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11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等。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6273
  • 国内刊号:23-1544/R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12
  • 创刊时间:2011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6
  • 综合影响因子:0.318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0年第2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基础研究

Chlorella sorokiniana rbcL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及其与18S rRNA基因在分类学上的比较

摘要:Rubisco大亚基基因(rbcL)广泛用于系统学分析中,在本文中以Chlorella sorokiniana CS-01叶绿体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rbcL全长编码区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全长1428 bp,其中包括1425 bp的编码区序列,编码475个氨基酸,经BLAST比对发现同源性最高的为Chlorella sp.IFRPD 1018,同源性达到99.2%。同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Chlorellasorokiniana CS-01与Chlorella sp.IFRPD 1018在同一分支中。18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全长1740 bp,经BLAST比对发现同源性最高的为Chlorella sorokiniana,同源性达到99.7%,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Chlorella sorokiniana CS-01与两株Chlorellasorokiniana在同一分支中,支持率达到100%。但是18S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鉴定的主要分支很少,即使鉴定出分支,该分支的支持率也比较弱,而rbcL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则分支清晰且支持率较高。可见18S rDNA序列比rbcL基因序列保守性更强,进化速度更慢,因此rbcL基因序列适合亲缘关系更近的微藻的系统研究。
4601-4605

降钙素相关肽诱导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机制

摘要:目的:研究外源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 peptide,CGRP)对SD大鼠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扩增传代至第三代,根据分组,培养体系中添加含不同浓度(10-11~10-6mol/L)CGRP的条件培养液,WST-1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碱性磷酸酶染色及钙结节染色法观察CGRP诱导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矿化的效果。采用RT-PCR方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I型胶原(COLL-I)、BMP-2、RunX2、骨粘连蛋白(Osteonectin,ON)等成骨相关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增殖率测定CGRP组各浓度均较对照组增加,且呈剂量依赖关系,CGRP浓度大于1×10-10mol/L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碱磷酶染色与钙结节染色结果显示,CGRP组均有阳性显色,对照组无显色或显色不明显。CGRP组的细胞因子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适当浓度的CGRP能够直接促进体外培养的BMSCs增殖,并可短期内诱导其在向成骨细胞分化。CGRP可能在骨修复及骨重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4606-4611

左侧大肠癌和右侧大肠癌蛋白质差异表达谱的建立及质谱分析

摘要:目的:初步探索左侧大肠癌和右侧大肠癌中蛋白质表达的差异,为左右侧大肠癌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别提供功能基因组学上的依据。方法:以左右侧大肠癌组织为研究对象,提取组织总蛋白,依次进行二维凝胶电泳,凝胶图象分析,质谱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成功建立了左侧大肠癌和右侧大肠癌的二维电泳图谱,进行质谱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得到左侧大肠癌与右侧大肠癌的差异表达蛋白共有16个,其中左侧大肠癌中表达增加的蛋白有10个包括蛋白质二硫化异构酶A1,78 kDa葡萄糖调节蛋白,抑制素,热休克蛋白60,含硫氧还蛋白域的蛋白5,T-复合蛋白1ε亚单位,应急蛋白70,异柠檬酸脱氢酶,蛋白质二硫化异构酶A3,巨噬细胞加帽蛋白;左侧大肠癌表达降低的蛋白6个包括ATP合成酶β亚单位,延伸因子1-delta,热休克蛋白β1,载脂蛋白A-Ⅰ,转甲状腺素蛋白,热休克蛋白β6。结论:左侧大肠癌和右侧大肠癌中存在差异表达蛋白,这些差异表达蛋白可能是左右侧大肠癌生物学性质差异的分子遗传学基础。
4612-4616

D-氨基半乳糖敏化小鼠内毒素休克模型的优化

摘要:目的:建立D-氨基半乳糖敏化小鼠内毒素休克的规范化模型。方法:选择对内毒素休克小鼠死亡率有影响的3个因素:D-氨基半乳糖增敏剂量、内毒素攻击剂量及其给药途径每个因素选取3个水平,按L9(34)正交试验表安排试验。以小鼠48h死亡率为评价指标,并通过验证试验,优化与实验要求相符的造模条件。结果:各因素对动物死亡率影响程度依次为:D-氨基半乳糖增敏剂量〉内毒素给药途径〉内毒素攻击剂量。采用D-氨基半乳糖600 mg.kg-1敏化小鼠,腹腔注射内毒素0.5 mg.kg-1的给药方案为佳。结论:规范内毒素休克模型的复制条件,将有利于科学评价药物的抗内毒素活性。
4617-4620

