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11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等。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6273
  • 国内刊号:23-1544/R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12
  • 创刊时间:2011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6
  • 综合影响因子:0.318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8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基础研究

HBx、ras基因的克隆及精原细胞转染法制备转基因小鼠的初步研究

摘要:目的:探索以精原细胞转染法制备乙肝病毒HBx基因及突变ras基因的转基因小鼠的可行性。方法:首先构建携带HBx基因和突变ras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x及pEGFP-N1-Kras。将上述两种重组载体混合后,用脂质体包被,用注入4只雄性小鼠之睾丸组织中。注射后4周,使上述处理过的雄性小鼠与雌性小鼠合笼交配。小鼠出生后2~4周,剪其尾尖,并以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对基因整合进行鉴定。结果:共产仔小鼠35只,3只仔小鼠PCR阳性(阳性率8.6%)。其中,两只HBx基因阳性,1只HBx、ras基因均为阳性。结论:以精原细胞作为载体,建立带HBx及ras基因的小鼠模型是可行的,为建立树鼬转基因动物模型的研究打下基础。
205-208

网络抗氧化剂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模型疗效的动态观察

摘要:目的:研究网络抗氧化剂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网络抗氧化剂组(n=24)。正常对照组喂以普通饲料,网络抗氧化剂组及模型组均予高脂饮食。网络抗氧化剂组高脂饮食同时使用维生素E(100mg/kg)、硫辛酸(40mg/kg)、辅酶Q10(100mg/kg)、维生素C(100mg/kg)、还原性谷胱甘肽(100mg/kg)联合灌胃治疗,1次/日。分别在8周、10周、12周通过肝功能、血脂及肝组织病理动态观察病情转归情况,检测MDA、SOD评定网络抗氧化剂在病情转归中起到的抗氧化作用。结果:网络抗氧化剂组体重、肝指数、血清ALT、AST、MDA、TC及肝组织MDA均显著低于模型组;血清、肝组织SOD显著高于模型组;病理学模型组在8.10周出现多处肝细胞内脂滴堆积,出现气球样变,且有少量炎细胞浸润,随着进食高脂饮食时间的延长病变程度逐渐加重,至12周脂肪变及炎症程度均有所加重,出现点灶状坏死、桥接坏死,甚至出现部分肝纤维化。同期网络抗氧化剂肝组织病理显示脂肪变及炎症显著轻于模型组,无明显肝纤维化出现。结论:网络抗氧化剂对NASH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13-218

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NGF和bFGF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模型+PNS治疗组和模型+尼莫地平治疗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内皮质、海马等区域NGF和bFGF蛋白表达。结果:缺血2h再灌注46h后,脑内海马和皮质区的NGF表达降低,PNS能显著上调海马、皮质区及丘脑区域NGF的表达。缺血2h再灌注46h后,bFGF的表达各脑区无明显差异;但PNS能显著上调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胼胝体区域内bFGF的表达。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PNS能上调缺血脑组织内NGF和bFGF表达,尤其是促进了NGF的表达,这可能是PNS对脑缺血后损伤神经元的保护机制之一。
219-221

疲劳大鼠机体铜、锌变化与其自由基代谢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疲劳状态下SD大鼠肝、肾、骨骼肌、血清中铜、锌这两种微量元素的分布变化,并分析其变化与大鼠机体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变化规律。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4只,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7只,运动组采用10d递增负荷的游泳运动方式建立SD大鼠运动疲劳模型,对照组不给予运动,取实验大鼠肝、肾、骨骼肌和血清,经常规消化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其铜、锌含量,同时检测相应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最后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疲劳大鼠肝组织和血清铜含量增加(P〈0.05),肝组织锌含量增加(P〈0.05),血清锌含量以及骨骼肌铜、锌含量减少(P〈0.05),肾脏组织铜、锌变化不明显(P〉0.05);疲劳组大鼠肝、肾、骨骼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P〈0.05).丙二醛含量除骨骼肌中变化不明显外,肝、肾、血清中增加(P〈0.05);相关性研究发现大鼠肝、血清、骨骼肌的抗氧化能力与其相应组织的铜、锌含量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疲劳状态下,大鼠肝、血清、骨骼肌中微量元素铜、锌代谢发生紊乱,影响相应组织抗氧化能力,可能参与了疲劳的形成。
222-224

液压脑损伤大鼠大脑皮质突触素的动态变化

摘要:目的:探讨液压脑损伤后突触素在皮质区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应用液压脑损伤复制脑损伤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定量分析皮质受损区突触素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突触素在皮质受伤区表达呈现两次高峰:分别为3-12h和15-30d,90d表达接近正常。结论:突触素在皮质受伤区第2次表达增高可能与脑的结构和功能恢复有关。急性期表达增高则可能与脑的直接损伤有关。
225-228

