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11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等。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6273
  • 国内刊号:23-1544/R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12
  • 创刊时间:2011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6
  • 综合影响因子:0.318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8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论著

直结肠癌BUBR1的过度表达与TP53突变及微卫星状态关系提示其过度表达与染色体不稳定表型有关

摘要:在有丝分裂过程中BUBR1监视微管与着丝点的结合,是保证染色体均等分离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BUBIB变异家谱研究及其敲除模型的研究表明,BUBR1缺陷与染色体不稳定性及肿瘤的发生直接相关。近来在数种人类肿瘤,对BUBR1蛋白过度表达有所报道。但在直结肠癌,BUBR1的过度表达是否与染色体不稳定性的发生有关目前仍无定论。在人类结直肠癌的遗传不稳定性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染色体不稳定性及微卫星不稳定性,它们提示了两条独立的肿瘤发生路径。一般认为不存在高频度微卫星不稳定性表型的肿瘤通过染色体不稳定途径癌变。P53蛋白通过多种机制对维护遗传稳定性起到重要的作用,TP53基因突变经常与染色体不稳定现象并存。DNA倍体情况也是染色体不稳定研究不可缺少的指标。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一组93例进展期散发结直肠癌BUBRI蛋白的表达情况,直接测序法检测TP53变异,高分辨率荧光标记微卫星不稳定检测技术检测微卫星状态,固相激光扫描细胞仪技术检测DNA倍体情况。我们分析了BLIBR1表达与三种反映遗传背景的因子的关系。BUBR1蛋白过度表达在人结直肠癌较为常见。在非高频度微卫星不稳定的结直肠癌,BUBR1蛋白过度表达率明显为高(P〈0.01),在TP53基因突变的病例其过度表达率亦较高(P〈0.05)。BUBR1蛋白的过度表达与DNA异倍体无统计学相关,但DNA异倍体病例的BUBR1过度表达有偏高倾向。BUBR1表达情况与常用的,临床病理学指标无统计学相关。BUBR1过度表达同微卫星状态及TP53突变的关系明确的提示,在人类散发结直肠癌,BUBR1蛋白过度表达与染色体不稳定状态有关.BUBR1过度表达作为一种常见的分子异常,对于肿瘤的早诊预防提供新的标志物,并可能成为治疗的新靶点。
1401-1405

腺病毒介导的Her2基因RNAi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摘要:目的:构建腺病毒介导的Her2基因RNAi载体。方法:构建含有Her2基因片断的siRNA质粒Her2-pSuppressor,通过特异性酶切将目的基因与穿梭载体pshuttle相连,再通过特异性酶切位点将目的片断与腺病毒DNA相连,并用PCR和酶切鉴定方法进行筛选和鉴定,获得重组腺病毒DNA。以PacⅠ酶切线性化后转染包装含有腺病毒E1的HEK293细胞。以软琼脂平板上的空斑数量计算重组腺病毒的的滴度.结果:XbaⅠ+MluⅠ双酶切鉴定Her2a-RNAi/pShuttle和Her2b-RNAi/pshuttle阳性重组子获得304bp的目的片段,重组腺病毒载体Adeno-Her2a-RNAi和Adeno-Her2b-RNAi经PCR扩增出同样大小片断,经线性化后用脂质体法转染293细胞,观察到细胞病变效应。病毒滴度达1.2×10^8PFu/mL。结论:成功构建了Adeno-Her2-RNAi,为肿瘤的基因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409-1411

大鼠胰腺发育中原癌基因c-met的表达及蛋白定位

摘要:目的:研究原癌基因c-met在大鼠胰腺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及定位。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c-met基因在大鼠胰腺不同发育时期:孕15.5天(E15.5)和孕18.5天、新生、生后14天(P14)、P21及成年胰腺的表达。并用免疫组化技术对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蛋白在胰腺发育不同阶段的定位进行分析。结果:c-met基因在E15.5、E18.5较成年特异性高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c-MET在新生后的胰腺大量定位与胰岛细胞。结论:提示c-met可能在胰腺发育过程中起到调控作用,参与胰腺发育中新生后胰岛结构重塑过程。
1412-1414