卡那霉素耳慢性中毒对豚鼠耳蜗毛细胞中Bcl-2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卡那霉素耳慢性中毒对豚鼠耳蜗毛细胞中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取20只豚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连续14d肌肉注射硫酸卡那霉素,200mg/(kg.d),对照组连续14d等量肌肉注射生理盐水,停药14d处死动物后制作耳蜗标本,处死前检测其ABR的变化,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法测定Bcl-2的表达。结果:豚鼠卡那霉素耳慢性中毒后,ABR阈值较对照组明显上升,Bcl-2阳性表达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卡那霉素耳慢性损害可能与抑制Bcl-2的表达有关。
4634-4636

油酸致兔ARDS模型长期效果的多因素析评

摘要:目的:研究油酸致ARDS模型对疾病的长期模拟效果,并探讨内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0只,经左侧耳缘静脉按油酸0.1 ml/kg的剂量缓慢注入,观察动物呼吸、心率变化,测定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分别于注射油酸后6小时、24小时、48小时以及72小时处死动物,收集静脉血及肺泡灌洗液(BALF),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H-E染色镜下观察肺部病理改变,计算肺组织含水量以判断肺损伤程度。结果:①所有模型动物在6小时内均出现ARDS表现。②6h组、24h组以及48h组氧合指数(PaO2/FiO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且符合ARDS诊断标准。72h组氧合指数(PaO2/FiO2)虽然也明显降低,但未达到ARDS的诊断标准。③血浆中TNF-α与IL-6明显升高(P〈0.05),于致伤后72小时后有所恢复,但仍高于正常。BALF中TNF-α也出现相同变化趋势,而IL-6则在试验期间持续高表达。④镜下可见两肺充血、出血,肺泡及肺间质水肿,透明膜形成,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终末支气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双肺含水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兔静脉注射油酸48小时内可以稳定模拟ARDS病理生理状态和临床表现,72小时后该模型部分指标恢复,很可能与中性粒细胞活性降低以及兔本身代偿有关。
4637-4641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被英国Global Health数据库收录

摘要:Global Health是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国际上权威的公共健康研究数据库。读者范围主要针对专业学术机构、研究人员、非政府组织、政策制定者、从业医师、健康机构专业人士及学生。该数据库填补了很多目前医学研究领域内的信息空白,提供最宽泛的内容覆盖面。
4641-4641

6种秦艽镇痛和抗炎活性的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六种秦艽甲醇提取物抗炎镇痛活性。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棉球诱发小鼠肉芽肿试验、热板法和冰醋酸致小鼠扭体试验。结果:粗茎秦艽对由于腹腔注射冰醋酸引起急性腹膜炎而产生持久的疼痛刺激的镇痛效果最好,达乌里秦艽对热刺激引起的疼痛的缓解效果最好,大叶秦艽对二甲苯引起的炎症反应的抑制效果最佳,而麻花秦艽对棉球诱导的慢性炎症反应的抑制率最高。分析结果显示,黄管秦艽和管花秦艽在镇痛、抗炎活性上与上述4种药典收录的秦艽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黄管秦艽和管花秦艽在镇痛抗炎方面可作为秦艽的替代品。
4642-4646

葡萄糖对体外培养椎间盘髓核细胞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葡萄糖对体外培养髓核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正常椎间盘髓核细胞。对照组:DF12+20%FBS培养液(葡萄糖浓度1000mg/L)、无糖组:无糖DMEM+20%FBS(葡萄糖浓度0mg/L)培养液培养髓核细胞。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计数板计数细胞总数,台盼蓝染色计算髓核细胞活性比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Hoechst33258染色观察凋亡细胞核的变化。结果:两组培养液培养细胞形态大体正常,并无明显变化。对照组细胞总数明显多于无糖组。细胞活性率对照组也高于无糖组。Hoechst33258染色凋亡细胞,凋亡细胞核内可见致密的颗粒状和块状荧光,细胞核形态不规则,少数细胞核碎裂,部分细胞核呈月牙形。结论:葡萄糖对椎间盘髓核细胞的增殖及凋亡有显著的影响。
4647-4649

