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林业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西部林业科学杂志

《西部林业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2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林木育种、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生态、森林经理、森林工业等。
  • 主管单位:云南省林业厅
  • 主办单位: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省林学会
  • 国际刊号:1672-8246
  • 国内刊号:53-1194/S
  • 出版地方:云南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72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81
  • 综合影响因子:0.521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西部林业科学 2015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树木形态结构的三维建模方法研究

摘要:树杆与树叶是构建树木3D模型的2个要素,相关的建模方法很多,但普遍存在建模的真实度不高和建模效率较低等不足,或是难以同时解决存在的二者兼顾的问题。本项研究提出了基于少量特征参数和变量控制,构建任意变形与光滑连接的树干方法,以及基于树叶图像处理的树叶精细智能绘制和简易表达模拟方法,这些方法为树木的精准和高效建模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结果表明,本项研究提出的方法建模速度快,构建的树木模型真实度高,效果更好,并具有很强的建模灵活性和很好的可交互性。
1-8

硬头黄竹秆形结构及毛竹专用肥对其影响研究

摘要:以赣南地区的硬头黄竹为研究对象,采取施用毛竹专用肥的营养管理手段,研究施肥和对照处理硬头黄竹秆形结构特性,探讨毛竹专用肥对硬头黄竹生长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硬头黄竹节间长随节位数变化规律呈现"短-长-短"的变异模式。施肥提高了竹最长节出现的节位数和最长节的长度。施肥对壁厚和壁厚随高度的变化无影响,但会降低竹尖削度,且施肥处理秆重随高度分布较均匀,因此施肥处理硬头黄竹秆形较好,利于加工利用。同时对各指标间进行了方程拟合。结果表明,秆重与胸径和壁厚显著相关,与秆高极显著相关;秆高与胸径和壁厚极显著相关。
9-14

高黎贡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树种结构及多样性特征

摘要:对高黎贡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树种结构及多样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黎贡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中树种以单叶、革质、全缘、中型叶为主,群落外貌以常绿的中高位芽植物为主,落叶树种较少,群落季相变化不明显。群落中树种数、树木个体数分别在H〈5 m高度级及1 cm≤DBH〈5 cm胸径级最多,并随高度或胸径的增加而不断减少,这种变化趋势可用直线函数或负指数函数来较好地拟合。胸高断面积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1 m≤H〈14 m高度级和20 cm≤DBH〈25 cm胸径级。群落中共有95个树种,10 546株树木,Shannon-Weiner指数为1.716,Simpson指数为0.014,均匀度指数为0.867,在整体上表现出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水平。树种丰富度、树木个体数及Shannon-Weiner指数随树高度和胸径级的增加而逐渐下降,Simpson指数、均匀度指数则呈相反的趋势。与国内其它样地相比,高黎贡山样地中的树种丰富度、单位面积内的树木个体数、单位面积内的胸高断面积等都处于较居中的位置,稀有种所占比例在各样地中较低,而样地中最大重要值的大小在各样地中最小,显示出较丰富的物种多样性。
15-23

灰木莲的开花特性及繁育系统的研究

摘要:通过野外观察和实验室检测,研究了广西南宁市的灰木莲的花部结构、开花物候、花粉活力、访花者行为,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及去瓣、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测定了其繁育系统。结果表明,灰木莲群体在3月下旬-5月下旬开花,个体开花持续时间约28天,相对开花强度主要分布范围是30%~60%,开花的同步性指数达0.735,属于集中开花模式;灰木莲两性花为雌雄蕊异熟类型,同花雌蕊先成熟,失去授粉机能后雄蕊花药才裂开散粉;灰木莲花粉粒的生活力超过60%;花粉/胚珠比为953.2,杂交指数为4,表明灰木莲繁育系统属于异交为主,部分自交,需要传粉昆虫才能完成其繁殖;自然状态下灰木莲无结实,人工授粉后结实率为20%~30%;在灰木莲中未发现有访花昆虫,只有花蓟马在花中活动,而且未能形成有效的传粉。传粉者的缺乏可能是导致灰木莲在南宁市不能自然结实的主要原因。
24-28

截杆处理对大龄杉木种子园种子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研究

摘要:以杉木种子园大龄母树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截杆试验,对比分析截杆与未截杆处理对母树球果产量、球果大小、种子产量、种子质量以及种子发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截杆处理对大部分无性系母树种子产量、种子质量以及种子发芽能力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截杆处理对球果产量指标影响不显著,但截杆后球果鲜重和干重的综合增益值均在60%以上;单株种子重、出籽率、种子千粒重和优良度的综合增益值分别为104.23%、33.90%、17.08%和82.72%;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综合增益值分别为130.32%、134.41%、133.28%。说明截杆处理可提高母树种子产量和质量,且可显著提升种子的发芽能力,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整齐度,缩短种子发芽时间。
29-35

