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统计源期刊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 23-1544/R 国内刊号
  • 1673-6273 国际刊号
  • 0.7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是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11年创刊,目前已被剑桥科学文摘、Pж(AJ) 文摘杂志(俄)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黑龙江省卫生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7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基础研究
茶多酚影响乳腺癌组织C-Jun蛋白表达研究1121-1123

摘要:目的:观察茶多酚对移植性小鼠乳腺癌(EMT6)肿瘤组织中C-Jun原癌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小鼠可移植性乳腺癌EMT6细胞系,经培养传代后,以纯系BALB/c小鼠为荷瘤动物进行肿瘤移植;采用茶多酚灌胃及局部注射两种干预措施,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小鼠乳腺癌组织C-Jun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茶多酚两种给药途径的肿瘤组织C-Jun阳性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茶多酚可明显抑制原癌基因蛋白C-Jun表达,这一环节可能是参与抑制肿瘤新生血管重要过程.

肠三叶因子表达载体构建及在酵母菌GS115中的表达1124-1126

摘要:目的:构建肠三叶因子(ITF)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酵母菌GS115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ITF的生理和药理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通过RT-PCR获得ITF cDN断,将目的基因插入pPICZαA酵母表达载体,得到重组载体pPICZαA-ITF.经BspH I线性化后氯化锂转化进入GS115,Zeocin筛选转化酵母菌,PCR鉴定目的基因.阳性转化子经摇瓶表达,取上清TCA沉淀后做Tricine SDS-PAGE分析及Western blot检测表达蛋白.结果:经测序及PCR证实ITF cDNA准确插入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中.Tricine SDS-PAGE分析证明ITF的分子量约为14×10^3,表达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PICZαA-ITF,在酵母菌GS115中表达,获得重组ITF蛋白.

肢体远程预处理通过上调机体抗氧化酶活性诱导兔脊髓缺血耐受1127-1130

摘要:目的:证实抗氧化酶活性上调是肢体远程预处理(remote preconditioning,RPC)诱导兔脊髓缺血耐受效应的主要机制之一.方法:6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远程预处理组、缺血组及RPC+缺血组(对照组n=6,余组n=18).RPC组行双下肢短暂缺血2次(每次10min,间隔10min);缺血组仅行脊髓缺血模型;RPC+缺血组在远程预处理后1h行脊髓缺血;对照组为假手术组.对照组于脊髓缺血再灌注后48h行神经功能评分后取脊髓,作为对照.余三组分别于再灌注后6h、24h及48h评分后取材,各时间点各取6只.所有动物于缺血前、缺血20min、再灌注20min及再灌注6h采动脉血测血清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于取材后测定脊髓匀浆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结果:再灌注后6h、24h及48h时对照组、远程预处理组及远程预处理+缺血组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缺血组(P<0.05).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每个时间点RPC组均高于对照组,RPC+缺血组高于缺血组(P<0.05);其中缺血20min时,缺血组血浆SOD、CAT活性低于对照组,RPC+缺血组低于RPC组(P<0.05);而与缺血前相比,缺血20min时缺血组及RPC+缺血组SOD和CAT活性显著下降(P<0.05).再灌注24h和48h时,脊髓匀浆SOD、CAT活性对照组低于RPC组,缺血组低于RPC+缺血组(P<0.01);而MDA含量再灌注24h时对照组高于RPC组,缺血组高于RPC+缺血组(P<0.05).脊髓匀浆SOD、CAT活性与神经功能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RPC诱导脊髓缺血耐受的机制可能为上调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机体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从而减少氧自由基介导的损伤,发挥脊髓保护作用.

