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社
分享到: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9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语言学理论及语言问题研究、外语教学研究、文学与文论研究、翻译研究、博士论文、青年学者园地等。
  •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
  • 国际刊号:1004-6038
  • 国内刊号:21-1060/H
  • 出版地方:辽宁
  • 邮发代号:8-22
  • 创刊时间:1979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1.45
  • 综合影响因子:0.874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5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语言研究

自由间接言语的语义两面性和叙事双声性

摘要:本文从形式上的不确定性和语义语用上的双重性对自由间接言语进行了分析,认为虽然人们通常把自由间接言语视为一种介于直接言语和问接言语之间的转述形式,但是其形式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语篇中判断是否自由间接言语主要应参照其语境上下文。在语义和语用功能上,自由间接言语在语义和语用功能上也有其独特之处。除了经常提到的讽刺效果和即时感,在新闻语篇中其两面性和即时性经常被用于掩饰其转述特征,以利于转述者将一种观点表述为一个事实。
1-5

人际映射机制初探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隐喻的映射机制考察话语交际的认知构建方式。研究发现,言语交际经历了一个隐喻化的过程。作为交际主体的话语生成者(P)和接受者(R)能够形成PISR这一元隐喻交际构式,引发了R—P的人际映射,并在交际客体和交际资源的协调下进行运作,产生不同的映射类型。研究表明,人际映射机制在言语交际的产生和推进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6-10

新N1N2构式语义建构的认知研究

摘要:针对传统研究主要关注常规N1N2复合词内部语义关系的静态描写之不足,本文以汉语非常规的新N1N2构式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该类构式动态的语义建构过程并为其创建了语义建构模型。在该模型中,投射与突显是语义建构的基础,压制与匹配是语义建构的关键。通过投射,事件域中原本不起眼或并不常见的属性特征或结构关系被突显出来,符号化为N1和N2。N1和N2中与构式义相关联的语义特征在构式与词汇双向互动的压制下得到突显。然后,通过与事件域背景知识的匹配,冲突的语义部分开始相互协调并达到语义和谐,从而实现对新N1N,构式的语义建构。
11-15

基于“去/再范畴化+”的“A,还B呢”语对构式的语义分析模型

摘要:本文试将认知语言学中“范畴化”拓展为“(去/再)范畴化+”(“+”指“隐转喻机制”),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汉语口语中常见话语结构形式——“A,还B呢”语对构式的语义特征。该构式具有明显的口语和会话特征,表达自然新奇;A与B两者之间的语义关系也呈多样性,趣味盎然,彰显接话者的智慧,主要含“善意调侃、讽刺幽默、怀疑否定、不屑一顾、蔑视戏谑、嘲笑反讽”等语用含义,为范畴化研究提供了鲜活和可靠的语料。本文也丰富了新认知语用学的研究方法及内容。
16-21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二语习得及应用

反馈有效性:理论观点及影响因素

摘要:二语习得领域的反馈研究比较零散,且国内反馈研究主要集中于重铸反馈。本文通过分析、对比反馈理论及实证研究,探讨反馈分类及反馈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旨在为课堂教学提供借鉴。研究发现,反馈有效性受到教学环境、学习者个体因素以及目标语言形式等因素影响。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因素,选择适合自己课堂的一种或多种类型的反馈进行教学,以促进学习者积累语言范例或更加熟练地使用语法规则。未来研究可运用多元回归等统计方法,研究多个变量对反馈有效性的影响。
22-27

大学新生英语词汇水平调查及其对ESP教学的启示

摘要:本文以某地方本科高校2011级1037名新生为被试,从接受与产出两个维度,对我国当前非英语专业大学新生入学词汇水平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旨在从词汇视角探讨普通本科院校由基础/共核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转移的必要性、可行性。研究发现:普通本科院校新生已基本具备了由基础英语教学向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转移的必要词汇基础,但词汇量虽略有不足;其词汇量与重点大学新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且不同专业,学生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从词汇的角度考虑,目前普通本科院校不可盲目照搬重点大学的做法,完全取消EGP,直接开设ESP课程,应根据学生的需要以及本校的实际情况,通过继续开设EGP课程,提升学生的英语共核词汇及语言技能,在学生达到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规定一般要求的水平后,逐步过渡到ESP。
28-35

