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11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等。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6273
  • 国内刊号:23-1544/R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12
  • 创刊时间:2011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6
  • 综合影响因子:0.318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8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论著

实验性动脉粥样斑块内泡沫细胞凋亡及葛根总黄酮的干预作用

摘要:目的:观察ApoE基因敲除(ApoE gene knock out,ApoE-/-)小鼠主动脉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微结构改变,泡沫细胞凋亡,探讨葛根总黄酮(Total Flavone of Radix Puerariae,TFRP)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6只Apo 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TFRP干预组(85 mg/kg.d),每组8只,2只C57BL/6J小鼠作为空白对照,12周后处死,用酶法检测二组血清脂质含量,采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As斑块形态及泡沫细胞凋亡。结果:(1)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未见显著性差异;(2)光镜观察:模型组可见成熟的As斑块形成,部分斑块脂质核心较大,偏心性,纤维帽较薄,纤维帽内有较多炎症细胞浸润,平滑肌细胞成分少,肩部较薄弱,呈不稳定斑块形成趋势,在斑块脂质核心内可见到较多凋亡细胞;而TFRP干预组未见不稳定斑块,斑块脂质核心小,平滑肌细胞数目较多,纤维帽较厚,斑块内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模型组(p〈0.05)。(3)电镜观察:模型组斑块内以平滑肌源性泡沫细胞多见,可见中晚期凋亡细胞,细胞外基质成分较少;与模型组相比,TFRP干预组以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多见,可见少数早期凋亡细胞,细胞外胶原纤维明显增多。结论:模型组病变处于中晚期As病变,符合泡沫细胞凋亡特征;TFRP干预抑制了Apo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窦As斑块内泡沫细胞凋亡。
2201-2203

EB病毒BLLF-1基因转染小鼠T细胞淋巴瘤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EBV膜蛋白gp350/220的表达对共刺激分子ICOS的影响以及与T细胞淋巴瘤的关系。方法:繁殖饲养BLLF-1转基因昆明鼠以及正常昆明鼠,观察它们淋巴瘤发病率的差异。取发病的BLLF-1转基因昆明鼠脾脏淋巴细胞,用FITC标记的抗gp350/220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gp350/220是否在该转基因昆明鼠淋巴细胞内表达及其表达部位。对发病转基因昆明鼠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与正常昆明鼠的进行对比分析。用RT-PCR方法检测转基因小鼠共刺激分子ICOS的表达变化。结果:BLLF-1转基因昆明鼠淋巴组织病理性改变与正常昆明鼠有显著差异,免疫荧光检测到该转基因小鼠淋巴细胞表达gp350/220于胞浆和胞膜上,病理学观察发现,发病小鼠淋巴结组织有反应性增生,脾脏淋巴瘤细胞浸润,免疫组化证明为T细胞淋巴瘤,转基因小鼠脾脏、肺脏及肿瘤中ICOS表达显著升高。结论:BLLF-1基因的表达,与该转基因小鼠发生T细胞淋巴瘤有关,并引起共刺激分子ICOS表达的变化,该转基因小鼠的建立,为我们进一步研究BLLF-1基因在T细胞淋巴瘤发病中的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2208-2210

辛伐他汀在大鼠体内药动学性别差异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Wistar大鼠单次灌服辛伐他汀后体内药代动力学的性别差异。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大鼠血浆中辛伐他汀浓度,采用非房室模型法计算各自药动学参数。结果:雌、雄大鼠体内Cmax分别为(144.66±22.31)ng·mL^-1和(165.91±52.50)ng·mL^-1;t1/2分别为(4.74±1.19)h和(14.98±6.64)h;AUC0-10分别为(0.990±0.19)μg.h·mL^-1和(0.726±0.15)μg·h·mL^-1;AUC0-∞分别为(1.62±0.47)μg·h·mL^-1和(2.19±0.62)μg·h·mL^-1;MRT分别为(9.69±1.60)h和(23.08±8.89)h,经t-检验,雌、雄大鼠主要药动学参数t1/2、AUC0-10、MRT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辛伐他汀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辛伐他汀在雌性大鼠体内代谢较快。
2211-2213

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末端标记法,泱l定补阳还五汤干预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神经元的凋亡情况。结果:补阳还五汤能明显降低神经元凋亡百分率,减轻病理损害。结论:补阳还五汤可显著抑制由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脑神经元凋亡,从而起到一定程度的神经保护作用。
2214-2216