麦冬正丁醇提取部位调控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相关基因与信号转导通路研究1131-1133

摘要:目的:研究麦冬正丁醇提取部位对H2O2造模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凋亡相关基因和信号转导通路调控,探讨其对HUVEC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用H2O2构建HUVEC凋亡模型,运用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免疫组化方法观察NF-κB表达情况.结果:麦冬正丁醇提取部位可以减少H2O2造模的HUVEC的凋亡,促进Bcl-2的表达,并能降低NF-κB的表达.结论:麦冬正丁醇提取部位可以通过NF-κB路径,促进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从而起到抗HUVEC凋亡的作用.

丹皮酚对肝癌MHCC97-H细胞PTEN、AKT表达的影响1134-1137

摘要:目的:探讨丹皮酚(Paeonol, Pae)在体外对人肝癌MHCC97-H细胞PTEN、AKT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MHCC97-H细胞,MTT法检测丹皮酚对MHCC97-H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RT-PCR法检测PTEN、Akt1、Akt2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TEN、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丹皮酚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人肝癌MHCC97-H细胞的增殖;肝癌MHCC97-H细胞低表达PTEN,高表达AKT,丹皮酚能显著上调MHCC97-H细胞PTEN表达,下调AKT表达.结论:丹皮酚可上调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下调致癌基因AKT的表达,抑制MHCC97-H细胞的增殖.

人三叶因子1大肠杆菌及毕赤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1138-1141

摘要:目的:构建人三叶因子1(hTFF1)的大肠杆菌及毕赤酵母表达载体.方法:从人胃窦部提取总RNA,经RT-PCR得到hTFF1 cDNA,用PCR方法扩增hTFF1基因,并将其分别克隆到大肠杆菌的表达载体pET32α及毕赤酵母的表达载体pGAPZαA中,构建原核及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32α-hTFF1和pGAPZαA-hTFF1.结果:通过双酶切和基因序列分析确定插入pET32α和pGAPZαA中的片段为hTFF1基因片段.结论:重组质粒pET32α-hTFF1和pGAPZαA-hTFF1成功构建,为在比较原核和真核细胞中hTFF1高效表达的情况及下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大鼠坐骨神经结扎后脊髓钙结合蛋白PV的表达变化1142-1143

摘要: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结扎模型钙结合蛋白Parvalbumin(PV)在脊髓的时空变化规律,为探讨其在神经再生中的作用与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坐骨神经结扎组,实验组结扎后分别存活1,3,7,14或21 d,采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PV在脊髓的表达变化.结果:在对照组,PV免疫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腰髓背角Ⅱ层,Ⅲ~Ⅵ层只观察到少量散在分布的PV样阳性神经元,脊髓前角Ⅷ层和Ⅸ层内也可见少量多极的大型阳性神经元.术后各时间点PV样阳性神经元表达下降,14d下降最显著,21d表达有所上升,但还是低于7d组.脊髓后角PV免疫阳性产物灰度值测定结果显示:术后14d后角PV表达最低,与对侧和对照组以及1、3 d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坐骨神经结扎后PV表达变化呈现一定的时空模式,为进一步揭示PV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高山红景天对肝纤维化大鼠PDGF-BB mRNA表达的影响1144-1146

摘要:目的:观察单方生药高山红景天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模型组(B)、秋水仙碱组(C)、红景天高剂量组(D)、红景天低剂量组(E).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用四氯化碳诱发肝纤维化.各组于造模第8周末处死动物,分别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及Ⅳ型胶原(CⅣ);RT-PCR检测肝组织PDGF-BB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大鼠比较,经该中药治疗,大鼠血清中LN、PCⅢ、HA、CⅣ水平明显降低(P<0.01);大鼠肝组织内PDGF-BB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1);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检测改善显著.结论:单方生药高山红景天能有效地抑制肝纤维化的发展,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肝组织内PDGF-BB mRNA表达,降低ECM的分泌而达到的.

