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管理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Modern Education Management

  • 21-1570/G4 国内刊号
  • 1674-5485 国际刊号
  • 1.2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现代教育管理是辽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现代教育管理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决策咨询、热点研究、教育政策、教育发展战略规划、院校改革与发展、教育督导与评价、教育法制建设、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

现代教育管理 2010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决策参考
承接产业集群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加强辽宁高职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思考1-4

摘要:专业是社会需求与高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的纽带和桥梁,合理设置与调整专业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省的高职教育应围绕产业集群建设和“三大战略”的实施设置与调整专业,同时加强管理,保障高职专业设置与调整的顺利实施,突现辽宁高职的办学特色,以满足老工业基地振兴对高技能人才需要。

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研究——基于辽宁省的实证分析5-7

摘要:利用1996-2006年辽宁省高等教育相关数据,以丹尼森模型为基础分析得出:由于辽宁省GDP增长率高、高等教育普及水平较低等原因致使辽宁省高等教育对GDP增长率的贡献率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与全国水平相当。但辽宁省教育对GDP增长率的贡献率水平低于同期全国水平,而高等教育占教育综合指数增长率的比例高于全国。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热点研究
我国学校场域中教育公平失真及影响因素8-11

摘要:教育公平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蕴含在社会层面,而且也体现在学校场域层面,具有自己的特点。在我国,学校场域中教育公平的实现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和困境,包含了起点、过程、结果等不同层面的公平失真。其中的原因既有场域内部各方力量和关系网络的影响,同时也有着更加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

以制度创新保证教育起点的公平12-14

摘要:教育起点的公平是现代社会进行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依据。以制度创新维护教育起点公平的路径,首先是在制定教育方面的规则时,必须以维护教育起点公平为基本价值考量,并正确处理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其次,在制定和落实相对公平规则的前提下,我们还必须积极探寻维护教育起点公平的配套性保障措施。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校长论坛
高校特色化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发展路径——兼谈大连交通大学特色化办学的回顾与展望15-18

摘要:特色化发展是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而特色是在竞争中形成与发展的,是市场检验与社会评判的结果。随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的加大,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特色发展战略与适需发展战略的统一——大连大学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国家战略中的特色发展道路选择19-22

摘要:大连大学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核心城市的大学,面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机遇,初步形成了比较明晰的以特色办学方略为核心的发展思路。学校在对自身优势/强项、劣势/弱项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学校特色发展战略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建设、科学研究、队伍建设、校园规划、文化建设、服务地方八个分战略和学科建设、学科分局、学科服务、学科改造四大工程。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教育政策
多源流理论视野中的教育政策议题形成分析——以《民办教育促进法》为例23-27

摘要:《民办教育促进法》确立了我国民办教育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在多源流理论框架中,民办教育政策议题的问题源流是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的尖锐矛盾以及民办教育规模扩展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政策源流是政府官员、研究者以及民办教育举办者等提出的各种意见主张;政治源流是指党和国家“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科教兴国”以及“依法治教”等意识形态。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民办教育立法议案是触发机制。在触发机制的作用下,政策之窗打开.三源流汇合,促使民办教育政策议题形成。

免费教师教育政策导向与策略选择28-31

摘要:我国免费教师教育政策导向在于通过免费方式,提供课程改革示范,培养高水平师资,营造农村教育良好氛围;这一政策会引发出免费与贫困、数量与质量、局部与全部等系列问题,需要通过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改革课程体系,加强思想教育等策略提高政策效能。

我国高校外语教育政策的全球化取向32-34

摘要:全球化对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需求在客观上呼唤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高校外语教育政策。为此,要建构科学并可持续性发展的政策研究体系,要以提升国际素养和国际化能力为政策变革取向,要实施跨文化教育战略,树立全球本土化培养目标。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院校改革与发展
学校“工厂意象”的批判与超越35-38

摘要:学校究竞是怎样一个地方?这个地方为何而存在?这些问题是教育改革必须面对的本源性问题。学校的“工厂意象”认为学校应该遵循生产投入和产出式模型,完全在被圈定的轨道上寻找其宗旨与使命。这种意象的学校课程规划不仅导致了学校被简约化的危险,而且使学校沉沦为应试教育的战场。三级课程彰显了学校在课程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提出了学校进行课程规划的任务,而学校的工厂意象使学校陷入了应为与难为的实践危机。只有作为场域存在,学校才能进行自主的课程规划,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教育价值。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战略实施39-42

