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11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等。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6273
  • 国内刊号:23-1544/R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12
  • 创刊时间:2011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6
  • 综合影响因子:0.318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9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基础研究

大肠杆菌外膜蛋白的分离及其双向电泳图谱的建立

摘要:本文利用温度诱导的两相分离萃取技术选择性分离未经机械破碎的大肠杆菌细胞外膜蛋白,研究TritonX—114的浓度及处理时间对提取外膜蛋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TritonX—114的使用浓度和作用时间均显著影响外膜蛋白的提取效率。SDS-PAGE结果表明不同TritonX—114的使用浓度和作用时间只是影响了外膜蛋白的提取效率而对外膜蛋白提取的种类没有影响。实验发现8%的TritonX-114处理3小时为最佳分离条件,分离得到的样品可用于双向电泳分析。通过对比实验发现样品裂解液中包含低浓度的Tris是外膜蛋白双向电泳成功的关键因素,CHAPS与ASB-14或NP-40结合使用可显著提高外膜蛋白的溶解能力,缩短聚焦时间,从而优化了大肠杆菌外膜蛋白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建立了其双向电泳图谱。
201-204

SCD1在高脂饮食大鼠肝脏的表达及其与肝细胞凋亡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讨高脂饮食大鼠肝脏中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CoA desaturase 1,SCD1)的表达及其与肝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和高脂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在实验的第8w,16w和24w分批处死,观察肝细胞组织学改变,RT—PCR方法检测SCD1和丝氨酸棕榈酰转移酶(serine palmitoyl transferase,SPT)mRNA的表达,TUNEL方法观察肝细胞的凋亡。结果:肝组织HE染色显示高脂组大鼠肝脏内肝细胞呈弥漫性脂肪变性,8w即达到脂肪肝的诊断标准。RT—PCR分析结果显示高脂组SCD1mRNA表达下降,SPTmRNA表达进行性上升。TUNEL凋亡检测表明,随着高脂饮食时间延长,肝细胞凋亡趋于严重。SCD1表达与SPT和凋亡指数(AI)之间呈负相关,SPT表达和AI指数之间呈正相关。结论:长期高脂饮食可引起肝SCD1表达下调,同时促进细胞凋亡关键基因SPT的表达,肝细胞凋亡增多。
216-219

小鼠下颌切牙胚发育的动态组织学观察

摘要:目的:牙齿发育生物学研究是当今口腔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对切牙胚发育机制的研究仍较少见。本研究对小鼠切牙胚发育过程进行动态观察,从细胞水平上了解切牙胚存在的时空位置和形态变化规律。方法:选取孕12、13、14、15、16、17、18天胎鼠及新生1、2、3天乳鼠,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含有切牙胚的颌骨,并分离取得下颌骨,常规固定包埋,进行连续切片及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动态观察,了解切牙胚发育大小和形态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观察发现小鼠切牙胚位于下颌突内,牙胚由远中向近中斜向上前方走行,牙胚前端表面被一层矿化的硬组织覆盖;发现E13d胎鼠切牙胚发育进入蕾状期,E16d的胎鼠切牙胚处于帽状期,E18d的胎鼠切牙胚处于钟状早期,新生1d的乳鼠切牙胚处于钟状晚期。结论:本实验明确了小鼠切牙胚发育的时空变化规律,为进一步阐明小鼠切牙胚发生发育机制奠定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220-222

高血压糖尿病大鼠心脏肾上腺素受体的改变与心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糖尿病大鼠心脏肾上腺素受体(AR)的改变与心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左肾动脉缩窄和注射链脲佐菌素制高血压糖尿病大鼠模型,放射配体结合实验和离体左心房收缩功能实验等方法观察心脏AR(β—AR和/或α1-AR)及功能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高血压糖尿病大鼠心脏β-AR的最大结合容量(Bmax)增加35%(P〈0.01),KD值不变;且心脏α1-AR的Bmax也显著增加(P〈0.05)。高血压糖尿病大鼠左心房与对照相比,β-AR介导的最大收缩反应(Rmax)下降48%(P〈0.01),pD2值不变;α1-AR介导的最大收缩反应也降低41%(P〈0.05),pD2值不变。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大鼠心脏β—AR和/或α1-AR数量代偿性增加,但其介导的最大收缩反应降低,可能与受体后信号转导效应减弱有关。
223-225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重要信息

关于2009年继续开展“生物医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

225-225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基础研究

干扰素-γ对小鼠哮喘模型治疗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IFN-γ对哮喘小鼠肺部过敏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30只6-8周龄清洁级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哮喘组和IFN—γ组,以卵白蛋白致敏激发制作小鼠哮喘模型。哮喘组每次激发前给生理盐水鼻内滴入,IFN-γ组每次激发前给IFN-γ鼻内滴入。以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IgE的水平,采血后取肺组织,作病理切片。结果:哮喘组小鼠病理改变与其它各组有明显区别,而IFN-γ组与正常组无明显区别。哮喘组血清IgE水平高于正常组、IFN-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但IFN-γ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FN-γ局部滴入治疗可抑制小鼠肺部过敏性炎症反应,改善过敏性哮喘的症状,减少EOS在炎症处聚集,降低哮喘小鼠血清IgE水平,在哮喘治疗上有一定的前景。
230-231

