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石油大学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杂志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2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西部经济研究、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
  • 主管单位:陕西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 国际刊号:1008-5645
  • 国内刊号:61-1350/C
  • 出版地方:陕西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92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9
  • 综合影响因子:0.121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2014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杂志地质与勘探

伊朗北阿扎德干油田沥青质沉积特征

摘要:伊朗北阿扎德干油田原油的四组分和气相色质联用分析表明,原油饱和烃碳链分布范围较广,直连烷烃主峰碳为C16原油重质组分含量相对较高,石蜡组分少,芳烃组成非常复杂,其沉积环境为强还原和高盐度海相沉积环境;胶体不稳定系数及原油的流变性分析说明,该原油容易发生沥青质沉积;对伊朗原油沥青质初始絮凝点和沉淀量的研究发现,剂油比为O.21mL/g时,伊朗原油沥青质开始发生絮凝,利用标度方程对沥青质沉积的预测表明,当剂油比为0.27mL/g时,伊朗原油开始出现沥青质沉积,分子量较大的沉淀剂需要较大浓度才能引发沥青质沉淀,沥青质的沉淀量随沉淀剂分子量的增大而减小;分析注入不同体积天然气的特征化原油拟组分的变化情况,发现气举采油会导致沥青质的沉积初始压力升高,沥青质容易在井筒内沉积。
1-7

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砂岩储集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摘要:以碎屑岩储层地质学理论与方法为指导,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以岩心物性、孔隙结构等资料分析为基础,研究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砂岩储集层的主要岩性特征、储集空间、孔喉特征、物性特征及其受控因素。研究表明: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砂岩储集层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以粒间孔、粒内溶孔、铸模孔等次生孔隙为特征;储集层孔隙结构分为3种类型(Ⅰ类、Ⅱ类、Ⅲ类);储集层物性较差,总体为低孔低渗或低孔特低渗储集层;储集层物性受沉积相、物源体系及成岩作用的控制,其中沉积相是储集层形成的基础,物源体系控制物性平面分布,成岩作用决定次生孔隙发育。
8-13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及上古生界页岩孔隙类型及特征研究

摘要: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对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和上古生界的泥页岩孔隙特征进行观察,发现3种孔隙类型:①粒间孔,以黏土矿物间孔隙为主;②粒内孔,包括黏土矿物间孔隙、黄铁矿晶间孔和溶蚀孔;③裂缝,包括微裂缝和宏观裂缝。粒间孔和粒内孔是有效的页岩气储集空间,大量的微米一纳米级微裂缝是页岩气渗流的主要通道。由于热演化程度和干酪根类型的影响,有机质孔发育较少。
14-19

河流-湖泊沉积体系准层序识别原理及应用

摘要:针对河流相准层序难以识别的问题,将河流相沉积与湖泊(三角洲)相沉积联系起来,通过河流一湖泊沉积体系沉积基准面的升、降变化及沉积物供给速率的综合分析,探讨了河湖相准层序的形成和类型,指出:存在多种类型的河湖相准层序,不仅存在向上水变浅的准层序,也存在向上水变深的准层序;依据不同类型准层序组内部地层叠置方式以及地震反射样式分析可以识别不同类型的河湖相准层序;同时认为,河流相准层序是基准面短周期抬升沉积的结果,且仅由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组成。
20-24

澳大利亚Eromanga盆地海相页岩成熟度评价方法探讨

摘要:采用镜下传统方法测得澳大利亚Eromanga盆地白垩系Toolebuc页岩的镜质体反射率偏低,未达到生烃门限,但现场油气显示情况表明,Toolebuc页岩已进入生烃门限,传统方法测得的镜质体反射率不能反映该区域Toolebuc页岩的真实成熟度。分析研究认为,Toolebuc页岩干酪根类型以Ⅰ、Ⅱ型为主,Ⅲ型很少,且显微组分中镜质体含量比较低,因此,传统方法测得的镜质体反射率不能反映该区域Toolebuc页岩的真实成熟度。采用激光拉曼光谱多种显微组分荧光变化分析法(FAMM)及盆地模拟的方法对该区域Toolebuc页岩成熟度进行了新的评价,评价结果显示,Toole-buc页岩成熟度能达到O.7%以上,已进入生烃门限,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
25-28

