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 21-1060/H 国内刊号
  • 1004-6038 国际刊号
  • 1.4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外语与外语教学是大连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9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外语与外语教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语言研究、翻译研究、二语习得及应用、外语教学研究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8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专题·外语教学研究中的质性研究
外语教学研究中的质性研究——基于课堂叙事话语的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1-13

摘要:教师课堂话语是教师知识和信念的表达,是研究其实践性知识的窗口。本研究以一位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从课堂叙事话语入手,采用社会语言学取向的叙事分析方法,并结合对教师访谈的主题性内容分析,探究其英语教学实践性知识。数据分析发现,叙事话语广泛呈现干该教师的课堂师生互动中,可分为假想叙事、个人叙事、关于他人的叙事、共享叙事和文化叙事五类,课堂叙事反映了该教师丰富的英语教学实践性知识。基于叙事话语,本文从学科教学知识、学生知识、自我知识和情境知识四方面对该教师的英语教学实践性知识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本研究的发现表明课堂叙事话语分析能够以小见大,是洞悉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重要途径。

高校法语教师专业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个案研究14-25

摘要:教师情感与其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紧密关联,但有关我国外语教师尤其是小语种教师的情感研究尚少。本研究采用质性个案研究方法探究了国内五位高校法语教师在专业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对研究参与者的访谈揭示,他们在其专业生活中的多个方面,如学生、同侪、教学、科研及职称等,体验了具有多样性、复合性及变化性的情感。本研究可为外语教师的情感研究、职称评定、教学评估及同侪合作等提供启示。

高校外语教师在教学改革中角色的现象图析学案例分析26-33

摘要:随着《高等学校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研制和相继颁布,新一轮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已然开始。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主体之一的教师在改革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不能忽视。本文用现象图析学方法探讨了外语教师在课程/教学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研究发现案例教师对改革的认知存在质性差异;教师对自己在改革中的角色认知呈多元化;课程/教学改革对教师自我角色认知有影响。据此,本文对改革倡导者和推动者提供了一些建议。

我国外语教育传统中的教师学习——一项人类学视阈下的个案研究34-43

摘要:教师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条件。本研究回顾和总结我国外语教育传统中的教师学习,不仅填补了该领域的实证研究空白,也为我们充分理解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教师学习的本质特征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本文借用人类学的整体观视角,通过对11位老教师的口述史料的质性分析,重新审视了1949年到1978年间的北京外国语大学(简称"北外")外语教育传统中的教师学习。研究发现:教师学习受到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教师学习的本质是教师在"学习实践体"中通过"向心性参与"对外语教育与教学及自我发展进行意义建构,从而提升教师个体的专业素养,保障外语教学的质量。该研究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大学英语教师学术写作与发表活动的案例研究44-53

摘要:本项案例研究从活动理论视角考察3位大学英语教师学术写作与发表实践和认知及其发展。通过访谈、教师反思、教师论文、小组研讨与网络交流等数据的分析发现:教师研究认知形成于教研经历和院系文化并形塑其日常实践,教师主体在学术写作与发表活动系统诸要素中起决定作用;在小组中介作用下,教师个体论文写作与发表节奏有快慢变化,但论文质量有所提高,对研究的认识趋向理性;联动活动系统的共享客体为教师合作提供了可能,继而推进论文写作和发表。以上发现为重构语言教师学术写作与发表活动和创建教师教研共同体促进教师合作与共同发展提供借鉴。

从研究者成为教师教育者:自我叙事研究54-64

摘要:外语教师素质关系我国外语教育的质量,而外语教师教育者的素质又直接影响外语教师教育的质量。但是,目前国内外针对外语教师教育者的实证研究非常匮乏。本研究采用自我叙事研究方法,以作者为案例,阐释了高校研究者通过长期扎根课堂、持续与中小学英语教师交流逐步成长为外语教师教育者的经历。本研究发现表明,要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者,教师教育者需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能够自由地游走在两者之间,以促进两者的共生。本研究为正在从事和准备从事教师教育工作的同仁提供了借鉴。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语言研究
非常规双及物句式的认知生成视角分析——基于概念整合和语法转喻65-74

摘要:本文基于概念整合及语法转喻,从认知角度分析非常规双及物句式如何生成。研究发现,非常规双及物句式经由概念语法整合生成,而整合发生的前提或促发因素则是语法转喻机制,其"概念替代性"本质属性是该类句式句法非组合性和语义溢出的根源。这阐明了特殊边缘句式生成背后的内部认知动因,从本源上揭示了语言缺省现象的深层认知理据。

从网络造词看构式的表层形式、深层形式及认知推演75-81

摘要:本文认为,同目前构式语法所做的大多数研究一样,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只针对所见到的构式表层进行直接描述,如对"大衣哥"和"低头族"这样的命名型网络新词给出[X-H]N←→[具有X特征的H]命名这样的构式形态学(Booij,2010)表征,对"高大上"和"喜大普奔"这样的首字缩写构式可以给出[I1I2…In]←→[SEM词1+SEM词2+…+SEM词n]惯用语构式形态学表征等。这些词语的结构直接对应语义,没有经过多少演化,我们称这类词语为"表层构式词语",它们符合Goldberg(2006)所提出的"表层总结假设"(SGH)。然而,的确还有一些词语是经过演变的,比如省略型词语"网购","蜗居"和"秒杀",它们的产生及解读都需要有一个从底层到表层多个抽象级别的构式之间的认知推演,包括突显和背景化。当然,这里的认知推演和Chomsky学派的句法推演或转换有着本质差别。只有承认认知推演及深层构式的存在才能解释某些复杂词语的生成,可以找出很多表面不尽相同词语的共同根源,增强当前只研究表层显性结构的构式语法的描述力和解释力。