依托咪酯对大鼠杏仁核点燃模型的抑制作用

摘要:目的:研究依托咪酯(Etomidate,ET)对大鼠杏仁核点燃发作的抑制及其抗癫痫作用。方法:测定ET对大鼠杏仁核点燃发作的脑电活动及行为变化指标的影响,测定ET对GABAA受体拮抗剂印防己毒素诱发小鼠惊厥的影响。结果:依托咪酯(6-9mg·kg^-1)可抑制杏仁核点燃发作,缩短后放电时程,降低Racine’s分级(P〈0.01);ET对GABAA受体桔抗剂印防己毒素致惊小鼠有抑制作用。结论:依托咪酯对大鼠杏仁核点燃模型和印防己毒素致惊小鼠均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GABA神经系统抑制作用有关。
232-233

27个群体7个Y-STR基因座多态性的聚类分析

摘要:目的:选择具有高度多态性与稳定性的7个Y—STR位点,分析27个群体遗传关系。方法:应用Y-STR复合扩增方法,获得150名宁夏回族个体DYS19、DYS389I、DYS389II、DYS390、DYS391、DYS392、DYS3937个基因座等位基因频率。收集国内外26个群体这7个基因座基因频率的数据。结果:应用这7个Y染色体STR的多态性研究结果显示:国内群体与朝鲜、韩国、日本的遗传关系较近,与几内亚、莫桑比克的遗传关系较远。结论:27个不同群体这7个Y—STR基因座多态性有明显的种族与地域差异,与三大人种的分类基本一致。
234-236

椒目油对哮喘大鼠肺组织Fas/FasL表达水平和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椒目油(zanthoxylum seed oil,ZSO)对支气管哮喘大鼠肺组织Fas/FasL表达水平和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椒目油治疗哮喘提供实验证据和理论支持。方法:将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和椒目油治疗组,每组各20只。以卵白蛋白(ovalbumin,0VA)腹腔注射致敏和雾化吸入激发建立哮喘大鼠模型,以免疫组化ABC法检测肺组织中Fas/FasL蛋白的表达,伊文思蓝(evans blue dye,EBD)分光光度法检测肺血管通透性。结果:椒目油和地塞米松均能增强哮喘大鼠肺组织淋巴细胞表面Fas/FasL的蛋白表达;与哮喘模型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模型组大鼠肺内EBD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O.01),而与哮喘组相比。椒目油和地塞米松均能显著缓解EBD的升高(P〈0.01)。结论:椒目油可有效降低哮喘大鼠肺血管通透性,可能通过增强Fas/FasL蛋白表达而促进炎症局部淋巴细胞凋亡减轻哮喘气道炎症反应。
237-239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生物磁学

旋转恒定磁场对大鼠血清中铁代谢相关蛋白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旋转恒定磁场对大鼠血清中铁代谢相关蛋白的影响,为深入认识磁场的多方面生物学效应提供依据。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曝磁组。后者在磁场强度是0.4T、频率为8.97Hz的环境中每天曝磁1次,每次2h,连续处理30d后处死分组大鼠,获得血清,冻存后测定血清中铜蓝蛋白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铁蛋白和乳铁蛋白含量等指标。结果:曝磁组大鼠血清中铜蓝蛋白活力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没有显著性变化;总抗氧化能力有了显著性的提高(P〈0.05);铁蛋白含量有显著性的降低(P〈0.05);乳铁蛋白含量有显著性的降低(P〈O.01)。结论:磁场对大鼠血清中铁代谢的部分相关蛋白存在影响。
240-242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实验研究

一株产槲皮素类色素的银杏内生真菌的研究

摘要:从银杏树根中分离出70余株内生真菌。将它们置于马铃薯葡萄糖(PD)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发现其中一株(Gh01)能产生橙黄色色素。经过化学反应及HPLC检测证明该橙黄色色素为槲皮素类糖苷。这是关于内生真菌产槲皮素类糖苷的首次报道。本文深入探讨了碳源,氮源,金属离子,初始PH及培养温度对色素产量的影响。PD液体培养基的最适培养温度和初始PH分别为28℃和7.0。正交设计结果显示: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20g/L葡萄糖和5g/t,蛋白胨。增加1g/L的氯化锌可提高色素产量。在最适培养条件下连续培养120h色素的产量可达到27.515g/L。
246-250

