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管理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热点研究、教育政策、教育发展战略规划、院校改革与发展、教育督导与评价、教育法制建设等。
  •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辽宁教育研究院
  • 国际刊号:1674-5485
  • 国内刊号:21-1570/G4
  • 出版地方:辽宁
  • 邮发代号:8-581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22
  • 综合影响因子:0.665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教育管理 2014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理论视野

知识生产转型时代大学变革的共性趋势与本土反思

摘要:在知识生产转型背景下,大学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革,主要包括大学与产业的边界渗透性持续增强、大学学科边界日益消融、大学管理体制出现企业化倾向、大学组织文化被市场价值观改造等方面。就中国大学而言,尽管适应知识生产转型进行变革的社会意义不容忽略,但我们也要对变革进程中大学学术生态面临的不利形势有充分估计。为此需要坚持改革与反思并行并重,与市场保持必要张力,守护大学的学术性、独立性与非功利性取向。
1-5

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构建基础的缺失与重建

摘要: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特征是自治性与民主性,其存在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民主化和法制化。当前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缺乏民主化和法制化的基础,构建过程中过于重视现代大学制度存在的“充分条件”,忽视“必要条件”。重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基础,就是重建有利于实现大学自由权、民主权的基础。应从完善法治建设和重塑法律对于大学及其利益相关者行为规范的权威入手,推进宪法和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的进一步修订,将构建的重点转移到完善与现代大学制度有关的法律体系上来,通过明确的法律规范来限制和保护大学利益相关者的权力与权利。
6-12

从问题到研究者:教育研究方法的重新考评--对于问题决定方法的反思

摘要:教育研究属于人文社会科学范畴,研究方法的选择不仅取决于问题的属性,而且与研究者自身的研究立场、研究方法偏好密不可分。研究方法的运用不是方法规则的执行过程,而是问题、方法与研究者自身三者相融合的过程,涵养科学精神是研究者运用研究方法有效解决问题的重要保证。
13-16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专题

城镇化背景下受教育程度对女性就业状况的影响

摘要:中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城镇人口集聚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改变了城镇女性就业市场状况,提高就业能力成为女性应对城镇化的必要方式。教育是影响就业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受教育程度作为衡量教育的主要标准,对增加女性就业人数、调整就业结构、提高工资收入具有积极影响。为促进女性更好就业,需要通过拓展择业观教育活动、建立市场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就业导向型行业等方式,维持女性就业市场平衡。
17-21

城镇化进程中社区教育的发展使命与策略

摘要: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使大量农民实现向城市的转移就业、使涌入城市的农民实现思维方式向着现代化的方向转变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社区教育因其“全员、全程、全方位”等特征,在新市民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而推动了城镇化发展,而新型城镇化也赋予社区教育在人才培养方式、功能上以新的使命。目前,社区教育自身的发展还明显滞后于城镇化进程,同时,城镇化水平差距也加剧了城市社区教育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观念认识、加强实体建设、完善保障制度、建立梯级资源共享,这是促进社区教育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也是助推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发展路径。
22-26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学前教育发展与管理模式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以社会和谐、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为特征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农村学前教育提出了“教育质量”的挑战。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面临政府投入不足、办园条件差、“小学化”倾向严重以及师资队伍素质偏低等问题。妥善解决农村学前教育的问题,必须探索适合新型城镇化的教育管理模式,明确政府职责,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支持力度,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努力提高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建立农村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才能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27-30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教育督导与评价

农村学前教育需要合理的质量标准

摘要: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应以确保儿童安全为出发点,满足家长与幼儿的需要,具有可实现性,并保证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合理的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应适度关注幼儿的认知发展、适当降低硬件设施的要求、适度放宽师资条件的规定并从农村实际出发设置课程。目前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过于统一、趋向刻板、去背景化。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需要明确城乡差异、适度变化并能因地制宜。
31-35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价值取向:从二元背离走向二元融合

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及至第二轮本科教学评估的开启,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政策导向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此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价值取向从二元对立向二元融合的转变:一是评估理念与评估实践从分离割裂走向和合相应,二是评估主体与评估客体从水火不容走向互济共生,三是评估内容与评估形式从对立冲突走向并行不悖,四是评估目的与评估手段从相互排斥走向辩证统一,五是评估过程与评估结果从顾此失彼走向统筹兼顾。
36-40

督导视角下的高校绩效监控分析

摘要:督导作为一种人本主义管理思想和方法,是管理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将督导方法用于高校的绩效管理和监控工作中,既是对企业绩效监控的超越,也是绩效监控方式和观念的新发展。高校实行绩效管理的成功保障便在于建立完善的督导体系,明确绩效督导的内容,并按照督导逻辑付诸实施。
41-44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教学管理

