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 21-1060/H 国内刊号
  • 1004-6038 国际刊号
  • 1.4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外语与外语教学是大连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9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外语与外语教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语言研究、翻译研究、二语习得及应用、外语教学研究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6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二语习得应用
中国双语与三语学习者的句法歧义消解研究1-9

摘要:不同语言的关系从句挂靠倾向存在差异,其中英语是低挂靠语言,而德语是高挂靠语言。这为研究句法加工策略的发展和迁移提供了契机。本研究以中国汉-英双语学习者和汉-英-德三语学习者为被试,考察了他们在句子歧义消解任务中的从句挂靠倾向。结果发现:(1)二语和三语学习者在加工英语句子时对连接两个名词短语的介词(of或with)的语义敏感;(2)语言类型距离会影响句法歧义消解策略的跨语言迁移;(3)语言水平是影响句子歧义消解策略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为浅层结构假说提供了新的证据,探究了语言类型学差异以及语言水平对句子歧义消解过程的作用机制。

二语习得和加工假说与模式:主要观点与分歧10-20

摘要:本文探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探讨具有认知神经科学证据的二语习得和加工的理论,包括关键期假说、陈述/程序性模式、浅结构假说和语言习得的统一竞争模式。在介绍这些理论的基础上论述其主要观点和对二语习得过程与结果的预测以及当代的认知神经科学,主要是事件相关电位(ERP)和功能性磁共振(f MRI)为以上理论提供的支持和反驳证据。二是讨论以上理论之间存在的分歧。以期为今后的实验研究打下的基础。

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程式语表征方式研究——来自听觉搭配成分词判断的证据21-27

摘要:本研究采用听觉搭配成分词判断任务,考察高、低水平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程式语的表征方式。结果发现:1)与非程式语相比,高水平组被试识别程式语中成分词的反应时较慢、正确率较低。这说明,程式语以整体性方式表征。2)低水平组被试识别程式语和非程式语中成分词的反应时和正确率没有差异。这是由于低水平组被试尚未建立起程式语整体表征,以分析性方式表征程式语。本研究说明,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程式语的表征方式逐步由分析性向整体性发展。

我国英语专业学生英语高频程式语的自动性发展研究28-36

摘要:本研究使用了E-prime编程的"视觉在线语法判断任务"和"听觉在线语法判断任务",考察了196名我国英语专业学生英语高频程式语的自动性发展规律。本研究的主要发现:(1)视觉自动性发展缓慢,前两年无显著进步,四年后才出现显著进步,反应时接近本族语者。(2)听觉自动性在一二年级基础阶段迅速提高,进步较快,是同时期视觉自动性发展进步量的三倍,但到了三四年级阶段,出现了减弱趋势。本研究为探索设二语自动性为教学目标和英专高年级听觉相关课程的设置提供了实证依据。

语义透明度对二语派生词加工的影响37-44

摘要:本研究采用启动词和目标词间隔时间(SOA)为100毫秒的明示启动实验任务考察了语义透明度对中国学习者英语派生词加工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语义透明度的派生词均对其词干的加工产生了显著的启动效应,但其程度不同:语义透明的启动效应较强,而语义晦涩的启动效应较弱。这表明语义透明度影响了学习者对派生词的加工。受其影响,语义透明的派生词分解加工,而语义晦涩的派生词整词加工。研究认为,两者加工方式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表征方式的不同,而表征方式的不同则是其习得方式不同的结果。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语言研究
日语宾格标记“ヲ”的双重共现及其制约因素研究45-53

摘要:本文探讨了日语宾格标记"ヲ"在同一单句内双重共现的问题。通过考察ヲ格名词短语的句法特征和语义功能,揭示了日语形态格"ヲ"双重共现的事件结构特征及其语义动因。研究认为:出现在同一单句内的双重ヲ格分别标记不同层次的语义关系;对动作/行为发生的背景状况赋予宾格标记表现了"ヲ"标记事件间因果关联性的语用功能特征。日语宾格标记的赋予机制为普通语言学探讨赋予格标记的制约因素提供了不同的研究视角。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原著与简写本的复合小句关系对比研究54-62