汉英非典型被动结构对比考察——以“被自杀”结构为例82-90

摘要:本文从历时的维度对汉英语中的"被自杀(BE-SUICIDED)"类非典型结构进行深度对比审视,析述该类结构的形成和演进轨迹,从语言学层面分析该类结构的句法语义特征,并提出了该类结构的英译策略。研究发现:句法层面,该类结构为两个典型被动结构的融合,含有隐匿的轻动词产生的致使结构。"自杀"不能进入带宾语的主动结构,suicide则可。BE-SUICIDED出现早于"被自杀"一百多年。前者具有广泛的生成性,而后者的生成性相对较弱;语义层面,该类结构的被动标记含有隐性否定,施话人通过标记化手段向受话人传递潜在语义。研究揭示了该类语言构式语言学上的存在理据,给英译"被自杀"类表述提供了案例和理论支持。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翻译研究
社会学视角翻译研究的现实性91-97

摘要:鉴于翻译的复杂性,借鉴人文社会科学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是翻译研究推陈出新的有效途径。近二十年来,比较文学、文化研究已经为翻译研究认识翻译本质属性、提升翻译研究的社会效应做出了应有贡献,极大地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相比之下,继其之后兴起的社会学翻译研究却显得较为乏力,对于社会学的研究成果缺乏有效的借鉴与融合。但是与此同时,为什么要借鉴与融合?如何借鉴与融合?借鉴及融合什么?对于这三个问题,目前的翻译研究领域显然缺乏具有现实意义的系统思考,特别是缺乏基于翻译研究学科立场的现实性反思。由此导致社会学视角的翻译研究迄今未能彰显其应有的解释力及现实性。有鉴于此,本文以"为什么翻译研究在当下必须开辟社会学视角"为反思基点,立足翻译研究学科立场,廓清其研究边际,反思社会学视角翻译研究的现实意义。

英译《少年天子》中的福临形象扁平化研究——聚焦于福临的话语翻译98-108

摘要:本文基于《少年天子》汉英平行语料库,对作品中的福临话语及其英译进行分析,考察英译本中福临形象扁平化的具体表现和原因。研究发现,与原文中性格复杂的"圆形人物"形象相比,英译本中的福临在天子、儿子、丈夫、才子等形象侧面都有所削弱,更加简单直接,趋于"扁平人物"形象。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出版目的的制约、目的语读者的阅读期待、译者的文化身份。

译经背后的真相——李提摩太英译《妙法莲华经》探微109-121

摘要:学界对李提摩太英译《妙法莲华经》之底本一直未加以明确,并误以为是鸠摩罗什汉译本。本研究依据历史文献发现,李氏译经之底本是日莲宗人士深川観察所著《法華経:訓訳》中的汉语撮要,此撮要只是对原经文的随意抄录,内容大量缺失,不仅行文缺乏逻辑,还肆意添加了什本中没有的内容。将撮要本与英译本对照发现,李氏在行文中还参考过深川日译本与鸠摩罗什汉译本。为摆脱前译影响的焦虑,李氏有意打破麦克斯·缪勒所倡导的忠实佛典翻译规范,译本中"耶"、"佛"错位的现象随处可见,此举不仅透露出李氏将佛教思想挪为基督教所用,亦表明其为维护后者在维多利亚信仰危机中的统治地位而做出的种种努力。

“中国题材”英语小说的文化旅行与变形——以汤亭亭《中国佬》为例122-131

摘要:"中国题材"英语小说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表述内容,承载着"中国故事"海外传播中的旅行与变形。以《中国佬》为例,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移植了诸多风俗民情、汉字音形、人物称谓、古典诗歌、文化意象等杂合文本内容。其"写中有译"的文化翻译策略不再迎合美国大众对"模范少数族裔"或"东方人"陈旧描述的设定,而是积极挖掘"中国文化"的智慧源泉、界定文化身份、表达族裔属性诉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西方社会的文化固化思维,纠正了语言等级偏见,扭转了中国人的负面刻板形象。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文学与批评研究
“祛魅”与“驱魔”:英语诗歌中的“美杜莎”形象与女性写作观的现代转换132-139

摘要:英美20世纪以来的四位女诗人:露易丝·博根、西尔维亚·普拉斯、梅·莎藤、卡罗尔·安·达菲,都有以古希腊神话中"美杜莎"为原型创作的诗歌。本文通过细读比较这四首诗歌,指出"美杜莎"形象具有两面性,而这两种形象都是男性社会塑造的刻板形象。女诗人的诗作则在解构旧形象的基础上重建了生动的美杜莎新形象。新形象的塑造,融入了女性对自我的重新认识,对外在世界的全新体验,以及对性别身份的深刻反思。这一过程,同样反映出女性写作如何突破陈旧观念的束缚,实现现代转换并完成飞跃。

百年日本私小说研究评述140-146

摘要:从"私小说"的概念产生至今,日本私小说的历史已有百年。百年中,围绕私小说的评论、研究从未间断过。"私小说研究"甚至成为一个独立的被研究对象,被称为"私小说评说",在私小说的嬗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日本百年来的私小说研究分为五个时期加以横向梳理和纵向评述,分析每个时期私小说研究的课题和特点,特别评述新世纪以来日本私小说研究的现状。通过梳理发现,私小说研究进入新世纪以来仍是日本文学研究中广为关注的课题,并开始进入全新的、多样化的研究时代;从叙事学与"自我"认知的角度探讨私小说仍是私小说研究的两大主题;从文化研究的角度重新探讨私小说的起源、历史,范畴、定义,理念、方法是私小说研究的新课题。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