健胃愈疡颗粒剂对大鼠胃溃疡模型溃疡愈合及胃组织IL-1β蛋白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健胃愈疡颗粒对大鼠胃溃疡模型溃疡愈合及胃组织IL-1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Okabe改良法复制SD大鼠胃溃疡模型,观察溃疡指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胃粘膜组织形态及IL-1β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①健胃愈疡组的溃疡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法莫替丁组;②HE染色法显示健胃愈疡组较模型组及法莫替丁组黏膜厚度增加,溃疡床及溃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纤维排列较为整齐。③IL-1β在正常胃组织呈阴性或偶有阳性信号表达,造模型7 d后表达显著增加,健胃愈疡组和法莫替丁组低于模型组(P〈0.01);14 d后各组的阳性信号表达均降至接近正常。结论:健胃愈疡颗粒能保护大鼠胃粘膜组织,降低胃溃疡大鼠模型溃疡指数,改善溃疡愈合质量,减少胃组织IL-1β蛋白的表达,促进溃疡愈合。
1415-1418

人胃癌细胞系中FHIT基因mRNA的表达及pcDNA3.1-FHIT的构建与转染

摘要:目的:检测人胃癌细胞系中FHIT基因mRNA的表达状况及构建pcDNA3.1-FHIT真核表达载体。方法:RT-PCR法检测三种不同类型人胃癌细胞系中FHIT基因mRNA的表达,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FHIT,通过酶切法、PCR扩增法和DNA序列分析鉴定重组质粒后,用脂质体转染至FHIT基因mRNA阴性表达人胃癌细胞系MKN-45,经G418筛选后RT-PCR鉴定。结果:FHIT基因在人胃癌细胞系BGC-823中呈阳性表达,在MGC-803、MKN-45细胞系中呈阴性表达。FHIT基因cDNA正确克隆到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中,并成功转染FHIT基因mRNA阴性表达人胃癌细胞系MKN-45。结论:FHIT基因在不同类型人胃癌细胞系中表达各异。成功构建pcDNA3.1-FHIT,并转染到FHIT基因mRNA阴性表达人胃癌细胞系MKN-45,使其FHIT基因阳性表达。
1419-1421

敌百虫对兔食饵性动脉硬化加速作用

摘要:目的:观察低剂量敌百虫对高脂模型兔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兔32只,随机分为A组:喂饲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加敌百虫清晨空腹灌胃(18mg·kg^-1·d^-1);B组:单纯喂饲高脂高胆固醇饲料.检测喂饲饲料前和喂饲后5周、10周、15周血清PON1、胆碱酯酶(CHE)、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C反应蛋白(CRP)和血糖(GLU);实验第5周、第10周每组处死5只免,第15周处死全部剩余兔,取主动脉全段,苏丹Ⅳ染色,Photoshop系统测定粥样斑块面积占内膜面积的百分比;检测肝PON1活性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RR)。结果:喂饲高脂高胆固醇后,A组和B组动物的TC、TG、HDL、LDL、CRP、GLU水平明显增高,但A、B组检测值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血清PON1、肝PON1活性降低,但A组PON1活性明显低于B组(P〈0.05);A组和B组动物主动脉EDRR均降低,A组EDRR降低大于B((P〈0.05);喂饲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各组动物主动脉均见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但A组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内膜面积百分比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敌百虫加速实验性高脂血症动物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其机制可能与降低PON1活性有关。
1422-1424

嗅鞘细胞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索体外嗅鞘细胞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纯化及鉴定神经干细胞和嗅鞘细胞.实验组采用嗅鞘细胞和神经干细胞采用共培养液培养;对照组采用神经干细胞单独培养。观察嗅鞘细胞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共培养液培养4d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分化情况没有差异。7d后,对照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GFAP阳性细胞绝对数和百分比明显高于4d时(P〈0.05):实验组GFAP和CNPase的阳性细胞绝对数以及CNPase的百分比较4d时显著增加(P〈0.05),并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共培养液培养促进神经干细胞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
1425-1427