基于连续清查体系的浙江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

摘要:根据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成果,从资源数量、结构、质量、分布等方面对浙江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森林资源总量(林地面积、活立木总蓄积、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和竹林资源)呈持续增长态势;林地利用率、森林覆盖率均已达高位;中幼林始终是浙江省森林资源的主体,林种结构中公益林面积蓄积持续增加,树种结构中阔叶林面积蓄积持续快速增长。
36-42

西藏泡核桃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分析

摘要:以西藏林芝县排龙乡泡核桃天然群落为对象,应用样方调查法和每木调查法调查了群落种类组成和结构特征,以及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泡核桃群落中共出现种子植物33科47属55种,群落的表征科为蔷薇科和菊科。群落层次结构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3个层次及层间植物,其中灌木层与乔木层的中下层个体数量占有较大优势。伴生落叶树种主要以蔷薇科、樟科植物为主,常绿阔叶树种主要以壳斗科和五加科为主。物种的重要值计算结果显示,在乔木层中核桃的重要值为161.63,占有绝对优势,通麦栎其次,但重要值仅为52.54,排在第三位的是针齿铁仔,重要值为26.08。年龄结构显示核桃种群呈双峰型,具有继续稳定发展的趋势,亚优势种通麦栎的年龄结构呈增长型发展趋势。
43-47

王朗自然保护区岷江冷杉林优势种与主要伴生种的空间格局

摘要:以王朗国家自然保护区原始的岷江冷杉林为研究对象,调查了1 hm2样地的乔木数据,研究了岷江冷杉林乔木层树种的重要值,运用Ripley’s K函数分析了岷江冷杉林优势种与主要伴生种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岷江冷杉在群落中占据绝对优势,紫果云杉、方枝圆柏、桦树和槭树为主要伴生种。(2)5个主要树种的空间格局主要为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着尺度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或者先增大然后趋于随机分布。(3)岷江冷杉和紫果云杉的空间关系为相互独立;岷江冷杉与方枝圆柏和槭树在小尺度上(分别为8~13 m和2~19 m)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关系;岷江冷杉和桦树在2~29 m的尺度下呈显著正相关。5个树种的聚集分布特征以及岷江冷杉与4个伴生种空间关联的多样性体现了物种的生物学特性、更新方式和不同的生境需求。结合树种特性、更新机制和空间格局特征,可对群落进行适度的抚育,以维持岷江冷杉林的群落稳定。
48-53

针叶材微纳米木粉制备方法的研究

摘要:在微纳米木粉的试验制备过程中以落叶松锯屑为加工原料,以预期加工的微纳米木粉颗粒粒径为试验加工目的,将试验设备中的磨盘砥石作为加工的核心部件,对木材强韧性纤维类材料施加强剪切力和研磨力,以保证微纳米木粉的成功制备。采用"平衡轨道"模型对制备的微纳米木粉进行分离,并对不同粒径的木粉利用CFD原理进行两相流流体场内的分离模拟,以保证在实践加工中不同粒径的木粉能够顺利地进行分离分级。最后,将分离收集到的不同粒径的木粉样品进行物理性质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的微纳米木粉制备系统能够分离出预期的木粉粒径,且随着木粉粒径的不断减小,木粉的颜色、密度、团聚性和附着性都将随之增加。
54-58

数控剖竹机自动换刀机构的设计及其原理

摘要:在原有竹材初加工剖竹机基础上,设计了剖竹机的自动换刀机构,以实现竹材剖分自动选刀功能。在分析竹材横截面和竹材质量关系的基础上,利用质量获取竹材横截面信息,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结合所需的竹条横截面积,计算出该竹材剖分的数量,从而确定刀具的选择,完成数控剖竹机自动换刀过程。该工作原理为自动换刀机构提供了理论依据。
59-62

基于DNA序列分析的刚竹属系统树构建

摘要:提取刚竹属中毛金竹、毛竹、龟甲竹、人面竹、紫竹、白哺鸡竹、黄槽竹、芽竹、蓉城竹、红壳雷竹、假毛竹、金竹、黄纹竹等13个竹种的DNA,对其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以及maturase K(mat K)序列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构建了与其亲缘关系接近的刚竹属6个种、牡竹属3个种共22个竹种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和刚竹属7个种、牡竹属3个种共23个竹种基于mat K的系统发育树,并探讨了其亲缘关系。结果显示,实验所用的大部分竹种分类结果与传统分类类似,但黄纹竹、毛竹与其他刚竹属竹种的遗传距离较远,却与牡竹属的竹种聚类,与传统分类相左。通过测序分析认为其为杂种的可能性较高,并由此推测杂种的存在是造成竹子分子分类困难的一大原因。
63-68