MS培养基不同碳源和矮壮素浓度对马铃薯试管苗农艺性状的影响1147-1150

摘要:选用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大西洋,滇薯6号),MS培养基碳源(蔗糖,白砂糖)、MS培养基矮壮素浓度(0mg·L^-1、100mg·L^-1、150mg·L^-1、200mg·L^-1、250mg·L^-1、300mg·L^-1)进行3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观察处理后各试管苗生长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以白砂糖作为碳源的MS培养基比以蔗糖作为碳源的MS培养基有利于大西洋和滇薯6号脱毒试管苗生长.矮壮素浓度为200mg·L^-1对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的壮苗效果较好.

抗原负载DCs诱导的CIK细胞对B16黑色素瘤抑制作用的形态学观察1151-1154

摘要:目的:探讨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s,DCs)诱导的CIK(cytokine induced killer)细胞对B16黑色素瘤的抑瘤作用.方法:分离、培养DC和CIK细胞,取部分DC进行肿瘤抗原负载,将其与CIK细胞按1∶10的比例共培养3d,即为抗原负载的DC-CIK.建立B16黑色素瘤小鼠模型,分别于瘤周围皮下注射经Brdu标记的CIK、DC-CIK、抗原负载DC-CIK.按注射细胞进行分组,测量注射前后各组小鼠的瘤体积,计算抑瘤率,比较其抑瘤作用.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透射电镜观察抗原负载DC-CIK细胞在皮肤中的分布及杀伤肿瘤细胞的形态学表现.结果:抗原负载DC诱导的CIK细胞组抑瘤率(86.57%)高于CIK细胞组(33.34%,P<0.05)和DC-CIK细胞组(61.08%,P<0.05);光镜下抗原负载DC-CIK细胞主要分布在皮下组织,癌组织周围,特别是癌巢周边.透射电镜下抗原负载DC-CIK细胞体积大,核有切迹,细胞质内细胞器丰富,粗面内质网扩张.细胞表面有突起,与肿瘤细胞密切接触.大量肿瘤细胞凋亡、坏死.结论:CIK细胞经抗原负载DC诱导后抑瘤作用明显强于单纯CIK细胞和DC-CIK细胞.

外源热稳定葡萄糖淀粉酶处理对初烤烟叶的影响1155-1157

摘要:采用Thermomyces lanuginosus YNUCC4154生产的热稳定葡萄糖淀粉酶处理新鲜烟叶后进行烘烤.结果表明:处理后上部烟叶(B2K、B3F和B4F)的平均总糖和还原糖分别比对照增加2.8%和7.9%,中部烟叶(C3F、C4F和CX1K)的平均总糖和还原糖分别比对照增加20.9%和40.7%,但对不同部位和不同等级烟叶的作用效果不同.葡萄糖淀粉酶处理样在香气质方面较未处理样效果提升明显,上部低次烟叶的整体改善程度较其他部位的烟叶明显.

人卵巢癌细胞微观形态的AFM观察1158-1160

摘要:目的:探讨原子力显微镜(AFM)在人卵巢癌细胞微观形貌表征方面的应用.方法: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分别观察培养的高低转移的人卵巢癌细胞及其周围纤连蛋白原纤维和经过紫杉醇药物处理后的细胞的微观形态,进一步对正常的卵巢癌细胞组织和经过紫杉醇药物处理后的卵巢癌细胞组织经过超声波处理后组织的微观结构进行AFM成像观察.结果:高转移特性的卵巢癌细胞周围的纤维少而短;而低转移特性的卵巢癌细胞周围的纤维多且长.经过紫杉醇药物处理后的细胞的形态发生了变化,结构呈现不规则状,且与基底没有纤维连接.结论:不同类型的卵巢癌细胞受其生物功能的影响在基底上的形态不同.药物处理后的癌细胞微观组织发生了变化,与其核溶,核碎和核解的生理变化过程相符.正常的卵巢癌细胞组织结构之间的黏附力较小,故超声波处理后呈现分散的分布.经过紫杉醇药物处理后的卵巢癌细胞组织结构之间的黏附力较大,超声波处理后分布在基底上的结构较紧凑.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宫颈癌及其外周血中VEGF表达的研究1161-1165

