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社
分享到: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9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语言学理论及语言问题研究、外语教学研究、文学与文论研究、翻译研究、博士论文、青年学者园地等。
  •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
  • 国际刊号:1004-6038
  • 国内刊号:21-1060/H
  • 出版地方:辽宁
  • 邮发代号:8-22
  • 创刊时间:1979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1.45
  • 综合影响因子:0.874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6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课堂互动研究专栏

纠错反馈时机对不同二语水平学习者的教学效果研究

摘要:本研究探讨即时反馈和延时反馈对于不同英语水平的学习者来说其有效性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对象为120名中学生,研究者根据期中考试的成绩将其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每个水平组又细分为四个组:即时反馈组、延时反馈组、交际性任务组和控制组。三个实验组的学习者完成两个听写重述任务(dictoglosstask),目标结构为过去时被动语态。在各试验组完成任务过程中,任课教师对于其语言表达中有关目标结构的错误,分别提供即时反馈,延时反馈,零反馈;控制组的学生只参加前测和后测。结果表明:(1)即时反馈比对低水平学生有效,而延时反馈对低水平学生无效;(2)即时反馈和延时反馈对高水平学生同样有效;(3)交际性任务有助于高水平学生的二语发展,但是对低水平学生没有效果。这些结果显示了即时反馈的优越性,以及交际性任务对于高水平学生二语发展的促进作用。我们认为两种反馈效果的差异主要源于它们对于学习者的认知要求不同,而非纠错时间。
1-14

大学英语课堂小组互动中的同伴支架研究

摘要:本研究以社会文化理论为框架,以非英语专业大一两个自然班的6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究大学英语课堂小组互动中的同伴支架。研究发现,(1)在大学英语课堂互动对话中普遍存在着同伴支架;(2)同伴支架作用主要表现在提高参与度、提供词汇、提供观点、纠正错误表达、简化任务、维持既定目标、控制挫败感等7个方面。(3)由于学习者自身二语水平的限制有时会不可避免地提供错误支架,可能给组内其他成员造成负面影响。研究表明,总体上同伴支架对小组互动的有效开展具有积极作用。
15-23

透过“反馈”之镜,倾听课堂之音——大学英语学习者对口头纠错反馈的信念探究

摘要: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以深度访谈为研究工具,选取上海两所高校中来自全国10个省(直辖市)的19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当前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学习者对课堂上口头纠错反馈的信念,及其影响这些信念形成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学习者对口头纠错反馈的信念整体上呈现出积极的态势;学习者对口头纠错反馈的信念受到学习者因素、人际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学习者对口头纠错反馈的信念折射出教学实践者在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所面临的现状和困境。
33-40

高校外语教学新视野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

摘要: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将在浙江宁波召开第七届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紧扣"高校外语教学新视野"这一主题,力邀国内知名学者就当前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中的主要问题做专题报告。同时,研讨会还将聚焦当前改革的热点设立"跨境电商企业家论坛",并针对外语教师的切实所需设立"外语核心期刊主编论坛",以期更好地为高校外语教学和广大外语教师服务。我们诚挚邀请外语界同仁拨冗莅临。
40-40

第七届自主学习国际会议通知

摘要:国际自主学习协会第七届自主学习国际会议将于2016年1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承办,中国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类专业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国际自主学习协会是自主学习领域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国际性学术组织,从2003年至2014年间,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中国香港、和泰国等国家(地区)先后召开了六届国际学术会议。
49-49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语言研究

WH-问答构式的对话句法学分析——WH-问答构式系列研究之一

摘要:本文基于当前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前沿课题之一"对话句法学"的研究思路,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WH-问答构式的对话句法特征。在理论上,笔者将认知语言学中的事件域认知模型(ECM)、突显原则(Prominence Principle)、图式-例示观(Schema-Instance View)整合为"EP模型",并据此重点分析了该构式的对话句法共振;它可细分为:结构层面的共振(如:语音层、词语层、单句层、句群层等)和关联程度的共振(包括:全部共振、部分共振、零共振);且弥补了Grice将"合作"仅定位于语义层而忽视句法层之不足。在实践上,在美国COCA语料库中穷尽性收集到约26,260条该构式,采用每四条任选一例的方法共得5,252例,为本文的语料分析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例证基础。
50-57

语法范畴的动态整合及其对语言系统的影响

摘要:基于概念整合的语法范畴(如名词和动词)若独处时个性十足,然而它们在小句和语篇中则充分展示和体现其动态整合性。这种整合一般多为异类范畴相吸、同类范畴相斥。同时,并非所有异类范畴可随意整合,必须符合人类认知和特定文本以及语境规约。这种整合既有主体认知的参与,也有文本系统自身表征的需求。具体运作时涉及优选、识解、互补和功显处理,这样可以避免某类语法范畴的过多或重复,否则会导致整个文本结构、语义、语用或文体的变异。由此可见,语言系统中的语法范畴就像一个有机整体,每个部分的细微变化或变异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
58-64

