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 21-1060/H 国内刊号
  • 1004-6038 国际刊号
  • 1.4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外语与外语教学是大连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9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外语与外语教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语言研究、翻译研究、二语习得及应用、外语教学研究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9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现代语言理论及语言问题研究
谈修辞方法及其功能1-3

摘要:修辞是语言使用者根据具体的交际情境和题旨适切地选择和组合语言单位进行交际的过程。选择就是在合理基础上的有针对性的、对话性的和个性的表达。研究修辞学的目的就在于提高认识水平、思维方法和表达能力。

隐喻能力与概念流利4-6

摘要: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有关概念流利性的实证研究,论证培养隐喻能力乃是解决外语学习概念流利问题的关键,并指出其在教学实践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中国西班牙语学习者可用词汇研究初探7-11

摘要:词汇可用性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在西班牙语地区得到广泛的开展并取得了重要成果。相对于母语范畴内的可用词汇研究,作为外语的西班牙语可用词汇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待拓展。笔者尝试研究中国西班牙语学生的可用词汇,并将之与其他国家西语学生的可用词汇相对比,试图探寻非母语的西班牙语学习者在词汇习得上某些共同的规律性特征,从而评估中国学生的基本词汇能力,探讨今后西班牙语词汇教学改革的方向。

日语助动词“セル、サセル”研究12-15

摘要:本文通过对使役助动词“セル、サセル”的分析,了解使役助动词“セル、サセル”使用过程的演变,以期正确理解、使用使役助动词“セル、サセル”。由于时代、事物不同,使役助动词“セル、サセル”有不同的含义和解释,用心体会其中的差异,会更清晰地理解使役助动词“セル、サセル”的不同表述。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外语教学研究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认知模式的构建与解读16-20

摘要:学习策略研究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问题,但由于学习策略理论自身的定义和分类等存在缺陷,导致已有的研究结论之间出现不一致和对立。本文对当前策略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梳理和反思,提出从认知的视角构建学习策略模式,以求发展和完善现有的策略理论。

CET二十年写作试题分析与研究21-26

摘要:本文以1989年-2008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20年写作试题为研究对象,从试题的内容和设计两方面对其进行历时分析,旨在检测CET写作部分的命题质量。研究结果表明:试题的体裁趋向多样化、选材丰富、试题设计的真实性原则把握较好、开放性适中、提示信息充足。然而,CET写作试题的信息提供形式局限于提纲型,对交互性的考查较少。此外,四级写作的话题比较集中于学校生活和日常生活。据此,本文尝试为CET写作试题的命制以及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一些启示与建议。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英语近义词区分探讨27-31

摘要:本文运用语料库的方法,以true和real这组近义词为例,从句法、语义韵和非词语化用法等方面区分二者之不同,探讨英语近义词的教学方法,研究指出:中国的英语教学可以运用语料库的方法,对英语近义词进行区分。

教师元认知与高校外语教师职业发展32-34

摘要:本文从教师元认知的内涵和结构入手,结合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容和特点以探讨教师元认知与高校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的理论关联,指出,教师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是促进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并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的培训现状,探究基于教师元认知的校本途径。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文学文论研究
穿越现实炼狱的精神游走——论阿特伍德长篇小说的现实性35-38

摘要:在国内的研究中,阿特伍德一般被视为加拿大当代典型的后现代主义作家。然而笔者发现,加拿大文学有着悠久的现实主义传统,阿特伍德作为加拿大当代最为杰出的本土作家,其文本中也有着明显的现实性因素。因此,本文试图以她的几部长篇小说为切入口,从小说的艺术创作、主题以及思想性等方面来分析其小说的现实性基质。

双重自我的剖析与探寻:《黑暗之心》解读39-41

摘要:著名英国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之心》运用独特的叙事技巧,通过两个主要人物马洛和库尔茨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欧洲殖民主义势力的态度以及观点。同时,这两个人物也是作者对双重自我的艺术展现与心理追寻。在小说结尾,库尔茨作为作者自我的一个方面,走向了死亡。同时,也宣告了马洛——作者自我的另一个方面——陷入了迷失。作者由此揭示出,在资本主义制度和殖民侵略的弱肉强食法则下,殖民主义者所追求的目标与其自我存在价值的寻找是背道而驰的,那种通过双重自我而构建自我主体的努力是徒劳而无果的。

论阿瑟·米勒戏剧创作的现实性42-45

摘要:阿瑟·米勒戏剧创作的现实性,不仅表现在客观再现美国社会现实,而且表现在创作主体对现实的批判否定和对理想的追求上。研究阿瑟·米勒时代的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的社会现实以及他对这一现实的戏剧化处理,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工业时代和后工业时代戏剧创作的现实性问题。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翻译研究
以残传残,以缺译缺——从《尤利西斯》看“残缺”艺术手法及传译手段46-50

摘要:乔伊斯的意识流作品尝试取消标点符号,使用了大量不完整的词语结构和引文片断。这些残缺的形式都是极有意味的审美形式,是作者表达人物内心世界和文本主题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尤利西斯》三个中译本为例,就“残缺”艺术的表现以及翻译中如何保留“残缺”形式,从而保留“残缺”艺术手法所暗含的丰富意蕴,进行了比较细致深入的探讨。如何挣脱传统语言形式的束缚,充分传译出“残缺”艺术形“残”意“满”的艺术张力,是现代小说译者面临的巨大考验。

多元系统理论观照下的莎士比亚戏剧翻译——莎剧翻译与复译及其历史文化语境的概要考察51-53

摘要:本文结合埃文一佐哈尔提出的多元系统理论,系统地考察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莎士比亚戏剧的翻译史。研究发现,每一个时期特有的历史文化语境和莎剧翻译的策略、方法以及深层理念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文章在结语部分指出:由于文学观念的多样性和艺术审美的求异性的要求,莎剧翻译是一个不断复译和更新的过程,而其最终的目标则是可以无限接近的翻译的理想境界。

从观众视阈看阿瑟·密勒《推销员之死》的二度翻译问题54-57

摘要:二度翻译是戏剧作品翻译的独特现象,从外邦移植过来的作品总要走过一个从原文到译文,然后从译文到舞台的过程。如果说从原文到译文是第一度翻译的话,那么,从译文到舞台就存在二度翻译的问题。此文将从本土文化、书面语与口头语、语言节奏、本土意象、时代特点的介入等方面探讨阿瑟·密勒《推销员之死》二度翻译的诸种现象及造成这种现象的真正原因。

《世界人权宣言》中文本翻译的主要问题研究58-61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世界人权宣言》两种中文文本存在的主要问题,借助英文文本和法文文本的措辞进行交叉验证研究发现,两种中文文本在序言和正文两部分都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既涉及到语言措辞,也涉及到语言形式。本文旨在为我国提供一份既忠实于国际人权精神要领,又符合汉语规范表达习惯、同时文字严谨的法律文书,为我国最终提交新的作准文本提供依据。

女权主义翻译:追求社会平等的历史过程62-64

摘要:女权主义是通过对父权制和男性霸权地位的反叛和颠覆以寻求男女社会地位平等的过程。女权主义者认为,妇女解放必须首先从语言中解放出来。翻译和语言的天然联系使得翻译成为妇女解放的一种有效方式。一部翻译史是女性受压迫的历史和女性为争夺自己的话语权、解构男性话语和男权社会不懈斗争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