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 21-1060/H 国内刊号
  • 1004-6038 国际刊号
  • 1.4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外语与外语教学是大连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9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外语与外语教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语言研究、翻译研究、二语习得及应用、外语教学研究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9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磨蚀的性别差异1-5

摘要:本文基于704名大学毕业生的问卷调查结果,通过外语磨蚀程度、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和易蚀群体的性别差异分析,得出了如下基本结论:(1)外语磨蚀程度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2)影响外语磨蚀的因素有8个:磨蚀前水平、磨蚀时间、外语接触量、年龄、外语学习方式、情感因素、读写能力和性别。其中,性别是本文新提取的影响因素;(3)外语磨蚀的主要影响因素间的作用路径和强度均不存在性别差异;(4)外语易蚀群体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表现为:男性的决策因素为磨蚀前水平,而女性为外语接触量。

英汉移动动词的对比研究——移动事件的词汇化模式6-10

摘要:本文以Talmy所提出的移动动词词汇化模式的基本类型为基础,探讨英汉方式动词和路径动词的共性与差异及其成因。研究发现,英汉方式动词的共性表现为:存在许多表达相同语义范畴的方式动词。英汉方式动词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汉语方式动词的类型远没有英语丰富,这是由英汉对“方式”的概念化和词汇化方式不同所决定的。研究还表明,英汉路径动词之间虽然在语义上表现出相似性,但是在来源及用法上却表现出一些差异,其差异也是由英汉民族对“路径”的概念化和词汇化方式不同所决定的.

从修辞到认知——浅析两种不同隐喻观11-13

摘要:本文从传统隐喻观与认知隐语观的定义研究入手,探讨了这两种不同隐喻观的本质区别。

隐喻含义的认知阐释18-21

摘要:在隐喻研究史上从认知角度对隐喻作出阐释的理论主要有:Richards&Black的“互动理论”、Lakoff&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以及Sperber&Wilson的“关联理论”。本文在论述这三种认知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它们对隐喻阐释的理据、方式及局限性。

中国大学生英语议论文介入资源研究22-26

摘要:本文在评价系统的理论框架内,通过对比揭示中国大学生英语议论文中介入资源的使用特征。研究发现:1)中国学生文本中介入资源呈现不同的运用频率,其中扩展介入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紧缩资源;2)紧缩资源中中国学生更倾向于利用否定资源。研究结果对英语写作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隐喻式二语习得研究探析27-30

摘要:本文从教学论、知识论、学习论等角度探讨隐喻式二语习得研究的理论依据,并从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双重角度对隐喻二语习得的研究方法进行梳理,从而论证了隐喻式二语习得研究的可行性及其意义。

语言学习僵化期之信熵理论解读31-33

摘要:本文从信熵理论出发,分析信息、语言关系以及信息与熵的联系,探讨语言学习僵化期的形成机制;提出信熵视角下克服僵化期的应对策略,包括调整教学法,加强对比训练,促进思维内化,以缩短熵增的时间周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TG理论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34-37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TG理论所经历的五个发展阶段,阐述了TG理论的哲学基础、理论基础以及语言教学观。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英语教学中的常见实例,从X阶标理论、题元理论、语迹和空范畴理论、约束理论四个方面重点论述了TG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大班英语教学策略对风格失配的补偿作用38-41

摘要:近年来,高校大班英语教学中教师教学风格与学习者学习风格之间风格失配的矛盾日益凸显。本文探讨了8组(40个)“认知型”大学英语教学策略在缓解风格失配矛盾方面的补偿作用。统计数据表明:教师有意识地选用与自己学习风格失配的“认知型”教学策略以形成“兼容型教学风格”;“认知型”大班英语教学策略对教学风格与学习风格失配的矛盾有较好的补偿作用。

也谈“隐含作者”42-44

摘要:美国学者韦恩·C·布思提出的“隐含作者”概念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促进了叙事学的发展。但不少学者对这一概念的界定、存在的意义问题等提出了质疑,从而引发了一场持久的论战。本文在概述隐含作者的概念内涵、产生缘由、关于隐含作者的争论及其实质的基础上,分析隐合作者的身份特征和存在的必要性。

《维纳斯》之间离效果分析45-47

摘要:本文运用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的间离理论,探讨了帕克斯的作品——《维纳斯》中的间离效果。通过研究,本文认为:帕克斯运用各种各样打破舞台幻境的间离手段,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有助于读者和观众更好地欣赏该剧的艺术性,从而客观地审视该作品中反映的现实。

艾德娜的女性意识与克里奥社会——简析克里奥社会对艾德娜女性意识的影响48-50

摘要:凯特·肖班的作品《觉醒》在经历了早期冷漠的反响并被忽视了近半个世纪后,由批评家们重新发掘出来,并且受到美国女权主义者的拥戴。在这篇小说带来的诸多思考中,关于艾德娜女性意识的成长及觉醒成为人们评论的焦点。它不仅关乎到对艾德娜性格的解读,也与小说的主题紧密相连。基于对小说所反映出的独特地方色彩的认识,本文以小说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为重点来分析克里奥社会对艾德娜女性意识的影响。

赛珍珠《水浒传》译本评析57-60

摘要:本文从文学经典作品外译的中国形象构建功能这一视角出发,以赛珍珠《水浒传》译本在人物塑造、主题再现等方面与原著的对比分析为根据,揭示了赛译本在构建真实的中国形象方面所存在的缺陷,并据此对文学经典外译的总体原则和评价标准提出反思。

论戏剧翻译理论的研究视角61-63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戏剧翻译理论的研究视角和翻译模式,指出为了确保戏剧翻译研究结果的有效性需要选择适当的研究视角。研究还表明,翻译模式是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进行戏剧翻译研究时要以研究视角为前提建立翻译模式,从而确保所建模式对研究空间内存在的翻译现象具有描述和解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