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管理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热点研究、教育政策、教育发展战略规划、院校改革与发展、教育督导与评价、教育法制建设等。
  •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辽宁教育研究院
  • 国际刊号:1674-5485
  • 国内刊号:21-1570/G4
  • 出版地方:辽宁
  • 邮发代号:8-581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22
  • 综合影响因子:0.665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教育管理 2014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教育发展战略规划

2016-2020年辽宁教育发展应关注的六大战略性问题

摘要:“十三五”是辽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和老工业基地再振兴的冲刺期,也是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攻坚期。对照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深刻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全省应在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全面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服务辽宁再振兴战略的能力、全面加强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和全面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等方面做好战略任务设计与实施工作。
1-7

高教资源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构建

摘要:构建高教资源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要以提升区域高教资源与区域社会经济互动发展,推进区域高教资源统筹发展为目标。区域协调发展的宏观战略及其自身的深化,为高教资源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高教资源区域协调发展,需要构建凸显区域主体需求的协作机制;完善基于绩效具备区域导向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构建宏观调控与自主适应的学科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构建重视区域高等教育过程性质量的监控机制;构建引导高校毕业生区域分布合理的就业机制。
8-13

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机制与可行路径——一种要素分析的范式

摘要:高等教育依附性及自主性使其与经济发展呈现出非均衡互动性关系,高等教育发展应根据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和要求进行相应转变。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内容和核心机理是其要素组合方式的优化。结构路径、技术路径、制度路径为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整合机制,此种整合机制通过对发展要素优化组合来有效破解高等教育发展问题,加速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成为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可行路径选择。
14-20

学科集群对接产业集群的嵌入机理及策略——基于学科链嵌入产业链的视角

摘要: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实现有效对接的内在机理在于高校与科研机构能够通过一定的组织载体嵌入产业集群产业链。应当完善产业集群产业链,梳理技术创新链,构筑学科集群学科链,并以对接载体嵌入产业链为切入点,实现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间的对接与沟通,确保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融合为一个统一的技术创新组织体。
21-25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热点研究

大数据时代我国高考招生改革的设想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高考“不分文理科”的改革,怎样实施才能更顺利?不妨先设立一个制度缓坡,即形成文科、理科、全科多元并存的格局。在试卷命题方面,把文科和理科各抽出半张卷子拼成全科试卷;在分数线划定方面,身处大数据时代可挖掘会考分数的潜在价值,测算出分科带来的差距并作相应处理,也可在此基础上给予全科考生一定的政策倾斜。
26-30

基于儿童权利视角的城市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

摘要:儿童权利的落实,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家庭在其中处于特别重要的位置。调查发现,家长对儿童权利的知晓度不高、意识不强,对儿童全面发展的关注不够,在儿童参与和儿童保护等方面也存在片面和消极的问题。家庭教育的实践中需要加强儿童权利的宣传及实践应用的指导。
31-35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教育法制建设

我国高校学生学习自由权的保障策略

摘要:大学生的学习自由权主要包括大学生选择学校、选择专业、选择课程、选择教师等几个方面的自由权利。大学生的学习自由需要从法律、制度和观念三个方面着手进行保障,相应策略有:一是规范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二是改革大学的课程与教学管理制度;三是推动大学和师生的观念转变。
36-40

高校自主招生认定书的法律意义

摘要:自主招生认定书具有何种法律效力,在每年的高校招生工作中都会受到关注和讨论,属于教育法领域的一个新型问题。通过对高校在招生中的法律地位和自主招生法律性质的论证,可以看到,高校在招生工作中履行了特殊行政主体的职能,高校的自主招生具有具体的行政许可性质。因而,自主招生只是单方面的权利授予行为,对考生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
41-45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教学管理

社会转型时期教学论建构的中国意识

摘要:历经逾百年学习西方,中国已经处在一个需要审视、批判和检讨西方发展模式,以独立、自主的眼光去甄别、分析和看待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真实问题,从而推进中国社会历史性转型的历史时刻。当前中国的社会转型不仅为教学论提供了重构的契机,也提出了重构的时代诉求。在这一重构中,需要破除鸵鸟心态、古代意识形态和西方意识形态以及自我中心主义,以大气、开放、包容的心态,在融汇“古今中西”的基础上,建构作为“地方性教学论”的中国教学论。
46-50

实践性知识:教师知识研究中的夸张与限制——兼论建构主义知识观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影响

摘要:自建构主义传入我国,一些学者用建构主义来研究教师知识,认为教师知识是在教师教学实践中建构而成,“实践性知识”是根本的、主要的知识。相应地“理论性知识”不是直接从实践中建构,因而被轻视、甚至被否定。这种重“实践性知识”而轻“理论性知识”的思潮对教师专业发展十分有害,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
51-55

