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石油大学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Xi'an Shiy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 61-1350/C 国内刊号
  • 1008-5645 国际刊号
  • 0.79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是西安石油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西安石油大学学报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资源经济研究、西部经济研究、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语言文学、高等教育、哲学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2004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杂志地质与勘探
塔里木盆地库车褶皱冲断带的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1-4

摘要:根据地面地质调查和地震剖面解释,认为库车褶皱冲断带具有分带组合的构造特点,即由南侧的滑脱褶皱和北侧的断展褶皱相互匹配,实例有喀桑托开背斜与吉迪克背斜、吐孜麻扎背斜与大宛齐背斜、亚克里克背斜与米斯坎塔格背斜以及东秋里塔格背斜与亚肯背斜等.除了南北分带、上下分层和东西分段特征外,库车褶皱冲断带还具有构造分块特点,自西向东依次可分却勒、克拉、迪那和阳霞4大区块.库车褶皱冲断带的油气聚集主要与侧断坡相关背斜有关.

库车坳陷膏盐岩对异常高压保存的控制作用5-8

摘要:近年来,库车坳陷所发现的大中型天然气田(藏)几乎都具有异常高压的特征,且在纵向剖面上异常高压位于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组和新近系吉迪克组膏盐岩之下.这说明了库车坳陷天然气的富集成藏与异常高压密不可分,而异常压力又与膏盐岩有十分重要的关系.因此,研究膏盐岩与异常高压之间的关系对于认识高压气藏的成藏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库车坳陷地质概况、膏盐的分布特征及地层压力特征的研究,探讨了膏盐岩对异常高压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平面上,库车坳陷膏盐的分布从盆地边缘向盆地中心逐渐加厚,具有西部厚、东部薄的特点.而异常高压的分布呈南北分带的反"S"型,高压区分布在中带,表现为受膏盐岩分布的控制.膏盐岩不但具有强烈的塑性,而且本身具有很高的突破压力和超压,对异常高压起到了压力和物性的双重封闭,有效地阻止了异常高压的泄露,进而使得高压气藏得以完好保存.

塔里木盆地轮古西地区奥陶系古岩溶储层特征9-12

摘要:为了进一步挖掘轮古西区古溶岩探区潜力,利用常规薄片、扫描电镜、图像分析、同位素等测试手段,对该区古岩溶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轮古西地区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基质具有低孔低渗特点,多属非有效储层;古岩溶储层的有效储集空间主要是溶蚀孔、洞和裂缝.洞穴规模变化大,主要分布于距古风化壳面深度为0~200 m范围内,中、大型洞穴多分布于古岩溶剖面中下部.各岩溶相带中,表层岩溶带的洞穴最发育,其次为水平潜流带和季节变动带,垂直渗流带洞穴较不发育.裂缝类型以构造缝为主,以发育立缝和低角度缝为主,高角度缝和水平缝发育次之.纵向上,季节变动带和水平潜流带的裂缝最为发育,表层岩溶带和垂直渗流带的裂缝发育程度较低.储层类型主要包括孔洞型、裂缝型、裂缝-孔洞型及洞穴型4种.其中,洞穴型、裂缝-孔洞型储层的产能好,是该区的重要储层类型.

塔北轮南地区油气成因与成藏探讨13-18

摘要:通过对塔里木轮南地区不同层位、不同部位原油烃类化学组成的剖析,认为该区原油至少可分为两种不同的成因类型,可能存在多成藏期次.三叠系、侏罗系原油化学组成与分布均一,其与轮南中西部断垒、桑塔木断垒西部奥陶系原油性质极为接近,以低分子量正构烷烃占优势,重排补身烷与重排甾烷、三环萜烷及Ts不甚发育,C23-三环萜烷为主峰,相对低值C27/C29甾烷等为特征(第Ⅰ类),奥陶系原油还具有中性氮化合物含量高的特征;以两断垒带东部石炭系、奥陶系为代表的原油以高值饱芳比、正构烷烃主峰碳后移、高含量C15-重排倍半萜与重排甾烷、低含量中性氮化合物、C20-三环萜烷为主峰、相对高值C27/C29甾烷、甾烷/藿烷、Ts/(Ts+Tm)、三环萜压环萜值等为特征(第Ⅱ类).轮南地区原油类型不同由主系油源不同所致.烃类与非烃类运移指标反映奥陶系、石炭系原油具有自西而东的运移趋势;三叠系原油具有不太明显的由北而南的运移趋势.烃类指标反映三叠系、侏罗系与同类型奥陶系原油间的运移分馏效应不太明显,其可能来自相同的烃源岩但成烃与成藏期不同.

