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管理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热点研究、教育政策、教育发展战略规划、院校改革与发展、教育督导与评价、教育法制建设等。
  •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辽宁教育研究院
  • 国际刊号:1674-5485
  • 国内刊号:21-1570/G4
  • 出版地方:辽宁
  • 邮发代号:8-581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22
  • 综合影响因子:0.665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教育管理 2016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专题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组织治理的缺陷及应对方略

摘要:“互联网+”为大学组织治理提供了新的理念,在提升大学组织治理质量与效率中具有重要作用,为大学组织治理革新提供了广阔空间。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组织治理依然存在权责定位模糊,大学组织治理的“互联网+”系统缺陷、权力运行失调,学术权力运行的“互联网+”保障缺乏、参与主体缺位,大学组织治理的“互联网+”监督缺位的问题,需要结合“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组织治理的多元、协调、共享、一体的特点,把握政府、社会及大学等关键要素,建立起“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组织治理的创新路径。
1-7

基于“互联网+”理念的高等教育学生感知服务质量评价模式的构建与启示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学生感知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打破了传统社会为主导评价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的局限,开创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质量评价新范式。目前,国际高等教育领域学生感知服务质量评价研究有了新进展,主要引入了SERVQUAL模型、SERVPERF模型、基于关键技术模型和IPA模型等。这些模型对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具有很好的理论参照。
8-13

“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的双生逻辑与三维结果

摘要:“互联网+”概念的提出,推动着高校教学跨入全新时代。“互联网+”教学内涵两条核心的逻辑主线是教学资源碎片化以及教学重构。碎片化是其外在逻辑标识,隐含参与者至上、内容为王、平台立基以及工具为辅的关联;重构是其内在逻辑诉求,是基于教育数据、依托学习分析技术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流程、教学评价重新定位。“互联网+”教学实则是通过整合优质碎片化资源,以加的形式达成计算、时间以及认知层面的三重减法结果。
14-19

“互联网+”时代课堂信息生态场运行质态选择

摘要:“互联网+”时代构筑了21世纪课堂教学新景观,对课堂信息生态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互联网+”时代课堂信息生态场是以场理论、协同学和信息生态理论为理论依据,以“互联网+”时代为背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信息传播为内容,以信息不对称为主要推动力,以信息生态系统为载体,以动态平衡发展为常态,以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结为运行机制,以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为目的的时空整体,具有发展性、平衡性、整体性、开放性和人文性等特征。采用激发活力、优化信息、营造环境、发挥场效应等策略,实现课堂教学诊断的常态化、制度化和自动化是构建、诊断与治疗课堂信息生态场及其运行质态的有效措施和必然选择。
20-24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理论视野

2000—2014年国内教育管理研究热点及其演进图谱分析

摘要:“教育管理”是近些年来国内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通过对2000--2014年国内教育管理文献的研究发现,国内教育管理研究热点主要是教育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教育管理理论与教育管理学、高校教育与高等教育管理、教育管理技术与信息及教育观念等;同时对研究热点演进历程与发展趋势进行图谱分析发现,国内教育管理研究热点向高等教育管理、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模式、教育治理和现代大学制度等领域发展。
25-31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院校改革与发展

绿色大学建设面临的障碍及其破除

摘要:建设绿色大学,开展绿色教育,有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对于绿色大学建设缺乏足够认识,绿色教育课程普及不够,绿色校园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缺乏绿色大学建设的长效激励机制。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取向泛滥、生态哲学思想缺失、缺乏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高等教育发展的自身阻滞都是造成上述障碍的深层原因。欲破除绿色大学建设面临的诸多障碍,需要加强绿色校园建设,积极营造大学的绿色文化氛围;将绿色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加强绿色人才培育;引导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道德规范;统筹规划,建立完善的绿色大学管理制度;重视绿色大学建设,加大对绿色大学建设的支持。
40-45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议事规则——基于《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启示

摘要:议事规则作为显在的具体制度,不仅仅是“会议工具”,而是蕴含了领导、组织和管理以及权力运行等一系列作用机理,因而,规则的制订应从“元”原则到具体规则,探索规则在高校的适应性;从“权力虚化”到“权力固化”,围绕会议建立议事“正三角”模型;从会议规范到激发“冲突”,提升内部治理的创新活力;从议事的规则到规则的程序,保障制订和执行程序的法理性。
46-50

高校行政权力型态及其法治化路径

摘要:高校行政权力是一个复数概念,可具体区分为政府与高校之间基于行政隶属的行政权力和基于行政管辖的行政权力,以及高校内部科层系统行使的行政权力等型态。高校行政权力的法治化面临“权力本位”、行政化运行机制和治理程序缺失等问题,其路径在于积极推进府际分权法治化、政府“清单管理”、明确高校法人权利,以及推进“程序之治”。
51-55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教学管理

