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 21-1060/H 国内刊号
  • 1004-6038 国际刊号
  • 1.4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外语与外语教学是大连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9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外语与外语教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语言研究、翻译研究、二语习得及应用、外语教学研究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8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专题·教育语言学研究
教育语言学缘起的四大动因1-6

摘要:教育语言学是一门新兴学科,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研究语言与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这门学科的思想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正式出现于70年代,发展壮大于80年代和90年代。本文介绍这门学科缘起的四大动因:1)Dell Hymes针对乔姆斯基语言能力理论提出的交际能力思想;2)Halliday基于其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教育语言学思想;3)以Spolsky为代表的语言教育领域里的学者对于应用语言学学科现状的不满;4)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教育研究的语言学转向。

关于构建外语教育学若干问题的思考7-14

摘要:“一带一路”、“中国文化走出去”、“参与全球治理”等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大批外语人才作后盾,而外语人才的培养有赖于外语专业切合实际的学科建设。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育学科性质不明,已成掣肘外语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本文在倡导构建外语教育学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外语教育学是促推分科统合、完善学科体系的需要,在构建外语教育学过程中应强化学科知识建构,正确处理研究对象与研究单位、研究对象与研究者之间的关系,发挥理论引领作用,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与人文素养。

教育语言学的语篇分析方法论15-21

摘要:教育语言学作为从语言角度来研究教育的一门学科,可以采用语篇分析作为其基本的方法论基础。从个体心智发展的视角来看,教育的目标、内容、媒介和途径都是符号性的;从社会文化传承视角来看,教育的社会语境和实现机制也是符号性的。教育的符号性本质决定了教育语篇是教育活动的实际载体,也是个体心智发展和社会文化传承的基础,因而对教育语篇的分析是教育研究的基点。教育语篇分析的可能范围包括个体心智发展和社会文化传承等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语篇活动,包括动态的语篇建构过程和静态的语篇建构产品。教育语篇分析的具体方法因研究目标和对象不同而异,包括结构分析法、认知分析法、社会文化分析法、批评分析法、综合分析法和多模态分析法等。

国内外教育语言学学科研究综述22-33

摘要:教育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借助知识图谱可视化工具CiteSpace Ⅲ,通过对1996年至2016年国内外教育语言学学科研究进展的分析,发现国内外教育语言学学科研究不仅在核心领域和研究热点等方面各有侧重,而且在学术共同体和学科研究范式方面也存在差异。这一结果证明重视学科队伍建设,加强学科本体研究对于我国未来教育语言学学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默认
第二届二语习得前沿研究国际学术会议暨高端论坛(2018)"第二语言习得、评估与教学"征文通知33-33

摘要:中国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专业委员会定于2018年5月21-27日在大连外国语大学召开第二届"二语习得前沿研究国际学术会议暨高端论坛(21-25日为会前工作坊,详见大连外国语大学公众号)。本次会议特邀国内外知名专家莅临,做主旨演讲和工作坊。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专题·人际语用研究
基于人情原则的人际关系新模式——人际语用学本土研究34-45

摘要:本文结合中国本土的人情、面子和情面等主位概念,提出了一个在汉语文化语境下基于人情原则的人际关系新模式。该模式旨在弥补以往人际语用学研究对"情"的忽略和不足,提出汉语文化语境中人际关系管理的两大核心内容:(1)人际关系管理以人情为取向;(2)人情原则是一种人际语用互动原则。研究认为,Spencer-Oatey(2002;2005;2008)的人际和谐管理模式不能充分解释中国的人情现象,并进一步指出人际语用学研究应重视本土视角。

面子共建理论下潜在面子威胁行为的人际语用研究46-57

摘要:本研究基于面子共建理论阐释为何交际中的潜在面子威胁行为是一种具有说话者优势的话语策略,为该行为提供新的解读视角。通过语料分析发现,交际者为实现特定交际目标,利用潜在面子威胁行为调控不同程度的关系张力,产生不同人际效果。面子共建的理论和分析视角,有利于丰富潜在面子威胁行为的内涵解读,为进一步探讨与之相关的身份和关系等人际因素提供理论支撑。

网络新闻互动中否定缓和的人际语用研究58-67

摘要:否定是说话人表达反对、驳斥等评价性立场的言语行为,也是人际社交管理的重要语用资源,但它却多被定义为负面的、不可取效、不合作的社会实践方式。本文基于网络新闻互动平台"澎湃问吧"中的网络应答语料分析,结合人际语用理论,探究否定与网络和谐管理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否定缓和是网络新闻互动中应对责难、质疑和异议的典型语用现象,表现了说话人消解在线冲突关系的网络语用能力。这个发现揭示了网络媒体社交中的新语用现象,同时也从人际语用层面进一步拓展了否定等评价立场分析的视域。

第三空间理论下二语语用能力和语用选择研究68-78

摘要:本文依据第三空间理论(Kramsch,1993;2009),采用民族志式个案研究法,对两名在中国香港某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内地学生开展了一项历时两年的跟踪研究。本研究通过开放式角色扮演调查学生"请求"言语行为所体现的语用能力,结合刺激性后续口头报告、民族志式访谈和观察等研究方法,探究二语语用产出和自主性语用策略选择之间的动态、多元的关系。研究发现,二语使用者的语用选择呈现自主性,其所体现出的遵从或抵触现象并非简单的两级化;二语使用者遵从抑或抵触本族语者的语用规范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语言族群和语言使用情况、文化身份认同、未来规划等。此外,二语使用者在多语言族群的语言环境中创造出高度个性化的"第三语用空间"。本文的研究发现同时可以对二语语用研究和教学提供一些启示。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语言研究
中国大学生英语/e/-//发音与感知中的时长处理差异79-89

