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管理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Modern Education Management

  • 21-1570/G4 国内刊号
  • 1674-5485 国际刊号
  • 1.2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现代教育管理是辽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现代教育管理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决策咨询、热点研究、教育政策、教育发展战略规划、院校改革与发展、教育督导与评价、教育法制建设、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

现代教育管理 2009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理论视野
目标论视角下的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风险——兼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风险与扩招之间的关系1-4

摘要:探讨“高等教育质量”这一概念的内涵,不必求取定解。从目标论视角看,“高等教育质量”由个体目标、家庭目标、社会目标、课程目标、办学主体目标、国家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决定。从风险理论的角度看,“高等教育”内含的六种期望目标与实际状况相比,如果自我不满足的情形严重,或者相互之间形成龃龉,就会出现教育质量问题并导致社会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出现高等教育质量风险。扩招与高等教育质量风险之间具有不必然的相关性,即一方面高等教育风险的存在与扩招是可以无关的,另一方面,扩招也给高等教育质量风险增添了新的变数。

经济素养:当代大学素质教育的新课题5-7

摘要: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迫切要求我国大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经济素养。大学生经济素养的提升对于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整个社会进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大学生进行经济意识、经济知识、经济道德教育构成了大学生经济素养教育的重要内涵。

大学回归育人本真的路径探微8-10

摘要:大学是一种特殊的学校,是“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是“研究高深学问”、传授普遍知识与公开追求真理的地方。育人是大学的本真,大学的一切活动要体现大学的育人本真。大学的职能与功能可以发展,但大学的本质与本真不可改变。当前,我国大学存在育人本真的迷失,存在大学本质异化的危险,大学必须积极主动进行改革,探索其理性回归育人本真的路径,以预防大学本质的异化,使大学真正回归到应有的发展轨道上来。

博雅理念下的媒介素养教育:促进人的终身发展11-13

摘要:身处当今媒介发达时代,选择和接触媒介、解读和利用信息的媒介素养,已经成为现代人终身发展的重要素质和生活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只有对教育理念进行本土化的反思和借鉴,才能真正做到关怀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实现促进人发展成长的重要目标。以体现传统文化教育的博雅理念为指导,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促进学习者终身发展。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热点研究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缺失与社会风险及其应对14-16

摘要:在户籍制度等旧有体制的影响下,城乡分割,农民工子女在城市里受到教育的阻隔和排斥,其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安全感丧失、亲情感缺乏,畸形成长。城乡分割的教育制度安排使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机会有限,知识与技能缺乏,当其成为新一代农民工的时候难于正常地或者较好地生存与发展,过激或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威胁社会稳定。必须着手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改变现行的户籍制度,统筹城乡教育资源,以此减少社会风险。

身份认同的“内卷化”:危险及其消解的策略——论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身份认同危机17-19

摘要: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不能融入城市社会,又不想回归农村社会,他们成了“漂泊的一族”,并因此产生了身份认同的“内卷化”危机。“内卷化”的身份认同使他们经常会用一些消极的方式来倾泻他们的不满情绪,这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消除身份认同危机的现实教育策略是尽快取消农民工子弟学校,使农民工子弟都能够进入城市的公立学校就读,使教育走进农民工子弟的生活世界,使农民工子弟和城市同龄人能够有效地进行日常生活式的交往,同时需要帮助农民工子弟从“城市神话”中清醒过来。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院校改革与发展
中国高校投入产出的费用效果分析20-23

摘要:我国公办大学如何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加强内涵建设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我国公办大学普遍存在对投入产出比注重不够的现象,借鉴评价公益性项目的费用效果分析法,初步建立我国公办大学费用效果评价模型。研究结果得出:目前我国同类大学投入产出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为经费相对短缺的我国公办大学提高办学效益指明了方向。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相关问题及其对策24-27

摘要: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可以从结果、对人的能力培养方向、氛围、活动以及过程五个方面来界定,其中过程角度可以全面界定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构成要素分为办学理念的国际化、课程体系的国际化、人员交流的国际化、学术交流的国际化及办学模式的国际化五个方面。而高等教育国际化中需要理清几个问题:一是“引进”与“输出”问题;二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与高等教育全球化问题;三是国际化与民族化问题。为此要从提高对高等教育国际化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引进优秀境外师资以及加强国际化的质量控制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