摘要:本文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复合小句框架内,对比分析《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原著及其五部简写本的小句间逻辑依赖关系和逻辑语义关系,并比较不同简写策略的选择。研究表明,简写本增加并列小句而删改主从小句,有利于叙事的构建和目标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各简写本对解释、延伸和加强关系小句的简写策略上存在差异,不同简写策略的选择使语义发生不同变化,体现了不同的交际目的。直接引述言语/思想在简写本中有所增加,通过故事人物话语的声音生动呈现角色形象。该研究结果可为解释句法复杂性如何影响文本易读性、以及对如何进行易读写作提供有益借鉴。

对话理论视角下多模态商品警示语的意义建构——烟盒警示语个案分析63-69

摘要:为探讨多模态商品警示语的图、文等模态的符号意义对其整体意义建构的作用,本文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角度,对两类烟盒警示语做了个案分析。通过分析它们在再现"吸烟有害健康"这一官方声音时产生的转述风格差异,探讨其呈现的对话性倾向。研究发现:利用图、文、色之间的互动与照应,新型烟盒警示语比传统警示语表达了更多的对话性倾向,但表达手段的多样性无法掩盖警示语内在的封闭性。为获得更好的说服效果,多模态警示语的建构仍需立足于更开放的多声交际语境。

舞台叙事的多模态语篇研究——基于对一次英语朗诵比赛的舞台语言使用分析70-78

摘要:舞台叙事涉及多种语言和非语言叙事模态的调用和协同,属于多模态语篇分析范畴,但舞台叙事在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的价值还有待发掘。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框架下,本文通过分析一次英语朗诵比赛的舞台语言使用情况,旨在探讨舞台叙事的模态界定依据和叙事功能,以及叙事模态之间的关系对舞台叙事语篇意义构建的影响。结果发现,舞台上有七种常见叙事模态,主次有序,存在互补式和非互补式两种协同关系。了解舞台叙事模态的功能和它们之间的协同关系有助于指导学生更有效地利用舞台锻炼外语综合应用能力,也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多元读写能力。

英汉双及物构式的几个类型特征79-86

摘要:本文运用跨语言比较的类型学分析方法考察英汉双及物构式,通过大量的语料数据从两个层面(语义、形式)的四个维度(生命度、指称、构式义方向、语序)对英汉双及物构式的类型特征进行考察。语料证据显示,英汉双及物构式在这四个维度上存在等级序列,即施事、接受者、来源倾向于"有生"(有生〉无生,该优势可以进一步细化为人〉无生命事物〉动物),在指称上倾向于有定(有定〉无定),受事指称上倾向于无定(无定〉有定);受事传递方向倾向于右向(右向〉左向〉双向);在语序上倾向于NP1 V NP2NP3〉NP1 V NP3 NP2)。分析发现,施事、接受者、来源的生命梯度受认知视角转换的影响,施事、接受者、来源以及受事的指称梯度与信息传递原则密切相关,构式义方向梯度受认知处理过程影响,语序梯度与距离象似性原则有关。本文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生命度、指称、语序等语言共性,又发掘了双及物构式在这些维度上的个性。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语料库应用及研究
基于大规模语料的英语词汇重复率研究87-95

摘要:本研究将英国国家语料库(BNC)和美国国家语料库(ANC)大规模海量笔语语料随机分为60个实验组和41个检验组,总计83,864个语篇对,通过计算机编程的手段对英语词汇重复率进行动态分析,建立了估算词汇重复率的数学模型,并运用60个实验组对此公式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词汇重复率曲线的分布较有规律,极值较少;词汇重复率变化曲线为非线性;词汇重复率预测公式误差较小,可以用于估算不同长度的真实语篇英语词汇重复率的理论数值。

基于图式-例示和动态识解的隐喻创生机制——以《围城》的显性隐喻分析为例96-105

摘要:本文以Langacker、Barlow和Kemmer以及Taylor阐释的图式-例示关系和识解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基于使用的隐喻表征模式,并试图以此理论框架为基础,为隐喻的创生提供一种解释机制。以《围城》中由喻词"像"启动的显性隐喻语料为例,本文重点阐述了五种隐喻创生方式,以"图式-例示关系"和"识解"为基础,进一步明确解释了语言表达层面与认知层面的桥接关系,探讨了喻词标识隐喻映射关系、启动新的隐喻识解方式的功能,也进一步明确了规约性和创新性在隐喻创生过程中的动态和系统关联,显示了以此模式为基础对隐喻创生做有限的积极预测的可能。新的基于使用的隐喻表征模式,特别是就其所涉及的图式和识解方式种类而言,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细化隐喻创生方式的种类提供了基础,其经济性和预测性也有利于隐喻认知理论在有关语言实践中的应用。