基于创新力导向的大学校本教学评价模式构建

摘要:创新力逐渐成为大学校本教学评价制度设计的重要因素。其中,回归教育本质是其主要特质,创新力维度是其构建的基本原则,而要构建以创新力导向的大学校本教学评价模式则需要树立大学自主的特色办学理念,营造以创新为价值取向的校本评价文化,组建合格的校本教学评价团队,建立有效的校本教学评价监控机制等。以创新力为导向的大学校本教学评价模式在推动大学自治与大学自由,形成鲜明办学特色;实施有效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培育大学创新力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45-49

论大学教学的学术建制

摘要:美国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研究已然证实,教学学术是教学质量得以保证和提升的黄金法则。然而,教学学术在我国仍停滞于理论探讨而无法落实。学术建制是重要制约因素。不仅既有的学术建制环境不平衡,而且大学教学自身的学术建制也不完善。这不利于大学教学学术性的彰显。为此,我们亟待建立适应于教学学术的学术评价制度、大学评价制度,构建平衡的学术建制环境,建立完备的教学学术人才培育制度、大学教学评价制度、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大学教学学术共同体,构建完善的大学教学学术建制体系,为教学学术思想在大学教学实践的顺利落实提供建制保障。
50-55

“211工程”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结构研究--基于《211工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分析

摘要:就业率是本科毕业生供需的整体状况,就业结构则是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985工程”院校各项指标普遍高于“211工程”院校(非“985工程”大学),且前者校际差距较小,但其净升学率相对较低;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院校各项指标普遍较高,中部升学率指标较高,西部高校各项指标普遍较低,如升学率及出国率;从性质类型来看,综合性院校与工科院校的各项指标较高,师范类院校升学率较高,财经类院校出国率较高。从总体来看,就业结构与院校类型、分布区域及性质类型有较大的相关性。因此,为提升我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需要根据本科毕业生就业结构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
56-60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聘任制的制度反思及其重构

摘要:现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聘任制存在着制度困境:从制度根本运行机制来看,其所依赖的市场机制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公共性的要求;从制度具体设计来看,其已丧失了法理依据,同时缺乏对我国教育现实基础的考量。重构教师聘任制,应肯定其合理内核,坚持该制度,并以教师职业的性质作为根本出发点。重新设计教师聘任制,应以政府作为教师聘任的主体;聘任合同应具有行政合同的特征;应以教师人事争议仲裁作为教师聘任纠纷的主要解决机制。
61-66

校长竞争制度: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一种解释及其改进--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

摘要:解释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系统运行的制度本质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前提和基础。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可以发现,校长竞争制度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承包责任合约最为重要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特质之一。校长竞争制度主要体现在大学内部竞争、大学间竞争以及大学与社会组织间竞争等方面。校长竞争制度的完善需要进一步促进公平与效率、自由与控制等之间的平衡以及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等。
67-70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现状及对策--以辽宁省为例

摘要:近年来,民办高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在校人数不断增加,但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因此,从学校角度讲,民办高校不能照搬公办高校的思路和模式,应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发展和建设自己的师资队伍;从政府角度讲,应以法律的形式对民办高校的有关问题做出明确规定;从教师本身角度讲,要形成自我激励机制,学会不断自我调节。
71-74

市场经济背景下高职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统整研究

摘要:高职教育中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是在我国市场经济背景下逐步发展和确立的,推进深度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基础。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不断发展,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也应该进行明确的定位并符合标准。当前产教融合存在着认识误区、国家意志推动作用不足等问题,应该切实树立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思想,通过政策与法律的支持、文化的融合、事务机构的建立等措施来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的持续、健康发展。
75-80

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以辽宁水利职业学院为例

摘要: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的转折期,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已成为高职教育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在不断推进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统一观念,更新理念,合理设计布局;创新管理体制,制订管理策略,保障内涵建设落实;科学设置专业和课程,用教研、科研项目提升教学和师资水平;强化特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81-85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改善民生,促进学校全面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学校层面还存在着重视不够、课程体系不完善、方法模式老旧、专业化的教师缺乏等问题;学生层面还存在着重视专业课学习轻视职业道德培养、缺乏信仰和不讲诚信、缺乏吃苦和敬业精神等问题。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效果评价、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处理好职业道德教育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关系,加大投入力度,从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和社会全方位推进职业道德教育,才能够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国际人才竞争的合格人才。
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