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林业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西部林业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West China Forestry Science

  • 53-1194/S 国内刊号
  • 1672-8246 国际刊号
  • 0.8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西部林业科学是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省林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云南省林业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西部林业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林业科研论文、试(实)验报告、调查研究报告、综合综述、开展学术讨论等方面的文章,含造林、林木育种、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生态、森林经理、森林工业、林业经、非木材产品、森林旅游、致富信息

西部林业科学 2017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不同种源江南油杉种子基本生物学特性差异比较1-6

摘要:通过对博白、福州、富宁、望谟、江永5个地理种源的江南油杉种子形态特征、生理特性、萌发特性等13个指标的比较研究发现:江南油杉种源间种子性状变异较丰富,5个种源间13个指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福州种源种子最重且最长,江永种源种子最宽,富宁种源种子最厚,博白种源种子长宽比最大,种子含水率为14.29%-17.89%;江南油杉种子吸水率低,种皮透水性较差,对其萌发具一定抑制作用;5个种源中,福州种源种子的6个萌发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4个种源;种子13个指标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其中,千粒重是评价江南油杉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江南油杉种子部分指标与地理因子存在显著相关性,种子萌发能力与经度呈显著正相关,表现出由西向东萌发能力逐渐增强的趋势。

哈茨木霉基因组中基因多样性的生物信息学分析7-12

摘要:为了解哈茨木霉中非核糖体肽的生物合成,本文通过本地BLAST、结构域分析结合抗生素和次生代谢产物分析软件(antiSMASH)、天然产物结构域查找软件(NaPDoS)等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分析工具对哈茨木霉基因组中的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RPS基因进行分析,通过本地BLAST获得42个可能具有NRPS基因的重叠群(contig),开放阅读框及结构域分析显示具A-T-C(A为腺苷酰化结构域、T为肽酰基载体蛋白结构域,又称为PCP结构域、C为缩合结构域)3个结构域的蛋白序列有21条;antiSMASH分析结果显示其基因组中合成NRPs的基因簇有10个;NaPDoS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哈茨木霉中的NRPS基因催化合成的NRPs包括铁载体类、毒素类、抗生素类及一些未知化合物。

间苯三酚对邓恩桉组培芽不定根发生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13-17

摘要:本研究以邓恩桉成年优株组培继代单芽为试验材料,通过在生根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间苯三酚(PG),探讨其对邓恩桉组培生根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邓恩桉组培芽生根过程中,1.0mmol/L PG处理增加了PPO、IAAO活性,而降低了POD活性。在1.0mmol/L PG处理下,随着生根时间延长,PPO活性呈上升趋势,而IAAO活性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POD活性则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通过在培养基中外源添加PG,能有效改善邓恩桉组培生根能力,这为今后邓恩桉组培育苗产业化提供科学参考。

广西不同林分林区地表水水质的综合评价18-23

摘要:通过监测马尾松、杉木、巨尾桉人工林区地表水pH、DO、CODCr和TP等11个水质项目,分析不同林分林区地表水化学性质的变化特征,并对不同林分林区地表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的pH、COND、DO、CODMn、CODCr和BOD5分别为6.40、29.70mS/m、8.87mg/L、4.01mg/L、12.07mg/L和3.42mg/L,不同林分林区地表水其平均值低于大气降水,降低幅度为0.98%-223.65%;大气降水和不同林分林区地表水化学元素总含量变化范围为0.488-3.525mg/L,其变化规律为大气降水〉马尾松〉巨尾桉〉杉木;马尾松、杉木和巨尾桉林区地表水质的综合评价结果均属于Ⅱ类水质,主要污染物为TP和TN;主成分分析提取出前4个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0.394%,其中COND、CODMn、CODCr、BOD5、NH3-N、TP、TN和Zn的负荷量较高。

黔中喀斯特次生林主要经营树种冠形特征及模型拟合24-30

摘要:经营树种冠层结构调整是次生林经营的重要内容,而树冠结构不同往往表现在冠形特征差异,因此,研究冠形特征并进行模型拟合,对森林经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黔中喀斯特次生林封山造林、封山抚育、封山改良3种经营类型为研究对象,针对柳杉、猴樟、厚朴、喜树和光皮桦5个经营树种,使用1 221株实测数据,拟合冠幅、冠长、伸展度、冠长率、圆满度、投影比6个冠形指标与林木胸径和树高因子间关系。研究表明:(1)树种的实测因子与树冠结构特征多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建立实测林木因子(易获取因子)与树冠结构特征间的回归预估模型可行;(2)建立了黔中喀斯特次生林5种经营目标树的CW∝DBH、CL∝H的最优预估方程,树冠圆满度的拟合度要优于其投影比、树冠伸展度和冠长率;(3)柳杉、猴樟、厚朴、喜树和光皮桦的冠幅拟合解释量依次为0.62、0.69、0.77、0.59、0.77,冠长解释量依次为0.88、0.90、0.78、0.89、0.64。各拟合最优模型的胸径使用范围分别为1.6-18.3cm、0.5-8.5cm、1.8-6.5cm、0.8-13.0cm、0.7-25.8cm,树高适用范围分别为2.0-10.9m、1.5-8.2m、2.6-6.6m、1.5-12.1m、1.6-14.5m。因此,基于胸径、树高对各经营树种的冠幅、冠长预估模型适用于早期,中后期经营还需重建中后期的模型。

