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林业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西部林业科学杂志

《西部林业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2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林木育种、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生态、森林经理、森林工业等。
  • 主管单位:云南省林业厅
  • 主办单位: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省林学会
  • 国际刊号:1672-8246
  • 国内刊号:53-1194/S
  • 出版地方:云南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72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81
  • 综合影响因子:0.521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西部林业科学 2015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移动式高效生物质双向切碎机的设计与研究

摘要:为了高效利用生物质能源,本研究通过借鉴国外小型移动式双进料切碎机,采用反求工程设计法设计了移动式生物质双向切碎机,并对进料槽、刀辊的设计过程及主要参数进行分析和确定。切碎机自身配有行走机构,同时有鼓式切削、盘式切削两种切削方式的复合刀辊,能够在林间行走,并可根据用户需要选择切削方式,可快速、高效地加工采伐剩余物。
1-4

转基因741杨与非转基因741杨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差异

摘要:本研究对田间试验林中8年生转基因741杨与非转基因741杨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741杨的横纹抗压比例极限应力除了全部弦向略低于非转基因741杨外,干缩性、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转基因741杨均高于非转基因741杨。除了干缩性差异不显著外,大部分性质差异显著,均达0.01极显著水平。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和木材横纹全部径向抗压极限应力差异达0.01极显著水平。绝干密度、弦面握钉力和冲击韧性差异达0.05显著水平。其余性质的差异并不显著。
5-10

微波辐照氯化锌法制备酸枣核壳活性炭工艺及其性能

摘要:采用微波辐照氯化锌法,对以酸枣核壳为原料制备活性炭开展了工艺及性能研究。通过正交试验法研究了不同因素:氯化锌浓度(A)、浸渍时间(B)、微波功率(C)、辐照时间(D)对酸枣核壳活性炭的得率、碘吸附值、亚甲基蓝吸附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辐照氯化锌法制备酸枣核壳活性炭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A3B1C3D2,即氯化锌浓度50%,浸渍时间14 h,微波功率700 W,辐射时间7 min;在此条件下,酸枣核壳活性炭的得率为60%,碘吸附值与亚甲基蓝脱色力分别为933.24 mg/g和111.92 mL/g;不同处理量的梯度试验表明,该工艺具备大规模处理酸枣核壳的能力。
11-14

马尾松组培苗苗期生长规律及其造林试验初报

摘要:为探讨马尾松组培苗的苗期生长规律及其野外生长潜力,以马尾松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容器育苗和野外造林2种方法,研究了其苗期生长及野外造林试验的表现。结果表明,马尾松组培苗苗期高生长呈高度拟合的一元二次曲线,移栽早期生长较为缓慢,而移栽5个月后生长明显加快。与国家标准I级松树实生苗苗高相比,移栽后7个月,马尾松组培苗苗高达25.9 cm,超过1年生马尾松、华山松实生苗苗高的29.5%;组培苗移栽8个月后,其苗高达30.5 cm,超过1年生湿地松、火炬松及古巴加勒比松实生苗苗高的1.7%。相较实生苗,马尾松组培苗野外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较高,生长表现最佳。造林后1年马尾松的组培苗树高、地径生长比实生苗分别增加138.9%和252.7%,高径比减少32.3%。这说明,马尾松组培苗生长迅速,苗木粗壮,环境适应性强,能有效缩短育苗周期,提高造林成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5-19

乌拉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特征

摘要:以乌拉山自然保护区7种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在白桦林、蒙古扁桃林、油松林和草地设置7块样地,从0~10 cm、10~20 cm、20~40 cm和40—60cm土层取样,测定其物理和化学性状,探讨了研究区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特征。结果表明,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容重、含水量与最大持水量)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土壤容重表层最低,随土层加深逐渐增加;土壤含水量、最大持水量则表层最高,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样地间物理性状具有显著差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843**),而与土壤含水量(r=0.714**)、最大持水量(r=0.713**)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林分类型通过凋落物的组成和产量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土壤化学性状中有机质及全N含量具有明显分层现象,表现出随土层加深而降低的趋势,而土壤全P含量及pH值各土层无显著差异。各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N含量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r=0.817**);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与土壤有机质及全N含量具有显著关系。该地区不同林分类型之间的土壤——植被协同反馈机制主要由土壤有机质含量调控。
20-25

云南蓝果树的种群资源及分布现状

摘要:云南蓝果树是国家I级重点保护植物,分布零星,数量极少,处于极度濒危状态。本项目基于1995年以来的多次调查,结合历史文献及标本记录,研究云南蓝果树目前的种群及群落分布现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前,发现的采集点均在西双版纳州,共发现8株;20世纪90年代后,在德宏州发现云南蓝果树的新分布点,见于盈江芒允、瑞丽南畹河边及陇川龙江,先后发现6株。其中,仅瑞丽南畹河的分布点位于保护区内。云南蓝果树不仅数量稀少,而且主要分布在林缘、沟边、耕地边等人为利用程度高、干扰大的生境,林下更新幼苗极少,种群结构不连续,野外灭绝风险很高。因此,应加大云南蓝果树的保护力度。
26-30

