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 21-1060/H 国内刊号
  • 1004-6038 国际刊号
  • 1.4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外语与外语教学是大连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9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外语与外语教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语言研究、翻译研究、二语习得及应用、外语教学研究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1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语言学研究
对名源动词语义生成的形式化分析6-11

摘要:本文旨在论证名源动词的语义生成受制于先验的运算机制。文章运用形式化分析手段,即名源动词的句法推导机制和“生成词库”的语义生成机制,着重分析了名源动词在句法推导中形成的结构关系和“生成词库”的语义生成机制的共同制约下的微观语义生成过程。研究发现,名源动词的句法推导规定了其语义生成的结构路径;“生成词库”的语义生成机制依次发挥作用,构建名源动词的语义特征;形式化分析可以解释名源动词的体特征、体跨类以及事态内在结构等语义现象。本研究的结论是:词汇语义的生成在一定程度上要受制于先验的运算机制。

二语语音习得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方向12-15

摘要:本文对二语语音研究领域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梳理。文章首先介绍了二语习得领域与语音习得领域共有理论的主要内容,并给出了作者的思考;之后回顾了语音研究方法的历史进化,对当今最为接受的方法给予了重点介绍;最后从特征、服务对象等方面对一语语音研究与二语语音研究的异同点进行了比较,指出我国的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

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流利性的语调短语内部停顿研究16-21

摘要:本研究主要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自发语流中影响口语流利性的语调短语内部停顿,旨在找出其主要特点及产生原因。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3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先采集并分析了他们即席话语中的停顿,以及受试随后对停顿原因的内省辨认。然后,研究者将这两组数据与教师评分进行了比对分析。研究发现:语调短语内部停顿总体频率较高,且频率高低与口语流利性显著相关;停顿位置集中于实词前和首词后;停顿模式主要有:“非流利串”、“无填充停顿”和“非词语填充项”;造成语调短语内部停顿的主要原因是言语计划功能,这种计划功能在类型和作用上呈现多样性。本研究提醒我们在从事口语流利性研究和教学中要关注二语学习者口语产出过程中的心理过程。

移动动词对“を”格空间名词的他动作用22-25

摘要:动词与“を”格名词的语义关系纷繁复杂。我们认为,“を”之所以能表示多个语义关系,是因为“を”的本义始终贯穿于各个语义关系之间。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阐述“を”的语义从本义到派生义的扩展机制,揭示其内在的关联性。同时指出“场所名词+を+主体移动动词”中的“场所”是特殊的三维“空间”。在人的隐喻的思维作用下,这样的空间被隐喻为一般的物体,进而被认知为移动作用的对象,以此论证出移动动词对“を”格空间名词的他动作用。

花园幽径现象顿悟性的认知解读26-29

摘要:借助脑认知、原型和认知负荷模型,计算语言学顿悟研究可实现程序上的应用。通过分析机能固着、心理成规和心理定势可知,“弃旧”是顿悟出现的条件,格式塔分析表明顿悟是知觉场的“平衡-失衡-再平衡”,“迎新”是顿悟产生的根本。本文分析了顿悟的Ns算法,从中得出,语义触发时关键启发信息激活具有瞬时性,循环算法感知具有闭合性,认知折返时错码调试具有回溯性,跨越解码时“原-伪-新”解读模式具有螺旋性。顿悟算法研究证明了程序语言在花园幽径句解码中具有可行性。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实证研究
三语对二语词汇识别的影响30-34

摘要:为了探讨三语对二语词汇识别的影响,本文以三语习得者为研究对象,以E—Prime作为研究工具,测量了不同语种的三语习得者在识别相同二语词汇时的正确率和反应时。根据所学三语语种,60名英语专业的学生被分为法语组和日语组。正确率和反应时的对比结果显示:目语组的正确率明显高于法语组(X2=154.15,P=0.000〈0.01),反应时明显小于法语组(MD=72.59,P=0.01〈0.05)。基于上述结果,可以得出如下基本结论:(1)从二语与三语的语言距离来看,语言距离越近,三语对二语的逆向影响越大;(2)从二语与三语的相对水平来看,即使处于较低水平的三语,也可能对处于较高水平的二语产生逆向影响。

全国商务英语考试的设计与信效度研究35-40

摘要:本文探讨了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考试(二级)能力量表的设计,以2009年的二级考试数据为依据,对考试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运用多层面Rasch模型,测量了试卷各题目的难度,以检验该考试的区分度和权威性。统计结果显示,该考试的信度、效度以及难度都达到了测试学的要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适用于大规模考试推广。本文最后对个别测试题的改进和今后如何完善该考试提出了建议。

多媒体呈现方式对成人外语词汇习得的影响41-46

摘要:本研究基于Mayer的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和Schnotz的图文理解整合模型,以某高校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三种多媒体呈现方式,即:(1)图+书面文本(简称A式)、(2)图+口头文本(简称B式)、(3)图+书面文本+口头文本(简称c式)对成人外语词汇接受性和产出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使用A武时,学生在词汇接受性、词汇产出性和总成绩三个考察变量的表现上都没有显著好于仅用书面文本的方式;(2)采用B式时,学生的词汇产出性成绩和总成绩显著低于采用A式时;(3)采用C武时,学生在三个考察变量上的成绩都显著低于B式。据此本文认为,多媒体呈现方式对成人外语词汇接受性和产出性的影响显著。

