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 21-1060/H 国内刊号
  • 1004-6038 国际刊号
  • 1.4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外语与外语教学是大连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9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外语与外语教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语言研究、翻译研究、二语习得及应用、外语教学研究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0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语料库及语言研究
英语小说汉译显化实证研究——以《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三个中译本为例8-13

摘要:本文以《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三个汉译本为例,运用基于语料库的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英译汉时显化现象是否存在进行考察验证,如果译文存在显化,则进一步探讨不同文本的显化程度差异以及差异原因。通过选取标准类符形符比、高频词及其覆盖率、语气助词、转折词以及文外注释五个方面对《查》三译本进行比较,发现译本中均存在显化现象,而且类比显化趋势比语际显化趋势明显,但由于三译本的翻译目的和潜在读者不同,饶译和赵译的显化程度高于冯译。

基于语料库的中学英语课堂规约话语研究14-18

摘要:在外语课堂话语研究中,学者主要分析教师提问、三话轮互动等教导性话语,而鲜见有人研究课堂规约话语,对中学外语课堂中的规约话语研究则更少。本文从波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视角出发,采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分析我国中学英语课堂中的规约话语。经过对教师指令语进行量化分析,探讨教师在课堂指令语的使用上作了哪些选择,出于什么目的,如何规约学生课堂行为,从而阐释在英语课堂语境中教师规约话语是如何构建的,并试图揭示师生之间的权势关系如何。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对课堂规约话语的深入理解。这种理解无疑对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尝试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取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英语复合词生成趋向的协同语言学研究19-24

摘要:本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科技英语语料库(JDEST)为基础,运用计量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以协同语言学为理论框架,对英语复合词的生成趋向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重点探讨了英语复合词的生成数量与词干的长度、词干在语料库中出现的频数和词干义项数三种属性之间的依存关系。研究结果证实了协同语言学中的相关理论假设,表明在一定长度的语料中,词干出现频数越高,生成复合词的种类越多;词干义项数越多,生成复合词的种类越多;但词干越长,生成复合词的种类越少。研究同时表明幂率模型y=ax^b能够准确描述词干长度和词干频数与复合词生成数量之间的关系,但就词干义项数而言,幂率模型y=a+bx^2具有再高的拟合序。

语料库驱动的扩展意义单位研究——以最高程度强势语为例25-30

摘要:Sinclair提出“扩展意义单位”的概念、构成及研究方法。语料库驱动的扩展意义单位研究具有操作性强、描述全面、客观准确等特点。本研究以其为理论框架,以最高程度强势语为例,进行语料库驱动的同义词辨析研究。结果显示,以最高程度强势语为节点词的扩展意义单位在搭配模式、类联接模式、语义选择趋向和语义韵方面存在诸多差异。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消息
纪念托尔斯泰逝世百年学术研讨会在大连外国语学院隆重召开30-30

摘要:2010年是文学巨擘列夫·托尔斯泰忌辰一百周年。世界各地纷纷举行纪念活动。6月4日-6日,纪念托尔斯泰逝世百年学术研讨会在大连外国语学院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北京大学、辽宁省外国文学学会会主办,大连外国语学院承办。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科院、国家版权局、上海文艺出版社、文汇读书周报、浙江日报等十几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出版单位的50余名托尔斯泰文学研究专家、学者与会。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语言学研究
修辞学和语用学关系的回眸与前瞻31-36

摘要:厘清修辞学和语用学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解决这问题只能通过常域修辞学和微观语用学的比较。二者的共同点主要表现为研究视角和学科属性相同,不同点主要表现为学术旨趣、研究课题、语境认知、理论基础、研究范式、考察范围、社会贡献不同。它们过去既不是包含关系也不是属种关系而是平行互补关系。未来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不会改变这种关系,同时也不会改变在“往下做”道路上携手并进的基本态势。

关于修辞基本属性的思考37-40

摘要:作为言语交际中对表达手段进行选择与组合的过程,修辞不仅表现为一种有的放矢地进行编码和解码的方法,同时也表现为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语言运作。从修辞所处的主客观环境和修辞个体的主客观特点而言,修辞的过程是一种文化传播的过程,是为达到一定目的的思维一认知过程,是面向接受和认同的审美过程,也是反映时代需求的动态过程。修辞集文化属性、思维一认知属性、审美属性和时代属性于一身。

完成事件的形式语义分析41-45

摘要:完成事件是Vendler所提出的四类事件结构中最为复杂的一类。基于形式语义学的分析方法,本文旨在应用Rothstein的新戴维森分析法着重说明有关完成事件的三个基本问题:一是提出以类驱动的生成方法为基础来实现完成事件的语义衍推;二是认为完成事件是活动事件与达成事件的加合,其中,活动事件的终结点与达成事件之间存在事件一参与者相关性;三是通过与Krifka对渐进客体的严式解读做出区分,并通过与整体客体的概念进行对比,澄清Rothstein关于渐进客体的思想。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消息
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成立50-50

