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石油大学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Xi'an Shiy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 61-1350/C 国内刊号
  • 1008-5645 国际刊号
  • 0.79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是西安石油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西安石油大学学报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资源经济研究、西部经济研究、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语言文学、高等教育、哲学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2005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杂志地质与勘探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中浅层油气成藏体系定量研究1-6

摘要:滨北地区中浅层纵向上可以划分出2套成藏组合,即浅部成藏组合和中部成藏组合;每套成藏组合都可以划分出3个成藏体系,利用油气成藏门限理论对2套成藏组合的各成藏体系的油气成藏门限进行了计算,结合生油量的计算结果,对各成藏体系进行了定量评价.得出结论:滨北地区浅、中两套成藏组合的各成藏体系,天然气都没有进入成藏门限,石油只在成藏体系Ⅱ和Ⅲ进入了成藏门限,并有一定的可供聚集油量,其中,浅部组合成藏体系Ⅱ和Ⅲ的可供聚集油量分别为12.66×108 t和6.17×108 t;中部组合成藏体系Ⅱ和Ⅲ的可供聚集油量分别为5.09×108 t和2.72×108 t.

剩余油“势控论”的初步构建及再生潜力区模式7-11

摘要:油田开发(注水)中剩余油的分布与富集规律受油藏的静态与动态因素控制,低势闭合区是形成经济可动剩余油的必要条件,是油藏剩余油可能分布与富集的基本单元,而仅立足于单一的静态因素的"正向型微构造"控油论不能合理地解释开发实践中潜力区的新类型与新领域.由此提出并初步构建了剩余油的"势控论"理论,摆脱了油田剩余油分布与富集的"正向型微构造"控油论的束缚,同时,建立了"动态富集再生油藏成藏模式",为目前油田剩余油研究与实践领域的开拓提供了理论基础,拓展了油田的挖潜领域与方向.这将对我国老油田后期的挖潜与提高采收率,尤其是特高含水低效开发油藏的战略调整、停产与半停产油藏的产能恢复及废弃油藏的再度开发等二次采油期的延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川盆地北部热史波动模型的建立和应用12-15

摘要:基于四川盆地北部沉积波动的特点,结合该区的实际地质特征,在该区初步建立了热史波动模型,并应用该模型结合镜质体反射率古温标对四川盆地的大地热流史演化进行恢复,同时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检验.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志留纪至二叠纪大地热流值波动上升,波动幅度不大,热流值总体相对较低(50 mW/m2),此阶段热流值的波动主要是在海西构造运动作用下,地壳抬升或下降造成的;二叠纪至早侏罗世,是本区热流值最高阶段,最高可达56 mW/m2,并且持续时间达到35 Ma,之后降低;此后大地热流值随时间波动上升.从热史波动曲线可以看出,这些波动主要是各期构造运动作用造成地层的抬升剥蚀而形成的.波动热史模型模拟的结果为该区成藏演化史研究奠定了基础.

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温宿凸起油气运聚过程模拟实验研究16-20

摘要:为了研究乌什凹陷-温宿凸起构造的油气运聚过程,预测有利的油气分布区,本文以过乌参1井剖面为地质模型,并结合该区的地质特征建立油气运移过程物理模拟的二维实验模型.模拟实验揭示:温宿凸起是油气运聚的目标指向区,断层在油气运聚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驱动力相同的情况下,高渗透性砂岩层易于成为油气运移的运载层及有利储集层;泄压区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区,在温宿凸起北部边界出现的变质岩分布带,有可能成为油气运移的屏障,寻找油气时应该避开,有断层沟通的潜山及砂体才是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杂志石油工程
孤东油田防砂方法优化决策技术研究21-23

摘要:首先在研究影响各防砂效果因素、有效期等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计算孤东油田各区块、各层位、各防砂方法有效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现场验证;然后在综合分析各防砂方法原理、特点、适应性等的基础上,采用模糊数学原理,建立了防砂方法优化决策的技术评价模型和经济评价模型.通过对3 000余井次的现场验证和应用表明,采用该优化决策技术不仅提高了防砂成功率和有效期,克服了防砂工艺决策的盲目性,而且还降低了防砂措施的费用,保证了油田生产的顺利进行.该技术对同类油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油房庄注水井对油层的伤害及其因素研究24-26

