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11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等。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6273
  • 国内刊号:23-1544/R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12
  • 创刊时间:2011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6
  • 综合影响因子:0.318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8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论著

人转化生长因子-β2启动子区低氧反应元件突变体报告基因的构建

摘要:目的:构建人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2,TGF-β2)启动子区低氧反应元件(hypoxia responsive element,HRE)突变体报告基因。方法:利用重叠延伸PCR技术,以人TGF-β2启动子区报告基因(TGF-β2-pGL3-Basic)为模板,对TGF-β2启动子区(-270bp-+280bp)-114bp、-73bp、-49bp、-4bp和-73/-49bp位点的低氧反应核心序列5'-RCGTG-3。分别进行定点突变,然后将此突变片段插入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GL3-Basic进行基因测序。结果:各突变载体的测序结果与预期完全一致。结论:人TGF-β2启动子区HRE突变体报告基因构建成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TGF-β2的低氧调控奠定了基础。
1-3

应用RNA干扰技术调节大鼠c-jun基因的表达

摘要:目的:应用RNA干扰(RNAi)技术调节大鼠c-jun基因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分别构建大鼠c-jun基因的RNA干扰载体和真核表达GFP(绿色荧光蛋白)载体,将两者共转染Cos-7细胞,镜下观察大鼠C—Jun—GFP融合蛋白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抑制效率,结果: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大鼠c-jun基因的RNA干扰载体和真核表达GFP载体构建成功,镜下及Western blot共转染结果均显示随着RNA干扰载体浓度的增加C—Jun—GFP融合蛋白表达量逐渐减少。结论:在Cos-7细胞中应用RNAi技术成功调节大鼠c-jun基因的表达。
7-9

嗅球成鞘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摘要:目的:探讨一种获取高纯度嗅球成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的方法。方法:从新生SD大鼠(3d)嗅球中迅速分离嗅神经层和嗅颗粒层,采用酶消化法分离细胞,差速贴壁法纯化细胞,接种于多聚赖氨酸包被的培养板内培养2d,采用NGFRp75和S100蛋白双标免疫组化、以Hoechst33342复染鉴定OECs的纯度。结果:OECs的纯度为(95.64±2.76)%。结论:本法是一种相对简便易行且经济、稳定、有效的OECs分离方法。
10-12

炎症免疫刺激对孕鼠胚胎基因表达谱影响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大鼠经炎症免疫刺激后对胚胎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选取6只孕鼠,分别腹腔注射LPS及Zymosan后,取胚胎抽提总RNA,经纯化反转录等过程合成生物素标记的cRNA,经片断化后与Rat Genome2302.0Array芯片杂交,读取芯片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LPS组有183个基因上调、270个基因表达下调,Zymosan组有144个基因表达上调、417个基因表达下调。有50个基因在上述两组中均表达上调,其中已知功能的有9个;有173个基因在上述两组中表达均下调,已知功能的有85个。结论:应用全基因组芯片筛选了孕鼠经炎症刺激后胚胎差异表达的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孕鼠经炎症刺激后仔鼠血压升高的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13-15

枸杞提取液对实验性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损伤鼠的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枸杞提取液对高血压疾病的治疗作用和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对照组和治疗组建立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模型,治疗组每日给予枸杞提取液灌胃处理,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处理。饲养一个月后,取SD大鼠心脏、肾脏、大脑做组织病理学方面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血压明显下降(P〈0.05),血浆NO合酶cGMP含量明显上升(P〈0.05),心肌细胞横截面积有统计性差异(P〈0.05);心肌组织结构接近正常,且脑血管病理改变轻。对照组的肾、心、脑组织内cGMP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升高,治疗组cGM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和正常组相比,治疗组大鼠心、肾凋亡阳性细胞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因子Bcl-2水平在脑组织内表达显示了组间的差异显著。结论:枸杞提取液对肾源性高血压造成的脏器损害具有保护作用,能够预防由于氧自由基造成的损伤,其作用机制与调节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和抗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16-18