塔里木盆地构造活动枢纽部位碳酸盐岩油气聚集19-23

摘要:为了更好地指导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的勘探实践,进一步认识叠合盆地油气富集规律,从塔里木盆地构造活动枢纽部位的形成、分布以及对油气聚集的控制入手,剖析了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宏观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构造活动枢纽部位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圈闭类型主要为潜山及背斜;碳酸盐岩含油气层的储集层有不整合面以下的风化壳及碳酸盐岩内部的孔缝发育带.相对凹陷而言,构追活动枢纽部位处在比较高的部位,正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区;而相对于翘起的高部位来说,构造活动枢纽部位又处在相对较低的部位,极有利于油气藏的保存.塔北隆起牙哈潜山油气藏、巴楚隆起和田河气藏以及塔中隆起西北倾没部位的塔中45油藏都是很好的例证.由此可见,塔里木盆地构造活动枢纽部位是碳酸盐岩聚集油气的有利地区.目前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采用各种方法识别出更多隐伏的构造活动枢纽部位,为发现更多的油气田提供靶区.

库车前陆区中-新生代盆山波动耦合24-28

摘要:通过对沉积充填、构造发育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波动性的研究和盆地沉降分析,说明了天山造山带与库车前陆坳陷中、新生代存在耦合作用.研究认为,中、新生代库车坳陷的盆地充填可划分出5个超层序,沉积具有旋回性特点;盆地沉降速率具有快速沉降与慢速沉降交替的特点;沉降中心和构造发育具有波浪状向前(向南)推进的特点.沉积和构造发育的波动性表明,天山造山带与库车坳陷具有波动耦合的特点.波动耦合的机理与中生代以来塔里木板块南边特提斯构造域发生的一系列板块碰撞事件有关.

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石油地质特征29-31

摘要:研究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的石油地质特征对于准确掌握该区勘探目标层具有重要意义.乌什凹陷是库车坳陷的一个次级负向构造单元,是在古生界基底之上发育起来,以前寒武系基底埋藏较深,中生界发育为特征的中-新生代沉积凹陷.沉积环境以河流、湖泊相为主,乌什凹陷周边出露多套中生代、古生代的烃源岩,凹陷内部发育一系列近东西走向的逆冲断层,并在厚层泥岩之下的白垩系舒善河中获得工业气流,而古近系的厚层泥岩是一套好盖层,说明凹陷内部具有供烃条件并且油气聚集自成体系.指出乌什凹陷的勘探目的层应立足于白垩系砂岩和古近系底砂岩,同时兼顾侏罗系砂岩.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遗迹化石组合及其沉积环境32-35

摘要:依据化石生态和沉积学特征,系统地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志留系遗迹化石的组成、分类及其沉积环境,认为存在4种遗迹化石组合:①Palaeophycus-Planolites遗迹组合,由进食潜穴、滤食居住潜穴和觅食迹组成,包括Planolites,Palaeophycus,Macaronichnus,Skolithos,Ophiomorpha和Taenidium等遗迹属,反映了潮间带混合坪沉积环境;②Skolithos遗迹组合,由居住潜穴组成,常见遗迹属有Skolithos,Ophiomorpha,Arenicolites,Thalassinoides和Cylindrichnus,代表了前滨或潮下带砂坪沉积环境;③Planolites-Taenidium遗迹组合,以进食潜穴和居住潜穴为特征,主要组成分子有Taenidium,Planolites,Palaeophycus,Skolithos,Arenicolites和Thalassinoides等遗迹属,指示了具有周期性风暴影响的过渡带沉积环境;④Helminthopsis遗迹组合,主要由觅食迹组成,其中以Helminthopisis和Zoophycos遗迹属最为常见,表明了低能的滨外环境.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地质热历史研究36-39

摘要:为了解塔里木盆地以及塔中地区构造演化史,对塔中地区古地温梯度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与镜质体反射率反演计算了塔中地区3口井的地质热历史.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塔中地区自古生代以来古地温总体呈下降趋势,其间存在两个相对较高的古地温期,一个是寒武纪-早奥陶世,另一个是二叠纪;早古生代塔中地区古地温梯度较高,寒武纪-早奥陶世地温梯度为3.2~3.5℃/100 m,此后地温梯度显著下降;石炭纪古地温略有上升,二叠纪时地温梯度可能达到3℃/100 m;中生代古地温梯度平缓下降,中生代末地温梯度2.5℃/100m左右;新生代地温梯度变化不大,现今地温梯度2.2℃/100m左右.

轮南潜山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发育特征40-42

摘要:通过研究油气成藏机理,分析碳酸盐岩裂缝发育特征,表明轮南潜山构造致密的碳酸盐岩储层基质孔隙度低,渗透性差,很难提供良好的储集空间,但裂缝的发育可以改善碳酸盐岩的储集条件.根据岩心观察,轮南潜山奥陶系裂缝十分发育,主要分布在潜山顶面以下的风化壳带内,包括构造缝、溶蚀缝、成岩缝、风化缝等类型,以构造缝为主;裂缝产状特征主要表现为直立的或高角度斜裂缝发育,走向上具有分带性.裂缝的发育主要受构造活动及后期溶解作用的影响;轮南潜山裂缝的发育,改善了碳酸盐岩的储集条件,同时也为油气的渗滤提供了通道.

