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11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等。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6273
  • 国内刊号:23-1544/R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12
  • 创刊时间:2011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6
  • 综合影响因子:0.318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8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论著

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AMP8行为学的增龄性变化

摘要:目的:对快速老化模型小白鼠SAMP8老化征象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增龄性变化进行系统研究,为利用该模型进行其它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2、4、6、8、10、12月龄SAMP8,以同龄正常老化的SAMR1为对照,应用老化度评分和Morris水迷宫测试SAMP8的老化度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增龄性变化。结果:SAMP8在4月龄出现明显的老化体征,并在6月龄开始表现出空间学习记忆障碍。结论:SAMP8在成熟期(4-6月)过后发生了快速老化,证实SAMP8是研究衰老和老年性痴呆的理想模型。
1801-1804

人VDAC2融合蛋白质粒构建及原核表达研究

摘要:目的:构建人VDAC2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质粒并进行原核表达研究。方法:运用RT—PCR技术在培养的人HepG2.2.15细胞中钓取到目的基因VDAC2,连接至T载体上进行克隆,获得大量目的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Trc—CKS、pMBP—P连接,构建重组融合蛋白表达质粒,转入大肠杆菌中DH5a,BL21(DE3)LySs中,IPTG诱导蛋白原核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检测,分析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载体pTrc—CKS—VDAC2和pMBP—P-VDAC2,并在原核大肠杆菌中实现了重组融合蛋白的超量表达。结论:构建的两个人VDAC2的融合蛋白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均得到超量表达。为进一步研究VDAC2蛋白奠定了基础。
1805-1808

Red系统三种蛋白在哺乳动物细胞核中定位表达的设计和构建

摘要:目的:构建在哺乳动物细胞核中同时定位表达Red系统三种蛋白的载体。方法:通过给red基因(gam、bet和exo)的3,端分别加入由7个氨基(pro—lys—lys—lys—Arg-Lys—Val)组成的核定位信号序列(nuclearlocalizationsignal,NLS)和4个甘氨酸构成的linker序列,再从入噬菌体基因组中,通过PCR技术分别扩增到C端均都带有NLS的gam、bet和exo的DNA全长序列,将三种PCR产物依次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lRES2-EGFP中,得到含3个目的基因(gam—NLS、bet—NLs和exo—NLS)的三顺反子表达载体pCMV—gNIbNIxN,转染培养的哺乳类细胞后,用作者制备并纯化的抗Red3种蛋白的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观察蛋白的定位情况。结果:不带有NLS的Red3种蛋白在细胞中表达主要集中在细胞质很少进入细胞核;而带有NLS的Red3种蛋白于不同时间转染人和鼠的两种细胞后,均表达定位于细胞核中。结论:三顺反子表达载体pCMV—gNIbNIxN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探索将λ噬菌体的red系统用于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替代打下基础。
1809-1812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重要信息

关于2008年继续开展“生物医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

1812-1812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论著

人脐血CD34+细胞在NOD/SCID小鼠免疫重建及其抗HBV作用的初步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NOD/SCID(nonobese diabetic/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t)小鼠移植人脐带血(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HUCB)CD34+细胞后免疫重建的特性。建立hu—NOD/SCID人鼠嵌合模型并观察其人源化免疫细胞在小鼠体内的生长分化特性、存活时间及其对HBV感染的清除作用。方法:1.NOD/SCID小鼠于C0603.5Gy照射后24h内尾静脉输注HUCBCD34+细胞;2.以流式细胞技术鉴定小鼠外周血中CD45+,CD3+,CD19+,CD56+等人源化细胞的比例;3.NOD/SCID小鼠于移植后第4wk注射HBV感染者血清并以未移植的NOD/SCID小鼠作为对照,注射同等量的患者血清;4.于感染后1、7、10、15天采血,免疫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其HBV—DNA含量。结果:1.HUCBCD34+细胞移植后第2wk,在小鼠外周血中检测出的CD3+CD8+T细胞、CD3+CD4+T细胞、CD19+B细胞、CD56+NK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8.6%、16.1%、13.1%和27.8%。各细胞比例随小鼠周龄而变化。所有移植小鼠存活时间均达9wk;2.移植后小鼠感染HBV血清后,病毒仅在感染后第一天检出,随后消失;未移植CD34+细胞的小鼠外周血HBV—DNA一直维持在103水平:结论:1.NOD/SCID小鼠经射线照射后移植HUCBCD34+细胞,在不加任何刺激因子的情况下小鼠可以长时间存活并重建免疫;2.hu—NOD/SCID人鼠嵌合模型小鼠免疫成功重建后,对HBV感染有快速的清除作用。
1813-1815