DLC-1基因表达对结肠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DLC-1基因对结肠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DLC-1shRNA(短发夹状RNA,shortha irpinRNA)序列克隆到质粒pGCsi—U6/Neo载体,采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方法将构建的DLC-1shRNA表达质粒转入结肠癌细胞系LoVo细胞。采用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LoVo细胞中DLC-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Transwell小室人工重组基底膜侵袭转移实验观察LoVo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结肠癌细胞系LoVo细胞表达DLC-1分子。所构建质粒表达载体能有效地干扰LoVo细胞DLC-1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Transwell小室人工重组基底膜侵袭转移实验结果显示,转染后LoVo细胞侵袭转移能力明显增强(p〈0.05)。结论:结肠癌细胞系LoVo细胞表达DLC-1基因,应用RNAi技术可特异性降低其表达。DLC-1的表达水平与结肠癌细胞侵袭转移相关。
19-21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基因组分泌蛋白的初步分析

摘要:利用信号肽预测软件SignalPv3.0、跨膜螺旋结构预测软件TMHMMv2.0和非经典分泌蛋白预测软件SecretomeP对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全基因组的3218个氨基酸序列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在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中有507个蛋白为分泌蛋白,其中分泌型信号肽120个(其中有9个为RR-motif亚组型信号肽),脂蛋白信号肽3个,Prepilin—like信号肽4个,非经典分泌蛋白380个。并对分泌型信号肽的长度分布、氨基酸使用频率和酶切位点的氨基酸使用频率作了统计。得分最高的100个非经典分泌蛋白中,有36个具有功能分类,主要是参与细胞壁、能量代谢及转运和结合的蛋白质。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的这507个分泌蛋白所参与的生化过程可能发生在膜外的周质空间或是菌体外的场所,为该物种与矿物相互作用,以及对环境做出响应服务。
22-26

大鼠慢性多重应激模型的建立

摘要:目的:建立大鼠慢性多重应激模型,为研究应激性疾病提供实验模型。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0)和对照组(n=10)。模型组采用脉冲随机变动的噪声、夜间光照、足底电击以及强迫游泳和束缚的复合刺激为应激源,对大鼠实施刺激,观察行为变化,检测心率、血压、体重增长速率、食物利用率,测定血清ACTH和皮质酮并进行分析。结果:慢性多重应激大鼠由实验之初的兴奋状态逐渐进入抑制状态,血压心率上升,体重增长缓慢,食物利用率降低,血清ACTH和皮质酮增高。结论:慢性多重应激大鼠一般行为、基本生理体征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功能发生改变,应激反应处于持续亢奋状态,该模型是较稳定较理想的应激模型。
27-29

IGF-1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内神经发生的影响

摘要:目的:建立大鼠单侧局灶脑缺血模型,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局灶脑缺血后的鼠脑神经发生及增殖后细胞生存的影响。方法:用健康雄性SD大鼠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MCA0)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和IGF-1治疗组。各组再按不同的治疗时间分为7d、14d、28d、42d组。免疫组化法观察BrdU、PSA-NCAM的变化,免疫双标法观察BrdU/PSA-NCAM、BrdU/MAR和BrdU/GFAP的共同表达变化。结果:Brdu标记细胞和PSA.NCAM标记细胞计数均在缺血后第7d最多,分别是缺血对照组的4.0倍和1.8倍,是假手术组的9.9倍和5.4倍。Brdu和PSA-NCAM双标细胞在缺血发生后双侧SVZ和DG区可以检测到,于第7d计数最多,之后逐渐降低;而Brdu和MAP:以及BrdU和GFAP双标细胞却从第14d开始逐渐增多,直到第42d。随着Brdu/PsA-NcAM双标阳性表达的逐渐降低,BrdU/MAP2双标阳性表达逐渐增高,呈现此消彼涨的变化。结论:IGF-1侧脑室注射后,在早期(7d内)诱导了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增殖;在中期(7d-14d)诱导了新生细胞的迁移;在后期(14d后)伴随着迁移的进行新生细胞逐渐发生了分化。
30-33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