AFM对黄精赞育胶囊优选方处理前后大鼠弱精子超微结构的观察研究

摘要:目的:应用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实现对大鼠精子超微结构的实时成像,对比观察中药作用前后弱精子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制作少弱精症大鼠模型;运用非接触模式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对比观察正常精子和病理性精子在中药作用前后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获得精子头体、颈部和鞭毛等部位的实时超微结构图像。结论:AFM可直接探测精子头体的各种畸形,实现对精子全貌的观测。通过修复弱精子超微结构的病理形态学缺陷可能是黄精赞育胶囊优选方改善弱精子质量的机制之一。
229-232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和表达

摘要:目的:构建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并在HepG2细胞中稳定表达。方法:采用RT—RCR方法从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得到HCVC区的cDNA序列,然后克隆入pcDNA3.0载体,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HCV,并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鉴定;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pcDNA—HCV稳定转染于HepG2细胞系,并用G-418进行筛选;采用Westem Blotting方法和竞.覆细胞化学方法检测HepG2细胞中HCV核心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从HCV感染者血清中扩增得到的503bpHCVcDNA序列,属于HCV1型基因C区,并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HCV。经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稳定转染的HepG2细胞中有HCV核心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HCV核心蛋白真核表达质粒pcDNA-HCV,并可以在真核细胞HeDG2中稳定表达。
233-235

旋转磁场治疗印^60CO辐射造血损伤小鼠生存分析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旋转恒定磁场治疗急性骨髓型放射病的效果。方法:BALB/C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磁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再各分为4组.分别接受0Gy、6.0Gy、8.0Gy、10.0Gy ^60COγ射线全身辐射,照后,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磁疗组接受磁场处理30d,每天2次,每次1.5h,旋转磁场强度为0.6T,比较两组小鼠30d的存活率和存活期。结果:单纯磁场处理对正常小鼠生存状态及存活率无明显影响;10.0Gy组和8.0Gy组小鼠生存率磁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0Gy组生存率磁疗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磁疗组30d平均存活率为71.43%,平均存活期为(24.93±8.43)d,对照组30d平均存活率21.4l%.平均存活期为(17.07±7.70)d。结论:旋转恒定磁场不能提高10.0Gy及8.0Gy剂量所致极重度急性骨髓型放射病小鼠的生存率,但对6.0Gy所致重度急性骨髓型放射病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从而为旋转恒定磁场应用于临床治疗重度急性骨髓型放射损伤提供了实验依据。
236-238

vWF与IL-6预测肾性高血压大鼠经历人工寒潮发生卒中的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14RSP)在经历人工寒潮中风前血液中vWF与IL-6含量变化从而预测中风的发生。方法:双肾双夹法制作RHRSP模型,经历人工寒潮并于寒潮前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vWF与IL-6含量。结果:脑梗塞组寒潮前vWF的表达明显高于非卒中组,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寒潮前的IL-6含量明显高于非卒中组。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液中IL-6和vWF的含量可能预测经历寒潮时发生脑卒中的情况。
239-241

山药蛋白多糖体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摘要:目的:测定山药蛋白多糖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山药经破碎匀浆,水浸提,离心收集上清液减压浓缩,用Sevag法除去游离蛋白质,收集沉淀复溶,透析48h,冷冻干燥得山药蛋白多糖。采用辣根过氧化酶法、核黄素光照法、Fenton反应2-脱氧-D-核糖法等生物化学方法分别测定了山药蛋白多糖对H2O2、O2-、·OH的清除能力,用硫代巴比妥酸法、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山药蛋白多糖对小鼠肝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和小鼠红细胞溶血的抑制作用。结果:山药蛋白多糖对活性氧自由基如H2O2、O2-、·OH具有良好的清除作用,可减少红细胞溶血和抑制小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反应,在一定范围内和剂量成正比。结论:山药蛋白多糖具有明显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其体外抗氧化能力与蛋白多糖浓度呈正相关性。
242-245

Aβ1-42注射后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大鼠海马注射淀粉样β蛋白(β-amyloid,Aβ)后海马神经元凋亡及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模型组。大鼠双侧海马注射Aβ1-42建立AD模型,不同时间点Y迷宫进行行为学测试,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表达,western—blot检测海马细胞色素C、caspase-9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术后14天达到学会标准所需电击次数较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增加(P〈0.05),21天、28天增加更显著(P〈0.01)。模型组凋亡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明显增多(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细胞色素C与caspase-9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Aβ1-42海马注射通过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引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损害,在AD的发病机制与病理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46-248

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向肝细胞样细胞方向的转化

摘要:目的:探讨大鼠脂肪间充质千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MSCs)在体内向肝细胞样细胞转化的可能性。方法:将从4周龄雄性SD大鼠腹股沟分离得到的原代脂肪间充质千细胞传至第3代,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在体外标记后,通过门静脉注射的方法移植入由四氯化碳造成慢性肝损伤的雄鼠体内。移植术后2周处死受体雄鼠,取其肝组织,通过免疫荧光双染色的方法观察BrdU标记细胞的存在和白蛋白的表达,以确定所注入的脂肪间充质千细胞在受鼠体内向肝细胞样细胞转化的情况。结果:在经门静脉注射法进行移植的实验组SD大鼠的肝组织内检测到同时表达BrdU和白蛋白的细胞。讨论:本研究证明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有向肝细胞样细胞转化的可能。
249-251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动脉的基因芯片分析及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变化