四倍体刺槐组织培养研究31-34

摘要:四倍体刺槐是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兼顾的多用途优良树种。通过腋芽诱导、增殖、壮苗及生根培养、炼苗移栽试验,以筛选出四倍体刺槐组培快繁的最适培养基。结果表明,4月至5月是四倍体刺槐的外植体采集最佳时机;增殖培养以MS+6-BA(0.3-0.7mg/L)+NAA(0.05-0.2mg/L)为宜,其有效增殖率可达3-5倍;在培养基MS+6-BA(0.1-0.2mg/L)+KT 0.05mg/L+NAA(0.01-0.05mg/L)+IBA(0.01-0.05mg/L)中,壮苗效果较好;1/2 MS+NAA 0.05mg/L+IBA 0.05mg/L+ABT 0.1mg/L为较适合的生根培养基;春季是组培苗炼苗的最佳季节,60天炼苗成活率可达60%左右。

美杨与新生杨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研究35-38

摘要:通过对新生杨和美杨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美杨的气干密度为0.399g/cm^3,基本密度为0.347g/cm^3,径向干缩系数为0.183%,弦向干缩系数为0.312%,抗弯弹性模量为7 373.34Mpa,抗弯强度为57.11MPa,顺纹抗压强度为18.36MPa。新生杨的气干密度为0.365g/cm^3,基本密度为0.330g/cm^3,径向干缩系数为0.188%,弦向干缩系数为0.240%,抗弯弹性模量为6 733.68MPa,抗弯强度为51.53MPa,顺纹抗压强度为16.48MPa。综合分析各项指标,美杨的材性优于新生杨的材性。

微波辅助提取酸枣多糖及其铁(Ⅲ)复合物制备工艺研究39-43

摘要:以酸枣果肉为原料,研究微波辅助对酸枣果肉多糖提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浸泡时间、料液比、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对酸枣多糖得率的影响,并进一步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显示,微波辅助提取酸枣多糖的最佳工艺为:浸泡时间7h,料液比1:15,微波功率385W,微波时间3min,在该条件下酸枣多糖的提取率可达22.54%。与传统的水热提取法及超声辅助提取等方法相比,微波辅助提取酸枣多糖时间更短、收率更高。在此基础上,制备酸枣多糖铁(Ⅲ)复合物,并对其性能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酸枣多糖能与Fe^3+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复合物中铁含量可达19.35%。

五针白皮松组培快繁技术研究44-49

摘要:运用组培快繁技术对极度濒危植物五针白皮松进行大规模扩繁,以改善该物种目前仅依靠有性繁殖且无天然更新造成的种群数量少的现状。通过优化外植体消毒方式、培养基的营养元素及生长激素浓度配比,最终获得最佳试管苗增殖培养基为1/3GD+土豆1%+香蕉1%+6-BA 2.0mg/L+NAA 0.1mg/L,用此培养基诱导培养,植株生长旺盛,增殖系数可达7.95;最佳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为1/2MS+土豆1%+香蕉1%+6-BA 0.1mg/L+NAA 3.0mg/L,用此培养基进行生根诱导培养,植株生根率为87.00%。此苗木快繁技术流程克服了不定芽增殖率低和生根困难的技术性难题,适用于五针白皮松种苗批量化繁育。

盐胁迫对紫薇3个新品种的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50-55

摘要:以美国紫薇3个新品种1年生扦插苗为材料,在塑料大棚内采用盆栽浇灌NaCl溶液的方法,研究不同NaCl浓度(0、0.10%、0.25%、0.40%、0.55%、0.70%)对幼苗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盐浓度胁迫下,紫薇3个新品种的相对株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都受到了明显的抑制;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GSH含量随NaCl 浓度的增加而减少;MDA含量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生理指标的测定、比较和相关性分析显示,3个新品种的耐盐程度依次为‘红叶’紫薇 〉‘红火球’紫薇 〉‘红火箭’紫薇,这与盐胁迫后的形态特征结果相一致。

藏东南色季拉山酸性棕壤土养分含量的分布特征56-60

摘要:土壤养分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含量高低对林地的生产力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以色季拉山海拔3 900-4 100m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Origin 9.0、SPSS 20.0等软件,分析了冷杉、云杉、高山柏等11种植被林下0-10cm土层和10-20cm土层的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及无机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以及养分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供试的11种植被下土壤全量氮、磷、钾大多数,无机氮大多数,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全部表现为0-10cm土层〉10-20cm土层,表明土壤养分具有表聚作用;土壤养分含量具有空间异质性,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变异表现为0-10cm土层〈10-20cm土层,而全钾和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变异性表现为0-10cm土层〉10-20cm土层,无机氮在供试两个土层变异性差异不显著,表明0-10cm土层的无机养分更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0-10cm土层和10-20cm土层中,土壤无机氮占全氮量分别为15.41%-20.45%和16.01%-23.79%,有效磷占全磷量分别为0.152 1%-0.234 3%和0.098 9%-0.158 3%,速效钾占全钾量分别为2.620 8%-4.054 1%和1.564 3%-2.268 2%。