慢性间断性缺氧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行为学及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间断性缺氧(chronic episodic hypoxia,EHYP)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小鼠行为学及纹状体多巴胺(DA)含量的影响。方法:44只雄性6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百草枯+EHYP组、EHYP组、百草枯组和对照组,观察小鼠自发行为活动及悬挂实验、游泳实验、步态实验进行行为学检测,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测定纹状体DA含量。结果:百草枯+EHYP组小鼠出现PD综合征表现,悬挂实验及游泳实验结果与其它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纹状体DA含量较其它各组小鼠出现明显下降(均P〈0.01),余各组行为学实验结果及纹状体DA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HYP联合百草枯暴露可使小鼠出现PD综合征表现及纹状体DA含量的明显下降。
2217-2220

骨肿瘤端粒长度变化与相关蛋白表达的关系

摘要:目的:研究骨肿瘤端粒长度变化与端粒结合蛋白即端粒重复结合因子1(TRF1)和端粒保护因子(POT1),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肿瘤相关基因P53、c-myc表达的关系,以了解骨肿瘤的分子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端粒定量荧光原位杂交(Telo-FISH)和原位杂交检测了20例骨肉瘤、25例软骨肉瘤、14例骨的纤维结构不良中端粒长度、TRF1、POT1、hTERT、P53、c-myc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例骨肉瘤平均长度为0.31,25例软骨肉瘤为0.41,14例骨的纤维结构不良为0.52。统计显示三者间端粒长度有显著差异(P〈0.05)。骨肉瘤和软骨肉瘤TRF1、POT1阳性率均显著低于骨纤维结构不良(P〈0.05)。而骨肉瘤和软骨肉瘤hTERT基因表达显著高于骨纤维结构不良(P〈0.05)。骨肉瘤、软骨肉瘤P53、c-myc阳性率高于骨纤维结构不良(P〈0.05)。统计分析骨肿瘤端粒长度变化与端粒结合蛋白TRF1、POT1的表达呈负相关性,与端粒酶hTERT基因表达、与P53蛋白核聚积,以及c-myc癌基因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骨肿瘤端粒长度与恶性表型有关、端粒短缩与肿瘤基因突变相关。
2224-2227

黄芪对白介素1β诱导的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产生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AM)注射剂对5/6肾切除大鼠模型的疗效,及体外对系膜细胞(Mesangial cells,MCs)增殖和细胞外基质(Intracellular Matrix,ECM)产生的影响。方法:建立5/6肾切除大鼠模型后,将大鼠分为四组:对照组、未治疗组、低剂量/高剂量AM治疗组。观察比较16周后各组大鼠肾功能和尿蛋白排泄量情况。体外以白介素1β(IL-1β)作为刺激物,诱导MCs增殖,给予不同剂量AM干预。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MCs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纤连蛋白(fibronectin)含量,RT-PCR检测细胞p38 mRNA表达,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胶原Ⅳ、总p38MAPK、磷酸化p38MAPK、磷酸化MKK3/MKK6、磷酸化MKK4等蛋白水平。结果:在体外AM可显著抑制IL-1β诱导的MCs增殖和阻止细胞进入合成周期,显著降低fibronectin、胶原Ⅳ产生,磷酸化p38蛋白和磷酸化MKK3/MKK6的表达显著受抑;在体内AM治疗能显著改善5/6肾切除大鼠的肾功能情况,降低蛋白尿排泄量,延缓肾功能恶化。结论:AM治疗可通过抑制磷酸化MKK3/6和磷酸化p38 MAPK蛋白的表达,发挥抑制IL-1β诱导的MCs增殖作用,能抑制MCs的ECM积聚,有效的治疗进展性肾脏病,为慢性肾纤维化提供了有前景的治疗策略。
2228-2231