PCR—DGGE法研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基因突变

摘要:目的:应用PCR-DGGE法和DNA测序分析云南籍G6PD缺乏症患者基因突变类型和特点、方法应用硝基四氮唑蓝(NBT)纸片法进行G6PD缺乏症定性筛查,G6PD/6PGD比值法验证,应用PCR—DGGE法和DNA测序分析46例云南籍G6PD缺乏症患者基因突变类型和特点。结果:46例云南籍G6PD缺乏症样本中有30例经PCR—DGGE法分析G6PDexon12发现有异常电泳条带,DNA测序证实26例(56、52%)为nt-1388G→A,4例(8.7%)nt-1376G→T.而PCR—DGGE法分析G6PDexon2未发现有异常电泳条带的样本出现。结论:(1)nt-1388G→A(56.52%)、nt-1376G→T(8.7%)是云南省主要的基因突变型也是中国人中最常见的两种突变型,揭示中华民族有着共同的起源;(2)所检样本中未发现nt95A→G。(3)应用PCR—DGGE法结合DNA测序检测G6PD缺乏症患者的基因型,阳性检出率高,方法简便、快捷、灵敏、结果准确可靠。
1819-1822

小鼠ameloblastin基因重组慢性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摘要:目的:构建表达小鼠ameloblastin基因的慢性病毒表达载体,生产有感染及表达能力的病毒,为进一步研究ameloblastin基因在牙釉质形成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T.PCR的方法从出生后1d钟状期小鼠牙胚组织totalRNA中扩增ameloblastin编码区cDNA,并克隆到pCRII-TOPO载体中,再亚克隆到pNL-IRES2-EGFP中。将病毒三质粒系统转染293T细胞,收集病毒,并鉴定病毒感染及表达能力。结果:通过酶切和PCR的方法鉴定ameloblastin基因已成功的构建入慢性病毒表达载体pNL-IRES2-EGFP中,经293T细胞生产的病毒感染人牙髓干细胞(DPSCs),DPSCs有较强荧光发出,并可稳定表达ameloblastin基因。结论:成功的构建了慢性病毒表达载体,并获得有感染及表达能力的病毒。
1829-1831

HPV18-E6基因SiRNA对喉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小分子干扰RNA(SiRNA)对喉癌细胞系Hep-2细胞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8型E6基因mRNA表达的干扰作用。方法:用Ambion公司pSilencer4,1CMV构建针对HPV18-E6基因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以携带HPV18-E6基因的人喉癌Hep-2细胞系为靶细胞,通过阳离子脂质体法转染SiRNA表达载体。RT-PCR分析转染后细胞HPV18-E6基因表达:Westernblot试验观察干涉后HPV18-E6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增殖周期的改变。结果:成功构建了人HPV18-E6基因的RNA干涉真核表达载体psil-svvE6,并在Hep-2细胞中有效地发挥了对HPV18-E6基因表达的干涉作用。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并诱导细胞凋亡。结论:HPV18-E6基因在喉癌细胞Hep-2生长中可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望成为逆转喉癌细胞永生化的靶点。
1832-1834

甘草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甘草多糖对小鼠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以体内给药方式,对实验动物进行碳粒廓清实验、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血清溶血素水平测定实验,研究甘草多糖对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系统的影响。结果:实验表明,与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低、中、高剂量多糖给药组小鼠的免疫能力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并呈现一定剂量依赖关系,且达到阳性对照药物组水平。结论:甘草多糖对正常小鼠的免疫能力有促进作用。
1835-1837

