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管理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热点研究、教育政策、教育发展战略规划、院校改革与发展、教育督导与评价、教育法制建设等。
  •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辽宁教育研究院
  • 国际刊号:1674-5485
  • 国内刊号:21-1570/G4
  • 出版地方:辽宁
  • 邮发代号:8-581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22
  • 综合影响因子:0.665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教育管理 2012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城市教育竞争力比较研究——以长三角16城市为例

摘要:在回顾城市教育竞争力相关文献基础上构建城市教育竞争力IP分析模型,城市教育竞争力可分解为硬件、软件投入和功能、本体性产出四个方面。采用层次分析法,基于调查问卷和客观数据,对城市教育竞争力进行综合测度可知,长三角16城市教育总体竞争力呈放射状分布,分项竞争力中功能产出与教育总体竞争力一致性最高。教育对城市竞争力的稳定、增强、提升、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6

搭建成人学历教育“立交桥”的思路设计——兼论成人教育、网络教育、自考教育的融合发展

摘要:成人教育、网络教育、自考教育构成了我国成人学历教育三大主力,他们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共性问题使三者必然融合发展,而教育对象和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和信息技术以及个案实践又为三者融合发展提供了可能。自上而下逐步推进专门立法、制度创新、体制改革、经费保障,同时自下而上转变教育观念、整合管理部门、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质资源等,是探索搭建我国成人学历教育“立交桥”的有效途径。
7-10

人口变化趋势及对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影响——以辽宁省部分县(区)为例

摘要:人口与教育是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但是人口与教育又有密切的联系。要研究教育的发展问题,特别是教育发展的规模、学校布局结构,人口的变化情况是主要依据之一。实地调查结果显示,人口变化对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有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办学规模、布局结构、教师队伍及教育质量等方面。应对这些影响,必须强化政府在九年义务教育发展中的责任;因地制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的保护,防止流失。
11-15

社会时间:重审学校教育时间的新视角

摘要:西方有关社会时间的研究提示我们仅仅在物理学层面上探讨时间的自然属性是不够的,时间还具有社会范畴,具有社会性。那么以社会时间为视角来观看学校教育时间,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时间,并受工业化社会时间的支配。而此种认识为我们以学校教育时间为中介研究学校教育活动开辟了新的路径。
16-19

文化引领:大学职能的时代溢出与应然回归

摘要:文化引领是大学文化与生俱来的品性。在大学文化生命机制的作用下,时代要义决定着大学文化引领的价值导向和精神诉求。传承民族文化、探求普遍真理、化解社会冲突、构建和谐社会是大学文化职能回归的时代要求。大学文化引领职能的时代溢出与应然回归需要我们理性审视大学的文化动因、科学探寻大学的文化本原、全面拓展大学的文化实践。突显大学精神文化的主导作用、体现大学制度文化的规范作用、彰显大学学术文化的引领作用、强化大学行为文化的示范作用等是大学文化引领职能回归的理性路径。
20-24

后大众化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原则及措施

摘要: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的后大众化发展时期,高等教育应当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分析后大众化时期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发展原则和相应措施十分重要。多样化是国际上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也需要多样化的人才,人们终生学习也需要多样化的教育。实行各类高校协调发展,在发展中保证教育主客体的公平,促进教育资源效率提高,力求多样化与本土化相结合,是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重要原则。
25-28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几点思考

摘要: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显得尤为重要。而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应在制度层面建立起完备的质量保障体系,在课程层面积极推进通识教育,在体制层面建立完善的现代大学制度,鼓励各类高校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下竞争发展,在物质层面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资金充足。
29-33

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经费困境及其补偿:基于教育外部性视角

摘要: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投入不足使得许多地方高等院校依靠巨额负债艰难运营。如何破解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问题,建立起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机制,促进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已经成为社会非常关注的课题。基于高等教育的经济外部性,以及高等教育收益与成本对称原则,当前应完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机制、鼓励发达地区企业组织资助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以弥补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经费不足问题。
34-39

学前教育的公平理念及其实现路径——基于学前教育法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学前教育领域中出现的“入园难”、“入园贵”现象严重违背了学前教育的公平理念。对近期公布的生均教育经费、生师比、毛入园率等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仍不均衡,要实现学前教育的公平必须在制定学前教育法的过程中坚持公平理念。学前教育法的立法模式选择、基本价值取向、经费供给制度、弱势群体保障措施等基本问题的解决正是实现学前教育公平理念的具体路径。
40-44