二巯基乙醇对大鼠骨肉瘤细胞增殖的诱导作用

摘要:目的:观察二巯基乙醇(2-ME)对大鼠骨肉瘤细胞增殖的诱导作用。方法:将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完全培养基分装成六瓶,每瓶100ml,一瓶不加2-ME作为对照组Ⅰ,其余五瓶分别加入不同剂量2-ME作为实验组,再设一个含10%胎牛血清的完全培养基一瓶作对照组Ⅱ,分别在96孔板中培养大鼠骨肉瘤UMR106细胞,24h、48h和72h后,观察细胞生长状态,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对照组Ⅰ生长缓慢,对照组Ⅱ生长状态良好,分裂增殖相较多。实验组随着2-ME浓度的增加,细胞生长的速度逐渐增快。其中0.3μl组生长速度适中,细胞生长状态与对照组Ⅱ相似。结论:二巯基乙醇有明显诱导大鼠骨肉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1428-1429

皮肤成纤维细胞复合纤维修复前交叉韧带的初步研究

摘要:目的:本实验采用皮肤成纤维细胞修复原位冻融的前交叉韧带,以探索皮肤成纤维细胞作为构建组织工程前交叉韧带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皮肤成纤维细胞(SF),传代培养之后将细胞复合纤维生物蛋白胶,将细胞-纤维蛋白胶复合物植入原位冻融的前交叉韧带处。12周取材切片行HE染色及天狼猩红染色,使用偏振光显微镜观察,并使用图象分析软件对Ⅰ、Ⅲ型胶原含量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采用皮肤成纤维细胞复合纤维生物蛋白胶修复原位冻融的前交叉韧带的Ⅲ型胶原含量较单纯冻融的前交叉韧带明显减少,而较正常前交叉韧带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皮肤成纤维细胞可作为构建组织工程前交叉韧带的较为理想的种子细胞选择。
1433-1435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重要信息

更正声明

1435-1435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论著

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内皮素-1的变化及意义

摘要:目的:测定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内皮素-1(ET-1)的含量,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DM)大鼠,分别在成模后2周、4周、12周时处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放免法测定肾组织中ET-1含量。结果:糖尿病大鼠2周、4周、12周时,血糖、内生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量、肾重/体重比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P〈0.01)。ET-1主要分布于肾小球内皮细胞、系膜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中,髓质高于皮质。糖尿病大鼠2周时肾组织中ET-1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大鼠(P〈0.01),并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r:0.75,P〈0.05);而4周、12周时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ET-1含量明显升高,并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P〈0.01)。结论:ET-1参与早期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小球高灌注及肾小管间质损伤;糖尿病晚期时,可能参与肾小球硬化机制。
1436-1438

环氧交联结合肝素改性对牛颈静脉抗凝血性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环氧交联结合肝素包被对组织工程肺动脉带瓣血管支架-去细胞牛颈静脉带瓣血管的抗凝血性能。方法:采用环氧交联结合鱼精蛋白偶联技术将肝素结合于去细胞牛颈静脉带瓣血管的内膜面,通过体外凝血时间检测及循血流下观察肝素化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的长期通畅性和血栓形成情况,以评价血液相容性。结果:肝素结合到去细胞牛颈静脉带瓣血管的内膜面膜表面后,其凝血酶原时间、部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时间明显延长,重建犬右室流出道后10个月,牛静脉带瓣管道保持通畅,无血栓形成。结论: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通过环氧交联结合鱼精蛋白偶联将肝素结合其内膜面后具有良好而持久的抗凝血性能,表现出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1442-1444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重要信息

