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石油大学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Xi'an Shiy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 61-1350/C 国内刊号
  • 1008-5645 国际刊号
  • 0.79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是西安石油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西安石油大学学报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资源经济研究、西部经济研究、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语言文学、高等教育、哲学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2010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杂志地质与勘探
辽河东部凹陷古近系页岩气聚集条件分析1-5

摘要:页岩气是一种现实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通过对大量录井、钻井、地球化学、实验测试及生产测试结果等资料的分析,认为辽河东部凹陷古近系3套泥页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类型以腐泥腐殖型和腐殖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变化范围宽等特点,具备形成页岩气的物质基础.泥页岩中微裂缝和裂缝发育,为游离态气体的赋存提供了有利的储集空间,且泥页岩吸附甲烷能力强,吸附量大,泥页岩段普遍存在气测全烃异常,蕴藏着巨大的页岩气资源.在新开油田、黄金带油田以及桃园气田附近气测全烃异常明显,是页岩气成藏的有利地区.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三叠系成岩作用及其影响因素6-12

摘要: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三叠系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相等沉积类型的砂砾岩体。地层埋深变化大,成岩作用复杂.对其成岩作用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乌夏地区三叠系储层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等多种成岩作用,目前多处于早成岩B亚期和中成岩A亚期成岩阶段,储层的孔隙演化与成岩作用密切相关,早期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使原生孔隙遭受破坏的成岩作用类型;中成岩A期,有机质成熟产生有机酸使次生孔隙发育,储层物性有所改善;后期自生胶结物的充填作用是次生孔隙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沉积环境、岩石成分、孔隙流体性质及构造应力是该区成岩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间接影响储层物性发育,这对预测本区三叠系储层物性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南堡凹陷断裂系统形成机制及构造演化研究13-17

摘要:基于南堡凹陷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成果,结合平衡剖面技术可以判断断裂系统的发育情况、研究断裂系统形成机制、重现凹陷的构造演化历史.结果表明南堡凹陷构造样式可分为“坡坪式”、“铲式”和“多米诺式”构造样式,构成了深部的“Y”型断裂组合、浅部的“X”型断裂组合.古近纪为凹陷的裂陷发育阶段,其发育机制为郯庐断裂带控制的伸展变形机制;新近纪为凹陷的拗陷发育阶段,其发育机制为重力、热演化共同控制沉降机制.现今不同圈闭类型的构造格局主要受古近纪构造活动及东营、馆陶期构造活动的控制,受断裂发育演化的影响.

相对高放射性砂岩成因及储集性能定性评价——以鄂尔多斯盆地志丹油田长6油层组为例18-21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志丹油田长6部分砂岩放射性较高,且整体具有低阻特点.相对高放射性和低阻特征给测井识别砂泥岩带来一定的困难,易把相对高放射性砂岩当成泥岩处理,从而造成有效储层的漏失.以生产动态资料为根据,利用测井和岩心资料,结合岩石物理分析,对相对高放射性砂岩的成因及其储集性能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认为,研究区长6储层砂岩的相对高放射性是钙碱性火山物质溶解、蚀变造成Th、U的富集而形成的;火山物质沉积方式不同,相对高放射性砂岩储层自然伽马曲线形态特征不同,储集性能也有差别;水携式含凝灰质砂岩自然伽马曲线呈箱状、中一高值放射性,储集性能较好,空降型凝灰岩自然伽马曲线呈尖刀状、高放射性,储集性能较差.

车西洼陷沙三上亚段滑塌浊积砂体的沉积特征22-25

摘要:沙三上亚段沉积期,在车西洼陷南坡曹家庄断阶带的车40和车44断阶发育了数量众多的滑塌浊积砂体.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和相关测试资料分析,对滑塌浊积砂体的岩性以及空间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浊积砂体具有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的特点,结构和构造均反映砂体为滑塌后再沉积的产物.总结了滑塌浊积砂体的3种相序类型,即正粒序重力流型、正递变重力流型、砂泥互层型.对不同砂组储层的空间展布形态和发育规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滑塌浊积砂体的成因机制,认为三角洲的快速推进为其形成提供了先决条件,而同沉积断裂强烈活动引发的地震是其最主要的触发机制.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下二叠统山西组2段优质储层主控因素探讨26-29

摘要:通过对岩心、露头剖面观察、镜下薄片鉴定、物性、电性及含油气性等分析,系统归纳总结了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下二叠统山西组2段优质储层的特征,其具有粗粒、高石英、低杂基、低软岩屑、低长石含量等“一粗一高三低”的特征,孔隙类型为以原生粒间孔为主的复合型孔隙,具有良好的储集性.研究认为山2段储层储集性优劣受控于物源分异、沉积体系演化及烃类早期充注.物源分异控制石英砂岩东西分带;沉积体系演化反过来控制优质储层发育;同时,烃类早期充注抑制了石英的次生加大,使大量原生孔隙得以保存.

