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林业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西部林业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West China Forestry Science

  • 53-1194/S 国内刊号
  • 1672-8246 国际刊号
  • 0.8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西部林业科学是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省林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云南省林业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西部林业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林业科研论文、试(实)验报告、调查研究报告、综合综述、开展学术讨论等方面的文章,含造林、林木育种、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生态、森林经理、森林工业、林业经、非木材产品、森林旅游、致富信息

西部林业科学 2009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不同光强对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苗叶片膜脂过氧化和膜保护酶活性的影响1-7

摘要:以不同光强下的5年生曼地亚红豆杉为研究对象,以不作遮荫的自然光强作为对照,探讨了光强对其苗木叶片膜脂过氧化和膜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一层遮荫(70%的透光率)的T1光强处理提高了其苗叶膜保护酶SOD、POD、CAT、APX的活性和抗氧化物质ASA的含量,降低了其O2·^-产生速率、H2O2和MDA含量,从而使其苗木膜脂过氧化维持在一定水平。而二层遮荫光强处理的苗木叶片CAT活性较对照增强,但苗叶的SOD活性随其遮荫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其POD、APX活性及ASA含量均较对照低,而使其O2·^-产生速率、H2O2和MDA含量先低后高。三层遮荫光强处理的苗木叶片保护酶活性及ASA含量均较对照降低,其O2·^-产生速率、H2O2和MDA含量上升。由此表明,一层遮荫的光强处理提高了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苗叶片清除活性氧的能力,是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苗在重庆低海拔地区培育的最适光环境。

苗龄差异对云南松人工幼林林木造林当年生长影响的研究8-14

摘要:在徐家山和牛达林区进行了用不同苗龄的云南松苗木营造云南松人工幼林对其林木造林当年生长影响的研究。经对大苗(1.3~0,徐家山)和当年生苗(0.4~0,牛达)定植的云南松人工幼林造林当年林木的地径和树高生长量的分析,表明苗龄差异影响云南松人工幼林林木造林当年的生长:其两林分的林木平均地径和树高分别为1.63cm、0.19m,和0.57cm、0.08m。揭示了采用大苗造林可促进云南松人工幼林林木的生长。其林木的地径和树高生长线性相关显著,徐家山和牛达两林分的方程分别为Y=0.0432x+0.1231和Y=0.0356x+0.0624,其林木的树高可作为林分生长量分析的主要指标。此期间,云南松人工幼林林木的树高分化明显,徐家山和牛达林分的林木树高变幅和变异系数分别为0.03—0.61m、0.01—0.26m和1.08%、0.77%。树高聚类分级结果也显示两云南松人工幼林林木分化的客观存在。林木树高的变幅、其变异系数和聚类分级的组间和组内的变幅说明,用13~0苗龄营造的云南松人工幼林林木造林当年的树高分化较0.4~0苗龄的显著。其幼林林木的生长分化预示着进行云南松早期选育的可行性。

西双版纳西南桦人工林幼林期的植物群落学特征比较15-22

摘要:通过对在西双版纳普文试验林场所营造的2种13年生西南桦人工林及与当地原生植被山地雨林的植物群落学特征比较性的研究,得出:(1)13年生(幼林期)的西南桦人工林的植物物种组成丰富,计有维管柬植物60~109种,分属于33—59科、56~92属,在山地雨林采伐迹地上经炼山整地后营造的西南桦人工林1,其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超过了当地地带性植被山地雨林(48科、76属、83种);(2)2种13年生西南桦人工林以高位芽植物(占75.00%~76.14%)、中型叶植物(占71.67%~74.31%)、单叶植物(占78.90%~83.33%)、全缘叶植物(占77.06%~78.33%)、中生植物为主;(3)西南桦人工林的植物物种组成和外貌特征与原生植被和次生裸地状况密切相关;(4)利用先锋树种采用近自然的人工林经营方式可加速其向地带性植被演替的进程。

不同生境下云南松及其近缘种林木茎干的形态结构特征23-27

摘要:对分布在滇东南、滇中以及滇西北地区的云南松及其近缘种林木茎干的树皮、木材等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了系统地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松及其近缘种林木茎干的形态结构表现为多态性,随着纬度的增加,从滇东南一滇中一滇西北,其林木茎干木材的年均生长轮宽度呈现出“小型化”的变化趋势;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样带取样),其林木茎干木材的年均生长轮宽度、树脂道的数量等有增加的趋势;.其林木茎干树皮的类型和韧皮部的颜色亦呈现出多样性。云南松及其近缘种林木茎干的形态结构的多样性及其生态地理变异式样,与其分布区的气候特点相适应,是进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禄丰村林场云南松天然次生林的林分特征及质效研究28-35

