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社
分享到: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9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语言学理论及语言问题研究、外语教学研究、文学与文论研究、翻译研究、博士论文、青年学者园地等。
  •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
  • 国际刊号:1004-6038
  • 国内刊号:21-1060/H
  • 出版地方:辽宁
  • 邮发代号:8-22
  • 创刊时间:1979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1.45
  • 综合影响因子:0.874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2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二语习得研究

听读输入模式下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对比研究

摘要:本文以非英语专业两个班的大一新生作为实验对象,考察在听或读完实验文章并完成互动或写作任务后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效果,并从注意角度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不管是以阅读通道输入还是以听力通道输入,互动任务取得的词汇习得的效果都比写作任务好;当学习任务相同时,在听力输入下的词汇习得效果比在阅读输入下的词汇习得效果略好。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重视在听力环境下的词汇附带习得,并重视语音对词汇习得的重要作用。
1-5

“第四届叙事学国际会议暨第六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会讯

摘要:新世纪以来,叙事学研究凭着自身的理论活力和学科渗透力,在不断更新理论框架和阐释能力过程中,呈现勃勃生机。
5-5

语料库对同义词触发模式的解释:以begin、start和commence为例

摘要:Hoey在他的《词汇触发》一书中指出,应谨慎对待同义关系意义联系概念的外延。然而,对同义词触发模式的系统解释似乎还很缺乏。本文主要借助Hoey的词汇触发理论,对三个表示“开始”意义的同义词(begin、start、commence)进行词汇搭配形式、语法聚合模式、及语义和语用联系进行BNC语料库分析,以解释同义词的触发模式及区别特征。研究发现。同义词不仅词汇搭配不同,而且在触发频率,语法聚合模式(如及物过程),语用功能和语义韵等方面都有多微妙的差异。
21-25

商务英语学习者翻译输出中的语言失误

摘要:本文采用行动研究方法,探究55名高职生的翻译练习中的语言失误的特点及其成因。研究显示:翻译中语言失误主要集中在语义、句法和词法等方面,母语负迁移是其根源之一;自我修正和同伴修正有助减少语言失误;语言失误与英语水平相关联,减少语言失误需经历量变到质变的漫长过程。本研究证实了书面纠错以及师生研讨是最有效的纠错方式。
26-29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语言学研究

二语教学中概念流利理论的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对“概念隐喻”、“概念流利”、“概念重组”和“概念错误”等核心概念间的联系的分析和比较,梳理了“概念流利理论”的发展历程;并分析这些概念在二语教学中应用与作用。研究发现,基于语言形式性错误和概念性错误的区分,概念流利理论对于二语教学的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40-43

世界英语变体发展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摘要:英语在全球范围的传播进程中产生了变异,成为不同国家多元文化交流的载体。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世界英语变体给语言研究和应用带来了新思考。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探讨世界英语变体发展对英语教学的启示,认为我国英语教学应该:(1)重视英语不同变异形式的介绍;(2)了解全球文化和本土文化的价值观差异;(3)培养学生理解和使用语言变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4-48

TEM4语法词汇项目的构念效度研究——基于Rasch和CFA模型的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TEM4语法词汇项目的潜在结构和影响构念的因素来评价该项目的构念效度。采用专家判断法收集内容效度的证据,Rasch模型分析题目作答反应对构念效度的影响,并借助验证性因子分析了解项目的构念构成。研究结果显示,内容考点判断非常一致;绝大部份题目拟合模型,项目有较好的单维性特征,题目作答基本上相互独立,不过,项目相对于考生的能力来说比较难,从而导致少数难度较大的题目不拟合模型,对项目的构念贡献不足;语法和词汇属于两个非常相关但是又相互独立的构念。
49-55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面向专业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研讨会暨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第四届年会会讯

摘要: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外语教学ESP研究会及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将联合举办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面向专业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研讨会。
55-55

学生英译汉分析性评分标准的研制

摘要:本研究针对中国学生英译汉的特点,从语义和形式两方面制定了一套分析性评分标准,并邀请三位评分员以此标准对300多篇译文进行了评分。数据显示,单句译文的语义一总分相关系数都在0.9以上,形式一总分相关系数基本上在0.7以上,显示出良好的构念效度。单句译文分析性评分与整体性评分的相关系数都高于0.7,表明分析性评分具有较高的外部效度。并且,三位评分员对语义、形式总评分之间的相关度都在0.8以上,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评分员之间的一致性良好。综合各方面的数据可以发现,本研究提出的评分方法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56-60