吉林西部水田防护林对林带内温湿度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摘要:防护林林带结构,尤其是疏透度,对于调整和改善林网内的小气候环境和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多点式自记测风仪(GB228),对吉林省西部水田防护林开展了林带结构因子对林带内温湿度影响研究,同时分析了林带结构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田防护林在有叶期和无叶期分别降低和提高了背风面的温度,有叶期林带内外温度差(T有叶期)与树高和冠幅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无叶期林带内外温度差(T有叶期)与树高、胸径和冠幅呈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水田防护林提高了林带内的空气相对湿度,而且有叶期的空气相对湿度增幅要大于相应的无叶期;不同观测距离处的水稻产量不同,但影响趋势一致,其产量的最大值在观测点7处,且林带3、4、6、8的水稻产量较高,分别为880 g/m2、899 g/m2、916 g/m2和923 g/m2;当有叶期疏透度(β有叶期)和无叶期疏透度(β无叶期)分别在0.31~0.39和0.63~0.75时,林带对其背风面的温湿度调节作用明显,对应的水稻产量较高。适宜林带间距是300 m。
31-37

八棱海棠茎段的组织培养

摘要:为了建立八棱海棠的组织培养快繁体系,以八棱海棠单芽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5月为单芽茎段外植体获取的最佳时间,此时污染率低,死亡率低;最佳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1 mg/L,诱导率为53.2%;MS+6-BA 2.0 mg/L+NAA 0.2 mg/L为最佳增殖培养基,暗培养2周,增殖系数为4.73;生根培养以1/2 MS+IBA 0.3 mg/L+NAA 0.2 mg/L较好,平均根长为5.2cm,生根率为90.0%。
38-41

切梢小蠹伴生菌分离培养及其种类研究

摘要:为了探究切梢小蠹伴生菌的种类,在10个不同的地点采集树干内的切梢小蠹成虫及其坑道蓝变组织样品,采用MEA培养基对伴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切梢小蠹的伴生菌子实体和菌落形态各异,分属Ophiostoma和Leptogramphium。虫种上,云南切梢小蠹、横坑切梢小蠹和松芽小蠹的伴生菌多为Ophiostoma spp.而华山松切梢小蠹伴生菌多为Leptogramphium spp.寄主上,云南松和思茅松上的切梢小蠹伴生菌多为Ophiostoma spp.而华山松上的小蠹虫伴生菌为Leptogramphium spp.研究结果为揭示切梢小蠹的危害机理提供了基础信息。
42-46

采脂对思茅松林木生长的影响

摘要:在思茅松适生的临沧市临翔区,通过调查428株思茅松采脂木的树高、胸径及材积等生长量,并对未采脂的45株思茅松进行树干解析,建立其树高、胸径与材积标准生长曲线,对比分析了思茅松采脂后树高、胸径、材积等生长量降低比例,研究了采脂对思茅松林木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采脂使思茅松林木生长放缓,对各径阶林木生长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采脂对思茅松材积生长影响最大,其材积降低24.84%,其次是胸径,采脂后胸径生长降低17.12%,对树高生长影响较小。(2)林木径阶越小,林木受采脂影响越大,各指标生长降低比例越大。建议规范采脂,降低对思茅松林木生长的影响。
47-50

滇重楼须根中的化学成分

摘要:为研究滇重楼须根中的化学成分,通过D101大孔树脂、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Rp-18)、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HPLC等多种分离方法,对滇重楼干燥须根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根据现代波谱学(NMR和质谱Ms)技术,从中分离并鉴定了1个三萜,1个黄酮和2个甾体皂苷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乌索酸(1),三裂鼠尾草素(2),重楼皂苷V(3),重楼皂苷Ⅵ(4)。其中,化合物l和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51-54

云杉矮槲寄生与环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摘要:云杉矮槲寄生是多年生半寄生性种子植物,近年来已成为严重危害青海省云杉林的主要灾害之一。本研究以青海省仙米林场受矮槲寄生侵染的云杉林为对象,通过标准样地调查了云杉矮槲寄生林间发病的影响因子,采用SPSS软件进行云杉矮槲寄生害病情指数与环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云杉矮槲寄生病情指数变化前5位的因子依次是林分郁闭度、草本生物量、海拔、pH值和坡度。郁闭度与病情指数呈负相关关系,在郁闭度大于0.7以上的天然林分中云杉矮槲寄生发生较轻或没有发生,而在郁闭度0.4~0.5之间,云杉矮槲寄生发生严重。研究结果将对云杉矮槲寄生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55-60

