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社
分享到: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9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语言学理论及语言问题研究、外语教学研究、文学与文论研究、翻译研究、博士论文、青年学者园地等。
  •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
  • 国际刊号:1004-6038
  • 国内刊号:21-1060/H
  • 出版地方:辽宁
  • 邮发代号:8-22
  • 创刊时间:1979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1.45
  • 综合影响因子:0.874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4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外语教师发展研究

基于课堂教学的大学英语新手教师的身份建构研究

摘要: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讨了大学英语新手教师学习教学的过程,以及这种实践经历是如何构建其教师身份的。本研究作为历时研究,观察并记录了一位新手教师工作第一年的教学经历和感受。最终本研究发现,新手教师的身份建构过程和其课堂教学的变化过程紧密联系并相互影响。
19-24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语言研究

汉语使用者时空隐喻手势的认知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实验诱导法研究了汉语使用者的时空隐喻手势。研究结果发现:1)汉语本族语者的时空隐喻手势主要有“过去在上,未来在下”、“过去在前一未来在后”、“过去在后一未来在前”以及“过去在左一未来在右”四种类型;2)汉语本族语者呈现出“前后”时空隐喻手势最多,“上下”次之,“左右”最少的趋势。产生趋势差异的原因可能主要与汉语使用者的身体经验以及文化因素有关。整个研究表明,考察语言使用者的手势隐喻,有利于在多模态层面验证概念隐喻理论以及“即时思维”理论。
38-43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二语习得及应用研究

接口假说与接口知识习得研究——基于生成语法理论的二语习得研究

摘要:”接口假说”和接口知识的习得是近几年基于生成语法理论的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它从语言加工视角阐释了二语习得者普遍不能够达到目标语母语水平的原因。本文介绍了“接口假说”和“接口”的内涵以及相关的实证研究,剖析了“接口假说”存在的问题和对“接口假说”的一些误解,并对“接口假说”的适用范围和研究范围进行了说明。
44-49

汉语词汇化对英语词汇推理加工过程影响的研究

摘要:本研究旨在考察汉语词汇化对英语词汇推理加工过程中知识源使用、推理成功率、推理后词汇知识发展的影响。研究采用有声思维和回溯相结合的方法,以包含汉语词汇化和非词汇化英语目标词的两个英语语篇为实验材料。研究结果表明:(1)受试在汉语词汇化和非词汇化英语目标词推理加工过程中使用的知识源呈共享模式,但各类型知识源的使用频率存在差异;(2)受试汉语词汇化英语目标词的推理成功率明显高于其非词汇化英语目标词;(3)成功词汇推理对受试汉语词汇化和非词汇化英语目标词汇知识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50-55

认知记忆训练对口译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

摘要:记忆能力是影响口译操作过程及效果的一项重要因素。以中国初级和高级口译学习者为对象,经过不同记忆训练方法的处理,本项实验研究发现:1)记忆训练对提高口译学习效果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2)记忆协调性训练对口译学习效果的影响要强于记忆容量的训练;3)在口译学习初期,记忆容量训练对口译学习效果的影响更加明显,而口译学习经验越丰富,记忆协调训练口译学习效果促进作用相对越突出。因此,口译教学应该实现记忆容量训练与记忆协调训练的有效结合,以提高对口译学习效果的综合性影响。
56-61

频次对词块习得的影响研究:基于使用的视角

摘要:根据基于使用的语言学理论,语言知识建立于体验之上,使用频次在建构语言知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以两组共66名高二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接触频次及频次类型对词块习得的影响。实验中,研究对象重复接触含目标词块的阅读材料并参加相应的词汇测试。其中一组学生接受单一重复的频次,即阅读同样材料6次,而另一组学生接受变化重复的频次,即阅读含同样目标词块的不同阅读材料6次。研究发现:频次对词块习得的影响显著,不同频次类型产生不同的习得效果,变化重复的效果好于单一重复。本研究丰富了有关基于使用的语言学理论,揭示了频次对词块习得的影响,对词块教学也有借鉴意义。
62-67

