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广播电视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西部广播电视杂志 省级期刊

West China Broadcasting TV

  • 51-1458/G2 国内刊号
  • 1006-5628 国际刊号
  • 0.4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西部广播电视是四川省广播电视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的学术期刊。西部广播电视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聚焦:短视频传播研究、前沿、论坛、影视、一线、基层、应用、维护、传输、网络

西部广播电视 2008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西部广播电视杂志封面频道
开放之路——中国最早的开放之路与未来30个关键词——从成都出发,中国最早的开放之路30-43

摘要:1993年,奥地利考古学家在一具古埃及女性木乃伊头发中发现了一块来自古蜀国的丝绸。据考古学家鉴定,这块蜀国丝绸的时间上限距今3000多年,它整整把“南方丝绸之路”的传播时间上溯到了充满神秘而诡异的“古蜀五王”时代。

“开放”路上第一站44-49

摘要:一条比西北丝绸之路形成早了两个世纪的南方丝绸之路为何以邛崃作为第一站。那是因为邛崃是蜀文化的发生地,邛崃处在山脉与河谷的交界处,邛崃的集市反映了早期大商贸、大流通、大集市的开放形态,可谓开放的南轴承之要。

“东方波尔多”,邛崃的开放新路50-51

摘要:邛崃,作为古南丝绸之路西出成都的第一站,在整个南丝绸之路上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令人瞩目。“舟船争路、车马塞道、商旅敛财”,描述了历史上的邛崃,是一个工商兴盛的地方。直到今天,走进邛崃,时时能让人感受到丰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蓬勃的发展态势。

旅游,邛崃的香饽饽52-56

摘要:邛崃,素有“天府南来第一州”的美誉,是我国优秀旅游城市,随着“全域成都”下成渝经济圈新特区的确定,邛崃旅游抢抓机遇,在坚定不移的“旅游兴市”发展战略中,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高品位的历史人文景观,通过打造旅游品牌,提升旅游形象的各种营销形势下,使得邛崃旅游迅速崛起,走在成都旅游业的前列。

邛崃的白金时代57-61

摘要:改革开放30年以来,邛崃随着“全域成都”发展口号的提出,着力构建“两枢纽、三中心、四基地”,辐射西部,影响全国,在“三个集中”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中,改变了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现状,大大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别,加快实现了邛崃和谐发展的新垮越。

30年后,我们依然从农村开始——专访四川省前副省韩邦彦62-64

摘要:四川农村发展并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很明显,四川一些地区由于是贫困山区、高寒地区,交通不便,发展确实有一些难度,这些都是四川需要重点攻坚的地方。

四川是改革的排头兵与发祥地——专访原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章玉钧65-67

摘要:1976年是大悲大喜,1977年是大批大干、1978年是大彻大悟……四川的改革其实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就已经在探索,农村由吃大锅饭到包产到组;城市最早搞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等,为全国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是改革开放探索时期的排头兵。

改革开放本身不是目的……——专访四川省社科联副主席唐公昭68-69

摘要:发展始终是硬道理,改革开放本身不是目的,不能为改而改,不是单凭理性用新体制来代替旧体制那么简单,而应是与发展相依、相辅、相存;同时人是改革的活跃因素,是根本的发展因素,以后的改革仍是要调动基层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改革就是生产力和人的不断解放——专访叶哄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副生任、博士、教授李后强70-71

摘要:改革与革命一样,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百余年来,中华民族的根本问题是实现民富国强,完成民族复兴。中国近30年的改革正是这一历史潮流的合理延续。

四川的探索最具影响力——专访著名经济学家刘诗白72-73

摘要:改革的经验就是先行试点,点上突破,然后全面推开。经济发展滞后地区,“三农”问题越加突出,试点就越有意义,城乡综合改革选择成渝两地试点,意义和影响重大。勇于探索先行改革,是四川的风貌与优势,期望新时期四川改革不断深化,走在全国前列。

关键还是对未来发展的思考——专访四川省科技顾问团副主任辛文74-75

摘要:没有改革开放,成都再发展100年都不会有现在这个成就。目前对四川来说,挑战大于机遇。机遇,为我们提供改革的条件,我们不能不改革;挑战,让我们有压力和动力,我们不得不改革。

“城市是农民造出来的”——专访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学术顾问、教授 林凌76-77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大城市的扩张和小城镇的崛起,有近2亿农民由农民变成工人、商人、城市居民,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农村城市化的进程。这是中国农民造城运动取得的重要成果。可以说,没有民工潮,没有东南飞的“孔雀潮”,也就没有东南沿海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

改革尚未完成——专访中国“三农”问题专家四川省科技顾问团副主任 赵文欣78-79

摘要:在与赵老见面的前一天,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媒体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报道。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正是从那时起,赵老积极投身于农村改革,参加了1982~1986年指导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五个中央“一号文件”的调查研究和起草工作、1987年中央5号文件《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和1988年《关于夺取农业丰收的决定》的起草工作。

未来四川的空间集中化发展战略——专访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戴宾80-81

摘要: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服从国家总体战略的需要,尤其是“三线”建设的需要,基本上没有提出独立的省域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后,四川立足于省情,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思路。那么,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区域发展战略有一个怎样的演变历程,有着怎样的经验与意义?为此,本刊特意专访了戴宾教授,请他为我们谈谈改革开放以来,四川所走过的一条“发展战略”之路。

改革开放30年30个关注与展望——全球视野下的城市发展30个关键词——绿色交通:怎样最人性化82-83

摘要:近年来,在美国一些大城市实施的快速公共汽车交通(BRT)就是美国为改进公共巴士服务质量所进行的大规模的工作。BRT规划的一个中心的概念是给予公交车辆优先权,其目标就是使人次运输量能力达到最大,而不是车辆的运输量能力。优先权的一种形式是为公交巴士设置专用右转车道,或者在快速道路上设置公交专用道。

新城建设:破解城市的无序扩张84-84

摘要:后工业化和信息时代,城市在有机生长,中心城区不仅没有衰落,反而焕发新的生机,一些西方国家经验值得借鉴。

旧城改造:化腐朽为神奇85-85

摘要:许多城市都提出小变、中变、大变的时限和目标。新城在建设,旧城在改造,这是一对矛盾,解决这对矛盾正是城市建设决策者不能回避的历史责任。城市的吐故纳新,注定了旧城改造工程刻不容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土地的有偿使用,房地产业的发展,住房的商品化,第三产业的兴起以及大量外资的引进,推进了旧城改造的发展,这无异于一场新的变革和冲击。

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国内外的榜样模式86-87

摘要:当前,成都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还面临着建设资金匮乏、部分社区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社区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等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