英语从句空主语、VS语序以及虚主语的中介语偏相关性研究——兼论多变量二语相关研究中的共同作用模式和中介作用模式

摘要:理论语言学研究认为,英语的从句空主语、VS语序和虚主语的母语习得理应关注三者间的关联性,而这三种语法现象在中介语语法中的发展也同样可能具有共变关系。但基于根本差异性假说,这种共变关系也可能并不存在。为了验证该假设,本研究采用包含控制变量的偏相关性分析方案实证调查上述三种语法现象在中介语语法中是否呈现出同步发展的趋势。结果显示,三者的中介语习得的确呈现出部分相关性,而这也就意味着其发展很有可能在某一层面上具有一定的同步性。研究所得的启示为,中介语研究将VS语序和虚主语联系起来的实证理据并不充分,而理论语言学研究中的"连带效应"在中介语语法中也只能部分兑现。
65-73

语篇结构的类型、层次及分析模式研究

摘要:针对语篇分析领域在语篇结构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对语篇结构的类型、层级性和分析模式及其研究路径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论证,本文发现语篇结构可以分为体裁(粒子)结构、关系(逻辑语义)结构和交换(对话或协商)结构三种结构类型;在体裁结构中区分宏观结构、中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三个级阶;语篇结构研究一般以语篇体裁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关系结构以及主题开展、信息流动和衔接关系进行组织。最后,本文提出了语篇结构分析模式及其研究路径。
74-80

关于隐喻理论最新发展的若干问题

摘要:隐喻一直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课题之一,为识解语言和认知互动关系提供了心理透镜。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隐喻理论仍有争议和受到批评。本文通过综述和分析过往研究,尝试系统地论述隐喻理论最新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并得出如下结论:1)概念隐喻理论分为三个发展阶段;2)涉身体验命题和意象图式理论、恒定性原则和基本隐喻理论是概念隐喻理论进化的三动因;3)隐喻有四个维度的分类标准;4)隐喻和转喻在互动中形成隐喻-转喻连续体;5)隐喻和句法的关系是双向互动关系。隐喻-转喻连续体以及概念语法隐喻的具体模型是后续研究的方向。
90-97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翻译研究

从达旨术到变译理论

摘要:达旨术是严译《天演论》的成功秘诀,百十年来逐步得到学界认可和深入研究,"达"字将严复"信达雅"与"达旨术"贯穿在一起,"达"成严译思想的灵魂。将达旨术提升到变译规律层面研究,可知严复是变译大师,严译属文化之译。由严译八大达旨术产生变译规律,进而产生了变译理论,这是严复变译思想的历史性贡献。
98-106

译者主体性建构的概念整合机制

摘要:本文基于概念整合理论,以古诗英译为例,尝试揭示译者主体性的认知机制。通过分析发现:从宏观层面来看,译者主体性的构建过程主要包含解构原作和建构译作时进行的两轮概念整合,它内含心理空间网络,由源语作品、源语作者、译文读者以及两种社会语言文化等元素构成。这些要素经概念整合后外化为翻译的创造性,同时又制约着译者建构译文时的能动性。从微观层面考量,翻译的各个环节都是概念整合的结果。正是在无数周而复始的概念整合中,译者完成了主体性的建构。
116-121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文学与批评研究

论美国犹太“大屠杀文学”的创作与研究

摘要:美国犹太"大屠杀文学"创作自"二战"以来开始逐渐繁荣。然而,针对"大屠杀文学"的研究却有些滞后或迟缓不前。究其原因,既与美国犹太社会内部,也与美国犹太社会与美国主流社会的互动相关联。因此,从这个角度讲,美国"大屠杀文学"中所反映出的道德问题和对"大屠杀"问题的超越是研究美国"大屠杀文学"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本文拟从社会和文本研究的两个不同角度,对美国"大屠杀文学"研究的滞后问题、"大屠杀文学"中的道德问题以及对"大屠杀"问题的超越三个方面,来讨论"大屠杀文学"创作与研究的现状,以期从不同角度揭示出美国"大屠杀文学"中所涉及和所存在的问题。
122-129

从玛丽·罗兰森的印第安囚掳叙事看北美殖民地白人女性文化越界

摘要:玛丽·罗兰森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所创作的印第安囚掳叙事开创了北美殖民地这一独特文学体裁,并在很长一段时期里享有盛誉。囚掳叙事对于北美殖民地的意识形态建构起到了助推作用,也宣扬了白人定居者关于印第安人为异教徒和野蛮人的观点。但罗兰森跨越文化边界的经历和叙事,打破了北美殖民时期男性文学声音的一统天下,带来了白人女性对于新大陆神话的反思,尤其是对于被视为异教徒和野蛮人的印第安人的近距离接触和重新认识,为我们重新审视美国早期历史和文化提供了珍贵借鉴。
130-137

叙事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诗歌叙述学建构的切入点

摘要:构建诗歌叙事学是叙事学实现跨学科、跨文类转向的具体表现。在梳理并分析现有关于诗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批判性梳理诗歌叙事学建构中存在的分歧,将叙事作为一种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的观点,以此作为构建诗歌叙事学的切入点。诗歌叙事学的建构,首先要对叙事学的一些理论进行适当的转变;其次,要立足于诗歌的基本文体特征;最后,要将诗歌作为整体来看待,关注诗歌叙事情节与由抒情事件构成的情节及其相互关系三个方面。
138-145

Abstracts

146-150

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多语种国际化人才培养研讨会会议通知

摘要:为了提高我国外语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多语种国际化人才,更好地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实际需要,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将于2016年5月27-29日举办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多语种国际化人才培养研讨会”。诚邀从事跨文化交际、外语教育、外交外事教学与研究的专家和教师参加研讨,共同探讨新形势下的外语人才培养问题。
F0003-F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