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 21-1060/H 国内刊号
  • 1004-6038 国际刊号
  • 1.4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外语与外语教学是大连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9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外语与外语教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语言研究、翻译研究、二语习得及应用、外语教学研究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再论关于建立汉英文化语言学的构想2-6

摘要:本文就作者已发表的论文《关于建立汉英文化语言学的构想》再提出一些想法:从中外语言研究的历程看汉英语言与文化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汉英语言与文化的研究应抓住重点,拓宽范围;汉英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研究应注意三种情况:互相关联、互不关联、部分关联,防止研究中的主观随意性;本学科研究必须解决“多张皮”的问题,才能使学科健康地发展。

视角的选取与词汇选择过程解析7-10

摘要:视角的选取与词汇选择过程密切相关。说话者可以通过选取不同的或相反的视角来达到突显某一范畴之目的。同时,视角是说话者确立预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突显过程中视角的选取会影响我们对信息处理的方式。一些实验也为视角的选取过程提供了心理证据。

隐喻·语境·文化——兼论情感隐喻:人比黄花瘦11-14

摘要:修辞学一直把隐喻看作是正规语言的偏离和变异,而认知语言学从新的视觉打破了传统修辞学对隐喻研究的清规戒律。隐喻是语言系统的一部分,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方式,它产生于建立在相似性基础之上由始发域向目标域的映射过程中。人们对隐喻的理解来自人类共同的体验和感知,并依据相关语境和文化模式。

谈日本俳句特殊的语法现象15-17

摘要:从语法角度思考是指以语言表达为切入点,思考语言的意义。一些平常司空见惯的语法现象,在这种思考之下,有了色彩纷呈的意义。这种情况,尤其体现在文学作品中。本文援引10多首俳句,对「-へちゐ」与「-にちゐ」、「横たぇゐ」与「横たゎゐ」的区别、「に」的独特意义、「は」「も」强调功能、动态与静止的表达等进行分析、探讨。

试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基本原则和精神18-22

摘要: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了统一的教学要求、目的、安排、考试和词汇表。由于它忽视了地区间的教育资源和生源水平的不平衡,忽视了社会和个人对外语技能多层次的需求,因而带来了无法克服的弊病。文章探索了不设统一大纲的可行性,分析了新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体现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的基本原则和精神。

交际课堂中的形式教学——国外近期研究综述23-27

摘要:近年来,一些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在交际课堂中融入形式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习者中介语系统的发展,确保习得的效果。以此为理念的新教学模式:focus on form已成为目前形式教学研究的主流。本文以近期国外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为基础,介绍了focus on form产生的背景和定义,分析了它与传统形式教学的区别及存在的理据,着重归纳了现有的focus on form的具体教学方法并讨论了不同方法的优势和缺陷;同时还提出了focus on form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悲剧的瓦解——诠释《晚安,苔丝狄蒙娜(早安,朱丽叶)》28-31

摘要:本文以加拿大现代荒诞剧《晚安,苔丝狄蒙娜(早安,朱丽叶)》为范例,诠释了女权主义在话语层面上解构和重构女性性属和认知范式的一次创作实践,同时指出这一实践在“语言决定论”下的局限。

汉英成对词比较研究32-34

摘要:汉英成对词在结构形式、构成成分及其结构关系等方面既存在着较多的共同点,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就结构形式而言,英语成对词的基本结构形式为“word1+and+word2”,而汉语成对词的结构形式则有“词1+词2”式和“A1+词1+A2+词2”式等两种形式;从汉英成对词的构成成分来看,可以是意义相关的词,也可以是同义词、反义词,甚至是同一个词;从构成成分的结构关系来看,汉语成对词均采取复合式合成词中的“联合”型构词法,内部结构简单划一,而英语成对词除了采取“联合”型构词法之外,还采用了“偏正”型构词法,且内部结构相对复杂。此外,在意义的形成途径、词的来源等方面汉英成对词也存在着异同。

翻译价值简论35-39

摘要:本文从翻译的本质特征出发,以翻译活动具有的“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和“历史性”为讨论基础,从五个方面对翻译的价值进行了探讨,进而指出,交流、传承、沟通、创造与发展这五个方面构成了翻译的本质价值所在,从某种意义上,它们也是翻译精神之体现。

关联与翻译40-42

摘要:本文基于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的关联理论,以及E.A.Gurt提出的关联翻译理论,试图为关联翻译模式的建立作些探讨,提出了关联理论框架下的综合推理模式,并指出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的两个关键性元素——关联性体现层次的对应和关联度的对应。

从解构主义翻译理论视角看古汉语文献的日译43-47

摘要: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倡导异化的翻译,主张在翻译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原文中的异质性特征。本文通过考察日本对古汉语文献的翻译实践和翻译模式证明解构主义翻译原则在古汉语文献的日译过程中产生了巨大影响,说明日本之所以能够及时吸收外来思想和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起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国文化,正是解构主义翻译原则的历史沉淀。

语言·词典与词典学48-51

摘要:本文从语言、词典与词典学的互动关系出发对词典编纂原则与方法、词典学研究范围与理论构架、词典学的学科地位等词典学基本的热点理论问题进行了思考。

外语教学中交际式读写的运用52-54

摘要:随着“交际武教学”原理的引入,我国的外语教学开始强调课堂教学的交际目的,但大都集中于听说活动的开展。本文探讨了“交际武读写”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读写活动,以期能对我国的外语教学有所启示。

作格概念的延伸及其解释力55-59

摘要:传统的语篇分析偏重及物性分析。然而,单纯的及物性分析有时并不能充分挖掘某些语篇的深层内涵。作格分析,作为及物性分析的有益补充,在挖掘某些语篇的深层内涵方面有着更大的优势。文章对作格概念加以延伸,提出语义作格的概念,并初步探讨了其对语篇分析的解释力。

语境的分层研究与话语理解60-62

摘要:在话语的理解方面,语境识别是课堂教学中容易忽视的问题。本文从语境框架中的逻辑层、心理层和背景层三个平面来探讨话语的语境意义及其动态特征。通过语境化参照框架的建立,以促进学习者话语理解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