MOOC对大学生学习和大学教学的影响:基于浙江3所高校学生的调研

摘要:MOOC将对大学生学习及大学教学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浙江3所高校学生调研数据发现,总体来看,现阶段大学生参与MOOC学习的程度还不高,MOOC的发展尚未对大学教学产生较大影响。专业、大学生上网行为、对网络课程认知和对大学课堂教学评价影响学生参与MOOC学习的倾向。大学生在大学课堂学习与在MOOC学习被发现具有互补性。为应对MOOC冲击,建议提升大学课堂教学的内涵价值和核心竞争力,革新大学课堂教学理念、模式、手段和形式,并引导大学生理性选择网络课程学习。
56-61

大数据时代的大学生学习及质量提升策略

摘要:大数据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而且是一场思维与范式的革命。高校教学质量的本质是大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大数据时代,应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大学生学习质量为核心的教学质量新范式。基于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创设学习目标规划与激励、学习质量监控与预警、学习质量问题分析与扶助三位一体的学习质量支持系统,实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循环反馈教学改革,为大学生学习提供“立体式”支持,为实现大数据时代的精细化教学管理提供一种借鉴和参考。
62-65

基于全程实践与反思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幼儿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只有通过实践、反思,才能内化,转化为教学能力。然而,许多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的教育实践与对实践的反思重要性缺乏清醒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环节重视不够,导致这些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教学能力不足。教育实践、反思应贯穿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这样学生才能有充裕的时间全面深入认识与反思幼儿园教学活动,所学的理论才能升华为教学智慧。
66-71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师资管理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入职资格研究

摘要:日本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由专修学校、高等专门学校和短期大学三种不同类型的院校实施,三种不同类型高职院校教师入职资格各具特色。专修学校教师招聘重实践经验、职业资格证书,高等专门学校教师招聘要求高学历,短期大学教师招聘以学历加实践经验为特色。高职院校教师招聘均实行“二次选考”的聘任程序,在法律规定、资格标准、聘任程序、师资来源等方面体现出明显的日本高职院校教师的入职特征。
72-77

基于大学生能力培养的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改革

摘要:俄罗斯教师教育正在从知识范式向能力范式转型。以制定并实施第三代教师教育国家标准为推进路径,以能力本位为理念基础,以培养未来教师的一般文化能力、一般职业能力和特殊职业能力为目标,俄罗斯正在进行新一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78-83

扭曲的激励:“锦标赛制”下高校教师晋升的异化及矫正

摘要:职位的等级差序和稀缺使高校教师晋升呈现出明显的“锦标赛制”特征,这种特征激励了高校教师的科研投入,提高了我国的学术产出。然而,在当前高校学术力量式微的情况下,晋升的“锦标赛制”产生了异化效应,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重研轻教、学术投机行为、合作程度低等问题密切相联,成为制约学术发展和创新的障碍。要改变这种“扭曲的激励”,迫切需要通过严把教学质量关,提高教学在晋升评价标准中的比重,“质”、“量”结合,建立多元化的科研评价标准,建立团队式考评机制、提高教师的合作收益等方式进行矫正和完善。
84-89

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分化:概念、内涵与规定性

摘要:大学教师职业是一种学术职业。随着大学职能的演进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变迁,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在横向层面发生了功能性和类型的分化,即教师由原来“单一身份承担单一功能”发展为“单一身份承担双重功能”再到“多种身份承担单一功能或多元身份承担多元功能”。明确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分化的概念与内涵,进而明晰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分化的内在规定性,这是构建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分化体系的理论逻辑,也是解决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分化带来的教师学术职业管理实践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90-94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职业教育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交易特征及治理模式

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这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措施和必要途径,而多元办学主体的事实必然要求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突破传统的治理模式。面对着行为动机差异大、专用性投资不足、发展环境不确定性大、合作过程协调成本高等交易特征及运作问题,高职教育开展校企合作需要以符合利益相关者组织特质的“共同治理、动态治理、开放治理”原则,在信任治理和契约治理的双边治理模式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干预作用,实施混合治理模式,为构建高效率的校企合作提供理论借鉴和工作参考,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95-100

基于合作博弈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路径

摘要:由于校企合作双方的利益诉求不同,合作过程容易出现矛盾,使校企合作不能持续深入。合作博弈存在有约束力的可执行契约,易于实现合作各方的信息互通和利益的合理分配。因此,建立基于合作博弈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有助于校企双方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良性组合,实现校企合作的持续稳定发展。
101-105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探究——基于协同创新视角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面临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环境以及学校自身的现实桎梏,明确各方的主要职责是重要前提,且应在协同创新的模式下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即实施政府引导的激励、评价与保障机制,职业院校支撑的内部调控机制,以及企业参与的多元驱动服务机制。
1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