尾巨桉萌芽林土壤呼吸变化及其与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率的关系

摘要: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定系统对广西吴圩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内尾巨桉萌芽林的土壤呼吸进行测定,同时测定10 cm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率。结果表明,在测定的1年时间内,尾巨桉萌芽林土壤呼吸速率在1.04~3.48μmol/(m2·s)间波动,不同的月份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土壤呼吸的峰值出现在夏季最热的8月份,最低值出现在冬季最冷的1月份。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呈明显的单峰曲线,最高值出现在下午14-18时之间,最低值出现在凌晨3-6时之间,土壤呼吸与10 cm土壤温度存在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土壤温度的变化可以解释60.2%土壤呼吸的变化,Q10值为1.82。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含水率成显著线性相关关系,土壤含水率可以解释27.4%土壤呼吸的变化。
69-73

基于CASA模型的陕西省NPP遥感估算

摘要: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运用遥感和GIS手段,结合MODIS/NDVI数据、气象数据以及植被类型数据,应用CASA模型估算得到陕西省2013年的NPP数据。结果表明,2013年陕西省NPP总量为8.87×107g C/a,平均值为469.58 g C/(m2·a),NPP最高值为723.06 g C/(m2·a),其空间分布特点表现为显著的纬度分布,南高北低,陕南〉关中〉陕北;NPP时间分布表现为明显的季节变化,呈单峰型曲线;植被类型NPP表现为阔叶林〉针叶林〉耕地〉草地,并且各植被类型最大值出现月份不一致。
74-79

水分对木质工字梁翼缘/腹板接口性能的影响研究

摘要:为研究水分对木质工字梁(IB)翼缘/腹板接口力学性能及尺寸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检测不同含水率下IB翼缘/腹板接口的垂向承载能力、胶合性能、以及抗劈裂性能。结果表明,IB的综合性纤维饱和点只有25%左右;含水率从8.9%提高到25%的接口的承压能力下降了47.2%,含水率从25%提高到53%的接口的承压能力仅下降了0.6%;水分对IB翼缘和腹板尺寸变化的影响是水分影响接口承载能力的间接因素;吸湿后接口的承载能力并不能恢复到吸湿前的初始水平;解吸至8.9%含水率的IB接口的承载能力比吸湿前同等含水率的IB接口低了17.8%。
80-86

衡阳市区22种观花草本植物综合评价研究

摘要:通过对衡阳市22个观花草本地被植物为期3年的栽培应用研究,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筛选出美女樱、矮牵牛和中国石竹等15个品种,其6个性状的综合表现较好,与"理想品种"的加权关联度均在0.80以上,可直接大面积应用于衡阳市区园林绿化。
87-90

苦楝果实中川楝素粗提物稳定性研究

摘要:为研究溶剂、温度、p H值、光照、添加抗坏血酸和常见金属离子对川楝素稳定性的影响,苦楝果实中川楝素粗提物在甲醇、乙醇、二甲基亚砜、二甲苯+甲醇混合液4种不同溶剂,-4℃、4℃、20℃、40℃、60℃和80℃6种不同温度,p H 2、p H 4、p H 6、p H 8和p H 10等5种不同p H值,253 nm紫外线照射和暗箱,加抗坏血酸,不同金属离子即K+、Na+、Ca2+、Mg2+、Al3+和Fe3+处理下,分别于第0天、2天、4天、6天、8天、10天、20天和30天取样,在215 nm处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川楝素含量,计算川楝素的降解率。结果表明,川楝素的稳定性随溶剂的极性增加而减弱、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p H值在4~8时较稳定,遇光易分解,抗坏血酸的添加、金属离子对其稳定性影响不大。苦楝果实中川楝素生产、贮存、应用条件建议为,溶剂为甲醇、温度在室温以下、酸性、避光。
91-95

桂西北秃杉人工林生长规律分析

摘要:为了解桂西北秃杉人工林的生长特性,以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20年秃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解析木法测定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秃杉在桂西北具有较强的生长适应性,20年平均胸径、树高和蓄积量分别达到19.0 cm、17.3 m、0.235 2 m3;秃杉造林初期生长较慢,其树高和胸径平均生长量均在10年生时达到峰值,此后开始下降但仍然保持较高的年生长量。其材积生长在12年生时进入速生期,至20年生时,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96-99

鄂尔多斯主要绿化树种适生立地初步研究

摘要:运用实地调查与查阅造林档案资料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鄂尔多斯市9种主要绿化树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树高、胸(地)径、新生枝长度和冠幅,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8种树种在不同立地类型下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樟子松、云杉、红瑞木最适立地类型为沙地;油松、金叶榆的适生立地类型为硬梁地和梁地;国槐在覆沙梁地利于粗生长,梁地利于高生长;水蜡和榆叶梅在4种立地类型上生长均较好,水蜡最适合沙地,榆叶梅最适合覆沙梁地;金叶莸在4种立地类型上生长表现无明显差异。相同树种各立地类型间生长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同树种对土壤的要求不同。
1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