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 21-1060/H 国内刊号
  • 1004-6038 国际刊号
  • 1.4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外语与外语教学是大连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9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外语与外语教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语言研究、翻译研究、二语习得及应用、外语教学研究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元话语与语言功能1-3

摘要:自从1959年Zellig Harris提出元话语这一概念以来,学者的研究范围从研究语篇包含的内容扩大到了研究语篇的人际手段。元话语理论把写作过程看作社会活动,认为交际活动不仅交换信息商品或服务,而且涉及交际参加者的性格、态度和观点。语篇不仅涉及现实世界的人、地点和活动,而且承认、构建以及协商社会关系。本文探讨元话语与功能语言学的联系,从而说明元话语思想注意到了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的互动性,元话语能表达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

争吵话语结构特点研究4-7

摘要:本文首先对冲突话语的语类结构潜势进行概述和研究,然后对争吵话语语类结构进行研究。特别是对争吵话语中的偏好结构、重叠和打断、重复、偏好运用人身攻击等结构特点进行研究,发现作为冲突话语的一个重要分支,争吵话语在偏好结构、重叠、打断、重复和偏好人身攻击等方面有不同于普通冲突话语的独特特征。

多媒体词汇注释模式对英语新词词义学习和记忆的影响8-11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两种多媒体词汇注释模式对我国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新词词义和记忆的影响,以及我国英语专业学生对这两种多媒体词汇注释模式所持的态度。两种词汇注释模式是汉语注释附加读音(即无图片模式)与汉语注释附加图片和读音(即图片模式)。研究显示图片模式比无图片模式更有利于英语新词词义的学习和长时记忆,表明汉语词汇电子注释并附加图片不但减少了学习中的干扰,还有助于在大脑中形成视觉对应,提高注意力,使得新词词义的学习比无图片模式更为容易,长时记忆的效果更好。

论句子意义中结构意义和词汇意义的互动关系12-14

摘要:结构意义是词汇通过一定的语法结构而表示出来的意义,包括语法词项的“意义”、语法功能的“意义”和与不同句子类型分类的概念相联系的意义。词汇意义是孤立的意义,是能够从词典中查到的意义。小词类一般只具有结构意义,而大词类则同时具有结构意义和词汇意义。句子意义部分地取决于该句子的结构意义,部分地取决于构成该句子的各个词的词汇意义。

教科书语篇多模式符号的介入意义与多声互动15-18

摘要:近年来,多模式语篇分析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新热点之一。本文运用评价理论中介入子系统的分析框架,考察教育语境下介入意义在多模式语篇中的图文体现形式,包括对话泡、单词标签、共建语篇、插图和图像中高亮的文字。研究结果表明,多模式符号表达了否认、声明、引发和摘引四种介入意义,各种资源共同作用,成为多模式英语教科书语篇中多声互动的重要手段。

新词新语的关联诠释19-21

摘要:本文试图用认知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探讨言语交际中的新词新语。根据关联理论,交际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明示一推理过程。新词新语的理解被视为一种涉及推导的心理学问题,受制于关联原则:以最少的努力获得最佳的认知效果。重点分析交际中的新词新语的认知过程,说明语言交际中新词新语的使用和理解遵循着语用原则:最佳关联原则。

前景化与意识流小说主题的构建——试析伍尔夫短篇小说《邱园记事》22-24

摘要:“前景化”是韩礼德功能文体学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本文以韩礼德功能理论为指导,结合叙事学理论知识,以伍尔夫意识流短篇小说《邱园记事》为研究文本,探讨意识流小说中前景化的结构与语言现象如何推动小说主题的构建。

跨文化交际中的先例现象研究25-28

摘要:在俄语语言文化学、民族心理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研究领域,学者们开始把语言、文化的研究与认知过程、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对认知空间、文化空间和认知库的深入认识和研究为诠释语言使用过程所反映的民族语言意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作者从理论上对先例现象在认知库中的核心作用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先例现象与仿拟、互文等现象之间的联系加以论证,针对将先例现象引入教学实践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俄语空间范畴研究管窥29-32

摘要:空间作为一切存在的基本和普遍形式已经变得本体化、绝对化,人们将其视为研究世界的工具,如今已经进入到诸如语言学、逻辑学等领域,这是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范畴化的必然结果。本文将从空间的本体论入手,分析空间范畴在俄语学界的研究状况,并对其进行梳理,以期对空间范畴在俄语学界的研究以及俄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第二语言教育的教师自主性研究33-37