高原兔肝脏火器伤后GSH、SOD和MDA变化特点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在高原环境下兔肝脏火器伤后全血谷胱甘肽(GSH)含量、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14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平原肝脏火器伤组(A组)、初入高原肝脏火器伤组(B组)、适应高原肝脏火器伤组(C组),各组又细分为伤后0.5、2、6、12、24、48、72h和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在不同海拔环境下成功建立肝脏火器伤模型后,分别于各时间点采集血液标本,检测全血GSH含量、血清SOD活力和MDA含量。结果:①兔肝脏火器伤后与正常组比较,伤后GSH含量、SOD活力早期略有升高,以后逐渐下降,到达低谷后逐渐恢复。而MDA在伤后持续升高,12h达峰值(P〈0.01),继而进行性下降,72h仍高于正常。②初入高原组与平原组比较,GSH含量、SOD活力早期升高及以后到达低谷和MDA到达峰值水平(P〈0.01),初入高原组更显著。③适应高原组与平原组比较,GSH含量、SOD活力降低幅度(P〈0.05)和MDA升高程度,适应高原组更显著。结论:肝脏火器伤破坏了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之间的平衡,尤其在高原缺氧环境下更为明显,提示氧自由基可能参与肝脏火器伤后机体的病理生理过程。
4650-4653

囊肿去顶减压术是否改善肾功能的动物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模型加压兔子肾脏,监测加压前后肾功能变化,论证压力对肾功能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给多囊肾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将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三组(A,B,C),A组兔子切除一侧肾脏,另一侧肾脏通过模型固定圆形气泡予肾脏加压;B组兔子切除一侧肾脏,另一侧肾脏通过模型固定塑料圆球予肾脏加压;C组兔子切除一侧肾脏,另一侧肾脏不予加压处理。分别监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兔子术前术后肾功的变化(血肌酐、尿素)。对不同加压肾脏标本进行HE、masson和六氨银染色,了解肾脏加压后的病理改变。结果:实验组A行加压术后肾功相对术前与对照组C相比无明显差异;实验组B行加压术后,肌酐、尿素升高明显,与术前、实验组A、对照组C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实验组C一侧肾切除后相比术前肾功能无明显差异。病理示:肾脏加压后,肾小球、肾小管、肾血管继发一系列损害肾功的病理改变。结论:对肾脏施加的压力足够大的时候,压力致使肾脏发生相应病理改变,肌酐、尿素升高,肾功能明显下降。因此传统的囊肿去顶减压术,仍是有意义的对症治疗手段。
4654-4657

光动力疗法对体外培养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血卟啉注射液(Hematoporphyrin Derivative,HPD)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体外培养的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的生物作用。方法:实验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单纯HPD组、单纯光照组及HPD+PDT组。采用MTT法检测光动力作用后细胞的存活率,并用Annexin V-FITC/P I双染法检测其凋亡率。结果:在光敏剂浓度为5mg/L,光照剂量为10J/cm2时,光动力对PANC-1细胞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在此实验参数条件下,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人胰腺癌细胞PANC-1凋亡率:HPD+PDT实验组达(36.40±4.21)%,明显高于单纯HPD(6.76±0.44)%,单纯PDT组(8.30±0.32)%及空白组(5.00±0.53)%三个对照组(P〈0.05),三个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T光动力作用对体外培养人胰腺癌细胞PANC-1有明确抑制效应,并与HPD浓度及光照强度相关。
4658-4660