摘要:为了解决油房庄长1油藏目前注水井注水压力普遍偏高、注水困难、地层压力下降快、增注措施后有效期短等问题,从地层特性、注入水水质、机杂堵塞、结垢等方面评价了可能对储层造成的伤害及伤害程度,得出了该区长1油藏伤害主要是结垢伤害,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

埋地热油管道停输后周围土壤温度场的数值模拟27-29

摘要:为精确模拟管道周围土壤温度场,建立了埋地热油管道周围土壤温度场数学模型.在模型中,根据管外不同位置处土壤受热油管道散热影响的大小,将管外热影响区域简化为矩形并分为两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距管外壁0.5 m内的环形烘干区域.针对该模型,编制了有限元程序计算管道周围土壤温度分布.计算结果表明,管外径426 mm、管内油温65.0 ℃、管道埋深处自然地温9.0 ℃时,矩形热影响区域的水平边界距管中心距离在13 m左右;若管道停输40 h,仅管道周围1.1 m内的土壤温度发生变化,为管道停输再启动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柠檬酸铝胶态分散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特征30-33

摘要:利用胶结砂和填充砂2种多孔介质物理模型,通过岩心流动试验的方法评价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柠檬酸铝胶态分散体系(HACDS)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性能.试验表明:随多孔介质中HACDS注入量的增加,水驱压力波浪式升高;HACDS的残余阻力系数随流速的增加而减小;HACDS的残余阻力系数远大于同浓度的HPAM溶液的残余阻力系数;成胶后的HACDS较未成胶的HACDS具有更好的封堵效果;HACDS具有选择性封堵作用;HACDS的突破压力梯度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大,而且重复注入后,突破压力梯度大幅提高,是一种较好的调剖材料.

光散射法粒度测量技术在钻(完)井液屏蔽暂堵配方设计中的应用34-36

摘要:为了使屏蔽暂堵钻(完)井液在井壁上形成渗透率接近零的泥饼,需要测量暂堵颗粒的粒度.介绍了光散射法粒度测量技术的原理、特点,并介绍了它在储层保护钻井液配方设计中的应用.与其他传统的粒度测量方法相比,它具有测量速度快、样品用量少、测量范围宽,无需用标准物进行标定等特点,是定量设计屏蔽暂堵钻(完)井液配方、优选暂堵颗粒的好方法,在石油行业及其它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该技术成功地为塔里木、青海、长庆等油田设计屏蔽暂堵型钻(完)井液配方.

含蜡原油管输的通用速度分布与温度分布37-40

摘要:以控制流体流动的动量方程、能量方程和描述流体流动特性的本构方程作为基本方程组,对定壁面温度和定环境温度两种热边界条件下的含蜡原油圆管流动的速度分布与温度分布进行了解析求解.分析与计算表明:所得解析解普遍适用于含蜡原油的各种流变行为.当屈服应力τ0不等于零时,在管中心存在着柱塞流,柱塞半径r0与τ0成正比;在柱塞内,速度与温度沿径向呈均匀分布;在柱塞外,速度与温度沿径向呈曲线分布.通过实例计算,分析了流变参数对速度与温度分布的影响,为含蜡原油管输中压力损失和热力损失的准确计算奠定了基础.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杂志化学与化工
P(AM-DM)的反相乳液聚合研究41-44

摘要:应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研究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与丙烯酰胺(AM)的共聚物P(AM-DM)合成过程中单体质量分数、引发剂质量分数、体系的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所得聚合物特征黏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以VA-044为引发剂且质量分数为0.3%、单体质量分数为20%、DM/AM物质的量比为0.4、体系pH为5、在55 ℃反应5 h、油的体积分数为30%时,所得产物的特征黏数达12以上.用所得的P(AM-DM)聚合物处理辽河油田、胜利油田的含油污水,当特征黏数超过12且使用浓度为1.0 mg/L时,处理后水的透光率可达到90%以上.