近十年来我国农村教育研究的主题变迁——以《教育研究》刊发文章为统计分析样本

摘要:对《教育研究》在2000—2010年间刊载论文的主题变迁态势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农村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愈提高,农村教育研究主题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迁,这主要表现在:研究视域从单一走向多元;研究重心转向“公平而卓越”;研究维度深化发展,特别是随着调查报告和个案研究逐年增多,农村教育研究下到了“田间地头”,走向了实践的田野。但我国的农村教育研究尚存有不足,例如,缺乏基础理论的支撑使得农村教育研究在理论反思和建构上表现乏力。而且,近年来,农村教育研究主题明显受政策指今左右. 加之缺乏比较教育研究视野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村教育研究反观自身存在的问题。
45-49

独立学院向民办高校转变的危机及防范对策

摘要:独立学院脱离举办高校向民办高校转变的同时,也带来了从招生到债务的全面危机,而能否正确认识并全面控制民办高校的债务危机等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高校的健康发展。近年来独立学院及完全独立后的民办高校的实践显示,民办高校已出现了生源危机、教学质量危机和债务危机。因此,要对民办高校实行国家审计、信息公开、收支预算、贷款担保等措施,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地防止民办高校资金挪用、资金抽逃、负债过重,从而有效地防止和控制民办高校可能发生的各种危机。
50-53

政府和社会力量参与高校治理问题研究——基于“外部利益相关者”视角

摘要:政府和社会力量作为高校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对高校治理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为了让政府和各种社会力量充分参与高校治理,形成“政府一高校一社会”多元共治的格局,应实现高校治理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建立高校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交流机制,健全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规则,同时社会力量也要转变认识,增强参与意识,加强自身建设。
54-58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制度化现象——中国高校运作机制的组织社会学分析

摘要: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方向的迅速发展,高校在组织制度与运作机制上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制度化趋势,这势必造成高等教育脱离了自身的内在教育逻辑,而过度迎合外部的各种社会期望或制度要求,其结果必然是不仅造成大量的教育形式主义,也使高等教育丧失了应具有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因此,当前高等教育需要扭转此过度制度化趋势,并在理性化逻辑与制度化逻辑之间确立一种平衡。
59-63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以自为组织为视角

摘要:高职院校专业作为教育与社会的契合点,必须成为开放、柔性的自为组织,以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专业自为组织”包含两个维度——教师主体的自为和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的自为。在实践中,要通过“赋权增能”,使专业教师以创造者的身份进入专业建设活动中,成为实施专业自主权的主体;通过建立专业自我评估和管理机制,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64-68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知识转移情境

摘要: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知识场提供了知识转移的情境,它分为系统场、演练场、源发场和对话场四种类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知识转移障碍主要出现在跨越组织边界的知识场,即演练场和对话场中。为此,政府及有关社会机构应该为知识场提供动力,以克服这些障碍。
69-73

新时期我国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发展路径探析

摘要:继续教育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新时期,我国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应该逐步过渡到高校教师个体自我选择的市场化取向模式;为了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以及形式多样的培训形式,应该构建开放、多元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新体系;在理顺常规培训的基础上淡化晋级捆绑,为市场化取向的高校教师培训注入活力。
74-78

教师聘任制的法律政策适用探讨

摘要:由于教师聘任制涉及的法律关系包括劳动关系、教育关系、行政关系和民事关系等,其可以适用的法律政策层次复杂、类型多样,且在聘任合同的期限、主要条款、合同的解除、经济补偿的情形、试用期以及争议的解决途径等方面存在较大冲突。为此,需要根据冲突法律规范的适用规则和原理对相关法律政策进行选择和协调。
79-83

教师精神生态论的理论旨趣与学术意蕴

摘要:教育实践的现实难题引发了教师精神困境的理论探索。教师“精神生态”论主张援引生态学的理念,通过呼唤教师精神世界的复归,克服物质生活异化与精神价值消解所引发的精神困境,重建教师精神生态平衡。教师“精神生态”问题的提出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它蕴含着对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更为深入的探讨。
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