载阿霉素PLGA纳米微球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摘要:目的:制备新型癌症化疗制剂载阿霉素(Adriamycin)、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微球(ADM-PLGA-NP),研究其性质及体外释药特点。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包封材料,阿霉素为模型药物,采用复乳蒸发法制备ADM-PLGA-NP,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粒径分布,紫外分光光度法计算载药率及包封率,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考察微球对ADM的缓释作用。结果:ADM-PLGA-NP外观呈球形,平均粒径约(237±12.7)nm,载药量及包封率分别为(6.42±1.67)%和(53.82±8.34)%,药物在体外缓慢释放,5 d累积释放量达85%。结论:通过复乳蒸发法制备的ADM-PLGA-NP性质稳定,具有药物缓释性,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药物化疗载体。
4661-4663

减蛋综合症病毒纤维蛋白C-末端的分泌表达及抗原性分析

摘要:目的:在大肠杆菌中分泌表达重组纤维蛋白的C-末端序列,并检测其抗原性。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了减蛋综合症病毒(EDSV)纤维蛋白C-末端的编码基因,并将其克隆到组成型分泌表达载体pUC18ompAcat上构建pUC18ompA-EDS。将该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构建工程菌,培养工程菌以表达目的蛋白。结果:SDS-PAGE分析表明,纤维蛋白C-末端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实现了表达,且部分重组蛋白分泌到了周质空间和胞外的培养基中,Ni2+-NTA树脂分离纯化后,Western blotting对其免疫原性的分析表明,重组蛋白可与鸡抗EDSV血清发生特异反应。结论:说明获得的纤维蛋白的C-末端具有明显的抗原性,该研究对于开发预防EDSV的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4664-4668

CSPGs在大鼠脊髓损伤后的表达及其与GFAP的关系

摘要: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CSPGs的表达及其与GFAP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损伤组,损伤组分脊髓挤压损伤后0h、72h、1w、4w组,运用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方法观察CSPGs与GFAP的表达。结果:挤压伤后损伤部位的CSPGs和GFAP的表达均增高,但二者的变化趋势并不一样。其中CSPGs从损伤后表达开始增高,此后一直增加,并在1w至4w时逐渐稳定,主要分布逐渐集中于损伤部位;星形胶质细胞的免疫反应也逐渐增加,其分布逐渐集中于损伤区域的边缘,逐渐形成胶质瘢痕界膜。损伤1w至4w,损伤区域内几乎没有了星形胶质细胞表达,但仍留有大量的CSPGs。结论:早期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分泌CSPGs,可以防止在损伤部位沉积大量的CSPGs,从而减小其对再生纤维的抑制作用。
4669-4671

乌司他丁对大鼠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注射液对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大鼠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及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UTI降低CLS大鼠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均分为三组。其中正常对照组(C组)20只,UTI干预组(U组)40只,模型组(M组)60只。实验动物观察12小时,处死前取静脉血ELISA法测血清VEGF;处死动物后取肺组织分别行病理学检查、干湿比重法测肺含水量、伊文思兰法测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结果:M组血清VEGF明显高于C组和U组(P〈0.05),M组肺组织损伤较重,肺含水量及组织通透性均高于C组和U组(P〈0.05)。结论:UTI可降低大鼠CLS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中的VEGF表达。
4672-4674

北方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6基因-572C/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区-572C/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434例冠心病(冠心病组)患者和417名非冠心病人(对照组)的IL-6基因型,探讨-572C/G单核苷酸多态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IL-6基因-572C/G多态位点的CC、CG和GG基因型在冠心病组中分别为59.68%、37.09%、3.23%,等位基因频率C和G分别为78.23%、21.77%;在健康成年者中基因型分别为67.87%、30.22%、1.92%,等位基因频率C和G分别为82.97%、17.03%。IL-6基因-572C/G位点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经Logsitic回归校正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及吸烟等冠心病易患因素后,IL-6基因-572C/G单核苷酸多态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的危险因素(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G等位基因携带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356倍〔OR=1.356,95%CI=1.0648~1.7279〕。结论: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IL-6基因-572C/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等位基因G是冠心病重要的遗传学标记。
4675-4678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重要信息

美国《化学文摘》2009年引文频次最高的1000种期刊表公布-〈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名列第234位

摘要:据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与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最近的信息显示:在美国《化学文摘》2009年引文频次最高的1000种期刊表中,收录中国(含港台)期刊236种;
4682-4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