吐温-80与脂质体膜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45-48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微乳液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研究49-52

摘要:以甲醛、二甲胺和丙烯酰胺为原料,通过Mannich反应首先合成阳离子单体N-(二甲氨基)甲基丙烯酰胺,然后用反相微乳液聚合制得不同阳离子度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乳液(CPAM).通过探讨反应过程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最佳的制备工艺,并对制成的产品进行了性能研究.当反应温度50 ℃,物质的量比n(丙烯酰胺)∶n(甲醛)∶n(二甲胺)=1∶1.2∶1,反应时间为2 h时,制备的阳离子单体可使乳液聚合的产品获得最佳的阳离子度.通过正交实验反映了单体质量分数、引发剂质量分数、油水相体积比以及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单体质量分数为30%,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8%,油水相体积比1.2∶1,反应温度40 ℃时产品的絮凝效果最佳.在常温、酸性条件下,CPAM对硅藻土的絮凝效果良好.

超声波对固体颗粒表面性质的影响53-55

摘要:研究了在不同频率、功率、时间、温度条件下超声波对固体颗粒大小的影响;探讨了超声波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固体颗粒表面解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功率越大、时间越长,超声波作用后固体颗粒粒径均值越小.温度升高,固体颗粒的运动性能增强,超声波作用后粒径均值在55 ℃时最小,且在频率为40 kHz、功率为50 W、作用时间为50 min及55 ℃时,颗粒长轴均值从12.575 μm减小到7.799 μm,短轴均值从6.998 μm减小到5.453 μm.同时超声波发生器的功率越大、时间越长、温度越高,黏土颗粒表面吸附HDTMA的解吸率增大,且当频率为80 kHz、功率为50 W、时间为50 min、温度为65 ℃时,其解吸率可达64.69%.

MA-AA-MAS三元共聚物的制备及其阻垢性能研究56-58

摘要:以水为溶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马来酸酐(MA)、丙烯酸(AA)和甲代烯丙基磺酸钠(MAS)为单体合成了三元共聚物.探讨了该共聚物转化率、平均分子质量、阻垢分散效果与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单体MA,AA,MAS物质的量比为3.0∶1.0∶0.6,引发剂质量分数为单体总量的14%,反应温度应控制在90 ℃,反应时间为4 h时,所制得的共聚物性能最佳,单体转化率为90.1%,对CaCO3和Ca3(PO4)2的阻垢率分别达到98.2%和92.1%.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杂志机械工程
内压容器筒体大开孔结构的弹塑性应力分析59-62

摘要:针对内压容器筒体开有大直径孔后会产生很高的应力集中这一问题,在考虑材料塑性变形特性的前提下,对不同开孔率的内压容器筒体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内压容器在大开孔状态下,孔周边应力集中很严重,其中孔与筒体的相贯线最高点表现为强烈的周向应力特征,相贯线最低点则表现为轴向应力特征.在逐步加载过程中,加载前期孔周边应力呈线性增长,而后表现为高应力范围的扩大.对于均处于塑性阶段的结构而言,开孔率的大小对高应力区的分布范围影响较大.分析大开孔内压容器筒体结构的应力分布时,材料的非线性特性对分析结果有很大影响.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杂志电子工程及自动化
电缆式地层测试器中的取样技术研究63-67

摘要:介绍了RFT,FMT,MDT和RCI等电缆地层测试器取样功能的工作过程和原理,并从技术层面上对比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另外,通过现场电缆地层测试需求分析,应用油藏工程方法推导出了取样过程中已取样品的体积估算公式,为实际取样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杂志计算机及其应用
基于Web Services的文档管理系统的实现68-71

摘要:传统的文档管理系统只能满足企业内部用户的需求,不能与合作伙伴及客户共享.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建立了面向不同用户的文档管理系统是非常必要的.详细讨论了如何采用Web Services技术来实现一个企业的文档管理系统.首先描述了系统基于B/S体系的四层系统结构,然后介绍了Web Services技术的一些特点和Web服务的创建和调用方法,最后详细论述了Web Services技术在文档管理系统中的具体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