外语阅读水平对词义猜测影响的探析47-50

摘要:本研究以16名中国外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运用有声思维法收集数据,旨在探讨阅读水平对猜词成功率、知识来源和推理策略的使用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高水平组词义猜测成绩好于低水平组;(2)低水平组使用更多的知识来源和推理策略,但使用质量总体上不及高水平组;(3)两组受试主要依赖句子层面语义知识和机械性的重复策略。高水平组更频繁且熟练地使用语篇知识以及类比和评估策略,而低水平组则更多使用词素和句法知识以及分析单词结构策略。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降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焦虑的实证研究51-55

摘要:本研究旨在考察合作学习对于降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焦虑的作用。采用“二语写作焦虑量表”对454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焦虑整体处于高焦虑体验水平。教学实验前后配对样本对比分析发现:合作学习能够显著降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总体焦虑、躯体焦虑(P〈.05)和评价焦虑(P〈.01),但对回避行为与自信焦虑则无明显作用。对实验组12名学生的访谈结果表明被试对合作写作学习持肯定的态度。

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文学作品阅读动机实证分析56-60

摘要:英语文学作品阅读对于英语专业本科生非常重要,但目前文学经典在各高校处于被忽视的状态。本文以某高校英语专业240名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D6rnyei的动机理论,分析影响学生们阅读的学习情境因素。研究发现:学习动机中与课程相关的学生动机因素、教师动机因素和集体动机因素能够解释学生们阅读量的30%。三者中,课程相关的学生动机因素对阅读的作用最为明显,教师和集体动机因素分列其后。据此,本文提出增强和巩固学生们阅读动机的建议以及英美文学课程低年级化的可能。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翻译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的译者翻译能力体系研究65-69

摘要:翻译能力体系研究对于翻译人才的培养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以“翻译能力要素”为主题对受访者进行了开放型、半结构型和焦点团体访谈,构建了由内驱力、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操作能力构成的翻译能力金字塔模型。然后提出这四种能力之间的关系假设,对305名大学生、培训学员和翻译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和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内驱力正向影响其他三种能力;认知能力正向影响语言能力和操作能力;语言能力正向影响操作能力;操作能力受其他三种翻译能力的正向影响。

“中国教育语言学学术论坛”征文通知69-69

摘要:复旦大学外文学院与中国教育语言学学会和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将于2012年5月26日在上海复旦大学召开“中国教育语言学学术论坛”。会议主要议题有:1.外语教学在我国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学科中的位置;2.外语教学、应用语言学和教育语言学的关系;3.外语教育政策和教育语言学学科内容;4.对建立我国教育语言学学科的探索;5.教育语言学学科发展和外语教师培养;6.综合性大学教育语言学或外语教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的可行性。

对译者影响力的文献计量分析——以第四次翻译高潮中的三位文学译者为例70-74

摘要:本文应用文献计量学中的引文分析法及h指数,以中国第四次翻译高潮中的三位文学译者为例,结合定性分析研究译者的影响力。研究发现:译者的影响力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关系;被引频次与所发表文献的类型之间的关联要远远大于它与发文量之间的关联;在文学翻译领域,兼顾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的译者比只从事翻译实践的译者具有更大的影响力。把文献计量指标引入到译者影响力研究是对译者实证研究方法的拓展。

认知语言学对汉语误译的探究75-78

摘要:国内媒体对英语报道恐怖袭击事件时所用的“responsible/responsibility”存在误译的现象。误译引起误解,因此必须纠正。认知语言学认为,不同语言内可有类似的意象图式和概念框架,但不同的语言系统及不同的识解会产生不同的义项。本研究运用上述理念对此误译作英汉对比考察。结果发现,英语“responsible/responsibility”和汉语的“负责”几乎同义,但英语可突显相关事件图式的前时段和核心时段,产生“实施/导致”义,而汉语无此识解,因而无此义。正是有此义的英语“responsible/responsibility”与无此义的汉语“负责”误配而导致了误译。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
宇宙之轴:T.S.艾略特诗歌中的秩序文化观79-82

摘要:国内外研究T.s.艾略特的学者都注意到,他曾接受过不同宗教文化影响。但大多强调诗人在皈依基督教前后的不同宗教观,较少探究其思想转变中存在的内在一致性。本文通过分析宇宙之轴的象征意义,发现艾略特所迷恋的乃是基督教及异教文化共同向往的宇宙中心秩序。艾略特诗歌中的宇宙之轴体现为前期诗歌中的楼梯、繁殖神、施雨水者因陀罗,以及后期诗歌中的“静止点”等意象。这反映了诗人对不同宗教文化背后隐含的秩序文化观的洞悉,进而体现了诗人比较包容的宗教文化态度。

论T.S.艾略特的文化本体生态观83-86

摘要:本文旨在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审视T.S.艾略特的文化观。研究发现,艾略特把文化比喻成生长的植物,把文化本体生态系统中各文化的结构关系描述为“文化星丛”,把各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命名为文化本体生态学,从而说明文化生态系统必须保持整体与多样性、稳定与发展的辩证统一。艾略特的文化本体生态论折射了他的文化一社会价值观:文化发展应遵循自然生态规律,文化生态系统的稳定是社会健康、和谐与发展的基础。

T.S.艾略特文化批评思想中的伦理道德观87-90

摘要:本文以T.S.艾略特的重要文论为基础,着重分析和概括了艾略特文化批评思想中的伦理道德观。艾略特对西方文化的反思和批判主要以传统的基督教文化为理想参照,以宗教伦理和道德思想为核心;其伦理道德观主要体现在对传统、历史和古典文学教育的重视上,具有基督教人文主义的思想特点。重读艾略特,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现实语境,更对当代中国文化和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