两种高山杜鹃试管增殖和生根影响因子

摘要:以腋花杜鹃和Rhododendron‘Germania’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外植体类型、激素浓度对其增殖效应;基本培养基类型、NAA和IBA浓度对其生根的效果。结果表明,外植体类型为影响腋花杜鹃和Rhododendron‘Get.mania’增殖的主效因子,茎段组合ZT 2 mg/L,腋花杜鹃增殖效果最佳,增殖率达408%,茎段组合ZT 1 mg/L是较适合Rhododendron‘Germania’增殖的组合,增殖率达632%;NAA和IBA为影响腋花杜鹃生根的主效因子,且NAA的影响大于IBA,在WPM+NAA 1 mg/L+IBA 0.75 mg/L培养基中生根率最高,为85.33%,NAA为影响Rhododendron‘Germania’生根的主效因子,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WPM+NAA 1.5 mg/L+IBA 0.5 mg/L,生根率达89.33%。
61-65

秃杉幼林生长对修枝强度的效应

摘要:以腾冲11年牛秃杉幼林为材料,采用不修枝、修枝1/3和修枝1/2等3个处理,研究不同修枝强度对秃杉幼林牛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修枝强度增加能促进枝条的恢复性生长,不修枝、修枝1/3和修枝1/2,枝条的增长率分别为9.09%、18.93%和26.86%,但枝顶芽高和枝最低处高下降幅度减少,减弱了树冠向下拓展空间的能力,不修枝、修枝1/3和修枝1/2,其枝顶芽高的下降幅度分别为19.76%、10.56%和5.05%,枝最低处高下降幅度分别为17.33%、5.78%和1.94%,修枝后秃杉林木的高和径生长均有明显下降,且随着修枝强度的增力11生长量下降越快,修枝强度为1/3时,1年后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分别下降21.29%和18.36%,3年后树高和胸径生长过分别下降8.42%和4.42%;当修枝强度达1/2时,1年后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分别下降28.39%和24.15%,3年后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分别下降18.68%和9.44%。修枝对林木生长的影响随着修枝后生长时间的延长,生长量下降幅度会有昕减弱,但3年肝差异仍然明显,因此在秃杉的经营管理中不宜进行高强度的修枝,宦不修或少修,即使要进行修枝,也应采用少量多次的修枝方法。
66-71

云南锦斑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摘要:云南锦斑蛾是云南樱花的一个重要食叶害虫,为揭示其幼虫的行为、习性及活动规律以及确定其在林间的适宜抽样凋查方法。应用聚集度指数法、线形回归方程检验法、频次分布检验研究探讨了云南锦斑蛾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结果表明,云南锦斑蛾的空间分布型属聚集型的负二项分布。在了解云南锦斑蛾空间分布型的基础上,利用1wao的m‘-m回归方程,建立了精度为0.1和0.2时的理论抽样数表,在幼虫为1头/株、2头/株、4头/株时,其累计虫口数的上、下限分别为485和121,274和69,169和42。利用1wao提出的序贯抽样模式制定列出序贯抽样表。为野外抽样调查、密度估计及预测预报提供了依据。
72-76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木材细胞切片识别算法

摘要:木材细胞切片识别需要对图片进行降维处理,提取最大特征数据来进行识别。相似度高的切片由于它们的最大特征的范数相近,所以很难区分。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RealAdaBoost+SVD—n的细胞切片识别算法,该算法首先计算切片图像的奇异值,将奇异值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然后去掉前n项较大的值,使用剩余项作为图片特征,利用RealAdaBoost分类器进行训练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识别差异较大的木材切片,而且还能够很好地区分较为相似的细胞切片,该识别算法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77-81

外源硼酸钠对桂花幼苗抗寒性的影响

摘要:采用人工气候率模拟低温环境,研究不同浓度的外源硼酸钠对桂花幼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4℃低温胁迫下,随时间的延长,外源硼酸钠处理桂花叶片MDA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升高,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以及SOD、CAT酶活性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POD活性持续上升;外喷0.5%~1%浓度的硼酸钠可显著减少桂花叶片MDA含量,增加游离脯氨酸,促进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积累,提高SOD、POD、CAT抗氧化酶活性;0.5%浓度的硼酸钠可促进植株纵向生长,1%~2%浓度的硼酸钠对低温胁迫下桂花幼苗纵向上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性越强。低温胁迫对桂花幼苗产生一定程度的伤害,适当浓度外源硼酸钠处理可以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对桂花叶片的伤害,提高桂花幼苗的抗寒性。
82-86

黑龙江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典型植物群落多样性

摘要:采用典型取样的方法,对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臭冷杉一红松林和以白桦为主的阔叶混交林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臭冷杉一红松林8块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66种,隶属34科56属,阔叶混交林6块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77种,隶属33科62属。从不同群落类型同一植被层看,臭冷杉。红松林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小于阔叶混交林,两种群落类型乔木层和灌木层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明显;而草本层差异明显,阔叶混交林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较高,仅臭冷杉一红松林的Pielou均匀度指数略高。从同一群落类型不同植被层看,两种群落类型的物种丰富度指数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Simpson指数均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物种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灌木层高于乔木层和草本层,其中臭冷杉一红松林草本层均匀度指数略高于乔木层,而阔叶混交林中正好相反。
8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