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管理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Modern Education Management

  • 21-1570/G4 国内刊号
  • 1674-5485 国际刊号
  • 1.2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现代教育管理是辽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现代教育管理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决策咨询、热点研究、教育政策、教育发展战略规划、院校改革与发展、教育督导与评价、教育法制建设、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

现代教育管理 2017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二级学院治理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高校二级学院权力研究1-7

摘要:学院制是我国高等学校普遍采取的管理模式。在不断推进的大学治理实践中,学院治理作为大学内部治理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环节,对于大学实现"基层变革"具有重要意义。学院治理的核心是权力结构,因而二级学院权力研究对于大学治理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问卷调查,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对不同类型高等学校学院权力的结构、运行状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高等学校的学院权力的结构、运行状态差别不大,呈现"趋同性";权力在高等学校中具有明显的集中性;除了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高校以外,"底部沉重"的特性在多数高等学校中的表现并不明显,学院缺乏应有的权力。推进学院治理要进一步理顺校院权责关系,稳步放权给院系,立足校情,建立顺畅的信息沟通渠道。

现代大学体制下二级学院管理优化策略研究8-12

摘要:现代大学体制通过先进理念的传承与模式的传递,能够对二级学院管理起到优化与促进作用。目前,在现代大学体制构建过程中,二级学院存在管理秩序混乱、权责关系不清、运作机制不畅、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直接导致管理效能低下。因此,亟需构建符合二级学院实情的现代管理制度;理清内部权责关系,强化组织内涵建设;以创新推动改革,发挥资源聚合作用;在实践中落实人才发展战略,提升管理人员素养。

技术理性思维下二级学院权力运作机制的改进13-18

摘要:技术理性思维下的权力运作机制存在道德易于滑坡、压抑个性自由、过度强调纪律、忽视顶层目标等痼疾,阻碍了二级学院的发展。融合了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二者优点的批判技术理性能够有效弥补技术理性的缺陷,以此为指导对二级学院权力运作机制进行改进,对提升高校的治理效益大有裨益。批判技术理性思维下二级学院权力运作机制的形成需要培育注重宏观把控的权力运作环境、加强"学习—创新—发展型"组织建设以及形成以"服务—激发"为导向的权力运作方式。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院校改革与发展
现代学校治理结构中校长的引领者角色——基于《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的分析19-23

摘要:完善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实现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现代校长面临的必然问题,也是考量校长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在现代学校治理结构中,校长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在提升学校治理水平上凸显其校长的引领角色职能,从而建设学生向学、教师乐教、家长放心的现代学校制度。校长不仅要做好目标引领,让广大师生教有目标、学有方向,而且要引领教学,做教学的行家里手,引导广大教师不断打造高效课堂,大力提升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要做好道德引领,做立德树人的促进者,培养道德高尚、学养丰厚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过程中信念系统的重构24-29

摘要: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中,信念系统控制人们的感知,控制转型行为,影响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成效。目前地方本科高校中存在着"职、高"平等与职业教育歧视、面向市场的准公益与市场化、学校自主权回归与学校管理体制不完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与解决就业问题这四组感知、价值观、理念及知识等信念系统的冲突,这些信念影响人们对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认识,阻碍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制度变迁,最终影响地方本科高校真正成功转型。要通过探测信念系统的冲突、建立合力转型的沟通系统、加强转型压力探测与调整来重构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信念系统。

学术性与单位性:公立大学的组织困境与变革30-35

摘要:我国公立大学不仅是学术组织,还是单位组织。作为"单位组织",科层结构是其技术特性、政党系统是其政治特性、伦理结构是其文化特性。作为"学术组织",学科结构是其技术特征、松散耦合结构是其运行特征、契约结构是其文化特性。公立大学"单位组织"与"学术组织"的差异导致组织内部政治论与认识论的对立、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冲突和伦理文化与规范文化之间的矛盾。只有加快事业单位改革、确立公立大学独立法人地位,理顺权力关系,重塑大学精神,才能够实现两种组织的协调。

从实体走向虚拟:普及化进程中特色高中建设的未来之路36-41

摘要:长久以来,效率导向的实体思维导致我国特色高中建设沦为"少数学校的游戏"。在信息时代讨论高中教育的普及化,不仅意味着实体思维困境的破解具备了现实的可能性,而且意味着我们必须改变旧有的只关注少数学校的发展思维,将满足所有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视为高中教育发展的根本性追求。只有改变学校孤立地面对众多学生的旧有套路,着力打造高中特色学校共同体,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教育政策
二十年来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发展的政策文本分析42-46

摘要:公共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级教育的价值取向,影响到它的发展定位和目标。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一次有条件地提出普及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二十年来高中阶段教育的实践历程与相关公共教育政策的演进密切相关。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发展的路径选择主要经历了普通高中教育为主、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以及两者兼顾发展等阶段。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我们需要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建立科学的教育拨款基准制度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缩小普职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均衡发展。

