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管理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热点研究、教育政策、教育发展战略规划、院校改革与发展、教育督导与评价、教育法制建设等。
  •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辽宁教育研究院
  • 国际刊号:1674-5485
  • 国内刊号:21-1570/G4
  • 出版地方:辽宁
  • 邮发代号:8-581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22
  • 综合影响因子:0.665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教育管理 2016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专题

哈佛大学董事会组织机构与治理改革——基于资源依赖的理论视角

摘要:近年来,哈佛大学进行了董事会机构与治理改革,主要是扩大了董事会的规模,规定了董事的任期年限,设置了新的专业委员会与校友事务委员会,加强了董事会与监事会和大学共同体成员之间的联系,更加专注于高层次战略规划的制定等。改革举措旨在提升学校董事会获取和分配关键资源的能力,同时更好地履行其大学治理职责,进而完善大学内部治理图景。这反映了美国高等教育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治理模式对于大学董事会治理所带来的挑战与变革。
1-7

教师参与现代大学治理的困境与变革

摘要:在大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大学治理与传统自上而下的大学管理不同,其涉及到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权力配置。教师参与大学治理是高校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内生力。教师参与现代大学治理是实现大学治理高效化与科学化的保障、是提升高校组织氛围的诉求、是教师自我实现与专业化的需要。当前在现代大学治理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诸如多元主体理念误区、权力失衡导致的教师参与大学治理层次与深度较弱、制度权力中教师参与治理的弱化等问题。在未来大学治理的发展中,应该通过在治理背景下提升教师参与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科学定位权力,通过协调结构的设置实现学术与行政权力互动等方面的建设来实现现代大学治理向良性健康方向发展。
8-14

“中国模式”高等教育分层治理的理论框架及模式选择

摘要:分层治理是当前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问题。“中国模式”的崛起呼唤与之匹配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在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时代的语境下,高等教育治理应从单一的治理结构向分层的治理结构转型,打破单一治理形态困局,建构高等教育分层治理的理论框架,依据不同主体的功能定位,建构“自主型”、“均衡型”、“渗透型”等多样化的高等教育治理模式。
15-19

全球视域下应用型高校的治理结构模式

摘要:欧美、台湾地区应用型高校虽同处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外部环境,然而由于各地的政治经济体制、思想文化传统的不同,其应用型高校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更是不尽相同。全球视域下,我国地方本科高校的应用技术大学战略改革可从行政和学术分权而治、董事会建设、教育立法与大学自治等方面思考、借鉴欧美和台湾地区应用型高校治理的合理成分,以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
20-24

我国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运用因子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1999—2013年我国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高等教育作为输送专业化人力资本的主要渠道,它的发展对于积累和开发人力资本、促进科技进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通过加大高教投入、优化高教结构、改革人才市场配置机制等举措,促进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升级互动协调发展。
25-31

高等教育、城市化与经济水平相关性研究

摘要:高等教育、城市化与经济水平是社会经济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通过对1990—2013年的宏观数据进行计量经济分析可以看出,高等教育与城市化变量与经济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高等教育对经济水平的贡献小于城市化的贡献。三者存在一个调整系数为-0.145的短期动态调整均衡关系,并且在长期中存在一个动态的误差修正均衡关系。通过提升城市化质量、改革高等教育办学机制,提升办学质量和营造成果转化环境,提升高校内部资源配置效率三个策略可以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和城市化水平对经济水平的贡献作用。
32-36

中国研究型大学科研生产率的动态分析——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分解

摘要:利用67所研究型大学的相关数据,结合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研究型大学科研生产率作动态分析研究发现:2003—2011年,我国研究型大学科研投入和产出增长速度较快,其中科研产出的增长速度快于科研投入增长的速度;在科研生产中,技术效率的提高快于技术创新;而在科研效率构成要素方面,则存在规模不经济现象和规模要素对生产率的贡献最小的特点。
37-42

人口流动对教育投入的影响分析——基于1995—2012年上海市数据的分析

摘要:流动人口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其受教育状况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研究上海市人口流动对城市教育投入的影响,发现上海市教育投入与人口流动成正相关关系,上海市流动人口每增加1%,教育投入相应增加0.59%。上海市人口净迁移每增加1%,教育投入相应增加0.15%。人口流动的增加要求上海市加大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教育投入;同时考虑到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上海市对于人口流动应采取限制措施,循序渐进地开放教育资源。
43-47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践路径

摘要: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行业产业所需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将带动高等教育体系结构性调整,调整的切入点首先应当是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地方本科院校应当抓住机遇、精准定位、更新理念,以正确的教育方法学为指引,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流程的更新再造,从本质上真正实现向应用型的转变。
48-52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困惑与出路——二级学院的视角