塔中低凸起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43-45

摘要:根据地震资料剖析了塔中低凸起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史.结果表明,塔中低凸起是塔里木早古生代盆地经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构造改造作用最终形成的的下古生界残余古隆起,经历了初始形成、定型演化和埋藏三大演化阶段.隆起区断裂构造发育,主要存在北西、北西西和北东东两大构造方向,北西、北西西向断裂控制了低凸起的结构特征,北东东向构造对北西、北西西向断裂在走向上具有分段特征.目前,高产油井多集中在北东东向构造与北西或北西西向断裂相交部位或附近,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两组构造,对勘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SPE有关蒸汽驱的目录45-45

库车坳陷克拉2封存箱的划分及其意义46-48

摘要:为了探明克拉2气藏异常高压的原因,通过对克拉2气田钻井、声波时差和压力测试资料分析,认为有封存箱存在,下第三系膏盐岩层和中上侏罗统泥岩层是封存箱的顶板和底板,分布于克拉2圈闭四周的逆断层和走滑断层是封存箱边板,下第三系底部砂砾岩段和白垩系砂岩构成了封存箱的主体层系.克拉2封存箱是天然气运聚成藏的基础.计算结果表明,该封存箱具有很高的天然气聚集效率.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盖层综合评价49-53

摘要:将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盖层的宏观与微观评价相结合,能更好地对盖层封油气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对塔里木盆地志留系下一步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通过研究盖层岩石发育的沉积环境、盖层岩性、厚度分布,揭示了泥岩盖层平面上的延展性、连续性和稳定性;通过统计志留系已发现的沥青砂岩及各种油气显示分布与盖层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盖层对油气封堵作用的有效性;结合盖层样品实际突破压力测定,建立盖层封闭性综合评价指数与评价标准,对盖层的封油气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红色泥岩段和下砂岩段中亚段两套泥岩盖层具有较强的封油气能力,对志留系油气藏的形成与保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凸起志留系油气成藏模式初探54-57

摘要:为了指导在塔中地区发现大规模的志留系黑油,通过分析塔中低凸起的演化过程、油气显示分布特征、沥青砂的成因、油气的运聚规律,结合宏观的地质背景,对塔中地区志留系的成藏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认为,本区志留系主要存在斜坡背景上的构造型、构造背景岩性型、地层超覆型、沥青封堵地层型4种成藏模式.

基于GIS技术的地表构造特征研究——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为例58-60

摘要:利用GIS技术研究了库车地区的地表构造特征及其与地下构造的相关性,认为地表构造的南北分带性和东西分段性主要受地下主断裂的分布状况控制,库车河地区是东西分段的一个转换带.秋立塔克构造带受左旋断层的作用被分为东西两段,控制西段南部背斜生长的断层连续性较好,而控制北部背斜生长的断层连续性较差,大致可分为三段,呈左阶排列.库车地区的主要水系基本上都表现出与山体走向斜交的特点,说明该区的一些断裂在发生逆冲的同时还可能伴随发生了比较强烈的走滑运动.

秋里塔格构造带油气聚集分段性及成因机制61-65

摘要:为了寻找秋里塔格构造带油气富集规律,对该区的油气性质及油气聚集层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在该构造带东段和西段发现的油气性质差异很大,具有东西分段的特点.天然气中甲烷与乙烷的含量表明,该构造带上的天然气都是侏罗系和三叠系天然气混合形成的,这对于分析东、西段成藏过程的差异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秋里塔格构造带东西段储盖组合的分布层位的不同导致了油气分布层位在东西向上的差异.构造活动的差异导致了东、西部构造圈闭形成的时期、成藏期及成藏过程都有着较大的差异,这也是造成该构造带油气聚集分段的重要原因.另外,扩散分异作用也是造成油气聚集分段性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塔里木盆地克拉2气田白垩系砂岩含气饱和度模拟实验66-68

摘要:以塔里木盆地克拉2气田为例,通过模拟气驱水过程获得含气饱和度,从而作为估算气田储量的依据.实验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用于实验的岩心取自各储量计算单元.实验中岩石样品充满矿化度接近地层水的盐水,以氮气为气样.通过计算实验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岩心质量来获得含气饱和度.实验表明,砂岩岩心的含气饱和度与孔隙度和渗透率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以实验数据为基础,建立含气饱和度与孔隙度或渗透率之间的关系曲线,可以作为选择储量计算中含气饱和度的一项依据.根据实验结果,估算克拉2气田的探明储量比目前上报的储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