摘要:2007年3月对禄丰村林场具有代表性的6.8hm^2云南松天然次生林的组成及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其林分类型、主要乔木树种的径阶分布及其在群落中的重要值,进而对林分的质量及生态效能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云南松天然次生林可分为云南松-麻栎、云南松-麻栎-华山松及云南松-麻栎-滇油杉3种林分类型,位于山体上部、山尖、山顶坪地,具相同的稳定性。林木株数集中分布于径阶6cm处,以云南松为优势树种,其林木分布较为均匀,优势度明显,在3种林分中所占的株数比例分别达61.21%、69.88%、77.36%,其次为伴生树种麻栎所占比例较高。整个云南松天然次生林云南松林木的优势度达69.19,重要值为79.67,其后依次为麻栎、滇油杉和华山松。林分中乔木树种的平均密度为2730株/hm^2,平均胸径为8.78cm;而云南松林木的平均胸径为8.69cm,平均高为6.9m,平均密度为1907株/hm^2,蓄积量为38.14m^3/hm^2,均低于滇中地区20年生云南松林木的平均生长量指标。其霸王木株数所占比例为7.87%,而被压木及濒死木所占比例高达44.41%。其群落结构简单,物种较少,林分中云南松林木的密度较小、平均胸径不大、出材率很低,生态功能差,为低质低效林分,急需改造。

缙云山楠竹林地的降雨径流过程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36-41

摘要:应用在重庆缙云山典型植被类型楠竹林地设置的径流观测小区所收集的2002~2007年降雨及径流的观测资料,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揭示了缙云山楠竹林地的降雨径流过程特征,采用分形维数和灰色关联度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影响因子的范围以及影响程度进行了排序。研究发现,(1)2002~2007年,缙云山楠竹林地区降雨的年际分布比较稳定;其降雨量较集中出现于4~9月,此期占全年降雨量的72%,而降雨量的峰值出现在7月。(2)缙云山楠竹林地的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与降雨保持密切的响应关系,对降雨量的分配为,地表径流占30.7%,地下径流占15.2%。(3)缙云山楠竹林地降雨径流过程的影响因子为6个。其影响程度的大小排序为林分的高度、生物多样性组成、降雨(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厚度)、林冠截留量、土壤孔隙度。

旅游活动对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群落陕西紫茎林的影响42-47

摘要:通过旅游活动对河南宝天曼部级自然保护区陕西紫茎林干扰状态的对比研究发现:在干扰状态下其林地土壤的孔隙度降低,容重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全N、全K含量和酶活性下降,而全P含量增加;在其干扰区林下植物种类增加,植物区系组成趋于丰富,生活型改变;Shannon—Weiner指数增大。

锡金龙竹竹笋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48-54

摘要:对锡金龙竹鲜笋的矿物质、微量元素、蛋白质、粗纤维、总糖和氨基酸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并与版纳甜龙竹、勃氏甜龙竹、马来甜龙竹和麻竹竹笋以及6种常用蔬菜的相应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锡金龙竹鲜笋的蛋白质、脂肪、粗纤维、总糖及二氧化硫含量分别为227.7g/kg,24.6g/kg,82.7g/kg,209.3g/kg和2.65g/kg,其蛋白质、粗脂肪含量与4种甜龙竹竹笋相当,蛋白质明显高于常用蔬菜,而粗脂肪含量略低于常用蔬菜。其每kg竹笋干物质中矿质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为:P9.33g,Ca42.33g,K367.67g,Mg14.33g,Fe5.0g,Zn4.6g,Cu1.0g,Mn3.8g,略低或接近于4种甜龙竹竹笋,但明显高于所有参试的常用蔬菜。其锌铜比值为4.60,锌铁比值为0.92,说明锡金龙竹鲜笋所含的铜、铁、锌的比值是比较合理的。其蛋白质中含有17种氨基酸,包括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TAA)、人体必需氨基酸(EAA)和人体非必需氨基酸(NEAA)的含量分别为182.17g/kg,54.39g/kg,78.67g/kg,都高于所有参试的常用蔬菜,其氨基酸总量略高于4种甜龙竹的竹笋。其所含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EAA/TAA)的29.86%,人体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AA/NEAA)为69.14,符合FAO推荐的理想蛋白模式,其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即蛋氨酸和胱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异亮氨酸。认为,锡金龙竹鲜笋中富含矿质元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其粗蛋白质与粗纤维含量明显高于粗脂肪含量,属高蛋白、高纤维、低脂型且营养丰富、具有很高开发潜力的野生食用竹笋。