应用xMAP液态芯片多重快速检测四种病原微生物的研究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多重、快速、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产气荚膜梭菌、鼠疫耶尔森氏菌基因序列,分别针对ail、hly、cpe、3a基因设计4对引物和4条探针。通过重叠PCR扩增各目的基因并构建重组质粒,以该重组质粒DNA为模板,通过多重PCR同时扩增上述4个基因,建立xMAP液态芯片检测技术,在此基础上对标准菌株基因组DNA进行检测并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xMAP液态芯片对质粒DNA和标准菌株基因组DNA的检测结果与多重PCR结果一致。该方法能在3.5 h内同时完成对4种病原菌的检测,特异性好,且敏感性要高于PCR方法,灵敏度最高可达200CFU/ml。结论:xMAP液态芯片技术是病原微生物的多重快速检测的新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2232-2235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摘要:目的:寻求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培养与分离简单易行的方法,为下一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呼吸系统疾病的应用打好基础。方法:取3个月龄家兔1只,经双侧髂前上棘抽取骨髓共5.0 ml,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相结合分离、纯化获得BMSCs,倒置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学特性,流式细胞仪鉴定CD34、CD133表达。结果:接种细胞于24小时有少量细胞贴壁,72小时多数细胞可贴壁,贴壁细胞形态多为长梭型或多边形,原代细胞呈集落生长,12-16天可达90%融合,1%胰酶消化后传代培养,培养至第三代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90%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论: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与贴壁筛选法可成功分离培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此方法简单易行,成功率比较高。
2236-2237

阳离子脂质体作为基因治疗药物载体在小鼠体内的毒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阳离子脂质体作为基因治疗药物载体在小鼠体内的毒性。方法:采用流体动力学法,经尾静脉给小鼠注射不同剂量的阳离子脂质体,对照组注射等量5%GLU液。于注射前、注射后第1天和第3天,经眶静脉采血,用自动血球计数仪测定外周抗凝血中的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中性粒细胞(GR%)。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中的清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同时做脏器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肝、肾脏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2μl/g剂量以上组的WBC、BUN、CR均明显升高(P〈0.05),ALT、Alb无显著性差异(P〉0.05)。12μl/g剂量以下组无明显变化(P均〉0.05)。与注射前比较,注射后第1天,WBC、BUN、CR显著升高(P〈0.05),而注射后第3天除CR外均基本恢复正常(P〉0.05)。而ALT、Alb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肾脏组织切片HE染色,各荆量组间组织结构变化无差异。结论:阳离子脂质体对小鼠外周血相和肾脏功能的毒性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故使用其作为核酸药物载体用于基因治疗研究时,剂量应小于12ul/g体重,给药时间应隔1天以上。
2238-2241

新型聚乙烯亚胺衍生物体内转染活性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新型聚乙烯亚胺衍生物作为基因载体在小鼠体内的转染活性情况。方法:采用荧光素酶质粒DNA作为报告基因,与基因载体复合,对小鼠尾静脉注射,考察组织分布情况;以及对小鼠肌肉注射,应用活体成像技术考察其转染活性。结果:静脉注射后,小鼠肺组织中基因表达量最高;肌肉注射后,可以观察到活性转染结果,表达量高于对照PE(?)25KDa。结论:新型聚乙烯亚胺衍生物在体内可成功输送质粒DNA,但转染效率偏低。
2242-2243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

摘要:目的: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作用。方法:6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SAP假手术组(SO组),SAP模型组(SAP组)和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组(SQ组),胆胰管逆行注射50g.l^-1牛磺胆酸钠复制大鼠SAP模型。造模成功后2、4、8、12、24 h检测血清中TNF-α、IL-6和ALT水平,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SO组相比,SAP组及SQ组血清中TNF-α、IL-6和ALT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SAP组相比,从8 h开始SQ组血清中TNF-α、IL-6和ALT水平开始下降(P〈0.05),两组的肝脏病理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可以降低SAP时血清中ALT、TNF-α和IL-6水平,但不能改善肝脏组织的病理损伤程度,对SAP的发生、发展可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247-2249

肺部感染对支气管封堵治疗影响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肺部感染对支气管封堵治疗影响的动物实验性研究。方法:取健康杂种犬18条,分为3组(A、B、C组)(n=6),经支气管镜每只犬置入致密螺栓状支气管封堵器2枚,其中A、B组为肺部感染组,C组仅为单纯封堵(A、C组封堵后使用抗生素,而B组封堵后未使用抗生素)。观察实验动物的耐受性,定期复查血象、支气管镜、胸部CT扫描,8周后观察封堵器附近支气管组织及远端肺组织变化。结果:观察期内,除1例因给药管不慎封堵入靶支气管内而死亡外,其余犬耐受性良好;截至封堵第8周,36只封堵器中,脱落共有0只(0/36)。胸部CT扫描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部分封堵的肺叶有萎陷,封堵部位远端肺泡腔缩小,5例封堵部位及其周围有轻度阻塞性炎症改变,未出现肺脓肿及坏死。肺部感染因素对犬的恢复有延迟;而感染组术后肌注抗生素与否,并未能缩短实验动物的不适反应过程,亦未能预防或减少阻塞性炎症的发生。结论:试制的支气管封堵器置入方便,组织相容性好;无论单纯封堵还是肺部感染组的封堵,各组实验动物均有较好的耐受性,但是肺部感染因素对犬的恢复有延迟;肺部感染组术后肌注抗生素与否,对提高动物的耐受程度无明显作用。
2261-2264