热烈祝贺我刊被俄罗斯《文摘杂志》(Abstract Journal,缩写AJ)收录

1444-1444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论著

结核分枝杆菌Rv2461c基因的克隆、表达、纯化及其抗原性的初步检测

摘要:目的:探索结核分枝杆菌Rv2461c基因编码的clpP蛋白作为结核检测抗原的可行性。方法:克隆结核分枝杆菌clpP蛋白的编码基因Rv2461c,构建pET30a-Rv2461c重组质粒,并将其成功的转化到大肠杆菌JF1125克隆载体中,测序鉴定结果正确。将pET30a-Rv2461 c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纯化目的蛋白进行质谱分析.制备clpP蛋白的多克隆抗体,通过亚细胞分离及Western检测分析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纯化的clpP蛋白通过间接ELISA实验进行抗原性的初步检测。结果:结核分枝杆菌clpP蛋白大量存在于细胞质中,少量存在于细胞壁和细胞膜中。重组抗原在检测肺结核病人中的检出率为38.3%(23/60),检测敏感性为38.3%,特异性为90%。结论:为后续深入研究clpP蛋白的生物功能、clpP作为诊断靶标、药靶候选蛋白的可行性提供了基础。
1445-1448

PLGA改性明胶的性质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对明胶的改性效果。方法:(1)将PLGA和明胶分别以9:1,8:2,7:3,6:4,5:5,3:7质量比制成膜状试件。(2)以扫描电镜观察试件的微结构。(3)以材料试验机测试其力学性质。(4)以PBS(pH 7.4)为人工降解液考察其在体外在8周内的降解情况。结果:(1)在上述范围内支架均质程度和机械性能随明胶含量增大而变差。(2)体外降解期间支架最大吸水率和失重速率随明胶含量增大而增大。结论:经PLGA改性后的明胶的上述各项指标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作为备选组织工程材料,复合体系中明胶含量不宜多于40%.
1449-1451

罗氏海盘车(Asterias rollestoni Bell)体腔细胞及免疫功能的初步研究

摘要:目的:本文在体外条件下观察了罗氏海盘车体腔细胞的形态特征。方法:采用镜下观察和化学发光法并在液体闪烁仪(LS-5801)检测。结果:观察发现罗氏海盘车的体腔细胞可分成:大颗粒细胞(桑椹细胞)、小颗粒细胞、大透明细胞、小透明细胞、柳叶形细胞、兼性大细胞和杆状颤动体;体腔细胞的浓度范围是:5.62~10.00×10^6个/mL。吞噬观察中发现小颗粒细胞伪足明显、吞噬力强,在不同温度下吞噬率和吞噬指数不同,14℃下最高,分别为:62.6%和2.06.体腔细胞在吞噬过程中也会产生呼吸爆发现象,产生活性氧(O2^-)、(H2O2)、(OH.)、(1^O2)等。在适宜条件下,体腔细胞吞噬酵母的化学发光规律随时间移动为一条有单峰值的曲线;在不同环境条件下,pH=6.81时,化学发光最明显;在外界诱导物刺激下,酵母悬液浓度为1.00×10^7cell/mL时,化学发光最明显。结论:罗氏海盘车体腔细胞发挥了重要的免疫功能。
1452-1456

Ets-1和c-Jun在腺样囊性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Ets-1和c-Jun在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在肿瘤侵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80例腺样囊性癌病例,根据组织病理学观察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分剐检测Ets-1和c-Jun在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Ets-1、c-Jun在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25%(61/80),62.5%(50/80);(2)Ets-1和c-Jun表达在侵袭组和非侵袭组间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Ets-1和c-Jun表达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Ets-1和c-Jun表达与腺样囊性癌的侵袭有关。
1457-1458

恩施碎米荠硒多糖提取条件的研究

摘要:为了探索恩施碎米荠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以干制碎米荠粉末为试验材料,以双蒸水为浸提剂,在浸提温度、时间、浸取剂的用量、提取次数和pH等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四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g碎米荠干粉,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3 h-3.5 h、浸取剂的用量30 mL、提取次数4~5次和浸提液的pH值为9是多糖适宜的提取条件。
1459-1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