英语专业大学生隐喻解释能力研究

摘要:本文参照Fraser(1979)的隐喻解释结果分析方法,依据905语义属性分类标准体系,对174名英语专业大学生新奇隐喻的解释结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英语专业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目的语新奇隐喻的解释能力,解释结果具有明显的范畴化特征;2)隐喻解释对“认知体验”的依赖性明显高于对”语言水平”的依赖性;3)目的语抽象名词的概念习得水平对被试隐喻解释具有一定影响。本研究结果并不支持普遍认为的“中国英语学习者隐喻能力较低”的结论。隐喻能力在本质上应该是认知性的,而不是语言性的。
68-73

大学生二语课堂目标结构感知、二语自我和动机行为的关系研究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365名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了中国大学生二语课堂目标结构感知对其二语动机自我系统构建及其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AMOSl7.0)对假设模型进行了分析。拟合优度标准表明,模型与数据拟合良好,结构模型可以接受。研究发现,(1)掌握目标课堂对理想二语自我、应该二语自我和学习经历都有着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表现目标课堂只对应该二语自我产生了显著的正面影响,对理想二语自我和学习经历均产生了显著的负面效应。(2)理想二语自我和学习经历能激发学生更加努力、更加投入地学习英语;应该二语自我对学生二语学习动机行为几乎没有什么影响。(3)掌握目标课堂对学生动机行为的影响要优于表现目标课堂,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对如何构建有效的大学英语课堂环境有着重要的启发。
74-80

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第六届年会暨“应用技术教育与大学外语教学”研讨会会讯

摘要: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将于2015年4月下旬在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召开第六届年会暨”技术教育与大学外语教学”研讨会。届时将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作专题报告,同时将邀请《外语与外语教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山东外语教学》等外语类核心期刊的负责人参会研讨。在此诚挚邀请外语界同仁拨冗莅临。
80-80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文学与批评研究

都市文明与田园理想的对话——《奥勃洛摩夫》双时空体结构的文化解读

摘要:《奥勃洛摩夫》中存在一个双时空体结构,即显性的、现代都市时空体和隐性的、乡村田园时空体。两个时空体在结构上犹如精致的嵌套,各自独立又相互融合,暗含着都市文明与田园理想的对话。通过解析这一时空体,我们将触摸到作家冈察洛夫较为隐蔽、较为纠结的价值立场。《奥勃洛摩夫》固然通过主人公表现了俄国贵族庄园文化对于人格建构的缺陷以及它所衍生的寄生性,但小说的主旨还是在于表现:在现代化进程中俄罗斯宗法制文化与西方工业文化、俄罗斯灵魂与日耳曼灵魂、东正教伦理和新教伦理的价值冲突。它将俄罗斯传统文化中的聚合、浪漫和单纯与西方现代文化中的离散、理性和功利同时置于文本的对话空间,表达了对于都市文明的疑虑和田丽诗价倌的诉求.
81-86

清教的哀诉与“美国”的象征——评萨克凡·伯克维奇的2012年纪念版《美国哀诉》

摘要:继1978年出版后,《美国哀诉》在2012年推出纪念版,萨克凡·伯克维奇还专门为新版写了新序。《美国哀诉》主要探寻的是新英格兰的清教哀诉布道辞令及其作为一种社会凝聚力的礼仪模式的作用。本文综述了伯克维奇对清教哀诉与”美国”的象征的阐释,分析了其意识形态研究方法,探讨了该书对文化研究、辞令研究、文学研究的贡献,并肯定该书不仅具有时代意义而且还是认识研究美国文学文化的一本必读经典。
87-91

身份荒野中的流浪与追寻——论菲利普·罗斯小说前后主题的嬗变

摘要:当代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的小说主题不断嬗变。在其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各种主题元素反复交叉出现,前后期创作主题形成延续与突破关系。通过对其前后期作品的主题对比分析,本文指出,菲利普·罗斯通过各种主题元素的协奏处理,再现了犹太人在身份荒野不停流浪与追寻的生存状态,异化、冲突、死亡和反抗等主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人类生存状态的隐喻,具有了普世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强调,其后期小说的社会主题为作品注入了鲜明的时代元素。这些多重文化并行的要素,形成了作家文本世界的内在逻辑统一,构成小说悲剧性根源的互动,强化了作品的批判性和悲剧性。
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