陇东地区长7致密油储层微观孔喉结构特征

摘要:对11块不同渗透率级别的致密油岩心进行了恒速压汞测试,定量对比分析了孔喉特征参数的差异程度,明确了制约储层品质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不同渗透率级别样品微观孔喉特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喉道参数上,样品渗透率越小,小喉道所占比例越高,对渗透率起主要贡献的喉道所占比例越少,孔喉比差异增大;主流喉道半径与渗透率之间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渗透率较小时,主流喉道的较小波动会引起渗透率的明显变化;孔隙、喉道和总进汞量主要受渗透率影响,喉道进汞量受渗透率的影响更大。致密油储层物性(尤其是渗透率)受喉道参数(尤其是主流喉道)的控制,喉道半径大小制约致密油储层品质,影响开发效果。
29-33

锦州地区盐水泥浆井声波曲线的泥岩蚀变校正

摘要:为了得到锦州地区盐水泥浆井泥岩蚀变后可靠的时深关系,需要对声波曲线进行校正。校正方法是:根据泥质含量的高低将泥岩分类,并以浸泡时间较短的井作为标准井,对其他井利用均值方差法校正。校正结果表明,校正之后泥岩的声波时差值降低。用校正后的声波测井资料制作的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实际地震道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34-36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流-岩相互作用的岩石学记录对烃类运散的指示

摘要:通过野外宏观地质特征观察、显微岩石学鉴定、全岩主要元素分析,揭示了漂白蚀变岩石的岩石学判识标志。结合蚀变岩石及围岩方解石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分析、流体包裹体研究、有机质分析,进一步阐明了漂白蚀变岩石形成的流体环境,这些特征反过来又对研究区烃类的运移及散失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漂白蚀变砂岩与红色原岩相伴而生,其颜色变化趋势、裂隙铁质充填特征、显微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指示研究区曾经历过化学还原性流体作用。方解石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分析表明,其δ^13C较轻,大部分小于-10‰,指示存在有机碳源供给;流体包裹体特征显示,主要以气态烃及气液烃包裹体为主,成分主要为CO2和CH4,表明研究区经历过天然气作用;漂白砂岩及围岩有机质抽提特征显示,有机质成熟度高,而研究区煤系尺。小于0.5%,成熟度低,显然不是来自本地;盆地东北部天然气选散表明,其与研究区延安组顶部漂白蚀变砂岩关系密切。综合分析表明,漂白蚀变砂岩形成是上古生界天然气逸散后与近地表围岩发生流体一岩石相互作用的结果,该研究对厘定近地表烃类运散、特别是天然气的逸散提供了新的判识方法,可作为指示油气运散的间接标志。
37-42

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和贝叶斯判别函数研究深水油藏分类评价

摘要:针对目前深水油藏分类评价研究现状的不足,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和贝叶斯判别函数,建立了深水油藏指标选择标准和分类评价体系。优选世界三大深水油气区19例油田的特征属性参数作为典型样品集,采用模糊聚类分析对深水油藏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应用贝叶斯判别决策理论,建立了深水油藏分类评价的定量判别关系,对未知类型的深水油藏进行了定量分类评价。实例结果表明,应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和贝叶斯判别函数相结合进行深水油藏分类评价是有效的,该分类评价体系考虑的油藏参数更为全面,分类结果更为明显,对于深水油田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3-49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杂志石油工程

数值弥散和物理弥散对C02混相驱替效率的影响

摘要:为了明确CO2多次接触混相驱数值模拟过程中数值弥散与物理弥散对驱替效率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建立了二维的平面多组分数值模型,并结合对流一扩散差分方程的数值弥散相关理论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值弥散与物理弥散对CO2混相驱驱替效率的影响具有相似性,二者均能降低微观驱油效率、增加体积波及效率,但二者对驱替效率的影响机理不同。数值弥散使驱替前缘“模糊化”,增大体积波及效率,同时降低CO2与原油的混相性,增大残余油饱和度;在小规模非均质地层中,对流弥散效应会扩大油气两相区,造成驱替前缘参差不齐,增大体积波及效率,同时两相区扩大也会降低CO2与原油混相性,降低微观驱油效率。
50-54

基于实验方法的酸压裂缝分形研究

摘要:酸压是提高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的主要措施,酸压裂缝的形成和延伸直接影响到油气井产能。为此,采用分形方法研究酸压过程中裂缝的形成和延伸机理。首先推导出裂缝导流能力与裂缝分形维数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采用造缝后的岩心进行一次酸压和重复酸压实验,测试酸压前后裂缝导流能力的变化,得到一次酸压和重复酸压前后裂缝的分形特征变化。研究表明:酸压裂缝的几何形态及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其中一次酸压以酸蚀原始裂缝、促进原始裂缝延伸为主,酸压前后裂缝分形维数明显降低;重复酸压以造新裂缝为主,分形维数较一次酸压明显提高。
55-59