美满霉素对沙鼠急性脑缺血后脑皮质小白蛋白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美满霉素对蒙古沙鼠短暂性脑缺血再灌后前额皮质中小白蛋白Parvalbumin(PV)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理功能变化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42只健康雄性蒙古沙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6只)、缺血再灌组(18只),美满霉素治疗组(18只)。夹闭蒙古沙鼠双测颈总动脉10min诱导前脑缺血后,动物分别存活1天、3天或7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前额皮质中PV的表达,用图像分析仪测定灰度值。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各缺血再灌组与美满霉素治疗组中前额皮质中PV表达均先减少后回升。缺血再灌1天组,PV表达缓慢减少(P〉0.05);3天组PV表达减少到低谷(P〈0.05);7天组PV表达有明显的恢复,但仍低于正常组(P〈0.05);然而美满霉素治疗各组中的PV表达均强于对应的缺血组(P〈0.05)。结论:美满霉素能抑制蒙古沙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皮质中小白蛋白的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1838-1840

PCR-SSCP分析方法的优化

摘要:目的:优化PCR-SSCP分析方法。方法:选择野生型Kir2.3质粒和突变型Kir2.3(2123L)质粒为样本,其PCR结果的鉴定采用2%的琼脂糖凝胶EB显色,SSCP分析采用12%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DNA银染显色。PCR产物变性比较了三种方法:即碱变性、SDS变性、直接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根据丙烯酰胺和甲叉双丙烯酰胺及甘油的比例设计了六个实验组,每组采用两种条件电泳,即:30mA恒流快速电泳和100V恒流过夜电泳。结果:选择直接变性的PCR产物作为变性上样液,并确定了三种凝胶配及该条件下适用的电泳条件。即:丙烯酰胺与甲叉双丙烯酰胺的比例为49比1,凝胶中含1%甘油,4℃,500V高压电泳3min接着30mA恒流快速电泳3h;丙烯酰胺与甲叉双丙烯酰胺的比例为49比1,凝胶中含5%甘油,4℃,500V高压电泳3min接着30mA恒流快速电泳3h;丙烯酰胺与甲叉双丙烯酰胺的比例为29比1,凝胶中不合甘油,4℃,500V高压电泳3min接着100V恒流过夜电泳12h。结论:条件优化的PCR-SSCP是一种筛查基因突变简便、有效的实验方法。
1841-1844

金黄色葡萄球菌一氧化氮合酶基因(nos)缺失突变株的构建

摘要:目的:构建金黄色葡萄球菌一氧化氮合酶基因(nos)缺失突变株。方法从金黄色葡萄球菌RN6390的基因组DNA中扩增了nos基因的上、下游片段;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穿梭质粒pMAD(含有温度敏感性的复制起点,红霉素抗性基因(erm)和B.半乳糖苷酶基因(bgaB)为筛选标记)为骨架,构建基于nos基因位点的同源重组载体pMADAnos,该载体经金黄色葡萄球菌RN4220修饰后再转入金黄色葡萄球菌RN6390。经过在30℃和42℃交替培养,通过抗生素抗性和β-半乳糖苷酶活性筛选nos基因缺失突变株。结果筛选得到的突变菌株,经基因组PCR、定量PCR及序列分析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RN6390基因组中的nos基因被成功地敲除。结论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RN6390nos缺失突变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nos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845-1848

犬瘟热病毒H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摘要:利用本实验以前构建的含有犬瘟热病毒H基因的pMD18-T质粒,根据pMD18-T-H序列设计带有XbalI和HindⅢ酶切位点的引物,对H基因进行PCR扩增,得到约1800bp左右的片段。该片段被克隆到pMD18-Tsimple载体上,用XbalI和HindⅢ进行单、双酶切鉴定.筛选阳性克隆。将阳性克隆再用XbalI和HindⅢ进行双酶切,纯化回收CDVH基因片段。将原核表达载体pPROEXTMHTa、pet-30b用同样的方法酶切,回收载体片段。将CDVH基因片段分别用T4连接酶连接到回收的pPROEXTMHTa、pet-30b载体上,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质粒pPROEXTMHTa-H和pet-30b-H。再用XbalI和HindⅢ进行单、双酶切鉴定阳性载体。本实验为下一步H蛋白表达、纯化并作为CDV诊断用抗原及CD的免疫预防奠定了基础。
1849-1851

