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 21-1060/H 国内刊号
  • 1004-6038 国际刊号
  • 1.4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外语与外语教学是大连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9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外语与外语教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语言研究、翻译研究、二语习得及应用、外语教学研究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评价的识别、功能和参数1-3

摘要:本文以评价理论为准绳,着重实例,从概念上分析“比较、主观、社会价值”的识别评价方法和从语言上分析词汇、语法和语篇的识别方法;分析和探讨评价三大功能,表达作者的意见,建立和维护作者与读者、说话人与听话者的关系,组织话语;同时指出评价的四个参数:好与坏(肯定与否定)、必然性、期待和重要性(关联性)。通过上述分析,以期有助于语篇分析和话语批评。

英语介词多义研究之我见——over例析4-7

摘要:英语介词的多义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的热点之一。本文在对over现有研究中的主要观点提出质疑并进行分析之后,提出了一个共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的新模式。这个模式试图为介词义项的区分与描写,特别是为介词义项之间关系的解释提出更为合理的研究框架。

关于21世纪语言生态和语言主题的思考——Crystal“语言革命说”综述8-12

摘要:语言学家David Crystal认为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显现出“革命性”的三大语言趋势:英语成为全球性语言、语言危机加重、因特网成为第三交际媒介,而且这三大趋势已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的语言生态。基于cryStal近年来连续出版的一系列论著,本文对其“语言革命说”的主要观点,特别是其对21世纪语言生态和语言主题的分析展望及应对思考作了简要综述。

VP成分的界定与解释13-16

摘要:本文从4个方面否定英语语法中VP由“助动词+主动词”构成的界定,主张VP应该由“前置修饰语+主动词十后置补足成份”构成:从短语界定的一致性看,任何短语都可有前置修饰语或后置补足成分或两者皆有,VP也不该例外;从主动词与其补足成分/助动词的关系看,主动词与其补足成分关系紧密,与助动词关系松散;从对语言现象的解释看,本文界定的VP能解释前置、并列、语义投射等多个语言现象,而英语语法中的VP解释不了;从认识论看,本文界定的VP代表正确的概念,反映动词的本质属性,而英语语法的VP不能。本文还提出了VP与VG的区别。

论英语文字中的辅音框架现象17-19

摘要:传统语言观认为英语属于元音音素文字。本文提出了英语文字中存在辅音框架的观点,并从词源研究,对动词、名词“不规则”形式的认识,辅音通转及音美素等方面论证了辅音框架的存在。这一研究意义深远,它不仅在理论上提出了的一些新观点。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开启创造性思维人才培养的工程——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转换20-22

摘要:本文首先总结了自建国以来我国高校专业英语人才培养经历的两个阶段,即专业化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阶段,提出:现阶段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实现新的转换,也就是要开启创造性思维人才培养的工程。本文从如何开启培养工程、教学重心由知识传授转向思维启发以及怎样从“疏离”的文化语境来把握异域文化的精髓等方面展开了论述。

ESL学生L1和L2记叙文修辞特征对比研究23-25

摘要:为了比较L1和L2记叙文的修辞特征,随机选取两个班的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采用看图作文的方法,分别写作汉英文记叙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L1和L2修辞特征既相同也存在差异。两者宏观结构基本相同;时间定位比较具体,空间定位比较笼统;直接语言和道德语言的使频度都较低。L1和L2的差异表现在L1有一半以上对中心人物和次要人物都有详细交代;L1组背景信息丰富,L2则很少;在描述故事情节时,L1组用词华丽;L2组则平铺直叙。这些差异不能支持Lee以汉语社团L2作文为研究对象而得出的研究结论。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26-28

摘要:本文以苏州大学英语“更高要求”班级的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证调查材料为佐证,揭示了处于这一水平阶段的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注重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对策。

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大班教学模式探索29-31

摘要:文章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状况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出发,联系当今网络时代外语教学的发展趋势,结合相应的教学理论,论述了依托网络技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中心”式的大学英语大班教学模式。

俄语专业大学生学习情感障碍的原因及对策32-35

摘要:俄语是俄罗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信息的承载和传播工具,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但俄语同时也是一种词形变化复杂、不易学习的语言。情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和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常常会有一些大学生在俄语学习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情感障碍。如何客观现实地看待这个问题,找出原因,努力克服大学生俄语学习的情感障碍,是俄语教学中一个重要问题。

论弗洛斯特诗歌艺术的辩证法维度36-39

摘要:20世纪美国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的辩证诗学集中地体现为他的两个理论:“诗歌是隐喻”和“意义之音”。他的诗歌作品不但在辩证法的高度上实践和检验着他的诗歌理论,更对现代诗歌创作过程中内容与形式、诗人自我意识与素材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索与反思。

琐碎微末下的精美与深邃——从班内特的话语看奥斯丁对话描写艺术40-43

摘要:《傲慢与偏见》中贝内特先生的对话话语在数量上少于其夫人的对话话语,但在形式上却更富有变化,更富有意味和戏剧张力。其形式主要有言语行为叙述、自由直接引语、间接引语、对会话合作原则的有意悖逆,以及反讽等,使贝内特夫妇不仅在性格而且在对话话语形式上都形成了对照。这部小说的喜剧性很大程度上倚赖于贝内特先生的对话及其夫妇性格与话语上的强烈反差。而贝内特先生的对话表现出的精美形式和深邃内蕴,使得人物形象于轻描淡写中跃然纸上,艺术光彩毫不逊色于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邓恩散文中的奇思妙喻——以“世界是海”为例44-46

摘要:英国17世纪玄学派诗人约翰·邓恩散文像他的诗歌一样充满了奇思妙喻。本文以邓恩散文中的奇喻“世界是海”为例展示其散文中的哲理妙思,这种奇喻充满了玄学派的特点,使得邓恩的散文既富于理智,又热情洋溢,与随笔一道,丰富了英国散文的内涵。

欢迎订阅《外语与外语教学》欢迎赐稿46-46

论英语中的头韵及其与汉语的“双声”的区别47-51

摘要:英语的alliteration和汉语的“双声”是被广泛应用的两种语音修辞手段,能产生强烈的的律美,使得言语声情交融、悦耳动听。本文论述了二者在历史作用、使用频率和普及程度上的巨大差异,并从内部机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区别。英语的alliteration大部分内容超出了汉语的“双声”。

解释性运用:关联翻译理论的实践哲学52-55

摘要: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的本质是解释性运用,而解释性运用蕴涵了实践哲学思想。从宏观上来看,关联翻译理论与实践解释学在基本概念上具有共通性;从微观上来看,以最佳关联性为条件的解释性运用也解决了翻译中解释学的基本问题,如理解的历史性和对话性等,从而使关联翻译理论避免其他理论范式在描写和解释翻译时所无法回避的缺点.

论语境因素与商务文本翻译的择义理据56-58

摘要:语言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景等语境因素都以各自不同的功能影响着商务文本的翻译。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对语境因素中商务文本翻译词义的嬗变机制或引申做出普遍原理性的解释和描写,说明在这些特定语境因素中商务文本的某些词义被激活并成为商务文本翻译择义的理据。

言语交际中的视角化研究59-61

摘要:所谓视角即某人从某个角度对某物的某方面进行表征。视角化描绘了认知突显与言语结构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视角的表征除了运用显而易见的时空与人物指称等语法化手段,语境化是洞察隐性视角的重要要素。在言语交际中,个体运用各种视角化策略建立“自我”的身份,设计其在社会空间的形象,视角在发挥特定社会功能的同时从心理层面上制约着话语的生成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