我国教育政策研究方法的演进与反思:2000-2015年47-52

摘要:缺乏规范、严谨的研究方法,已成为制约我国教育政策研究质量的提升和学科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统计分析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政策研究方法在思辨研究始终占据绝对数量的形势下,定量研究开始有了发展,质性研究开始浮出水面。论文的规范性有了提高,日趋注重参考文献的使用。文献法依然是搜集数据的主要形式,调查法日益受到关注,少数学者开始运用统计软件分析等来探索政策变量之间的关系。为促进我国教育政策研究方法向规范化、多样化演进,应提高研究者定量和质性研究能力,拓宽数据来源,促进教育政策研究的学术合作与交流,提升政策研究的应用价值。

基于证据——教育政策研究的新趋势53-58

摘要:近年来,"基于证据"这一思想在国外公共政策领域广受推崇,成为我国教育政策研究的新趋势,保证了政策研究的有据可依,避免了政策研究者的主观随意性。基于证据的政策中的证据种类可分为描述性证据、研究性证据、情境性证据和受众性证据等四类,证据的要素为信度、效度和可行性,基于证据对教育政策的启示主要包括唤起证据意识、选择证据种类、建立证据数据库、建立证据评估机构以及结合基于价值的教育政策研究等五个方面。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教育法制建设
从司法案例大数据反观学校在校园安全事故中的责任与限度59-64

摘要:分析244例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司法案例,可以发现,学校在因学生之间行为引发的事故、体育教学及竞技性活动中发生的事故、学校场地及设施引发的事故、学生自身原因引发的事故,以及校外第三人导致的事故中承担不同比例的责任。学校在校园安全事故中不应承担无限责任,而是要根据安全风险的来源及强度大小、学校对安全风险的控制能力与成本、学校对安全风险的可预见性,以及受害学生自我认知与判断能力等因素来综合判定。

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兼职大学生劳动权益内部保障体系的建构65-69

摘要: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大学治理主体作用于治理对象时,展现出具有制度化、科学化、民主性和标准化等现代性特征的行为素质。而基于大学生劳动权益内部保障责任人不明确、责任人关系不清晰等原因,构建以大学治理体系自身为依托的具备安全普及教育、信息跟踪、法律援助、心理辅导等基本功能的大学生劳动权益内部保障体系对于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具有独特的价值。这个内部保障体系的构建运行由校团委、学生处、各院系、学生会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职能部门的相互配合与协调,形成联动机制和治理共同体,从而有效保障从事兼职的大学生的劳动权益,实现大学的治理能力现代化。

教育法治视野下高校学生权利救济:内涵、原则与机制建构70-74

摘要:我国高校学生权利救济的研究呈现一定的被动性和依附性,表现为与高校学生维权意识的状态亦步亦趋,依附于我国高校法律地位变迁的研究,从属于国际人权发展的研究。高校学生权利救济范畴的界定有利于高校学生权利基本理论的丰富和完善。当前我国应从救济的覆盖面、救济的顺序、救济途径和救济的人文关怀体现等方面建构高校学生权利救济机制。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职业教育
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理念与策略75-80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这种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特色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高水平发展等存在着继承与超越,规模为基、质量优先、特色至上、创新为要、全面系统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基本理念。基于内涵发展理念,高职院校需在专业建设、合作发展、治理变革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互联网+”下的职业教育服务新态:内涵、目标与转向81-85

摘要:当前,互联网与职业教育的跨界融合逐渐被提上日程,并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由此衍生出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服务形态,这种职业教育服务新态,是对职业教育服务旧态的根本性颠覆。"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赋予了职业教育服务新的内涵,也使得职业教育服务的目标变得更加立体可行。与此同时,职业教育的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重点、服务方式等也因为"互联网+"行动计划而发生重大转向。

治理视域下的职业教育特征、模式与风险防控——从认同治理性、借鉴治理经验到警醒反思86-90

摘要:从我国职业教育制度演进轨迹和国外职业教育治理模式两个方面来看,职业教育的治理性已成为一种客观现实。国外丰富的治理实践表明在职业教育中政府和市场都可以居于主导地位,而相应地通过对权、责、利的划分实现互动治理。然而,权、责、利的划分关系未必全然稳定,处于主导地位的主体可能会冲破这个关系框架及其背后的权力边界而发生越轨的风险,必须在政府与市场两个主体侧做好风险防控。

借鉴苏浙粤经验推进服务业类高职院校供给侧改革91-95

摘要: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为服务业类高等职业院校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苏浙粤等东部沿海发达省份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经验做法值得借鉴。辽宁省服务业类高职院校要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解决学生"就业难"、企业"用工荒"并存的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促进市场需求和人才供给双向互动、深度融合,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教学管理
大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十年回眸96-100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课堂教学评价一直备受关注,至今方兴未艾。就近十年的文献资料来看,集中于两条研究主线:一是理念研究层面,教学评价理念由工具理性转向价值理性,由静态性评价转向动态性评价;二是实践研究层面,主要是从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元评价三个视角出发展开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重视学生评价,轻视教师自评;注重终结性评价,漠视发展性评价;聚力"教"的评价,轻忽"学"的评价;等等。未来研究中应:重视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性作用;强调实证性评价与人文性评价相结合;重视教师评价主体地位;强调课堂教学评价"以学生为本"的价值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