摘要:目的: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与正常大鼠动脉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以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方法: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8只给予正常饮食及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模型组8只大鼠喂食高脂饲料(3%胆固醇、0.5%胆酸钠、5%精制糖、10%猪油、基础饲料81.5%)及维生素D3腹腔注射,实验14周处死动物,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及甘油三酯(triglyeride,TG),取主动脉进行HE染色及油红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提取主动脉RNA作基因芯片检查.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Cat—D)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浆TG和TC升高(P〈0.01),HE及油红染色可见主动脉形成纤维增生性动脉粥样硬化。芯片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Cat—D基因表达上调。进一步免疫组化检查发现,正常对照组大鼠动脉组织中cat—D不表达或者低表达,模型组中Cat—D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AS的发病是多因素作用的多基因改变而引发的复杂病变,组织蛋白酶D可能与其他具有降解基质作用的酶协同参与了血管重塑从而促进AS的发展。
252-254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实验研究

产气肠杆菌菌体内核苷磷酸化酶的诱导表达

摘要:目的:阿糖腺苷(Ara—A)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临床上用于治疗多种病毒性疾病,同时也是合成阿糖腺苷单磷酸(Ara—AMP)的重要原料。本课题旨在寻找一种高效酶法生产嘌呤类阿糖核苷的方法。方法:以产气肠杆菌完整细胞为酶源,研究产气肠杆菌菌体培养条件对核苷磷酸化酶的影响及其诱导性。结果:胸苷磷酸化酶、尿苷磷酸化酶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均可被多种核苷、核苷酸甚至碱基诱导。胞苷或胞苷酸的添加量为15—20mmol/L,诱导时间在0—8小时均可。经胞苷和胞苷酸诱导的菌体可使酶反应时间缩短6倍,大大提高了反应效率。经诱导的菌体,在反应后仍保持较高的核苷磷酸化酶活力;而未经诱导的菌体,一次反应后即丧失大量的酶活力。结论:核苷磷酸化酶的活性可以通过诱导而提高,以此优化阿糖腺苷的生产。
255-258

脂肪酶假单胞菌的分离培养及最佳产酶条件研究

摘要:以麻疯树油为唯一碳源,从以粉碎的麻疯树种子处理过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脂肪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实验观察了碳源、氮源、无机盐及发酵工艺对产酶的影响,摇瓶发酵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产酶培养基的组成是(%,w/v):橄榄油2,酵母膏0.5,(NH4)2SO4 0.5,MgCl2·6H2O0.5,最适产酶温度为30℃,最佳产酶pH为6.5,转速180r/min,发酵培养36h酶活达到最高,为14.17U/mL。本研究为以麻疯树油为原料酶法生产生物柴油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59-262

钛合金表面沉积AlTiN涂层的生物摩擦磨损特性研究

摘要:采用高度离子化脉冲工艺(H.I.P)在医用钛合金Ti6Al4V表面制备AlTiN涂层;在摩擦磨损试验机上测试了涂层在37℃的模拟人体生理血清液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并与之和未经涂层的Ti6Al4V合金作比较。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经沉积AlTiN涂层的试样磨损量仅为基材的1.2%,摩擦系数仅0.007,表现出良好的抗磨损特性;并用SEM、EDS、XRD等,对涂层的生物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分析。
267-269

Notch1信号蛋白在卵巢癌细胞系中的表达

摘要:目的:检测卵巢癌细胞系中Notchl信号蛋白的表达,为在卵巢癌细胞中对Notchl进行RNA干涉研究的体外实验筛选靶细胞。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及Westernblotting对卵巢癌细胞系SKOV3、HO-8910、HO-8910-PM和3AO中Notchl进行检测。结果:Notchl信号蛋白在4种卵巢癌细胞系中均有表达,其在HO-8910-PM中表现为高表达,在SKOV3和3AO中表现为中等表达,在HO-8910中表现为低表达。结论:HO-8910-PM适合作为靶细胞,进行Notchl信号蛋白的RNA干涉研究。
270-271

采用复合诱变方法选育高产β-半乳糖苷酶菌株

摘要:目的:研究复合诱变方法选育高产β-半乳糖苷酶菌株。方法:以马克斯克鲁维酵母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诱变及硫酸二乙酯、亚硝基胍复合诱变,从大量突变株中进行筛选。结果:成功地选育出一株高产、稳定的菌株15D,其产酶活力由出发菌的124.5U/mg提高到172.4U/mg,酶活力提高了约1.4倍,结论:该方法选育β-半乳糖苷酶菌株是有效的。
27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