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石油大学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Xi'an Shiy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 61-1350/C 国内刊号
  • 1008-5645 国际刊号
  • 0.79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是西安石油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西安石油大学学报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资源经济研究、西部经济研究、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语言文学、高等教育、哲学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2005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杂志地质与勘探
地层异常高压形成机理的研究1-7

摘要:通过对地层中各种不同异常高压形成机理的系统分析,认为不同的异常高压形成机理具有不同的作用对象和作用范围,不均衡压实、构造挤压、生烃增压和流体热膨胀增压是异常高压形成的主要机理.不均衡压实增压主要在泥岩或大套泥岩内砂岩中有作用,生烃增压则主要发生于成熟-高成熟的烃源岩中,流体热膨胀增压主要发生于封闭体系中,三者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构造挤压作用增压主要发生于压性盆地中,在前陆盆地山前带具有普遍意义.流体密度差增压主要发生于油气藏范围,主要产生局部异常高压.矿物成岩作用引起的超压主要发生于储层中,仅是辅助的异常高压形成机理.水压头对某些盆地的超压形成有一定作用,缺乏普遍性.渗透作用对超压意义不大.实际的含油气盆地中,往往是某一种或几种成因占主导地位,而其他成因基本不起作用或作用不明显.所以,必须具体盆地具体分析.

中国在量子信息实验领域取得重大突破7-7

摘要:中国科学家通过实验,成功使一定空间范围内的5个光子之间存在了“感应”效应,从而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五粒子纠缠态以及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形传输的实验,这标志着中国在量子纠缠领域进入国际领先水平。

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与分布控制因素分析8-12

摘要:通过对乌尔逊凹陷构造、沉积、源岩、盖层、断层、运移路径和圈闭条件与油气藏的叠合的研究,分析了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因素,认为构造反转带是油气成藏有利构造区;扇三角洲和浊积扇是油气成藏的有利环境;盖源空间质量匹配控制着油气的空间分布;断裂控制着油气的运聚成藏及分布层位;油气运移路径的汇聚区位于南屯组烃灶内或其附近,有利于鸟尔逊凹陷油气的运聚成藏.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源岩、盖层和断裂及其时空匹配关系是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与分布的主控因素.

我国石油分支井钻井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12-12

摘要:2004年5月下旬,由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钻井工程技术公司巴州钻井技术分公司完成的分支水平井TK908DH井顺利完钻,并创造了我国分支水平井5239.88m最深新记录,标志着我国分支井钻井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排烃门限理论在大杨树盆地的应用13-16

摘要:排烃门限是油气源岩在沉积埋藏过程中生成的油气满足了源岩自身各种形式的残留需要后开始大量排烃的临界地质条件.通过源岩生烃量减去残留烃量判别排烃门限,进而求得排烃量和油气资源潜量的办法,可以规避复杂的排烃机理问题.大杨树盆地是松辽盆地一重要盆地,暗色泥岩生烃条件理想,有机质已经成熟,但资源前景一直不明朗.利用排烃门限理论对盆地油气资源前景进行研究表明,源岩已经进入排油气门限并开始大量排烃,天然气勘探前景好于液态石油的勘探前景.盆地可聚资源量达(1 834.477 4~12 134.1 635)×104 t,显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

纳米表征技术的新进展16-16

摘要:纳米表征技术是高新材料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交叉融合的技术,对高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纳米材料包括纳米颗粒及其以纳米颗粒为基础的材料;纳米纤维及其含有纳米纤维的材料;纳米界面及其含有纳米界面的材料.纳米材料的性能与其微观结构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研究纳米材料微观结构的表征对认识纳米材料的特性,推动纳米材料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塔里木台盆区有效源岩排烃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17-22

摘要:根据排烃门限理论,利用生烃潜力法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中下寒武统和中上奥陶统2套烃源岩在不同地质时期的排烃特征.研究表明,寒武-奥陶系源岩存在3个重要排烃期:加里东晚期(O-S)、晚海西-印支期(C-T)和燕山-喜山期(K-Q);中下寒武统源岩累积排烃量3 587亿t,第一、第二个排烃期为其排烃高峰,早期成藏为主;中上奥陶统源岩累积排烃量714亿t,从石炭纪开始大量排烃,第三个排烃期为其重要排烃阶段,晚期成藏为主;供烃中心在地质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变迁.

英特尔硅研究取得突破新技术将加快PC速度22-22

摘要:英特尔一项新技术可能使企业数据中心乃至个人电脑的价格大幅降低,研究人员成功地用平常的硅建立了将数据转化为光线的设备。

埕岛油田微幅度构造研究23-25

摘要:为了达到极浅海埕岛油田高速高效的开发效果,从埕岛油田整体构造入手,进行了精细构造解释,并根据埕岛油田定向井多的特点,对砂体进行了平面和纵向归位,从而落实了砂体顶面微构造的准确形态.并统计了各种微构造与含油性的关系.开展了微构造类型与累油含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构造高部位和正向微构造含油性好,累油高,含水上升慢;负向微构造含油性差,累油低,含水上升快.最终确定了有利的剩余油分布地区,包括正向微构造和断层夹持形成的微构造等,并为埕岛油田下步挖潜指出了方向.