语法自动分析与计算机辅助写作评分

摘要:本研究旨在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统计模型,构建面向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写作计算机辅助评分模型,并应用大规模语料验证其可靠性。研究发现:在考虑语法及基本写作风格等因素的条件下所构建的评分模块,辅以事后人工复查,可相当准确地预测写作的总体评分。因此在特定条件下,该评分模块可应用于计算机辅助写作评卷。
61-65

口语测试评分标准的现代测试学分析

摘要:本研究运用多层面Rasch测量模型,分析了朗读和口头陈述两种口语考试任务评分维度的设置及评分量表的使用情况。结果表明,口头陈述任务的一个评分维度设置不够合理,两个量表的等级之间都存在非等距性问题,而且口头陈述任务评分量表的某些等级与考生的能力之间出现了负增长现象,即考生的能力越强得分反而越低。这些信息对于修改和完善评分维度和评分量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66-70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翻译研究

西方口译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摘要:本文介绍了西方口译史研究的对象、现状与特征。西方口译史研究经过数十年积累,已形成特定的研究传统和方法,口译研究者关注的对象包括西方古代的口译活动、现当代的会议口译及其他现代形式的口译活动。文章认为,西方口译史研究的主要特征是以译员为中心、注重国别口译史研究及译员对新技术条件、新型口译形式的适应。本文最后指出,我国未来的口译史研究需拓宽研究领域、强调译员中心、引入跨学科视角,进而为当代口译从业者提供值得汲取的历史经验。
71-74

从口译能力到译员能力:专业口译教学理念的拓展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理论推演法,分析了口译能力和译员能力的构成,构建了译员能力的发展模式。本文提出,译员能力的发展包括三个阶段:一是口译教学前的“双语能力”提升和“言外知识”储备阶段,二是口译教学中的“口译技巧”学习和掌握阶段,三是口译教学后的“职业技能”习得阶段,并以此为理据,设计了专业口译教学三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方案,旨在厘清口译能力的关键概念,为国内翻译本科专业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口译教学阶段划分和大纲设计提供理据。
75-78

朱生豪与梁实秋的莎剧翻译对比研究

摘要:朱生豪与梁实秋都是莎剧的主要译者,但他们的翻译思想不尽相同。本文采取译剧版本对比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朱生豪与梁实秋的文学观分析,指出了他们的翻译思想与文学观之间的密切关系,即“文如其人,译如其文”。本文认为,朱生豪追求“神韵”,而梁实秋旨在“存真”。二者不同的翻译思想和文学观使各自的译作产生了不同的审美取向。
79-81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文学与批评理论

《恐怖分子》的文化想象与他者书写

摘要:对于异文化形象的书写是一个表现行为主体主观意识的文化想象过程,想象主体由于受到个人经历、社会环境的影响,产生了偏离异文化真实状况的偏见。本文从文化想象以及“他者”的批评视角,对厄普代克的《恐怖分子》进行文本解读,探究其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文化想象特征,即厄普代克对于穆斯林形象的书写基于他本人对于异文化的主观臆想,沿袭了西方世界长期以来对于伊斯兰和阿拉伯世界的东方式书写,折射出“9·11”事件后西方对“他者”文化的集体阐释。
82-85

评《甜菜女皇》中空间叙事的伦理维度

摘要:本文从厄德里克的《甜菜女皇》中人物的物理、心理以及性别空间的建构出发,探讨作者加诸于空间书写模式的伦理维度。分析认为,小说中人物的空间实践是人物身份建构的载体;厄德里克以印第安文化中的集体主义与整体论的世界观为基础,为空间书写加诸了独特的伦理维度。文章提出,在这一维度的观照下,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建构的结局迥异,体现出具有印第安文化特色的伦理取向,这一创作模式是当代印第安文学创作中的创新之举。
90-93

返魅自然:《痕迹》中的印第安生态伦理意蕴

摘要: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出发,以路易丝·厄德里克的小说《痕迹》为文本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小说中所反映出的印第安传统宇宙观,进而追溯以崇尚万物和谐统一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印第安传统文化。文章提出,厄德里克将其族裔文化概念聚焦于生态伦理层面,通过文化记忆、叙述方式和情感表达,再现本族原生文化的神秘魅力,激发人们对重建印第安传统文化的思考以及对当今美国印第安人生存现状的关注。
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