任务类型及任务频次对英语学习者口语产出的影响

摘要:本文考察在任务型教学环境中,80名学习者在参与/未参与任务后语言形式聚集的情境下,不同任务类型(单人讲述任务和双人互动任务)和任务频次(四次任务)对其口语句法复杂度、准确度及词汇多样性和词汇复杂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双人互动任务有利于促进学习者口语的准确度、句法复杂度中从句的产出及词汇多样性,而单人任务则有利于促进学习者使用更为复杂的词汇;另外,让学习者多次参与任务练习能够实现其词汇多样性的提高,并减少词汇重复率。本文从任务性质、话语分析、话语模式理论等角度讨论了两种任务类型的各自优势及多次任务频次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42-48

重述与学习者即时回答研究

摘要:近年来,研究者提出重述在显性程度上存在差异,这意味着重述需要细化分类;而现存重述分类尚存在一定局限性。为了了解国内外语课堂教师重述及其影响,本文重新构建了重述分类框架,并对3名大学英语教师课堂中的重述及学习者即时回答现象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课堂教师使用的重述有五种类型,其中大部分为无语用特征的陈述句,而陈述句式孤立重述能够更有效地引发学习者的修补。这说明不同特点的重述能够引发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回答,并因此对习得产生不同的促进作用。
49-55

口笔译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验探索

摘要:本文探讨笔译训练对口译学习的作用。对不同口译人员实施多类型笔译训练的实验表明:1)笔译训练对口译学习效果的影响较显著;2)整体而言,笔译训练越符合口译操作特点,对口译学习的促进作用越明显;3)笔译训练对口译学习效果的影响呈现阶段性特点,口译学习经验越丰富,笔译训练对内化翻译技能的作用越明显,对口译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也越突出。这一实验结果支持口笔译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有助于我们客观认识翻译转换的普遍性,改进口译教法和教材编写。
56-62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翻译研究

后严复话语时代:叶君健对严复翻译思想的拓新

摘要:本文探讨了叶君健对严复翻译思想的继承和拓新,考察了叶君健对严复的“信达雅”的反思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独特阐释观。叶君健对严复的“雅”的内涵的拓展在于,“雅”不只是一种修辞或风格上的文雅和典雅,更是译者的一种文学情怀和个性表现。叶君健翻译中的创造性阐释观与严复的按语阐释的理念异曲同工。不仅如此,叶君健的“翻译报国”与严复的“救亡图存”的翻译动机之间存在着关联性。叶君健在诸多方面极大地拓展了严复翻译思想的阐释空间,为当代中国翻译理论话语的构建做出了贡献。
69-74

《论语》及其英译本中投射语言结构的功能语篇对等研究

摘要:《论语》作为一种比较典型的古代记言语篇体裁,全书约百分之七十的篇幅由投射语言建构,但目前探讨《论语》译文中投射语言的对等性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以功能语篇翻译分析为理论依据,通过探讨《论语》与其英译文中投射语言结构的功能对等,指出了译文中投射语言结构基本实现了相对对等。同时,本研究证明了功能语篇分析方法对翻译研究中“相对对等观”的解释力与适用性。
75-79

达文波特英译《萨迦格言》特色研究

摘要:《萨迦格言》是藏族格言诗代表作之一。迄今五名译者将其译成了英文,而达文波特英译本是第一个诗体全译本。对其研究后发现,该译本从形式上来说是以诗译诗,保留了文本的诗歌文学性;从内容上来讲保留了格言诗的道德寓意和价值观;从注释而言强化了说教性。达文波特译本有几个特征:体例完备,附有评论;注释详尽,不厌其烦;自由体建构;宗教寓意明显;词汇丰富,祈使句多。达文波特对传播中国文化有一定贡献。
80-86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文学与批评研究

礼物交换中的女性身份解构与重建——解析安吉拉·卡特的《狮先生的追求》与《老虎新娘》

摘要:作为童话教母,安吉拉·卡特以其对童话的改写而蜚声世界文坛。其短篇小说《狮先生的追求》和《老虎新娘》尤以改写美女与野兽的经典故事而著称。本文通过援引莫斯和施特劳斯等学者的礼物理论对上述两个短篇进行解读。在前一篇小说中,看似含情脉脉的浪漫故事下其实掩盖了女性作为男性之间的礼物/商品的交换本质;而在《老虎新娘》中,卡特不但批判女性被物化的深层结构,而且对这种话语进行了解构。两个短篇用相同的故事,相反的笔触和风格,为相似命运的女主人公设计了截然不同的生存方式。本文认为,这两篇改写不但揭示出童话中女性等同于女性身体和交换之礼物的实质,而且对这种女性作为被物化的他者和被注视的客体,男性作为观看者和欲望主体的权力模式进行了反抗和解构。卡特最终试图超越这种二元对立的权力结构,进而构建多元的,生成的女性新主体。
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