基于经济转型升级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由工业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经济的转变,经济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其中,创新驱动是企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为企业输送大量人才的高校也将为经济转型升级适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转变。创新创业教育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观念的认同和接受度的缺乏、政策制度不完善、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实践活动脱节和教育模式以及评价体系不成熟。基于经济转型升级的视角,根据隐性知识的教育和知识三角战略的实施,提出加强对创新创业理念的认同感,完善高校学生创业制度,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协同各方力量加强实践活动,以及建立成熟的教育模式和评价体系等。
56-59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中技术使用问题的哲学分析

摘要: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中,师生通过信息技术使用活动,构造了新的教学环境,生成了新的教学关系。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中技术使用的实质是实现信息技术和使用者之间的协调发展,蕴含在信息技术与使用者双向建构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中技术使用具有体现方式(学习者身体的延伸)、解释方式(学习者语言的拓展)、背景方式(学习者认知的场域)和他者方式(学习者交流的对象)。技术使用者需要在知识层面分析深度融合中的信息技术是什么;在价值层面阐释在深度融合中可以用信息技术做什么;在伦理层面判断如何在深度融合中更好使用信息技术。为优化技术使用,需要由既定设想到情景应用,促进由预设性使用实现创造性使用;从关注技术实体到变革教学关系,实现由个体性使用到社会性使用;根据教学需要创新信息技术,增加技术的合理性。
60-65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师资管理

高职教师胜任特征要素的实证分析

摘要:对高职教师胜任特征要素的研究是源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以及高职院校工作效率提高的需要。通过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高职教师胜任特征要素的搜集与分析,经过被试与样本的选择、访谈内容的文本分析以及对所得数据的结果分析完成实验过程,得出高职院校教师胜任特征的要素。高职教师胜任特征要素主要有自我控制、赞赏同事、积极主动等,由此得知,高职院校提高教师胜任特征需要学校与教师共同努力。
66-69

基于道德领导理论的发展性辅导员工作评价

摘要:辅导员的工作性质与育人职能决定了辅导员工作的人性化与道德性,而单纯以效率和工具理性为核心的传统科层评价模式不利于辅导员工作评价的全面性与发展性。从道德领导管理理论愿景模式与价值引领的核心观点出发,以培养组织成员的自主管理能力为目标,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统一、常规工作与创新工作相结合与数量评价与质量评价并重的评价思路,以评价目标体系构建为手段,建立发展式辅导员工作评价,走一条以评价促进发展的辅导员队伍建设道路。
70-73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职业教育

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区域实践与理论反思

摘要:近年来,我国很多区域在促进中高职课程衔接方面形成了基本的行动框架,其中既有宝贵经验也有诸多问题值得反思。其问题主要表现为:衔接中存在人为分割行为,衔接的理论准备不充分,衔接缺少科学的理论规范,实践领域对于衔接的认识还存在偏差,管理层面对于衔接还缺少系统规划等。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以生态系统理念重塑中职教育人才培养定位,以尊重人的职业选择权为基础重构中高职专业及课程衔接模式,以制度规范弥补理论研究不足的短板,以中职生学业水平测试制度及学分、资历互认制度打通课程衔接通道。
74-79

竞争力为导向的高职优势专业建设——基于浙江省优势专业建设的分析

摘要:专业竞争力是高职院校办学竞争力的基础,以竞争力为导向推动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对于提升高职教育吸引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职优势专业竞争力具有外显指标的比较性、构成要素的综合性、优势特征的区域性和培育发展的过程性等内涵特征。高职院校需要通过立足三个维度、推进三个高端、保障三个有效等来推进优势专业建设,提升专业竞争力。
80-83

中德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比较分析

摘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健康发展、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必由之路。中国和德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方面存有很大的差异。中国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应该在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行业协会指导等方面学习和借鉴德国的成功经验。
84-88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民办教育

基于灰色关联定权与TOPSIS方法的民办高校动态分类管理

摘要:对于我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简单地以营利和非营利来确定目前民办高校的属性,并给予不同的政策支持,这并不符合我国国情。以公益性指数为判别依据,利用灰色关联定权与TOPSIS相结合的方法,动态分析民办高校的公益性的相对程度大小,并据此把民办高等院校分成若干类,且定期进行评估,而不至于一次性给以营利或非营利这样的属性确定,突破现实困境,从而促进民办高校有序、稳定发展,进一步引导营利性民办高校逐步向公益性高校转变。
8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