摘要:目的:建立和优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分离培养条件,以获得群体均一、未分化状态保持良好的MSCs。方法:收集不同周龄大鼠骨髓细胞;以不同浓度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以60%低糖DMEM40%MCDB201为基础培养基,培养24h去悬浮细胞;以不同接种密度传代培养;碱性磷酸酶染色和油红O染色考察MSCs向骨和脂肪组织分化的潜能。结果:采用57%Percoll液的分离效果优于70%Percoll液。6周龄(体重约180g)大鼠能在细胞分离的质和量上达到最佳效果。24h进行悬浮细胞去除、5×10^3/cm^2接种密度传代培养,光镜和电镜显示MSCs增殖能力强,功能状态活跃,成脂成骨实验显示多向分化潜能保持良好。结论:优化大鼠周龄、分离液的密度、细胞培养条件及改进培养方法有助于获得多向分化潜能保持良好的均一的MSCs。
37-39

正常大鼠脑CT灌注成像的可重复性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正常大鼠脑血流动力学观测结果的可重复性。方法:分别对10只健康Wistar大鼠间隔2d进行CT灌注扫描,两组原始灌注数据由2名放射科医师分别进行5次后处理得出CBF、CBV和MTT值。分析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观测结果的可重复性,以及对同一组研究对象间隔2d两次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多层螺旋CT对Wistar大鼠脑所采集的灌注原始数据在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观测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并具有很好的线性(CBF和CBV值)或等级(MTT值)正相关(P〈0.01)。对同一组研究对象间隔2d的两次CT灌注成像结果也存在同样好的重复性。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于Wistar大鼠脑部血流动力学观测具有很高的精密度和准确性,完全适于小型动物模型脑部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40-43

胶原多肽铬对四氧嘧啶致小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摘要:目的:研究胶原蛋白多肽铬螯合物对小鼠四氧嘧啶致肝损伤在形态结构方面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四氧嘧啶模型组及胶原蛋白多肽铬螯合物(CPCC)组。胶铬组灌胃(Cr^3+40μg/kgBW)28d,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腹腔注射四氧嘧啶造模,3d后观察肝脏形态学变化、测定肝指数并分析肝脏可溶性蛋白的变化。结果:CPCC处理使四氧嘧啶处理后小鼠肝脏肿大、肝小叶粘连现象明显改善;肝指数降低;减轻肝细胞变形、肝窦淤血、炎症细胞浸润及肝细胞空泡样变、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核变性程度。同时CPCC能有效防止四氧嘧啶所致小鼠肝脏可溶性蛋白的变化。结论:CPCC对四氧嘧啶致小鼠肝脏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44-46

特异性卵黄抗体(IgY)对小鼠大肠杆菌败血症的保护作用

摘要:目的:研究特异性IgY对小鼠大肠杆菌败血症的保护作用。方法:以灭活的E.coli O111免疫产蛋母鸡,抗体经水稀释及盐析分离纯化。ELISA法检测大肠杆菌特异性IgY对大肠杆菌及LPS的结合活性。腹腔注射E.coli O111(1011cfu/mL)建立小鼠败血症模型,攻毒剂量为0.1mL/10g体重。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药保护:空白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非特异性IgY,20mg/mL)、阳性对照组(头孢哌酮20mg/mL)、高剂量组(特异性IgY,40mg/mL),低剂量组(特异性IgY,20mg/mL)。给药剂量为:攻毒前,0.15mL/10g体重,每天一次,共两天;攻毒后,0.25mL/10g体重,每天一次,共七天。观察小鼠临床表现、体重变化、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数变化及各组小鼠的死亡率。结果:特异性IgY与E.coli O111和LPS均有体外结合活性。大肠杆菌攻毒后,小鼠体重下降,各组小鼠外周血中WBC和PLT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特异性IgY保护组各项指标较快恢复到正常水平,其他组恢复缓慢。各组小鼠七天内的死亡率分别为:空白组与阴性对照组都为100%;阳性对照组60%;低剂量IgY组30%;高剂量IgY组10%。结论:特异性IgY对小鼠大肠杆菌败血症有保护作用。
47-49