宁夏罗山典型植被类型的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研究61-66

摘要:以宁夏中部干旱带罗山山地系统的4个典型植被类型(青海云杉纯林、针阔混交林、浅山灌丛和干旱草地)为研究对象,测定0-10cm、10-20cm、20-40cm土层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土壤的微生物量碳、颗粒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探讨其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各植被类型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的排序为乔木林(青海云杉纯林、针阔混交林)〉浅山灌丛〉干旱草地;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逐渐减少(p〈0.05),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在10-20cm土层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颗粒有机碳均与土壤总有机碳、全氮有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pH值、含水率、C/N的相关性不显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这表明作为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来源的植被,其组成差异会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处理对拐枣种子发芽的影响67-72

摘要:通过对拐枣种子吸水性的初步研究,利用机械处理、酸蚀、低温裸层积以及赤霉素浸种等方法进行种子发芽试验,探寻拐枣种子休眠的原因并寻求相应的破眠方法。结果表明,(1)休眠原因主要是种皮障碍;(2)机械处理中,沙磨、破裂种皮均可打破休眠,以沙磨效果更佳,发芽率达46.27%;(3)酸蚀10min后经低温裸层积30天能有效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率达64.26%,但是单独低温裸层积30天处理会抑制拐枣种子萌发;(4)GA3处理种子表现出低浓度抑制、高浓度促进的趋势,效果最佳处理是500mg/L GA3浸种10min,发芽率达30.56%。(5)综合处理中,以浓硫酸预处理20min后400mg/L GA3浸种24h破眠处理萌发最好,种子发芽率达77.96%。

金银花中异绿原酸A、B、C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研究73-78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金银花中异绿原酸A、B、C的含量,并对色谱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色谱条件为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0.1%磷酸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洗脱条件为0-20min,15%-30%B,20-30min,30%-50%B,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25nm,柱温30℃,进样量10μL。在最佳的色谱条件下,实现了金银花对照品及样品中异绿原酸3种结构化合物的基线分离,为异绿原酸A、B、C含量的同时测定奠定了基础。该方法优化后缩短了测试时间,为金银花质量的快速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洱海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评估79-83

摘要:利用洱海流域2016年新一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等研究方法,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洱海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每年达88.13×10^8元,约占流域区国民生产总值448.38×10^8元的20%,其中:直接价值为22.53×10^8元/a,间接价值(65.60×10^8元/a)是直接价值的3倍。按价值贡献大小排列前3位分别是涵养水源价值(24.10×10^8元)、保育土壤价值(18.84×10^8元)、提供林副产品价值(18.22×10^8元)。这充分表明流域区森林生态系统在蓄水保土及维持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白木香扦插技术研究84-87

摘要:为了探讨最适合白木香扦插生根的生根剂配比方案和寻找最适合的基质,以3年生白木香幼树上的半木质化枝条为对象,研究其生根剂种类、生根剂浓度、生根剂处理时间及基质的组合。结果表明,0.3mg/mL的ABT2#处理0.5h的生根剂配比组合为最佳处理组合,生根率达23.3%,单株平均生根数达到2.9条,平均根长达3.0cm。生根剂种类是影响白木香扦插生根的主要因子,生根剂浓度是影响扦插生根的第二因素。基质组合为黄心土:珍珠岩:泥炭土(5:3:2)的扦插效果最佳,平均生根率达到30.0%。

鄂西南武陵山区马尾松天然次生林的林分直径结构分析88-92

摘要:以鄂西南武陵山区利川市汪营镇马尾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正态、Weibull、Gamma分布3个分布函数,对研究区30年生马尾松天然次生林的6块标准地林分直径结构进行了拟合研究,结果表明:林分直径分布主要集中于6-18cm中小径阶,直径标准差在3.91-6.00cm之间,偏度系数均为正值,直径分布函数曲线均往左偏,呈单峰左偏山状分布,峭度系数多为负值,直径分布函数曲线较平坦,直径分布观测值相对较分散;3个分布函数中,Gamma分布的概率p值均最大且大于0.05,拟合效果最好,Weibull分布次之,正态分布拟合相似程度最低。该区马尾松天然次生林直径结构不合理,应加强马尾松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措施和混交林种间关系研究。研究结果将为该区马尾松天然次生林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叶面喷施蔗糖对北美红枫叶色表现的影响93-100

摘要:彩叶植物的叶色呈现与花色素苷的积累密切相关,而糖被认为是花色素苷合成的前体和信号物质。对北美红枫叶面喷施蔗糖溶液(0.2mol/L),连续施用多次并持续采样,测定不同时期叶片中的花色素苷、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pH值、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含量或活性,并运用Lab模型将北美红枫叶片颜色数量化,研究各测定指标与叶色参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喷施蔗糖处理使北美红枫的光合色素含量和酸碱度(pH值)降低,花色素苷、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升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叶色参数Lab值与叶片的颜色及色素含量变化较为一致,可作为彩叶植物叶色数量化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