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林业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西部林业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West China Forestry Science

  • 53-1194/S 国内刊号
  • 1672-8246 国际刊号
  • 0.8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西部林业科学是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省林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云南省林业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西部林业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林业科研论文、试(实)验报告、调查研究报告、综合综述、开展学术讨论等方面的文章,含造林、林木育种、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生态、森林经理、森林工业、林业经、非木材产品、森林旅游、致富信息

西部林业科学 2010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然云南红豆杉林木及其派生扦插苗枝叶紫杉烷含量性状的遗传分析1-5

摘要:对从云南红豆杉主要分布区评选出的52株天然云南红豆杉林木及其派生的扦插苗枝叶的6种紫杉烷含量性状进行了母株一无性系间的相关分析。其单株闻枝叶紫杉烷含量的相关系数r=0.5560,按海拔高度分组的林木枝叶紫杉烷含量的相关系数r=0.8967,均达到极显著(〉α=0.01)水平。按基因型变量占总变量的百分数,计算出天然云南红豆杉母株-无性系间该性状的广义遗传力H^2=0.81。依枝叶紫杉烷含量高于此52样株平均值为标准,从中评选出13株枝叶紫杉烷高含量优树。其优树枝叶紫杉烷含量的选择差为0.320g/kg。优树所派生的扦插苗枝叶紫杉烷含量的实际遗传进展提高了0.251g/kg,其现实遗传力hr^2=0.78。依此认为天然云南红豆杉林木-无性系间的枝叶紫杉烷含量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传递力。

旱冬瓜用材林优树选择标准的研究6-10

摘要:通过旱冬瓜云南分布区的访问调查,在所确定的15个县的选优林分中,采用对比木法选出119株旱冬瓜初选优树,经对其初选旱冬瓜优树的8个性状作相关分析,确定以林木的材积作为旱冬瓜用材林优树的主要选择性状,采用数量化回归的方法得出材积与其林木胸径、树高、枝下高的回归方程:Y(材积)=0.055X胸径+0.021X树高+0.01X桂下高-1.406。分析表明,旱冬瓜林木材积的实测值与其理论值间差值的频率分布呈正态分布。故以其材积差值作为早冬瓜优树选择的选择指标H,以差值平均值±标准差作为分级依据,制定了旱冬瓜用材林优树的选择标准。其标准为:(1)Ⅰ级优树,H≥差值平均值+标准差,即H≥0.066;(2)Ⅱ级优树,差值平均值+标准差〉H〉差值平均值-标准差,即0.066〉H〉-0.104;(3)Ⅲ级优树,H≤差值平均值-标准差,即H≤-0.104。Ⅰ级优树和Ⅱ级优树皆可入选,故在旱冬瓜云南分布区内共评选出旱冬瓜用材林优树104棵,占其初选优树的87.4%。

大青杨卫星搭载种子返地培育扦插苗的苗木生长及叶片光合特性的变化11-14

摘要:2005—2008年在黑龙江朗乡林业局英山苗圃进行了大青杨的卫星搭载种子返地培育的扦插苗苗木高、径生长变化及苗叶光合特征变化的研究。连续4年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搭载种子相比大青杨卫星搭载种子返地育成的扦插苗,其苗木的苗高和地径的增长率增大;其无性系扦插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增大,但胞间CO2浓度(Ci)下降,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的变化不大,PSII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ФPSII)增加。

云南切梢小蠹和横坑切梢小蠹对寄主繁殖部位的选择试验15-20

摘要:在室内条件下,对繁殖期云南切梢小蠹和横坑切梢小蠹的竞争展开了研究。在养虫笼中放人来源同株云南松的2根木段,同时放入2种小蠹,分别放入1种小蠹,观察小蠹对其繁殖材料云南松木段的选择。试验表明,横坑切梢小蠹喜在树皮厚的木段上繁殖,即云南松树干的下部,而云南切梢小蠹喜在树皮薄的木段上繁殖,即云南松树干的上部。从产卵到新成虫羽化,云南切梢小蠹的历期明显短于横坑切梢小蠹,分别为86~89d和120~125d。结论:在中国云南,云南切梢小蠹对云南松的攻击能力强于横坑切梢小蠹,后者更具次期性害虫特点。

基于J2EE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21-30

摘要:以红河州芷村林场所经管的森林资源为例证,对基于J2EE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分析与设计。通过对其森林资源调查的基础数据,按照技术规程进行了收集、整理、统计。据此,分析与设计了该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其系统包括:用户管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代码维护等3大模块。该信息系统可为林业部门提供一个连续可靠的森林资源信息源。把森林资源的查、管、用等工作结合起来;把为掌握森林资源消长变化所采用的大规模现地调查方法,转变为经常性地、且简单易行的计算机操作管理方法。其森林资源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实现了互联网环境下对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的量化和定位,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手段。