摘要: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宫颈癌患者癌和癌旁组织及外周血循环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肿瘤生长与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基于TaqMan探针技术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了50例宫颈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和4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中VEGF mRNA的表达情况及其对应的外周血中的VEGF mRNA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VEGF mRNA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但均与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宫颈癌组织中VEGF mRNA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无明显的相关性;而与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深肌层浸润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与淋巴结是否转移密切相关,但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结论:实时荧光定量RT-PCR可以敏感且特异性的检测出宫颈癌组织及外周血中VEGF mRNA的表达,且方法准确可靠,操作方便,在肿瘤的微转移的诊断监测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VEGF有可能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个潜在的分子靶点.

加兰他敏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1166-1167

摘要:目的:研究加兰他敏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链脲菌素(STZ)组(10只),加兰他敏组(15只).侧脑室注射STZ制备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水迷宫试验测定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加兰他敏3mg/kg,共6周.结果:术前三个组之间潜伏期及过平台次数无明显差异,术后第10天加兰他敏组潜伏期为48.64±8.41 s,过平台次数为0.74±0.40,与STZ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周后加兰他敏组潜伏期为26.33±9.51 s,过平台次数为3.33±1.51,与STZ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兰他敏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的认知功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实验研究
生长因子PLGA微包囊成形参数的实验研究1168-1170

摘要:目的:优化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生长因子微包囊的制作参数,观察其释放规律,为更有效的利用生长因子的生物活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正交实验设计方法设计27组试验,采用不同组合因变量为制作参数,制作PLGA微包囊,检测相应情况下微包囊的包封率和粒径大小,制作多元回归方程.将包裹有BSA的PLGA微包囊置于恒温震荡培养箱震荡进行体外缓释试验研究.结果:各优化变量对微包囊的粒径及其包封率均有影响,包囊表面光滑,成球较好.体外能够在11天内缓慢释放.结论:正交试验设计优化PLGA微包囊制备的各项参数,回归方程对试验结果可较好的进行预测,PLG0A微包囊在体外能够长时间缓释.

地杆菌FLO株降解芘研究1171-1173

摘要:本文研究了从海洋湿地分离的一株地杆菌(Terrabacter sp.1023)降解芘的代谢过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气象色谱-质谱连用技术检测和鉴定了芘在该菌株中代谢的主要中间产物.结果发现5 ppm以上的芘对该菌株发生抑制作用,而5 ppm以下的芘可以被该菌株代谢.其代谢途径为在4,5位双羟基化起始,最终通过内脂彻底矿化为二氧化碳.

枸杞多糖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1174-1175

摘要:目的:探讨枸杞多糖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可行性及其机制.方法:无菌条件下收集正常足月儿的脐带血,经肝素抗凝,用相对密度1.077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血的单个核细胞,用低糖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和纯化扩增.选取第3代细胞进行诱导实验,当传代细胞长满瓶底的80%以上时,先用含15%FBS和10ng/ml bFGF的DMEM完全培养基预诱导24小时,然后用不含血清含1g/L枸杞多糖的DMEM培养基诱导,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细胞Nestin和NF的表达.结果:预诱导后MSCs没有变化,而经枸杞多糖诱导4h后细胞即出现形态学上的改变,细胞变成不规则形,立体感增强,从胞体伸出突起.免疫组化检测显示,细胞Nestin、NF呈阳性.结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经枸杞多糖诱导可转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其诱导机制可能与枸杞多糖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间溴苯乙醚的合成研究1176-1177

摘要:以间溴苯酚、金属钠和溴乙烷为原料,乙醇为溶剂,碘化钾为催化剂合成了间溴苯乙醚.考察了反应物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n(间溴苯酚)∶n(金属钠)∶n(溴乙烷)∶n(碘化钾)=1∶1∶1.5∶0.18,无水乙醇35mL,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为5h时,间溴苯乙醚收率为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