摘要: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于2010年5月22日于上海成立。该学会为二级学会,隶属于中国修辞学会。学会的成立得到中国修辞学会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导王德春教授的全力支持,并亲临成立大会致贺词。大会选举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俞理明教授为会长。俞理明教授指出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的核心任务有三个:一是加强教育语言学研究,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学科属性进行深入探讨;二是探索在中国语境下的双语教育;三是开展应用性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语言学研究
英语句法序次性与层次性之时空观透视——从认知来源看语言共性的内化过程51-54

摘要:作为句法系统的两种基本属性,序次性和层次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共性。它们分别代表着人类认知的线性和非线性特征,与人类时空观相暗合。本文以英语句法系统为例,分析并阐释语言序次性一层次性与人类时空观的对应关系,从人类知识的认知来源透视语言共性作为基因内化的过程,证实了人类认知方式与语言共性之间存在密切内在联系的可能性与合理性,从而为研究语言共性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

论“おる”的历时变异性55-59

摘要:本文从历时的角度,通过分析上代“おる”的语义、中古时期“おる”的“卑語化”变异、中世时期“おる”的敬语趋向、近世“おる”变异的多样性,描述了“おる”在各个时期的变化轨迹,阐明了“おる”发生变异变化的原因是使用者群体的差异及“いる”、“おる”方言在标准语中地位的转换等。 更多还原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翻译研究
“天人合一”认识样式的翻译观研究60-63

摘要:颇具中国传统代表性的认知样式和思辨模式“天人合一”、“道象互为”,在与西方“二元对立”、“主客二分”为主导的认知结构相遇的过程中,曾一度遭受到不断地质疑、甚至否定。而本文拟用“天人合一”、“道象互为”的趋一质感的认识样式对西学“视域融合”解构认识样式的翻译观进行“趋一”本体论的回归、认识论的诠释和方法论的建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构建颇具中国智慧形态的翻译理论知性体系。

从头说起:佛经翻译“文质”概念的出处、演变和厘定69-73

摘要:文质概念是我国传统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文章学和翻译理论的基石。“文质之争”是佛经翻译的一条主线,可是由于年代久远和概念上的几次演变,常被后人误解为西方的意译和直译之争。本论文倡导回归历史,从头说起,自文质概念的出处开始溯源,追踪其演变历程,厘定文质内涵,辨析文与意译、质与直译的异同。

《红楼梦》中俗谚互文性翻译的哲学视角——以“引用”为例74-77

摘要:本文从译者主体与“他者”互动的哲学视角探讨《红楼梦》中引用互文性的翻译。作者介绍了互文性、主体和“他者”的概念,穷尽地列举了《红楼梦》中引用的互文来源,并运用主体与“他者”的互动框架对霍克思和杨宪益二位翻译家的相应译文进行了分析,指出引用互文性的翻译由于受到译者主体与“他者”互动关系的控制,难以在目的语中得以全部再现。最后,作者提出了互文性翻译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文学与批评理论
试析《夏伯阳与虚空》中的宗教密码阿那伽玛佛78-81

摘要:佩列文是20世纪80年代俄罗斯涌现出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家。他的写作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东方元素。佩列文的长篇小说《夏伯阳与虚空》自从1996年发表以来,作品中阿那伽玛佛所稳藏的佛教思维一直是学者难以破解的秘密。阿那伽玛佛不仅是作家设置的语言游戏,也是其后现代叙事策略的表现方式,小说的佛教思维正是借助阿那伽玛佛和黏土机枪能证明世界存在不真的属性表现出来的。

论中国古典文学的英译选集与经典重构:从白之到刘绍铭82-85

摘要:在西方汉学界,白之选编、梅维恒主编、宇文所安编译以及闵福德和刘绍铭合编的四部文选是中国古典文学英译选集的代表作。白之的选集体现了编者在意识形态操控下如何通过文选编译来重构中国文学传统;梅维恒与宇文氏的选集通过充分发挥编译者主体性来重构中国文学传统;闵福德与刘绍铭中西合作的选集则体现了中国学者在典籍英译方面的重要作用,必将成为未来文选编译的参考楷模。

达雷尔《黑书》中自我与他者之生死变奏86-89

摘要:现当代著名英国作家劳伦斯·达雷尔的早期小说《黑书》中小说家的自我及小说主人公的自我分别与不同形式的他者相互作用,使小说成为一部充满自我与他者之生死变奏的乐章。本文凭借精神分析和叙事学理论,阐释了小说自我与他者之间抵抗、共生和融合的辩证关系。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书评
承接纪尧姆的脚步——《英语动词析解——无表征即无表达》述评90-91

摘要:Walter Hirtle(1927-)的《英语动词析解——无表征即无表达》(Lessonsonthe English Verb-No-Express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于2007年在蒙特利尔、金斯敦、伦敦等地同时出版发行。这部书源于他多年来开设的一门课程。单从标题来看,这很象是某种实用语法教科书,但事实上,这是一部意在创新的理论之作。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本书“致力于普遍、宽泛的目标,从系统的角度处理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