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 21-1060/H 国内刊号
  • 1004-6038 国际刊号
  • 1.4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外语与外语教学是大连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9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外语与外语教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语言研究、翻译研究、二语习得及应用、外语教学研究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8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现代语言理论及语言问题研究
影响隐喻认知的主客体因素1-5

摘要:根据一般隐喻认知理论,隐喻理解过程被看作从始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笔者认为,这个映射过程并非在一个“真空”环境下发生,而是受到主客体两方面因素的影响。隐喻认知主体因素包括隐喻接受者对隐喻的熟悉度和个体知识背景;而隐喻认知的客体因素主要是指隐喻的上下文语境、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这些因素缺一不可,相互作用,制约着认知主体的隐喻加工过程。

时态的情态用法:语法隐喻6-10

摘要:本文通过对时态之情态用法的界定,通过对时态、时间和情态三者之间关系的讨论,通过对此用法是否具备语法隐喻三个区别性特征的考察,推论出时态的情态用法的基本属性。研究得出:时态的情态用法属于人际功能隐喻的范畴,是情态隐喻的一种体现形式,同时当它与特定句式结合在一起又是语气隐喻的一种体现形式。

“中国各体英语”的历史演变11-15

摘要:作为口岸城市士人在中外交往实践中创造和发展的过渡性交流“界面”,“中国各体英语”是16世纪至20世纪初英语在中国不断变体和“洋泾浜化”的产物,在中外交往,特别是中外民间贸易中起了“中间人”的作用,其历史演变折射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其“非洋泾浜化”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其音位、词汇和语篇则对当今“中国英语”甚至“世界英语”产生了积极影响。

欢迎订阅《外语与外语教学》欢迎赐稿15-15

模糊语言及其语境依赖性16-18

摘要:自然语言具有模糊性,这种模糊性表现为三种基本形式:连续统模糊、范畴模糊和评价性模糊。从语用学的角度看,模糊语言的理解对语境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语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本文从模糊性作为自然语言特征出发,在分析模糊语言的三种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模糊语言使用和理解的三个语境因素,同时用实例分析和论证了模糊语言在实际语言交际中对于语境的依赖性。

劝导性演讲英语词汇特征的语料库研究19-21

摘要:本文基于劝导性演讲英语语料库、美国英语语料库、英国英语语料库以及英国国家语料库口语分库,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劝导性演讲英语词汇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劝导性演讲英语词汇密度及平均词长都小于书面英语,但大于口语;劝导性演讲英语语料库中前20个高频词基本都是功能词,其中3个类符,即we,our,which频数明显高于其他三个语料库,究其原因,在于劝导性演讲英语的话语方式、演讲目的等。

日语口语中的程度副词使用特征22-26

摘要:本文站在历史语言学的立场上,从日本中古到近代的主要文献资料的[会話文]中抽取表示“程度极高”的一类程度副词,对它们在当时口语中的使用情况作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程度副词是一个相对稳定而又不断发展变化的词类。从中古到中世再到近世、近代,「ぁ(ん)まぅ」「ぁ(ん)まぅに」「たほき(ぃ)に」「きはめて」「すこたゐ」「ほなほた」这六种程度副词在每个时代都出现,体现了程度副词在其发展历史中的一贯性和相对稳定性。与此相对,程度副词种类不断增多,在使用上呈现多元化,有些程度副词出现了明显的兴衰消长现象,每个时代人们口语中的最常用的程度副词也有所不同,中古时代为「ぃと」,中世为「ぁまぅ」,近世为「ぁ(ん)まぅ」,近代为「すぃふん」,这些都表现了程度副词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模糊语言的顺应性解释27-29

摘要:模糊语言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语言交际中的语言现象,是语言的基本特征。本文试图采用Verschueren(1999)的顺应理论,对交际中模糊语言的现象进行顺应性解释,交际中模糊语言的使用是语言选择和顺应的结果,是根据语言的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的特点,通过对语境关系、结构客体、动态顺应以及顺应过程意识突显来完成的。顺应性是模糊语言的本质特征。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外语教学研究
英语教师教育“圈输入”初探34-36

摘要:目前英语教师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仍是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其根本原因在于输入的教学理论内容与实时的教学过程不一致。Tessa Woodward提出的“圈输入”方法打破了英语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分立的惯例,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实时体验教学内容成为可能。输入的课堂教学知识内容由课堂教学过程体现,课堂教学过程就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演示,内容等于过程。“圈输入”从根本上解决了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探究“圈输入”的主要特征、类型及其应用等方面,使国内英语教师教育步上新的台阶。

翻译教学的文化调停功能37-40

摘要:全球化的新语境呼吁新的外语翻译教学视角,同时也对传统翻译教学的文化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实现其文化调停功能。传统的翻译教学多以语言功能原则为指导,讲究从反复的翻译练习和翻译理论的灌输中获得翻译技能,这种教学易将语言从日常生活中抽绎出来,这种教学原则妨碍了翻译作为语言文化交流沟通的桥梁目的,更无法实现各种文化之间的调停。翻译教学中文化调停功能包括帮助学生认知不同文化的建构,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素质,强化他们的国际化意识,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实现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平衡交流。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文学文论研究
《夏伯阳与虚空》:一个反英雄的神话41-44

摘要:对反英雄的青睐是当代俄罗斯作家佩列文的后现代诗学一个重要标志。在其长篇小说《夏伯阳与虚空》中,反英雄的作用体现在作家利用源文本中的某些资源来完成对宏大叙事的颠覆。作家将人物置于一个时空倒错的环境之中,使小说中的人物由于时空转换而产生休克感。借助这种休克,作家使潜藏于人们集体无意识中的夏伯阳形象发生巨大的变化:他已经从英雄的圣坛上缓缓走下,变成了反英雄。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翻译研究
典籍英译:文化翻译观下的异化策略与中国英语45-48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典籍英译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适用的策略和方法,提出在把中国文化典籍翻译成英语时,应该以文化翻译观为指导,采用异化的策略,适度运用中国英语,从而使中国文化尽快走向世界,真正成为世界多元文化系统中的一员。

英译质量与中国英语49-51

摘要:翻译既要忠于作者,又要关怀读者,因此翻译标准的两个内在要求便是“忠实”与“顺达”,为此,“异化”与“归化”,“直译”与“意译”便成为达此目标的相应策略与方法。一方面,翻译需要兼顾两端,而不可偏执一隅;另一方面,由于外语学得和习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第一语言特征向第二语言、外语迁移的现象,因此,从汉译英的角度,英译文本必然呈现出所谓的“中国英语”的特征。由此出发,文章最后论述了必须视翻译的不同情形,相应设定“忠实”与“顺达”这两大翻译标准在译文质量判断时的不同权重。

翻译研究的语用学转向52-55

摘要:本文提出翻译研究的语用学转向,旨在回归翻译本体,并为翻译的语言研究及文本阐释寻找新的出路。翻译研究的语用学转向主要以尤金·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思想为指导,将语言研究上升到语用层面,使翻译研究走向一种以语言为本体但又不囿于文本的真正开放多元式的研究。

《外语与外语教学》稿约与格式要求F0003-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