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血浆中异丙酚吸附的研究

摘要:目的:合成异丙酚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用聚合物萃取人血浆中的异丙酚。方法:用热聚合法制备异丙酚分子印迹聚合物,考查聚合物的性能,并用它来萃取血浆中不同浓度的异丙酚。结果: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以氢键的方式结合;分子印迹聚合物选择性地吸附血浆中的异丙酚。结论:分子印迹聚合物可以从人血浆中吸附异丙酚,其吸附率受底物浓度的影响。
1855-1857

海洋Cellulophagasp.QY201产生ι-卡拉胶酶的发酵条件优化

摘要:目的:通过发酵条件优化,提高海洋Cellulophagasp.QY201的l-卡拉胶酶产量。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分别对发酵条件、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该菌株最适培养基配方为(w/v):3%NaCl、0.5%MgSO4·7H2O、0.02%CaCl2、0.01%KCl、0.002%FeSO4、0.25%CaSein、0.15%Na2HPO4、0.2%NaNO3、0.25%L-卡拉胶。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基体积为70ml/250ml三角瓶,接种量为1%,25℃,90r/min培养36h。优化后酶活最高可达2.64U/ml,较优化前提高了22倍。结论:QY201最佳发酵条件的建立,为ι-卡拉胶酶的大规模生产创造了条件。
1858-1860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防治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供者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探讨利用imDC防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Ak健康供者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采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白细胞介素(IL)4联合培养4d,诱导其分化成imDC;培养7d,分化成mDC。并通过倒置显微镜和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采用MLR方法,构建GVHD发生机制的模型,比较供者imDC和mDC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1)培养4天后细胞具有典型的imDC特征,CDla、CD83和双抗分别表达为55.79%、64、67%和46、67%,成熟标志CD83表达较低;培养7天后具有典型mDC特征,CDla、CD83和双抗表达分别为61.56%、82.40%和64.12%,成熟标志CD83表达较高。(2)MLR法共孵育72小时后,加入CCK-8检测OD值,imDC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能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SI〈1.00);mDC组与对照组、imDC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能够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SI〉2.00)。结论:供者imDC能够诱导自体T细胞低反应,有望用来防治GVHD。
1861-1863

脑电图数据中α波功率谱分布特性的研究

摘要:目的:对客观记录的脑电图数据进行仅波功率谱分布特性的研究,为正确划分正常人α波的主要分布范围提供基础实验依据和理论根据,并为以此为依据而进行的其他研究做基础分析。方法:对α波显著出现的后头部及枕部电极得到的脑电图数据进行相关运算、功率转换和曲线拟合,得出脑电图数据功率和频率之间的二维关系图以及α波不同相关系数下的拟合图形,通过这些研究得出α波的主要分布范围。结果:相关系数在(1,0.45]内时仅波显著出现,在(0.1,0.45]内时不能确定是否出现,而小于0.1时判定为不出现。结论:自相关系数越高,α波出现就越显著并且分布集中,随着自相关系数的降低直至为零,α波的出现也越见减少并且松散。逐渐至不出现的状态。
1864-1865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VEGF表达的意义及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urvivin(存活素)蛋白和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其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6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VEGF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survivin蛋白、VEGF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中逐渐升高,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24.97,P〈0.01;x2=18.65,P〈0.01)。在子宫内膜癌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手术-病理分期密切相关(X2=9.20,P〈0.05;X2=20.60,P〈0.01);VEGF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无关(X2=4.93,P〉0.05),而与手术-病理分期分期密切相关(x2=-38.10,P〈0.01)。survivin表达与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257;p〈0.05)。结论:survivin、VEGF分别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诱导新生血管的形成而影响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其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1866-1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