高校“内生型”质量观与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以香港中文大学为个案28-31

摘要:英国、荷兰、美国等西方国家早已对校内质量保障体系展开了研究,而我国对校内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还未深入进行。这与高校自身内部“质量文化”的缺失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校“内生型”的质量观对高校构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香港中文大学的教与学质素保证模式及其实践的成功个案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公共理性:多元主体参与大学治理的价值诉求与路径选择32-34

摘要:公共理性在现代大学管理中的运用在于使多元主体参与大学治理达到良好秩序,从而缓解各主体间固有的利益分歧与矛盾冲突,以达到某种程度的一致与共识。罗尔斯“公共理性”理念作为一种阐释,为多元主体参与大学治理的价值诉求与路径选择作出了回应。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教育法制建设
教育法律的伦理精神——以新《义务教育法》为例35-38

摘要:教育法律是国家对教育利益所作的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教育法律的权威性不只是因为其以国家强力作为后盾,更在于其自身的正当性。因此,彰显特定时空背景下的伦理精神成为教育法律当然的价值追求。教育法律的伦理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走向公平、高扬人道与追求理性。走向公平是教育法律首要的伦理价值,高扬人道是教育法律伦理的核心精神,而追求理性是教育法律彰显伦理精神的技术保障,三者构成了有机的、统一的整体。世纪之初,我国出台的第一部教育法律——新《义务教育法》即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教师队伍建设稳定性与安全性的基本法律问题——教师地位变迁引发的思考39-41

摘要:目前,教师队伍建设稳定性的主要问题是学校、教师违约及其责任承担,学校随意解聘教师和聘用合同被解除后的未聘人员安置。我国现行教育法律、法规关于违约责任的规定阙如。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违约责任的方式应为违约金、赔偿金、补偿金、重新录用和继续履行。我国应建构由教师事由、高校事由和其他事由组成的聘用合同解除事由体系。我国应颁布《未聘人员安置条例》,由政府而非学校承担未聘人员安置的主要责任,同时未聘人员的安置要与其社会保险相结合。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法律属性42-44

摘要: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不应简单、单一的归于道德教育。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具有法律的属性,它是守法的源泉和动力,是法治的道德基础。诚信道德教育替代不了诚信法律教育,诚信的实现靠法的实施。应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法律教育,确保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切实实现。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师资管理
从专业教育方式打造到教师文化创生——论当代教师教育重心的转换45-48

摘要:教师教育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构成,其核心是要为教师打造一种专业的教育方式。关注教师文化,用“文化融解”的教育方式代替专业的教育方式,努力创建一种教师文化为本的教师教育,是实现教师教育目的的现实路径。

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的困境及其对策49-52

摘要:校本课程开发政策自实施以来,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面临重重困境,主要表现在教师的参与动机不足、教师的课程开发主体权难以体现及教师面临多重角色的冲突,等等。而导致这些困境的原因主要是准备不足与改革频繁导致教师动机不足、课程文化导致教师的课程开发主体权被忽视、任务主次不分导致教师角色冲突。因此,要突破以上困境,需要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建构与校本课程开发政策一致的教育评价制度,二是发挥课程领导的作用,完善学校组织文化,三是对校本课程开发作多层次的理解。

校本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实践探索53-55

摘要:校本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解决理论性知识如何向实践性知识的转化。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也正在经历着由技术型培训向专家型教师培养转变、由统一的研修方式向多元的个性化研修方式转变、由教学研究者向教师研究者的转变。校本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模式主要采用专家讲座、参与式学习、师徒结对、小组合作指导、课题研究等形式进行,不断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教学管理
大学课程设计的快速整合方法模型56-58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课程设计中存在着与市场经济和区域社会发展联系不够紧密、对学生的关注度有限及缺乏严格的执行标准和规范等问题。国内外新兴的课程设计模型都以不同的形式包含了5个核心的基本要素或步骤: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快速整合课程设计方法模型的设想,从收集重要的课程需求信息出发直到制定课程及教学评估计划。

大学生网络依赖、专业匹配性及学业成绩实证研究59-61

摘要:在调查分析大学生网络依赖现状的基础上,比较普通本科高校和独立学院大学生在网络依赖、专业匹配性等方面的异同,并对大学生网络依赖和学习成绩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网络依赖是客观存在的;普通类本科和独立民办本科大学生在网络依赖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他们学习兴趣与专业的匹配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对其学习成绩有着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