免疫纳米荧光微粒的制备和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制备免疫纳米荧光微球(Immunologic Nano-Fluorescence beads,INFB)并对其粒径和功能进行了研究。方法:应用纳米生物技术、免疫学技术和现代细胞生物学研究技术进行研究。选用K562细胞和Hela细胞为靶细胞,经INFB作用48h后.MTT法检测各组OD值。选用苏木、大血藤、秦巴西菇水提液和茶多糖诱导脐血单个核细胞,用INFB标记,FACS检测结果。结果:扫描电镜显示,荧光微球粒径平均为136.9nm。MTT结果显示,各实验组数据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O.5),表明INFB对所选靶细胞无生物毒性作用。中药有效成分诱导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后,CD34、CD33、CD14、CD119、CD19、CD4阳性细胞的数值。呈现剂量依赖关系,经统计学分析,药物浓度与检测的靶细胞数量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745376-0.986402)。结论:INFB可用于医学检验学、免疫学标记和中药活性成分的靶向作用研究等领域。
251-254

白藜芦醇体外对肝癌HepG2细胞分化及P21^WAF1/CIP1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ratrol,Res)在体外对肝癌细胞分化及相关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因子P21^WAF1/CIP1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肝癌HepG2细胞,用MTT法检白藜芦醇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倒置显微镜观察肝癌细胞的形态改变,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AFP分泌,以RT-PCR方法检测HepG2细胞中P21^WAF1/CIP1mRNA的表达,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其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结果:白藜芦醇呈时间剂量性抑制HepG2细胞株的增殖,使其亚细胞结构趋于正常,AFP分泌量下降,并显著上调HepG2细胞中P21^WAF1/CIP1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白藜芦醇能诱导HepG2细胞在体外向正常肝细胞分化,并上调其P21^WAF1/CIP1的表达。
255-257

线虫碳纤检测研究

摘要:目的:记录线虫神经细胞单个突触囊泡的释放。方法:碳纤电极安培测量法已经被证明足够灵敏来检测单个囊泡的量子化释放。本实验就是采用的碳纤电极安培测量法在原代培养的线虫NSM神经细胞上检测单个囊泡的量子化释放。结果:使用实验室自制的低噪声检测优化的碳纤维电极,能在不同的时间记录到尖刺样的瞬变电流。结论:用碳纤维电极检测单个突触囊泡是可行的。
258-259

数值解法研究生物膜泡形状

摘要:目的:研究生物膜泡的可能形状。方法通过数值解法中的打靶法,运用Mathematica软件进行编程。结果:获得与Udo Seifert计算基本相符的图,得到了相应的生物膜泡形状,包括双凹圆盘,长椭球和扁椭球等,且获得了新的形状。结论:本法提供了一种相对精确的寻找膜泡的方法。
260-262

^31P磁共振波谱物质检测准确性的验证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1.5T磁场下^31PMRS磷化合物检测的准确性。方法:以卵磷脂为参照标准品,对照研究对同一位正常志愿者骨骼肌肉磷谱代谢特征,对其股骨下端先后行两次相同参数、相同条件状态下的^31P波谱检测,第二次检测时在感兴趣区内体外加入卵磷脂标准品,对比两次检测的结果变化。结果:对同一位正常志愿者先后两次进行波谱检测,加入卵磷脂后各代谢物波谱变化为β-ATP:-24.46,α—ATP:+82.61,γ-ATP:-32.89,PCr:+64.32,Pi:+110.5,PDE:+462.57,PME:+15.71。加入卵磷脂后,PDE峰改变最明显。结论:1.5T磁场下^31PMRS能准确检测体内化合物的存在及其定量分析,研究结果可信。
263-264

CHO-K1细胞中基因瞬时转染的条件优化

摘要:目的:以CHO—K1细胞为宿主基因瞬时转染条件的优化。方法:以GFP(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为报告基因,考察了DNA:PEI比例、DNA用量及血清的加入对CHO—K1细胞的转染效率和细胞数目的影响。结果:DNA:PEI=1:2(w/w)、2gDNA/10^6 cells时,转染结果最优;血清的加入可降低细胞转染效率。结论:在CHO-K1细胞中进行瞬时转染的最佳条件为DNA:PEI=1:2(w/w)、2gDNA/10^6 cells,及血清的加入抑制细胞转染。
265-267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临床研究

COX.2介导的TH2类细胞因子与重症肝炎的关系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肝炎与COX-2的关系,为临床防治重症肝炎提供新的治疗理论和方法。方法:用FH643A-γ测量仪检测50例肝病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血清中PGs代谢产物TXB2、6-keto-PGF1α的水平。结果:各组肝病患者血清中TXB2和6-keto-PGFlet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01),并且随着病情的好转,T/6-K比值明显下降,但肝病患者各组间细胞因子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重症肝炎患者血清TXB2、6-keto—PGF1α的水平和T/6-K比值不仅对揭示肝病发生发展过程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而且对监测病情转归和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268-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