不同温度、pH值和培养基对杨树梭形溃疡病病原菌生长的影响55-59

摘要:以中菏1号杨(I-107杨)为代表的杨树梭形溃疡病由壳梭孢属的真菌所引起,是一种新的杨树病害。在实验室进行了不同温度、pH值和培养基对壳梭孢菌3个菌株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3个菌株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5—30℃,最适的生长温度为30℃。其寄生基物的pH值范围为4~13,最适的pH值为7—8。4种培养基中以PDA培养基对3个菌株的生长为最适合。

云南红豆杉人工林幼树期林木的高径生长节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联分析60-64

摘要:以种植于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昆明树木园的云南红豆杉人工林幼树期的林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林木2007~2008年连续2年各月的树高、地径的生长观测,并结合相应时期的气象因子,采用有序样本的聚类分析方法对林木在1年内的生长阶段进行了划分,进而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年内各月的不同气象因子与其林木年内各月的树高、地径生长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云南红豆杉人工林幼树期林木在1年内的生长可划分为生长初期、生长盛期和生长后期3个阶段;4—9月为生长盛期,其林木的树高和地径的生长量分别占全年总生长量的79.89%和64.35%;而表层(土层20cm)土壤的月均温度是影响林木生长量的主要气象因子。

间伐的华山松+云南松近成熟林密度及胸径断面积的变化研究65-70

摘要:对宜良县禄丰村林场海拔高度1850m,于1954年起经营的华山松+云南松混交林在其形成成熟林的50年生长过程中,就其采取间伐措施后林分中两树种林木株数(密度)胸径及断面积的变化进行了定位研究。通过立地条件相同地段设置的2块0.1hm^2的固定样地(其中,一块样地为继1978年后于1984年、1990年、1997年和2004年进行4次间伐的林分,另一块样地为未进行任何间伐活动,作为对照的林分)的林木30年(1978~2007年)的定位连续观测,其间伐和对照样地林分的林木密度分别从3070株·hm^-2和4400株·hm^-2降为580株·hm^-2和850株·hm^-2,林分的林木株数组成从华山松分别占91.9%和87.4%降至69.0%和49.4%,云南松从8.1%和12.6%上升至31.0%和50.6%,表明该地区较适宜云南松生长。在定位观测的30年间,无论混交林中的华山松或云南松林木的平均胸径,间伐林分始终大于对照林分;1978和2007年,间伐林分的林木胸高总断面积呈现几近相等(2403.9m^2·hm^-2与2384.9m^2·hm^-2),而对照林分林木的胸高总断面积则呈现较大幅度地降低(3260.0m^2·hm^-2与2988.6m^2·hm^-2),揭示了在华山松+云南松混交林经营过程中间伐的必要性。

金沙江头塘小流域的植物组成及植物区系特征研究71-76

摘要:组成金沙江头塘小流域植被的维管束植物有137种,隶属于63科121属,其中含10属以上的优势科有3个科,分别是蔷薇科、菊科和禾本科,这些科的植物构成了金沙江头塘小流域的主要植物物种,而本区植物的中国特有属仅1属1种。该流域植物区系的组成和地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其植物区系主要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其次是热带分布和世界分布成分,由此表明金沙江头塘小流域的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北温带和热带亚热带性质。