汉英博士论文致谢辞人格诉诸修辞对比研究106-114

摘要:致谢辞作为一种修辞话语对于建构作者的学术可信度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博士论文致谢辞为语料自建历时语料库,对比分析了2003-2013年间"哲学与人文科学"领域汉英致谢辞通过权威和身份诉诸人格,建构学术可信度的差异与历时变化。研究发现,英语致谢辞运用权威诉诸人格的情况总体上多于汉语,而汉语致谢辞运用身份诉诸人格的情况远多于英语,并且,运用权威和身份诉诸人格的情况,在汉英致谢辞中都有一定历时变化,总体呈增长趋势。中外博士生培养模式、语言本身以及社会文化的不同是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语料库驱动的英语本族语和中国作者期刊论文词块结构和功能对比研究115-123

摘要:基于Biber等(1999)的结构框架和Hyland(2008)的功能框架,本研究对比了英语本族语作者和中国作者的机械期刊论文库中四词词块的结构和功能差别。研究显示,在结构上,本族语作者的论文写作以短语类词块为主,而中国作者的论文写作以小句类词块为主。在功能上,两类作者使用的词块功能在类别和频率上均无显著性差别。此外,中国作者与本族语作者使用不同结构词块实现相似的语篇功能。本研究表明,中国学者论文并未遵循学术英语以短语类词块为主的特性,而是表现出以小句类词块为主的结构特征。研究还发现,以小句类词块为主的写作特点并非为中国作者所独有,而是缺乏经验的学术作者论文的共同特征。该特点看来与作者的学术写作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属于学术写作中的发展性特征。

基于语境的《红楼梦》报道动词翻译显化研究——以王熙凤的话语为例124-134

摘要:本文以《红楼梦》前56回及其四个英译本为语料,通过对王熙凤与三个不同阶层人物交际的话语方式的检索分析,探讨报道动词"说"、"道"、"笑道"等在塑造王熙凤人物形象与其话语内容及交际对象关系方面的使用特色,考察翻译显化现象在译者们翻译处理王熙凤的话语方式、再现王熙凤人物形象方面的呈现方式、程度及异同(得失)。研究显示,话语内容及话语对象之间的关系不仅影响作者对话语方式的选择,而且影响译者们对报道动词的翻译选择,翻译结果虽呈现不同程度的显化趋势,但较之原创小说在种类和数量上均有过之而无不及。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文学与批评研究
论迪斯雷利小说中的犹太教情结135-141

摘要:迪斯雷利是英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犹太裔首相兼小说家,他13岁时昄依基督教,成为一名改宗者。然而,他的情感中始终没有彻底摆脱犹太教的影响,其小说中渗透着浓厚的犹太教情结。这种情结表现在即对犹太教信仰又对之背离,即恪守犹太教的传统又对之逾越,其中透露出迪斯雷利的矛盾心理。本文认为,迪斯雷利这种矛盾心理的表现及其成因,反映了十九世纪犹太民族面对异质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历史过程中所具有的调整和适应能力。迪斯雷利的犹太教情结不仅打破了犹太人传统的"客民"形象,更是争取文化主导权的一个新的尝试,弘扬了流而不散的犹太民族精神。

意识·身体·沉默——库切小说语言的历史性探索142-146

摘要:语言问题始终是库切小说创作的一大关注点。库切以小说的形式对语言问题进行本质剖析,形成了独特的文学-批评语篇。这种独特的语篇探讨了语言和历史的关系,对传统主流文学的思想和创作理念提出了质疑。为进一步阐释库切小说语言的伦理价值和历史内涵,本文透过语言学透镜,以个案研究为主,从小说人物的语言意识、身体叙事和沉默空间三大维度入手,对库切小说语言的历史性展开深入剖析,揭示了其小说语言所具有的历史工具性、历史抗争性和历史再现性的特征,进一步完善了库切小说的语言研究体系。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