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 21-1060/H 国内刊号
  • 1004-6038 国际刊号
  • 1.4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外语与外语教学是大连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9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外语与外语教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语言研究、翻译研究、二语习得及应用、外语教学研究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第二语言听力理解中的词义推断研究1-5

摘要:本研究运用即时追述法考察英语学习者如何在听力理解练习中使用词义推断策略,旨在回答两个问题:1)受试在词义推断中运用哪些知识?2)英语水平如何影响受试运用知识来推断词义?研究表明:受试最常使用的知识是目标词所在句提供的上下文语境线索,同时运用语境知识和背景知识;语言水平是影响知识使用的重要因素:低水平受试更多调动背景知识,而高水平受试更善于运用语言知识和综合运用多种相关知识。

主题性:整体回指关系体现出的一种篇章属性6-8

摘要:根据许余龙的研究,回指释义离不开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可及性和主题性。可及性是由回指语体现出的一种篇章属性,而主题性是先行语表达的一种篇章属性,两者似乎有着明确的分工。我们通过考察篇章回指确认的三个原则,尤其是第三个原则后发现,主题性更准确地应该表述为是由整体的回指关系体现出的一种篇章属性,尽管主题性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与先行语相关联。

欢迎订阅《外语与外语教学》欢迎赐稿8-8

英语语篇结构标注研究综述9-10

摘要:语篇结构标注起步较晚,但以修辞结构理论(RST)为指导的篇章修辞结构标注最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已经建成并公布的篇章结构标注语料库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信息科学学院的一个课题小组完成的,由385篇文章组成,是一个大规模、高质量、高一致性的带多层语言学标注信息的参照篇章语料库。语料库建设的主要成就为:确立了如何将语篇切分为基本语篇单位的理论,扩展了修辞关系集,为RST理论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本文综述该语料库建设的研究成果。

从皮尔士的符号学看符号的意义11-13

摘要:本文首先对奈达的意义三分法提出质疑,认为语法只是一套逻辑规则,体现为符号之间的组合,并不具有意义;进而以皮尔士的符号学为理论依据,分析符号的表征性及意义的产生过程。符号对客观世界的表征是一对多的关系,既有理据性的一面,也有规约性的一面。符号意义的形成当且仅当1)符号与客观世界发生联系,2)被主体阐释。在意指过程中,符号与客观世界直接发生联系形成一级符号,即指称意义。然而符号的指代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无限递归的。下一层符号以一级符号为基础形成二级甚至多级符号,产生出联想意义。同时,符号的意指过程还受客体因素和主体因素的影响。客体因素是句子自身体现出的语力,主体因素涉及阐释者的文化背景、个人经历、教育程度等因素。

不及物动词及物性结构的多维分析14-16

摘要:语言中存在不及物动词的及物用法,而且这一语言现象越来越普通,其原因包括兼类说、概念功能的及物性、名词移位、论元的动态性和语法化。思维结构的严密性和言语组合的灵活性可以从逻辑上解释这一语言现象。

语码转换的功能及其体现模式——中文报章中英语码转换的功能分析17-20

摘要:本文运用功能语言学纯理功能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广州四份主要中文报纸中英语码转换的功能,发现中文报章的中英语码转换对经验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的表达均有贡献,其体现模式和着眼点存在系统性差异。通过个案分析及理论论证,文章指出:对语码转换功能的研究需要一个既能体现语码转换的多功能性、又能解释这些功能如何得以体现的理论框架,纯理功能学说可以提供这样一个框架。

商务英语电子邮件体裁分析21-25

摘要:商务英语电子邮件的特殊交际功能决定了其体裁的特殊性。它一方面具有普通电子邮件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具有商务英语函件的特征。本分采集了7个主题、67份商务英语电子邮件作为数据,从两方面对其体裁特点进行分析,分析其与普通电子邮件以及与商务函件的异同。这将有助于商务英语电子邮件的撰写和教学。

我国英语交际法教学之若干问题再思考26-28

摘要:本文试讨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认知、文化认知、认知策略和英语使用能力的作用,并以此为依据,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英语交际法教学之不足。文章认为,外语学习始于“知”,“知”与“做”是外语学习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开的有机体。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因此,作者主张我国的英语教学应遵循由“知”到“做”、“知”“做”结合的认知途径。

日语高年级听说课中影视教材的导入29-31

摘要:在高校的日语教育中,如何给日本本土以外的日语学习者创造一个人为的、模拟的日语环境,对于全面提高日语学习者的各项技能、尤其是听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而有效地利用丰富的影视教材,无疑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本文拟探讨日语高年级听说课教学中影视教材利用的诸多问题。

初任期外语教师的教学问题研究:生存关注32-35

摘要:初任期是外语教师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得到学生的认可,并在教学中获得安全感,生存关注成为这一时期外语教师职业生活的主题。本文针对三位初任期外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表现出的心理和教学问题展开研究,探究教师在生存关注中所出现的教学模式固化现象,倡导对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历时性研究。

英汉语“喜悦”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36-37

摘要:情感,作为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经验中最中心、最普遍的方面之一。而人的抽象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隐喻表达的。为了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情感隐喻的实质,本文以人类的其中一种基本情感“喜悦”的隐喻表达作研究对象,主要从心理和生理角度入手,对英汉两种日常语言中的情感隐喻认知在共性和个性差异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和论述。

叶芝的象征主义与文学传统38-40

摘要:叶芝是独树一帜的象征主义大师,却离不开文学传统的影响。文学传统实乃叶芝象征主义的重要源泉。叶芝总是自觉地从文学传统,包括莎士比亚、但丁、斯宾塞、卡莱尔等作家,尤其是从以布莱克和雪莱为代表的英国浪漫主义传统寻找象征和有关象征的观念,借此推进了自己的象征主义理论和创作。

《麦克白》中莎士比亚忧患意识解读41-43

摘要:近年来评论界对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的分析出现了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的趋势。本文通过阐述主人公麦克白和他的夫人从杀害国王、篡夺王位到最后众叛亲离、名裂身亡的过程,剖析莎士比亚在悲剧中所表达的对道德重建的渴盼以及他深切的忧患意识。

从对外宣传翻译原则范畴化看语用翻译系统理论建构44-46

摘要:在传统翻译研究中,原则以孤立的概念存在,缺乏可印证性、可操作性的逻辑学理。本文提出应用翻译理论原则范畴化的建构,并从对外宣传翻译研究入手,就目的一需求原则、价值原则、策略原则、辅助性准则与可操作性规则的推衍机制及其内在逻辑联系进行了论述,以期拓展应用翻译系统理论研究。

论话语标记语WELL语用功能在英译汉中的再现47-52

摘要:本文以狄更斯的原著《大卫·考坡菲》及张谷若先生的译本为语料,分析并阐述了话语标记语well的不同语用功能及其翻译处理方法。本文分析了张谷若先生在译文中保留well语用功能的成功例子,同时也指出一些译文的语用功能缺失问题。作者提出首先可以通过研究对话的上下文来识别说话者的言外之意,从而认定well在对话中的语用功能,然后可选择符合汉语习惯的词语来发挥相同的语用功能,使译文保留well原有的语用功能。

本刊声明52-52

文化取向与翻译策略——《浮生六记》两个英译本之比较53-55

摘要:东西方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翻译中强势的西方文化对弱势的东方文化的贬抑、渗透和同化。本文对林语堂和谢利·布莱克(Shirley M.Nack)的《浮生六记》两英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阐明文学翻译中翻译策略的应用通常体现译者的文化取向和译本的文化地位,说明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提倡翻译中非殖民化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