2种西南桦人工林与同地2种天然次生林的林分生物量对比研究77-81

摘要:采用样地法对西双版纳13年生的西南桦纯林和西南桦+肉桂混交林两种西南桦人工林林分的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并与当地相同林龄的天然西南桦次生林和热带次生林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西南桦+肉桂混交林的生物量最大,为136.94t/hm^2,西南桦纯林次之,为115.89t/hm^2,西南桦次生林为102.48t/hm^2,热带次生林为68.19t/hm^2。西南桦+肉桂混交林林分生物量的年增长量达9.18t/hm^2,西南桦纯林为8.02t/hm^2,西南桦次生林也达到了7.42t/hm^2,热带次生林为4.84t/hm^2。4种林分中,地上部分生物量最大的是西南桦+肉桂混交林,达91.22t/hm^2,最小的是热带次生林,仅46.16t/hm^2,西南桦纯林和西南桦次生林分别以84.35t/hm^2和80.23/hm^2居中;地下部分生物量方面,西南桦+肉桂混交林最大,为28.11t/hm^2,西南桦纯林以19.48/hm2位居其次,西南桦次生林与热带次生林差异不大,分别为16.20t/hm^2和16.81/hm^2;凋落物层生物量方面,西南桦+肉桂混交林最大,为17.61t/hm^2,西南桦纯林以12.06t/hm2位居其次,西南桦次生林为6.05t/hm^2,大于热带次生林的5.22t/hm^2。

3种珍贵树种的施用微肥育苗试验82-86

摘要:在榉木、云南红豆、紫檀3个珍贵树种的盆苗培育期,施用Cu、Zn、Mn、B、Mo5种元素组合的微肥促进其苗木高、径生长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其40周的育苗期内,适量施用此5种元素组成的微肥对此3个珍贵树种盆苗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均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其苗高增幅达32.2%-62.4%,地径增幅达26.3%~66.4%;极差分析表明,在3个珍贵树种的盆苗培育期所施用的微肥中对各个树种苗木的高径生长起有促进作用的5种微量元素均有最佳的用量组合。

两种层积处理方式对北美鹅掌楸种子4种内源激素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87-90

摘要: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低温层积和低温裸层积两种种子层积处理方式对北美鹅掌楸种子4种内源激素物质IAA、GA3、ZR和ABA的含量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种子处理方式均对北美鹅掌楸种子的4种内源激素物质含量变化有影响。经层积处理后,北美鹅掌楸种子中的生长促进物质IAA和GA3含量较未经层积处理的对照种子内源激素含量有显著的提高,而其种子中的萌发抑制物质ABA的含量比未经层积处理的对照降低,特别是其种子中的IAA/ABA和GA3/ABA的比值显著增加。

紫茎泽兰植株不同部位及浓度的水提液对蓝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91-95

摘要:为探讨紫茎泽兰不同部位水提液对蓝桉的化感作用,用紫茎泽兰植株的鲜叶、花、枯叶、茎和根的不同浓度水提液对蓝桉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花和鲜叶水提液对蓝桉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远大于枯叶、茎和根的水提液。浓度为0.067g/mL时,对花和鲜叶的水提液来说,几乎是蓝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致死浓度,此浓度的枯叶、茎和根水提液对蓝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导致发芽量明显下降及幼苗在形态上发生明显变形;浓度为0.020g/mL时,花和鲜叶水提液对蓝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仍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表现在发芽量明显下降及幼苗明显变形,而枯叶、茎和根水提液对蓝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下降,甚至有促进作用,幼苗变形已大为减轻。浓度为0.005g/mL时,不同部位的水提液对蓝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进一步下降,而促进作用增强,幼苗已能正常生长。

冰雪灾害对大关县4种竹林损害的调查研究96-100

摘要:对云南省大关县4种竹林经2008年1月特大强降温冰雪天气过程后的受其冰雪灾害损害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慈竹林受损比水竹林、斑竹林和筇竹林严重;(2)随海拔高度的升高4种竹林的受损随之严重;(3)慈竹、斑竹和水竹3种竹林的受损率与其竹林立竹密度的大小呈正相关,而筇竹林的受损率则随其竹林立竹密度的增加而下降;(4)同一竹林胸径大的竹子比胸径小的竹子更容易受损害而折断和破裂。

滇润楠害虫长脊冠网蝽的施药防治试验101-104

摘要:选用植物叶面保护剂(PA)和触杀剂(PB)对为害滇润楠的长脊冠网蝽的成虫和若虫进行了室内及野外的施药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3月中旬至4月下旬,采用PA或PB的1000倍液,对受害滇润楠植株连续喷药2次,其防治效果达90%以上。其中,以喷施PB药剂的防治效果最好,其1—2龄若虫的虫口减退率达9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