正常大鼠脑血流动力学的CT灌注成像研究

摘要: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探讨正常大鼠脑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对15只健康Wistar大鼠进行CT灌注扫描,定量测定全脑不同区域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正常Wistar大鼠脑血流动力学特征。结果:正常Wistar大鼠脑部不同区域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存在较大差异(P〈0.05或0.01),Wistar大鼠的CBF和CBV值以小脑最高,其次是基底节区和延髓,大脑皮质的CBF和CBV值较低;而MTT值在Wistar大鼠脑部各区域比较接近,均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可用于定量评价Wistar大鼠脑组织的血液动力学特征,完全适用于小型动物模型脑部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50-52

急性髓性白血病SCID小鼠模型的建立及鉴定

摘要:目的:探讨建立急性髓性白血病小鼠模型,并对模型建立过程进行观察、分析和鉴定。方法: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CID)建立HL-60细胞白血病动物模型,观察SCID小鼠一般情况,监测小鼠外周血HL-60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骨髓染色体检查等检测小鼠骨髓,濒死或死亡小鼠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接种后3—5周,外周血白细胞上升,外周HL-60细胞占非红系有核细胞比例为3%-11%.骨髓HL-60细胞占非红系有核细胞中比例为40%-58%,骨髓细胞中CD33抗原阳性率8.18%-24.45%。小鼠骨髓细胞中有中、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结论:HL-60细胞静脉接种SCID小鼠,白血病发病率为100%。其发病症状及组织浸润与人类白血病相类似,可用于研究白血病增殖、分化等机制,是探索新的白血病治疗手段及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载体。
53-55

近交系小鼠不同品系颈部心脏移植

摘要:目的:建立近交系小鼠同种异品系颈部心脏移植模型。方法:用袖套法进行小鼠颈部心脏移植,选BALB/c小鼠(供体)和用C57小鼠(受体),进行同种异品系移植25例。结果:供心热缺血2-5min,冷缺血20-25min,手术总时间为60-70min,手术成功率为96%。移植心脏平均存活期为(8.44±1.25)d,n=12,结论:运用改进的套管技术建立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是一种成功率高而且可靠的方法,可用于移植免疫方面的研究.
56-58

脑电图数据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本文对客观记录的脑电图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为正确理解人脑的不同局部以及局部与整体之间的相关性提供基础实验依据和理论根据,为脑电图研究的其它分析做基础分析。方法:分别对10导联电极和21导联电极的两组脑电图数据做互相关和自相关的相关性分析,得出在不同条件、事件下脑的各导联电极的自相关分析结果和左右对称导联电极的互相关分析结果,最后得出相关性值随实验条件和事件的具体变化。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设计的脑电图分析工具箱和相关性分析程序。结果:脑电图数据经过相关性分析后得到的相关图具有和脑电波相似的波形,具有周期性,时间滞后对应的标准化的相关图显示出相关性值的第一个主峰是最大的,主峰频率一般在8到13Hz的脑电波频段内;最后得到的相关性值随事件的变化而改变的结果说明实验事件对相关性的影响。结论:自相关和互相关都是随着时间滞后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波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图在从零延迟开始时间滞后所出现的第一个波峰是主峰,反应出相对较强的相关性;从大量数据的分析最后得到的相关性与事件的关系表明相关性是受事件影响的。
62-66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型利钠肽、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及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的治疗作用

摘要: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B型利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增加心肌供血,改善心功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美国BIOSITE公司的trige分析仪检测外周血BNP的浓度,免疫浊度法测定CRP的浓度,研究正常对照组(20人),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33人),慢性心力衰竭组(61人)BNP、CRP浓度变化与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并将CHF患者分为治疗组(33人)和对照组(28人),两组在同等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60毫克,1个疗程(15天)结束后评定治疗前后两组的疗效及血浆BNP、CRP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相比较,慢性心衰组BNP、CRP浓度均明显升高。治疗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组总有效率87.9%,对照组总有效率75%(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非特异炎症反应,血浆BNP、CRP水平与患者心功能密切相关。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可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心肌供血,抑制炎症反应而实现的。
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