玻璃钢和两端金属对三分量阵列感应水平分量的影响研究

摘要:考虑不同地层电导率情况下玻璃钢和两端金属体存在时的物理问题,通过COMSOL有限元数值计算分析玻璃钢半径、两端金属体长度和距离变化对三分量阵列感应水平接收信号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玻璃钢的存在减少了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涡流,增大了水平线圈接收信号;金属长度的变化对各子阵列的影响可以忽略;两端金属体对接收信号的影响与周围地层的电导率有关,绝对误差与地层电导率近似成正比关系;金属与最近端线圈距离大于0.3m时,各子阵列测量信号受金属影响可以忽略。
60-65

石油电动钻机井场电网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改进研究

摘要:针对电压波形畸变严重的石油电动钻机井场电网,提出了一种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PAPF)的改进方法,采用直接功率控制(DPC)中的滞环控制方法和带基波提取及周期平均值滤波器(CMF)的改进α-β检测方法提高井场电网性能。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PAPF可以有效抑制井场电网的无功和谐波,具有更好的动态性能。
66-69

基于四维变分的油藏数模自动历史拟合方法

摘要:应用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的四维变分资料同化方法,将油藏初始参数场和历史拟合时间段内的动态资料作为约束条件,将历史拟合过程转化为非线性规划中求解定义在多维空间的最优化问题,采用Levenberg-Marquardt优化算法求解目标函数极小值,从而建立基于四维变分资料同化的油藏自动历史拟合模型。将某小断块油藏渗透率和油水相渗曲线作为被估参数,自动拟合油藏产油量和含水率历史数据。结果表明:应用四维变分资料同化方法进行油藏数模自动历史拟合是可行的,可大幅提高历史拟合的效率。
70-73

不对称垂直裂缝井产量递减规律

摘要:针对油气藏改造时形成的垂直裂缝的不对称性和裂缝导流能力的时变性特征,基于不稳定流理论,应用复位势理论、叠加原理和数值求解方法,推导出低渗油藏垂直裂缝井产量的动态预测模型。利用实例分析了各因素对油井产量动态递减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裂缝非对称率对油井产量变化影响较小,不共面夹角对油井产量变化影响较大;裂缝越长,其导流能力越大,则油井产量越高,产量递减速度越快,而随着裂缝长度和导流能力增加,产量增加幅度逐渐变小;裂缝导流能力衰减系数越大,则油井产量越小,产量递减速度越快,随着导流能力衰减系数增加,产量下降幅度逐渐增大。
74-77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杂志化学与化工

油基钻井液流变参数影响因素探讨

摘要:测试不同油基钻井液体系不同温度下的流变参数,并对其在不同温度下的流变模式进行拟合。实验结果表明,以5号白油为基础油配制的不同油基钻井液体系在4-65℃内都属于赫巴流变模式。采用正交设计和极差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钻井液各组分对钻井液赫巴模式3参数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因素,油水比对赫巴模式3参数的影响幅度最大,相同测试温度下,油水比越低,体系的动切力越大,流性指数越小,稠度指数越大。油水比对体系动切力的影响幅度随温度增加而降低,对流性指数的影响幅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而对体系稠度系数的影响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温度越高,钻井液体系的动切力和稠度指数越小。
78-83

GRF-C02清洁泡沫压裂液流变特性实验研究

摘要:基于管式流变仪原理使用大型高温高压泡沫压裂液实验系统,对GRF体系的CO2清洁泡沫压裂液流变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研究了其流变特性受温度、泡沫质量、剪切速率和压力影响的规律,得出了压裂液流变参数的计算关联式,GRF-CO2清洁泡沫压裂液流变指数、流变系数的计算关联式平均误差均小于10%,能够满足实际工程需要。
84-88

新型高密度钻井液加重剂Mn304的研究及性能评价

摘要:分别用激光粒度仪、ζ电位仪、扫描电镜以及红外扫描动态稳定测试仪分析了四氧化三锰、重晶石、铁矿粉的粒度分布、表面电性、微观形状以及动力稳定性,对这3种加重材料单独加重及复配加重形成的高密度钻井液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四氧化三锰颗粒小、呈球形、表面活性高、沉降速率小,加重形成的高密度钻井液表现出良好的流变性、沉降稳定性和润滑性;但高温高压滤失量增大,可以通过优选架桥粒子及降滤失剂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与传统加重剂复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高密度加重材料的缺陷。综合考虑高密度钻井液性能,四氧化三锰是高密度钻井液理想的加重材料。
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