摘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困惑:校院个性缺少、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行为实践中走老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薄弱、学科和专业建设出现难题。其产生原因主要在于:学校领导的理念转变有一个过程、转型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的不断更迭、教学管理层面的混乱、校院两级对接问题。为此,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前提是深化转型发展的理念;关键是深入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基石是升华制度建设;条件是物质和资源的建设;基础是改善教学与管理行为;补充是加强国内外高校间的交流和沟通。
53-57

资源依赖视角下新建本科院校的变革与转型——基于常熟理工学院的案例调查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产物,已历经了十数年的发展历程。常熟理工学院的转型与变革划分为联合办学、战略规划、品牌培育三个历史阶段。常熟理工学院控制稀缺资源,把握关键资源,创造组织环境,顺利地完成组织转型,为深化改革背景下的大学转型做出了独特的阐释和提出了新的启示。
58-64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教育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工具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政策工具的运用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1991—2014年四份重要政策文本进行内容分析可以看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工具具有以下特征:政策工具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政策工具箱仍需丰富;强制性政策工具为主,自愿性和混合性政策工具需加强使用;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积极拓展市场工具的使用;职业教育政策价值取向长期偏颇,鼓励号召、舆论宣传等政策工具效果不明显。
65-69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演进、问题与调适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的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中的良性政策是密不可分的。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政策文本来看,自改革开放后主要经历了萌生探索、发展、内涵建设等三个重要发展阶段。从这三个发展阶段来看,其中相关政策对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的发展中,仍然存在着政策文本与实践之间的非契合、政策本体存在操作性与科学性的短板以及政策取向与定位的现实偏差等问题。从未来的调试路径来看,我国应从可行性视角逐步提升高职教育政策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与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支持保障体系等方面来保障职业教育的良性、健康发展。
70-74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的演变逻辑与未来走向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经历滥觞与起步、推进与发展、拓展与延伸和调适与深化四个阶段。在这一演变历程中,民办高等教育政策形成的动力机制、政策目标的价值取向和政策执行的过程保障有着自身的演变逻辑。这一政策的未来走向将是回归教育的公益性、政府放权与民办高校赋权、强化外部监督与评估、促进和维护教育公平,从而形成后大众化时期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的新框架。
75-7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普通高中学校评价政策的回顾与分析

摘要:学校评价政策是学校评价工作实施的重要制度保障,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具体的学校评价政策是推进普通高中学校评价发展、促进其质量提升的根本保证。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普通高中学校评价政策,从政策内容分析视角对普通高中学校评价体制、评价目标、评价内容及标准等分析后发现,普通高中评价政策存在管办评合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不明确等问题。结合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和目标,提出改进我国普通高中学校评价政策的建议。
80-84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职业教育

高职院校区域布局结构的实证分析及优化策略——基于“2015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的分析

摘要:高职院校区域布局结构是衡量高职教育发展水平与质量的重要内容。我国高职院校区域布局结构的不均衡是高职教育进一步发展不可回避的现实。省域间高职数量差异较大,如高职院校数较多的省份主要是经济发达省份;区域间布局不均衡,如高职院校主要集聚于东中部;中心城市依然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聚集地;民办高职区域聚集更为明显,主要分布于中东部,或主要集聚在中心城市。鉴于此,高职院校各级主管部门应完善政策安排,发挥引导作用,区域高职院校应立足实际,创新发展思路。
85-91

职业教育结构合理性及其要素分析

摘要:职业教育结构合理性是评估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职业院校“专业”的规模结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和布局结构,可以切实反映职业教育结构的合理性问题。从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合规范性三个维度展开分析,共有“完全合理”、“深层合理”等八种合理性评价类型。职业教育结构合理性是由“专业规模结构与产业结构人才需求的匹配度”等十二个相关要素构成,可以对应十二项具体指标进行评价。
92-96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研究生教育

我国专业学位教育质量提升策略——基于对辽宁地区四类专业学位点的实证调查

摘要:中国高等教育在伴随着规模扩张的同时,学位质量出现了危机。尤其是在面临高等教育转型阶段,专业学位教育领域的质量标准下降趋势明显。最为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学位标准设置或学术含量低、培养目标针对性弱、师资实践能力差、质量保障不到位等等,严重阻碍了专业学位教育水平。在对辽宁省四种专业学位点进行实证调查和分析基础上,从如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我国专业学位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性策略:准确定位人才培养规格,科学制定专业学位的学术标准;有效实行“双导师”制,注重导师实践能力培养;实行校企协同机制,构建学校自主管理、社会监督、政策引导的学位质量保障机制。
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