcl-2的表达有关。
1865-1867

常压氧与高压氧对成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微血管新生影响的比较

摘要:目的:研究常压氧与高压氧对成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微血管新生影响的差异。方法:将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S组)、常压氧治疗组(NBO组)、高压氧治疗组(HBO组),每组又随机分为3、7、10天三个亚组。采用线栓法对NBO组和HBO组大鼠进行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缺血1.5小时后拔出栓子再灌注,NBO组进行常压氧治疗,HBO组进行高压氧治疗。大鼠分别在3、7、10天麻醉处死,取脑组织切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受体-1(FLT-1)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取图和统计分析。结果:NBO各组与SS各组相比,VEGF、FLT-1和CD34阳性细胞数目均明显增多(P〈0.05);HBO各组与NBO各组比较,7天、10天组VEGF、FLT-1和CD34阳性细胞数目均显著增多(P〈0.05)。结论:HBO治疗较NBO治疗对成年大鼠微血管的新生更有促进作用。
1872-1875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临床研究

逆行交锁髓内钉联合单侧骨皮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不连

摘要:目的:探讨逆行交锁髓内钉联合单侧骨皮质钢板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股骨髁上骨不连,均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联合单侧骨皮质钢板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结果:25例获12~24个月随访,平均12个月。4~8个月内均获骨性愈合。结论: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联合单侧骨皮质钢板固定后骨折端可获得坚强内固定,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早期进行膝关节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是一种治疗股骨髁上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1876-1878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钠肽水平与血管病变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梗死相关动脉及病变血管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7-2011.7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分为ST抬高型心梗患者和非ST抬高型心梗患者两组,比较BNP水平与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1)两组患者的年龄、男女比例、高血压病与糖尿病患病率、吸烟患者比例之间无显著差异。NSTEMI患者中,既往心梗和既往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比例和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STEMI患者。(2)NSTEMI患者多支血管病变比例显著高于STEMI患者并且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回旋支(LCX)的比例显著高于STEMI患者。(3)病变血管支数与心梗患者BNP水平无关,STEMI患者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为IRA的患者BNP水平显著高于LCX和右冠状动脉(RCA)分别为IRA的患者。NSTEMI患者LAD、LCX和RCA分别为IRA的患者其BNP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STEMI患者前壁心梗BNP水平较高,NSTEMI患者BNP水平对血管病变支数和IRA无预测价值。
1879-1882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重要信息

2012年全国生物磁学会议第一轮通知(征稿通知)

摘要:各有关单位: 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国电子学会应用磁学分会主办,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山东超瑞施生物磁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的2012年全国生物磁学会议,定于2012年4月26-29日(26日报到)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会议将邀请生物磁学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和大专院校、研究机构、生产企业和临床应用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参加.
1882-1882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临床研究

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地尔硫卓治疗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地尔硫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以供医生参考使用。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硝酸甘油,实验组患者给予地尔硫卓,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56/6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8.33%(47/6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地尔硫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
1883-1885

高脂血症对直肠癌不同手术方式合并症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对直肠癌不同手术方式合并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行开腹或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2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伴或不伴高脂血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采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非高脂血症组患者相比,高脂血症组术中出血量大(P〈0.01),术后恢复进食时间长(P〈0.01),术后住院时间增加(P〈0.05),拔除引流管时间延长(P〈0.01),切口脂肪液化并发症增多(P〈0.05)。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P〈0.01),手术时间、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均明显缩短(均为P〈0.01),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低(P〈0.05)。在腹腔镜手术组,与正常血脂组相比,高脂血症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大(P〈0.01),余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高脂血症可引起直肠癌手术出血量增加、术后恢复慢、伤口脂肪液化发生率高,腹腔镜手术可加快患者术后恢复。
1886-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