姬塬油田胡150-胡153区长4+5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30-33

摘要:姬塬油田胡150-胡153区长4+5油层组储层主要为湖泊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属典型的低孔特低渗砂岩储层.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铸体图像分析、阴极发光、高压压汞等测试技术手段,对该区长4+5储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层性质明显受原始陆源组分、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陆源碎屑组分是后期成岩作用改造的物质基础,储层性质受沉积相或微相的控制,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储集物性明显优于其他微相砂体,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优劣起主导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导致储层致密,物性变差,溶蚀作用尤其是长石的溶蚀作用对本区储层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青平川油田延长组长2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34-38

摘要:根据地表露头、钻井岩心、测井资料以及粒度分析,并结合前人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延长组长2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成果,指出青平川油田长2油层组为辫状河沉积,主要的沉积微相类型有心滩、河道充填以及漫滩和漫滩沼泽等,其中心滩为研究区微相类型的显著特点.对研究区长2油层组的试油试采数据、含油井段岩心观察以及测井相分析研究表明,厚度较大、连通性较好的河道砂体为主要的油气富集相带,但同时受到储层非均质性、构造和水动力等因素的影响,油层被分割成不规则的块状,形成构造-岩性油藏或构造-水动力油藏等;长2辫状河河道砂体是良好的储层,下部长7烃源岩是直接的油气来源,上部长1含煤地层对其起到区域盖层作用,从而在纵向上形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杂志石油工程
斜井井眼净化模型及其应用研究39-43

摘要:井眼净化始终是斜井钻井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使现场的工程技术人员较准确地确定井眼清洗水力参数和施工参数,达到指导实际工程的目的,从实用的思想出发,以井斜角不同岩屑的运移机理和井眼清洗要求不同为依据,将整个井眼按井斜角的不同划分为多个井段,分段建立了能进行工程实际计算的井眼净化模型,并开发了相应的应用软件.该软件能依据给定的井眼条件和施工参数,预测是否能满足井眼净化要求;或从满足井眼净化的需求出发,给出合理的施工参数.

深层稠油混合高温蒸汽吞吐工艺参数优化研究与实践44-47

摘要:为了提高深层超稠油油藏注蒸汽吞吐热采中地层蒸汽干度及其加热降黏效果,提出了混合高温气吞吐热采工艺技术,即在常规蒸汽吞吐过程中,混入氮气、二氧化碳或烟道气(主要由氮气和二氧化碳组成)等非凝析气体,以有效控制注蒸汽过程中的热损失;并根据汽/液两相流体动力学和热力学原理,建立了深层稠油井混合高温蒸汽吞吐过程中井筒温度梯度、井筒压力梯度、混合流体干度及物性参数等的定量计算数学模型,以对注汽井的井筒动态进行系统分析与控制.以胜利油田孤东G051X11井为例,发现注汽参数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碳酸水对岩石润湿性及渗吸采收率的影响实验48-50

摘要:渗吸作用是油藏基质原油开采的关键,CO2溶入地层水将对渗吸作用产生影响.进行了亲水岩心的润湿性转变实验,测试了亲油岩心在碳酸水浸泡前后润湿接触角的变化,比较了亲油性岩心在碳酸水和盐水中的渗吸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模拟油浸泡法使得岩心润湿性变为油湿性;油湿性岩心经过碳酸水浸泡可使润湿性向水湿性转变;碳酸水有利于改善油湿性岩心渗吸效果,促进渗吸过程的进行.