摘要:以往对英语母语者的/e/和//发音和感知差异已有一些研究结论,但中国学生对这两个音的时长如何处理目前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对70名中国大学生和14名美国英语母语者利用声学分析和合成语音识别实验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中国学生在发音中较少关注两音的时长差异,主要利用语谱特征进行区分,时长变化只是发声过程固有的特点,不像英语母语者那样具有音系学意义。但在感知中却依赖时长差异,对语谱特征的利用不够,这是因为其对语谱差异不够敏感。此外,中国学生在两个实验中的时长处理表现与其学习专业、开始学习英语的年龄以及英语教育年限均无直接联系。

话语标记语的语义痕迹与语用功能——以You Know为例90-98

摘要:话语标记语语义空泛却功能繁多。前人虽发现话语标记语的功能与其词汇语义关系密切,却未能揭示其中机制。本文借鉴框架语义学、语用学及历时语言学的研究成果,通过考察话语标记语you know的语义演化历程及其语用功能,探究话语标记语的语义痕迹及其触发语用功能的机制。研究发现,you know仍保留了know所激活框架的主要元素,这些元素依赖语用推理获得赋值,赋值引发的推理过程产生语用功能,推理过程因语境变化而产生差异,从而导致功能的多样性。本研究有助于明确语义痕迹触发语用功能的机制,同时完善框架语义学的理论模型并拓展其研究领域。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人际意义系统99-108

摘要:本文基于生态场所观对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人际意义系统重新审视,目的是对语气、情态和评价三个子系统进行生态角度的扩展。研究认为:1)从生态角度描述语篇语气系统不仅需要考察小句语气类型,还需将其与语篇讲话者社会地位和社会责任等要素联系起来;2)对情态系统的生态描述应将情态值的高低与语篇经验意义结合起来;3)对评价态度系统的生态描述需要结合情感缘起、判断标准和鉴赏对象三个维度。本研究为生态语言学领域学者研究人际意义提供了可行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思路,以期推动该学科的发展。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文学与批评研究
后现代主义的语言观、现实观、历史观、真理观和主体观109-119

摘要:作为当代的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在思考语言、现实、历史、真理和主体的观念上持一种或怀疑或批评的态度。它视语言为自治体系,非人所能控制;视现实为复数,由语言构成,因而为"第二位的";视历史书写无异于讲故事,实践的是"叙事主义";视真理为多元的和相对的,个人的和主观的;视主体性处于数个过程之中,故而变动不居。

罗伯特·洛厄尔的创作风格转变之探讨120-127

摘要:罗伯特·洛厄尔是美国著名的"自白派"诗人。他的诗歌创作风格变化多样,其中最为显著的转变,是从早期的注重传统和形式的创作风格转向中晚期自由、直接、口语化的创作风格。本文以洛厄尔的作品和生活经历为依据,探讨其创作风格转变的原因。研究认为,尽管洛厄尔创作风格在不断变化,他的一些诗学观念亦有连贯性。洛厄尔诗学观念的连贯性在于他认为诗歌创作是一种经验的表达,而他创作风格改变的主要原因是其对经验表达的需求。对洛厄尔而言,"经验"并非仅仅是生活中所经历和发生的事情,"经验"之中还包含着人的情感体验和学识,揭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

杰克·伦敦的“蛇鲨号”夏威夷叙事与异托邦构想128-138

摘要:杰克·伦敦凭借其早期北疆叙事作品闻名于世,然而在美国宣布边疆封闭后,其创作重心开始转向太平洋,包括夏威夷群岛等。学界尽管对其早期北疆叙事研究颇丰,但对其后期创作重心的转向关注不多。本文在福柯的"异托邦"理论基础上,探讨伦敦的"蛇鲨号"叙事如何令夏威夷成为可供美国想象、消费的海外异托邦领地。在其自传体游记及短篇小说中,伦敦就疾病书写、种族联姻及资本扩张对夏威夷进行异托邦建构,将夏威夷与美国民族相认同,将两者"血液"紧密相连,展现夏威夷巨大的商业魅力,目的在于认可美国兼并之举的成功,促进美国对夏威夷的影响与开发,鼓舞其在太平洋地区进一步推行扩张政策。

从斯芬克斯因子理论的视角解读《拉维尔斯坦》的道德主题139-146

摘要:《拉维尔斯坦》是美国著名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发表于2000年的小说。本研究借助文学伦理学中聂珍钊教授的斯芬克斯因子理论解读《拉维尔斯坦》,发现主人公拉维尔斯坦在其人生道路上做出了错误的伦理选择。他在其社会生活方面追求享受和放弃责任;在其私生活中坚持错误的婚姻观。这两个方面的错误选择造成了主人公的个人悲剧。与之相反,叙事者齐克在其人生旅途中做出了正确的伦理选择。在社会生活中坚持做一个真正的学者;在私生活中追求专一的婚姻。这两个方面的正确选择使得齐克虽历经挫折却最终修成正果;通过这两个人物不同的伦理选择及其结果,作家贝娄阐明了道德是人的健康存在和全面发展的基础的主题思想。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英文摘要
ABSTRACTS147-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