喷施不同外源物质对低温胁迫下的光蜡树苗部分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31-35

摘要:以光蜡树苗木为试材,研究了喷施外源物质Ve、CaCl2及蔗糖溶液对低温胁迫下的光蜡树苗叶的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及叶绿素含量等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5.7mmol·L^-1 Ve、2.7mmol·L^-1 CaCl2及2.9mmol·L^-1的蔗糖溶液对光蜡树苗的此4项抗寒生理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喷施蔗糖及CaCl2处理对光蜡树苗木苗叶中脯氨酸含量的提高影响较为明显;喷施CaCl2处理能明显提高其苗叶的可溶性糖含量;而喷施此3种外源物质均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其苗叶的相对电导率,而对其苗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均不大。

濒危植物蒙古扁桃种子的形态与萌芽过程及成苗生长状态的研究36-42

摘要:对天然生长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隆畅河自然保护站的濒危植物蒙古扁桃的带内果皮及去内果皮种子的形态、萌发过程及成苗生长状态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蒙古扁桃带内果皮种子长1.344—1.389cm,宽0.872—0.922cm,厚0.711~0.740cm,种子单粒重0.364—0.419g,千粒重364—419g;蒙古扁桃去内果皮种子长0.953cm,宽0.530~0.539cm,厚0.383~0.395em,单粒重0.087—0.097g,千粒重87~97g。单粒种子的内果皮平均重量为0.282+0.008g。种子的单粒重与长度、宽度、厚度的相关极为显著;种子重量与其种子长度、宽度、厚度的关系可分别用直线、幂函数曲线和多项式曲线方程来描述。不同温度温水浸泡处理的蒙古扁桃带内果皮及去内果皮种子的发芽过程分别适合用对数和多项式曲线方程来描述,其种子发芽过程中的发芽数量大致都呈单峰曲线状态;内果皮对蒙古扁桃种子的萌发有机械抑制作用。蒙古扁桃种子成苗(平均苗龄20天和14天)后苗木高度小于根长,但其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大于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含水率则小于地下部分。

普文试验林场14年生思茅松人工林木材基本密度和管胞长度的径向变异43-48

摘要:2004年对西双版纳普文试验林场1991年定植的思茅松人工试验林林木的木材早晚材基本密度,早晚材管胞长度进行了测试分析。木材基本密度、管胞长度径向变异均呈现从髓心向外逐渐增大的变异规律。为思茅松人工林用材林的定向培育及林木木材质早期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芦溪岭林场东京野茉莉人工林3~5年生林木的种子产量及种子油食用价值研究49-52

摘要:对江西省吉水县芦溪岭林场用实生苗营造的东京野茉莉人工林,3~5年生时林木的种子产量及种子油的食用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东京野茉莉人工林造林第二年林木开始结果,3年生单株种子产量最大可达2—2.5kg;5年生时因林分郁闭结果枝减少,单株种子平均产量降为1.05k。其生产性的种子出油率达21%。东京野茉莉种子油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所含的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总量高达85.4%,可以作为优质食用油。是优良的木本油料树种。

甘肃陇南油橄榄主栽品种的最适授粉配置选择研究53-56

摘要:对甘肃陇南的莱星、皮削利、城固32、九峰6号、鄂植8号5个油橄榄主栽品种的最适授粉配置选择进行了系列性的研究。经观测此5个油橄榄主栽品种的花期基本一致,均有1天或1天以上的盛花可配期,能保证品种间充分授粉的需要。3种不同授粉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以人工异花授粉的油橄榄植株坐果率为高。在此两项观测试验的前提下,对主栽的5个油橄榄品种所进行的全双列杂交试验结果表明:皮削利和九峰6号、莱星和鄂植8号2个组合,正反交的植株坐果率均高,可互为授粉品种;莱星宜作皮削利的授粉品种,而皮削利不宜作为莱星的授粉品种;莱星和九峰6号、城固32和皮削利这2个组合,品种间的花粉亲和力低,不适宜互作授粉配置。

梅里雪山地区的藏药植物种类资源及其保护研究57-61

摘要:据调查,梅里雪山地区的藏药植物有63科,126属144种;其中8种属于国家Ⅰ、Ⅱ级保护植物;37种药用植物已经成为本地藏医确认的需要保护的物种。通过在德钦县云岭乡红坡村实施的一系列保护措施表明:(1)鼓励本地专家主导式参与藏药植物资源本底调查;(2)结合传统文化建立社区藏药植物保护地;(3)对具有保护价值和市场潜力的藏药植物种类进行规模化种植;(4)开展藏药知识普及教育等互动式保护措施,有助于实现梅里雪山地区藏药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开发利用。