稠油胶质沥青分散解堵剂性能评价与现场应用51-53

摘要:为了解决稠油开采过程中由于胶质沥青沉淀析出堵塞储层,造成蒸汽吞吐开采中注汽压力高以及井筒举升和管线输送困难等问题,提出了稠油胶质沥青分散解堵技术,并对稠油胶质沥青分散解堵剂进行性能评价.室内评价与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分散解堵剂能极强地溶解、分散稠油中的胶质沥青及杂环芳烃,并能抗凝固防沉降,在温度低于10℃以下仍具有较好的溶解分散能力.注汽过程中添加该分散解堵剂能有效防止胶质、沥青质沉积,疏通液体流动通道,大幅度降低注汽压力;此外还能有效降低稠油黏度,提高原油在低温下的流动性,改善稠油在井筒的举升能力及地面的集输效果.

AL-F1防砂剂在延长油田浅层压裂中的防砂效果评价54-57

摘要:针对延长油田七里村采油厂压裂井存在间歇性出砂而导致砂卡泵等事故而影响油井正常生产的问题,通过对低温浅层压裂井出砂原因的分析,优选出了适合七里村采油厂压裂井的防砂技术——AL—F1防砂剂缝内防砂技术.室内评价了AL—F1防砂剂的导流能力及防运移性能,并通过6井次现场试验考察了AL—F1防砂剂的压裂防砂效果.室内性能评价和现场试验表明,AL—F1防砂剂在七里村采油厂压裂井上的防砂效果较好,完全适用于延长油田低温、低产、间歇出砂压裂井的防砂控制.

青海涩北气田形成5大系列25项主体开发技术57-57

摘要:截至目前,青海油田在涩北气田的开发实践中,已在气藏工程、测试计量工艺、钻井工程、采气工艺、地面集输净化5个方面形成5大系列主体技术,为气田大规模科学高效发展奠定了基础.据介绍,这5大系列技术包括砂体精描、产层组类、动态分析、分采测试、探边测试解释、井控安全、水平井、防砂冲砂、多层分采、井下节流、常自动排污、无人值守等25项具体技术.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杂志化学与化工
一株产表面活性剂的菌株的筛选及现场试验研究58-60

摘要:从胜利油田油水样中分离到一株高温条件下能够利用烃类产生表面活性剂的菌株A2,经鉴定属于Petrobaeter.该菌株对两种原油的降解、降黏和降凝结果表明:对孤岛油的降解率较高,为39.81%,对甘17油的降解率达22.60%;对孤岛油的降黏率可达37.95%,对甘17油的降黏率为25.00%;A2可将孤岛油和甘17油的凝固点降低2.5℃.通过菌株作用岩石表面,表明该菌株对玻璃试片作用后其接触角降低最为明显,高达72%,接近于对照菌样的5倍;石英和灰岩的接触角也分别降低了68%和24%.表明A2具有一定的改变岩石表面性质的能力.增油效果评价实验结果表明:A2菌在中一驱Ng3油藏条件下,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9.3%.现场实施后取得了降水增油效果,试验区含水下降2.1%,累积增油0.36×10^4t,提高采收率0.21%.

Ni(Ⅱ)/PNP催化体系催化乙烯齐聚的研究61-64

摘要:合成了3种PNP配体,与Ni(Ⅱ)形成催化剂,在助催化剂甲基铝氧烷(MAO)存在的条件下,催化乙烯齐聚.试验结果表明:镍系催化剂催化活性最高可达4.65×10^5g/(mol·h),α-烯烃选择性达76.40%.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及质谱对配体及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

新型油田回注水杀菌剂的杀菌特性65-68

摘要:为了解决油田回注水杀菌剂苯扎氯铵[1227]的耐药性问题,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双子结构季铵盐,4,4’-(1,5-戊撑二羟基)双(1-碘化十二烷基吡啶),命名为PA-12.研究了该季铵盐对于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和腐生菌的杀菌特性.结果表明:PA-12的最低杀菌质量浓度与传统的油田回注水杀菌剂1227相比低一个数量级,对于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和腐生菌的平均达到了5.2mg/L.PA-12对于环境温度和pH的变化都能够保持杀菌活性的稳定性.即使在10℃时PA-12的最低杀菌质量浓度也不高于60mg/L,对于油田回注水的杀菌作业具有实际意义.pH几乎不影响PA-12的杀菌能力.

石化主要产品产量将保持增长68-68

摘要:今年前两个月,石油和化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6%,其中化学工业增长27.3%.预计今年上述两项增加值将分别增长12%和17%左右.此外,原油产量接近2亿t,乙烯产量1300万t,化肥产量6700万t左右,分别增长6%、22%和1.5%左右.这是3月18日,CCIN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举办的《中国工业经济运行2010春季报告》会上得到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