沉积盆地侵入岩区的异常“温度场、压力场和地球化学场”与油气的关系——以东营凹陷纯西辉长岩为例26-29

摘要:通过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等分析,发现纯西辉长岩周围烃源岩具有有机质含量极低、高熟和裂缝发育以及油气比较丰富等特征.研究表明,其根源是辉长岩形成的特殊温度场、压力场和地球化学场;辉长岩形成的异常高温大大促进了烃源岩热演化,并提高了生烃量;高压产生的大量裂缝为烃源岩排烃和油气聚集提供了通道和储集空间;而辉长岩带来的深源氢对烃源岩起到加氢作用,扩大了生烃量.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杂志石油工程
阵列侧向测井响应的多参数反演30-33

摘要:构建了二维阵列侧向测井多参数反演算法.建立了侵入过渡带地层模型,该模型把径向地层分为井眼、冲洗带、过渡带和原状地层,其中过渡带的电阻率线性变化,可以较好地描述真实侵入过程的特性.用修正阻尼最小二乘法对模型中的冲洗带电阻率、原状地层电阻率、冲洗带半径和过渡带半径4个参数进行了反演计算.结果表明,与传统阶跃模型相比,基于侵入过渡带地层模型的反演算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收敛性,减小了解对初值的依赖性,抑制了解的分布范围,增加了反演结果的可信度.

裂缝性储层岩石自吸水性实验研究34-36

摘要:通过岩心自吸水实验研究,表明南翼山某区块裂缝性储层有强的自吸水能力,吸水速度快,在20 h内即可达到较高的自吸水饱和度,终吸水饱和度平均为54.5%,终吸水驱油效率平均为37%;且黏土矿物含量越高,吸水量越多,岩心膨胀越严重,平均体积膨胀4.5%.自吸水后对储层渗透率伤害严重,平均可达到81.8%.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水侵入储层.

内源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研究37-42

摘要:在分析国外内源微生物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单12区块原油和原生水模拟地层条件,进行了内源微生物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研究.对残余油采收率、系统压力、醋酸根含量、生物气产量及组成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采用空气辅助(液气比1:10)激活好氧微生物,经过36 d的培养驱替,残余油采收率提高了4.7%;依赖于整个油层生态系统的改善,在激活的厌氧微生物的主导作用下,经过两轮次77 d的培养驱替,残余油采收率提高了8.3%;实验结果验证了注水油层中好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演替降解石油的两阶段生物过程,生物气中甲烷的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最高达74.4%;而始终未检测出硫化氢,说明硫化氢的产生得到了有效抑制.

世界规模最大的纯IPv6互联网在我国建成42-42

摘要: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工程取得重要进展.2004年12月25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等8部委联合宣布,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核心网CERNET2主干网正式开通,这是世界规模最大的纯IPv6互联网,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它的开通标志着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全面拉开序幕,在世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中占得先机.

稠油油藏注CO2吞吐适应性研究43-46

摘要:以辽河油田的高升、冷家堡油藏为例,运用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方法对稠油油藏注CO2吞吐进行了适应性研究.研究表明:原油黏度是影响CO2吞吐效果最敏感的参数,随原油黏度增大,换油率增大,可以选择原油黏度较高的油藏进行CO2吞吐;对于有一定自然产能的油藏来说,含油饱和度并非越高越好,而是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对于普通稠油,随原油黏度改变,合适的含油饱和度、孔隙度范围随之改变.作出了普通稠油的黏度&含油饱和度图版、黏度&孔隙度图版,同时结合油田实际作出了两种不同标准的经济适应性图版.所得的结果对辽河稠油油藏选择合适的CO2吞吐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聚合物溶液磁处理参数优化研究47-49

摘要:采用系列磁化器研究了磁处理对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黏度的影响.以聚合物浓度、磁场强度和峰数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了HPAM溶液磁处理参数的优化研究.发现磁处理后HPAM溶液的黏度普遍提高,而且随聚合物溶液浓度、磁场强度和峰数的增加而增大.影响HPAM溶液磁增黏效果的因素依次为聚合物浓度、磁场强度和峰数.试验得到的磁增黏优化参数为聚合物浓度1000 mg/L、磁场强度500mT、峰数4峰.

大探测深度电磁法“透视”内蒙地下金矿49-49

摘要: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研究成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同步、阵列天然场与人工场相结合的大探测深度电磁法找矿新技术.运用这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已在内蒙古一矿区地下300多米处探明了40m厚最高品位25g/t(工业级高品位)金矿体;在陕西一缺水地区,探明并打出日出水量5000t的深部优质地下水,解决了当地饮水难题.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杂志化学化工
絮凝沉降-Fenton氧化-吸附法处理采油污水实验研究50-53

摘要:我国油田的采油污水绝大部分经处理后用于油田注水,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有一部分采油污水不能回注.这部分水外排至环境中,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以甘谷驿油矿采油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絮凝沉降-Fenton氧化-吸附法对该采油污水进行外排处理实验研究.考察了pH值、H2O2投加量、Fe2+投加量、氧化时间、吸附时间、活性炭加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处理条件为絮凝剂选用聚合硫酸铁,沉降30 min;pH为3.0~4.0,30%双氧水加量为8 mL/L,m(Fe2+):m(H2O)为4%,氧化时间120 min;活性炭加量4.0~5.0 g/L,吸附时间120 min.在这种处理条件下,可使污水含油量从93.1 mg/L降至5 mg/L以下,悬浮物含量从172 mg/L降至10 mg/L以下,CODCr值从2 634 mg/L降至100mg/L以下,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