摘要:通过关键价值因素的识别,从顾客、内部流程、财务及学习和成长四个层面建立高校实施平衡计分卡的指标体系,并利用专家讨论法和层次分析法赋予了每个指标相应的权重。实践证明,将企业应用的平衡计分卡引入到高校的战略实施当中,使高校的战略实施更具操作性,可以有效避免一些高校的战略执行难或战略实施盲目性的现象发生。

高校知识管理的核心活动及其实现途径43-46

摘要:高校知识管理的核心活动是知识共享与创新,知识共享与创新实现主要依赖于隐/显知识的有效转化。隐/显知识的有效转化关键在于建设良好的转化环境。建设良好转化环境应从以校园网为基础,架构现代化的知识共享平台,为隐/显知识有效转化提供便捷的技术支持;发展师生员工知识转化的认知水平,提高知识转化的能力和质量;建设以知识共享为中心的大学文化,营造有利于知识转化的良好氛围;建立扁平网络化学习型组织,消除知识共享与创新的结构性障碍,为知识转化通畅性提供支撑;形成全员参与知识转化的激励机制,实现知识转化最大化。

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基层学术组织建设47-49

摘要:我国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基层学术组织存在组织层次划分缺乏科学依据,层级间职能漂移与错位;基层学术组织职能上偏重教学,研究职能较弱;制度过于刚性,基层组织缺乏活力等现实问题。在教学研究型大学中,应建立一种教学职能与科研职能相对分离、相对稳定的二元基层学术组织结构,能较好地承担起大学的各项职能,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对大学的需求。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教育法制建设
转型时期我国特殊群体受教育权的保护50-53

摘要:特殊群体是指那些由于自身或社会原因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群体。随着社会的转型,形成了一些特殊群体,如农民工、艾滋病患者,由于教育的缺失,使得他们处于一种非常不利的境遇。为此,构建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的政策和法律体系,成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宪法保障54-57

摘要:虽然国内学者对作为宪法基本权利的受教育权有不同的认识,但受教育权的社会权和自由权的双重属性却基本达成了共识。由于我国没有宪法诉讼,加上宪法解释的欠缺,通过诉讼保障受教育权的做法又没有具体的法律做依据,使得宪法对受教育权的保障基本成为空中楼阁。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对受教育权保障的经验,我国公民受教育权宪法保障的应然选择是实行宪法司法化、增强违宪审查的力度、做好宪法解释及完善下位法,加快教育法制建设等。

《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的多源流理论分析58-61

摘要:约翰·金通的多源流理论是分析政策生成过程的理论框架,《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的生成和发展过程符合这一框架。高等教育改革、民办教育现状及独立学院自身,与“触发性事件”政府介入,一起形成“问题源流”;学者、投资方、高校和政府的政策共同体构成“政策源流”;执政理念、国民情绪和公共舆论促成“政治源流”形成,三个源流共同作用打开“政策之窗”,推动《办法》出台。

高校教师工作绩效的组织动因62-65

摘要:通过量表和问卷对湖南省5所省属高校263名高校教师工作绩效与组织内有关因素进行施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方法,探讨高校教师工作绩效及其组织动因。结果表明:一是高校教师工作绩效和关系绩效在人口学变量上的主效应差异不显著,而存在工龄与职务的交互作用,高校教师任务绩效存在性别差异;二是组织支持感通过感情承诺间接影响关系绩效,通过规范承诺间接影响任务绩效;三是感情承诺主要影响关系绩效,规范承诺既影响关系绩效叉影响任务绩效;四是关系绩效影响高校教师任务绩效。

论大学教师的基层组织66-69

摘要:大学教师的基层组织主要包括基层教学组织和基层科研组织,统一于基层学术性组织。时代的发展冲击着高校教研室的建设,教研室的发展和建设关键在于明确教研室的功能并付诸实践。研究所和研究中心替代教研室并非必然选择。“教研室”比“研究所或研究中心”更适合作为体现“教学”和“科研”的大学教师基层组织的名称。单一的基层组织无法迎接多元化带来的冲击,形式的多样化是大学教师基层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