摘要:广域教师教育研究倾向于把教师自主性等同于教师的专业自由。第二语言/外语教育虽然把教师的专业自由视为教师自主性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首先筒述近20几年第二语言教育的学习者自主性和教师自主性研究,从中勾画出教师自主性概念的主要发展脉络。接着讨论第二语言教育教师自主性概念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并着重分析教师作用、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自由等三个问题。最后探讨第二语言教育教师自主性研究对开展教师教育实践和研究的启示。

多媒体辅助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实践探索38-41

摘要:文章基于建构主义的支架式教学理论,从多媒体教学辅助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入手,依据翻译教学的原则和教学任务,探索了在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中实施多媒体教学的总体思路以及课堂教学的具体步骤,对比分析了多媒体辅助翻译教学与传统翻译教学效果,论证得出:多媒体应用于辅助翻译课堂教学实践,有利于师生合作与互动,有利于学生增强学习自主性,提高了学生课外时间的利用率,获得了明显的教学成效。

解析伍尔夫意识流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艺术魅力42-44

摘要: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善于用象征手法。通过象征,她反映了人物心灵世界的微妙变化,展现了人物的内在真实。象征手法在伍尔夫意识流小说中的运用充分体现了她独特新颖的想象力和创作理念,并为读者巧妙地暗示了人物的内在性格和思想情绪,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并使其小说诗意盎然,散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

文学翻译:寻找天才的标志——《爱情故事》译后45-47

摘要: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诗学》里说过,比喻是天才的标志。广义的比喻泛指语言具有诗学理据的运用,用形式主义文论的术语来说,就是具有陌生化特点的文学性。这种天才的标志往往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文学翻译如果意在还原文以文学的话,就应该译出原文的这种独特性,而不仅仅是原文的信息价值,更不应该是用被无数重复过的熟悉的话语来替换原作者天才的标记。于是,文学翻译就成一个寻找并再现这种天才的标记的过程。本文正是作者在参与翻译《爱情故事》过程中的一点心得,并同时记载了几个寻找并再现这天才的标记的案例。

试论博物馆解说词适度摘译的基本模式48-50

摘要:博物馆解说词大体上属于公示语的范围,它除了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之外,还承担着文化传播的功能。因此,博物馆解说词的翻译是向外国游客介绍和传播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实地拍摄的图片资料为佐证,通过分析中国首都博物馆的解说词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对博物馆解说词应以功能主义的目的论为出发点,采取适度摘译的方法,并初步探索在该领域运用适度摘译的基本模式。

间离与搭建——论翻译的潜在价值51-54

摘要:在大学英语界,翻译教学始终处于残缺状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翻译的本质认识论上存在误区。本文从廓清错误认识入手,探讨翻译所具有的优化教育的潜在价值,指出翻译产生间离效果、开发批判性思维、增强跨文化意识等观点。

德里达思想对翻译研究的影响——戴维斯的《解构主义与翻译》评介55-57

摘要:国内译学界目前关于德里达翻译思想的专门研究不多,仅有的一些介绍或评述也多限于德里达早期文献中的思想(见刘军平,1997;蔡新乐,2001;许钧,2003;黄汉平,2004等)。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德里达的解构理论拓展了翻译研究领域,其“延异”、“撒播”等概念对传统的原文至上观产生有力的冲击。但其中也有人质疑一味接受德里达的观点,翻译可能会陷入虚无主义(蔡新乐,2001)。

“忠实”,还是“叛逆”?——与倪梁康先生商榷58-59

摘要:倪梁康撰文《译者的尴尬》,指出译者理论与实践存在两相背离的尴尬局面,对翻译的“创造性叛逆”原则进行批判。本文就“创造性叛逆”究竟是“忠实”还是“叛逆”的问题,与倪梁康先生相商,进而揭示“创造性叛逆”的真实内涵。

“展翅奋飞:迎接亚洲英语教学的挑战”——Asia TEFL第4届年会述评60-62

摘要:本文介绍了2006年8月18日-20日在日本福冈举行的亚洲英语教师协会(Asia TEFL)第4届年会的中心议题,以及与会代表进行学术讨论的热点话题。文章还在分析访谈和其他资料的基础上,对年会的主要学术观点和研究结果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