滇东南岩溶山地不同人工林配置模式对其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62-68

摘要:在滇东南有代表性的文山州西畴县法斗乡岩溶山地,对其人工植被恢复所营建的11种人工林配置模式林地土壤肥力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土壤有机质、全N、全P、速效N、速效P等的含量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不同人工林配置模式营建7年后林地土壤肥力都有较大的改善,其土壤中有机质、全N、全P、全K、速效N、速效P的含量分别比7年前增加28%、43%、44%、3%、9%、118%;仅速效K降低了26%,而林地土壤速效K的减少是由于其土壤本身缺K,加上林木生长消耗所造成的。依据林地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评选出了6种较佳的适宜滇东南岩溶山地人工植被恢复的配置模式。

思茅松丛生芽诱导及植株再生69-72

摘要:以思茅松成熟合子胚培育的无菌苗的带子叶顶芽为外植体,建立了思茅松组培的丛生芽诱导、伸长和生根的植株再生体系。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1/2MS+2.0~3.0mg-L ^-1 6-BA+0.05—0.1mg·L^-1 NAA,其诱导率为93.3%;丛生芽伸长诱导培养基为1/2MS+0.05mg·L^-1 NAA;丛生芽小芽不定根诱导培养基为1/2MS+2.0mg·L^-1 IBA,其生根率为46.67%。

团花容器苗的育苗期施肥试验73-76

摘要:在西双版纳普文云南林业科学院热林所的ITTO中心苗圃进行了团花容器苗育苗期施用钙镁磷肥,复合肥,尿素等3种肥料及其不同使用浓度对团花容器苗苗木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4个月龄(苗木上袋仅2个月)的团花容器苗的育苗期,在其育苗基质中拌人1%的复合肥和1%的钙镁磷肥可有效促进其苗木的生长。

千果榄仁育苗试验初报81-85

摘要:在云南省德宏州采集了9株千果榄仁的种子,分家系(株)对千果榄仁种子的饱实率、千粒重两性状进行了测定;并通过相关的试验,对千果揽仁种子的出苗率及其种子的出苗条件进行了研究。其测定结果表明千果榄仁种子的饱实率较低,且黄白色种子比粉红色种子的饱实率要高,种子的发育更成熟;种子千粒重的测定结果表明千果榄仁种子非常细小,且空壳较多,种子的千粒重不能直接表明其种子的好坏。种子出苗率试验结果表明饱满的千果榄仁种子只要在适合的出苗条件下,基本上都能萌发出苗。其种子的出苗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播种后的盖土厚度应以基本能遮住种子为宜;播种密度以每平方米播种1万粒最好。采种后立即育苗,千果榄仁育苗期短,育苗3个月苗木平均苗高达28cm,地径达3.4mm,可出圃造林。

杨树紫纹羽病发生与防治86-89

摘要:近几年杨树紫纹羽病在苏鲁两省发生严重,受害杨树品种主要为中菏1号杨、中菏2号杨、I-107杨、I-69杨、I-72杨和中林46杨,其林木的发病率高达80%以上。经定点研究已知该病由卷担子菌Helicobasidium brebissonii(Dosm.)Donk]引起,并已了解该病的发病症状及发病规律。其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用WP100倍的4JD%福美砷、14.5%多效灵和70%甲基托布津药液灌根后作晾土处理的防治效果均在70%以上。其病情指数从防治前的25—30下降到防治后的11.7—15.0。其中以用40%福美砷药液灌根后晾土处理的防治效果最好。

草果栽培方式与萎蔫病的发生关系的研究90-93

摘要:对天然常绿阔叶林、旱冬瓜人工纯林的林下草果种植地,开展了不同林分郁闭度、种植株行距和施肥措施等栽培方式与草果萎蔫病发生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草果萎蔫病的发生与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旱冬瓜纯林两种林地类型的相关性不强。草果人工栽培、半人工栽培采取施肥壮苗措施,可提高草果植株对该病的抗病能力,有效降低其病害发生。在天然常绿阔叶林下栽培草果,林木郁闭度以0.5左右为宜,草果萎蔫病可得到有效控制。而在郁闭度为0.8的旱冬瓜人工纯林下种植草果,植株萎蔫病的发生与其种植密度的相关性不强。

5种植物茎叶提取物对夹竹桃蚜的毒力测定94-97

摘要:夹竹桃蚜是危害夹竹桃的主要害虫。选用高阿丁枫、膏桐、辣蓼、竹柏、紫茎泽兰5种植物的茎叶,以95%乙醇为溶剂,采用浸渍法,得到这5种植物的茎叶提取物。将此5种植物茎叶提取物稀释成1倍、5倍、10倍3种浓度,在室内作其毒杀夹竹桃蚜虫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这5种植物的茎叶提取物对夹竹桃蚜虫的毒杀效果,以竹柏茎叶提取物最佳,其夹竹桃蚜虫的平均死亡率为17.7%,其他4种植物茎叶提取物对夹竹桃蚜虫的毒杀效果依次为紫茎泽兰〉高阿丁枫〉辣蓼〉膏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