金雀异黄素合成品诱导人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的体外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金雀异黄素合成品诱导人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5mg·L^-1、5.0mg·L^-1、10.0mg·L^-1和20.0mg·L^-1的金雀异黄素处理人胃癌细胞SGC-7901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RT-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结果:10.0mg·L^-1,20.0mg·L^-1金雀异黄素能诱导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凋亡率与剂量正相关(相关系数r=0.9830),10.0mg·L^-1金雀异黄素诱导胃癌细胞SGC-7901发生凋亡的形态学改变,2.5mg·L^-1、5.0mg·L^-1、10.0mg·L^-1和20.0mg·L^-1金雀异黄素使Bcl-2mRNA表达下调,Fas mRNA表达上调。结论:金雀异黄素能诱导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降低Bcl-2 mRNA表达,增加Fas mRNA表达为其诱发SGC-7901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2265-2266

牵张作用对成骨样细胞MG63的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在低渗透压形成的静牵张应力环境下线粒体跨膜电位与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的关系。方法:用成骨样细胞MG63细胞株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在对数生长期采用不同的低渗透压对细胞进行刺激,检测不同作用条件下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细胞增殖比例(S期百分比)以及凋亡指数。结果:240mOsm组ΔΨm呈上升趋势,4h达到峰值,6h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163 mOsm组ΔΨm在6 h时明显降低。277和240 mOsm组S期百分比在6 h和8 h达到峰值(26.54±0.71,28.10±0.39:26.96±0.33,28.55±0.26)。三个实验组的凋亡峰均提前,且大于对照组,尤以163 mOsm组为最(54.87±0.78★)。结论:成骨样细胞MG63ΔΨm的变化与时间和力学刺激强度有一定的依赖性,预示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变化与细胞增殖活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2269-2271

结核分枝杆菌耐链霉素和乙胺丁醇分子机制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耐链霉素和乙胺丁醇的rpsL和emb B基因突变情况,探讨耐药基因突变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通过传统药敏实验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技术初步鉴定62株临床分离株的药敏和rps L、emb B基因。结果:与结核菌标准株H37Rv对照,分析30例TB菌耐链霉素(SM)的rps L基因,发现其突变率为70.0%(21/30),分析29例耐乙胺丁醇(EMB)的emb B基因,该基因的突变率为65.5%(19/29)。结论:部分结核分枝杆菌耐SM和EMB是由于其rps L、emb B基因突变所致,PCR-SSCP银染技术可能成为测定部分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的简便、快速的方法。
2272-2274

魔芋飞粉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魔芋飞粉总生物碱提取的最佳条件。方法:以盐酸小檗碱为对照,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pH、温度、时间、提取次数等对总生物碱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影响魔芋飞粉总生物碱提取效果的因素的主次顺序是:pH〉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其中pH对魔芋飞粉总生物碱提取效果影响显著(P〈0.05)。魔芋飞粉总生物碱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15,温度为50℃,乙醇浓度为70%,pH值为1。在此工艺条件下,总生物碱提取量可达到89.79mg/100g。结论:本文建立的优化方法简单可行,可为魔芋飞粉的总生物碱提取工业提供理论依据。
2278-2281

固相萃取-LC/MS分析尿液中丁丙诺啡

摘要:目的:建立固相萃取-LC/MS分析尿液中丁丙诺啡方法。方法:在含有丁丙诺啡的尿液中,加入β-葡萄糖醛酸酶溶液,50℃水解2小时,加入内标奋乃静,加pH10.8缓冲溶液,用401有机担体作吸附剂,用三氯甲烷作洗脱剂固相萃取,洗脱液于50℃水浴中氮气流下吹干,残余物用流动相溶解后LC-MS分析。结果: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100.0μg·L^-1,检出限为0.1μg·L^-1。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可用于涉毒案件尿液中丁丙诺啡的分析。
2282-2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