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 11-1251/G4 国内刊号
  • 1000-0429 国际刊号
  • 1.7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外语教学与研究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7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外语教学与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语言研究、外语教育、简讯、新时代专栏:中外文化交流研究、书刊评介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9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语言学
谈谈功能语言学各流派的融合483-495

摘要:广义的功能语言学,融合的途径应以问题为导向,立足母语和汉外比较。功能语言学不能忽视语言的形式,要了解形式语言学的进展。从方法论上讲,“简单原则”凌驾于不同学派之上。要回答汉语究竟有哪些形式手段来实现传情达意的问题,需要用现代语言学的眼光对中国传统语言研究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加以重新阐释,

认知语言学与互动语言学的可互动性探讨——宏观和微观层面496-507

摘要:认知语言学和互动语言学都兴起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但后者却长期未引起国内学界的足够关注,直到近几年,互动语言学研究成果才逐渐增多,但其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依然未得到清晰地揭示。国际上互动语言学的发展却相当可观,已呈现出跨学科的态势,如认知语言学与互动语言学的结合研究。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宏观层面的潜能和微观层面的可操作性两个层面探讨认知语言学与互动语言学的可互动性。

语义序列与学科文化探索508-520

摘要:本文采用语义序列路径探讨学科话语中高频复现短语型式与学科文化的联系。参照Becher等人提出的学科分类,本文选取了语言学、管理学、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分别代表纯理型软学科、应用型软学科、纯理型硬学科和应用型硬学科,以中国学者学术话语为语料,聚焦学术话语中的两个高频报道型式V that和it be V-ed that,构建了相应的语义序列分析框架。语料分析显示,四类学科共享部分语义序列,软硬学科、纯理与应用型学科的语义序列既呈现出规律性的特征,也有错综的表征,显示了学科性质和文化的复杂性。本研究揭示了短语学视角下的语义序列分析对探究学科文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学术话语、学科属性等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或视角。此外,语义序列分析对学术写作教学颇有助益,可帮助学科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学科文化特征,进而规范和优化学术英语表达。

承接与条件的渐进连续及"一VP1"的多义性521-533

摘要:时间与条件的交叠不仅表现在惯常与未来之事,还表现在时间承接与条件的功能连续。本文基于日语等非定式动词连接优先型语言中有关承接和条件的表达,论述了从承接到条件构成的一个语义渐进连续的概念空间,至少包括12个相关的功能节点。对连续的功能采用同一编码形式是语言象似性和经济性的体现。汉语"一VP1"的多义性在于其具有承接语义,且在承接-条件语义图上覆盖了一个连续的、不间断的空间。只是相较日语、土耳其语等语言中的语法附着词,汉语"一VP1"不具有语法的规定性和使用的强制性。

汉日结果复合动词事态类型的对比考察与分析534-546

摘要:汉语和日语中都存在“结果复合动词”形式,表示由活动事态与结果事态构成的复合事态。结果复合动词所表达的事态类型在汉日两语间可见共性:第一,汉日均存在表示“完结事态”和“达成事态”的结果复合动词。其中,汉语的词汇型结果复合动词与日语中后项为及物动词的词汇型结果复合动词均表示“完结事态”;汉日两语中的句法型结果复合动词与日语中后项为非宾格动词的词汇型结果复合动词都表示“达成事态”。第二,汉日结果复合动词的事态类型均与右侧的后项动词保持一致。日语结果复合动词为右核心结构,其事态类型由后项动词决定;而汉语结果复合动词的事态类型看似由后项动词决定,实则取决于前项与后项之间的功能性低位体范畴。

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外语教育
二语形态一致敏感性的影响因素研究547-559

摘要:本文梳理了二语、母语、个体因素和二语水平等对二语形态一致敏感性(简称语形敏感性)的影响,并基于关键术语的界定和二语水平与其他影响因素协同关系框架的构建,得出如下基本结论:1)对于二语的结构而言,横向上的控制距离越远,纵向上的构成类型层级越低,语形敏感性就越弱;从二语语言特征来看,二语控制成分越复杂,主干词的透明度越低、标记性越强、规则性越小、出现频率越低以及语形成分的变化越丰富,二语者的语形敏感性就越弱。2)二语者自身母语与二语间的语言距离越远,其二语语形敏感性就越弱。3)二语者的习得年龄越大,工作记忆容量越小,其二语的语形敏感性就越弱。4)二语水平不直接作用于二语语形敏感性,而是作为一个调节变量,间接作用于母语、二语和个体等因素,进而动态地影响二语者的语形敏感性,整体上的表现趋势为:二语水平越高,二语的语形敏感性则越强。

二语词汇水平对汉英双语者词汇通达中一语自动激活的影响研究560-571

摘要:本研究考察二语词汇水平对汉英双语者词汇加工过程中一语自动激活的影响。我们利用词汇知识量表(VKS)测试受试的词汇水平,并将其分为词汇高、低水平组,通过完成在线语义相关性判断任务,考察两组受试词汇加工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与对译词重复性及语义相关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词汇高、低水平组二语词汇通达中均出现一语自动激活,在判断语义相关词对时,一语对译词重复对词汇加工具有促进作用;在判断语义无关词对时,一语对译词重复具有干扰性,反应时结果显示,词汇高水平组比低水平组受到的干扰性更强。

在华俄语母语者词汇产生中的跨语言激活572-582

摘要:本研究探讨在华俄语母语者俄语和汉语言语产生中跨语言激活的情况:实验1探讨非目标词汇为俄语词汇时语音信息的激活,实验2探讨非目标词汇为汉语词汇时语音信息和字形信息的激活。实验任务要求受试看到图片时先使用目标语言准备图片的名称,之后使用目标语言命名图片或者命名非目标语言的词汇,实验结果比较受试对非目标词汇命名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结果表明,在华俄语母语者言语产生中非目标词汇的语音信息得到激活,且在其俄语词汇产生过程中汉字的字形信息也得到激活。实验结果证实双语言语产生中的跨语言激活是一个普遍现象,进一步支持并拓展了非特定语言提取理论的主要观点。研究结果对汉语二语学习与教学有一定启发意义。

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中国特色外语教育
整体外语教学的实施路径583-595

摘要:本文以整体外语教学理念为基础,依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以及有关语言运用的论述,结合语类理论和活动理论,参考语类教学法构建了整体外语教学流程。该流程基于特定语类的语篇,依次开展三类语言活动:1)意义理解活动,含“体验”与“探析”两个次类;2)意义协商活动,含“再现”与“共建”两个次类;3)意义表达活动,含“初创”与“呈现”两个次类。这些活动既有先后顺序又相互影响,具有动态性和渐进性。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完成这些活动学会运用语言建构意义。这是一个以语类为依托、以语言活动为支撑、以意义建构为目标,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整体外语教学模式。

基础外语学习的"语言匹配输入假说"596-607

摘要:本文结合我国基础外语教育情况,提出外语学习的“语言匹配输入假说”,并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现有的英文阅读分级体系,提出了可操作方案。该假说认为,语言输入的内容应该与学习者(尤其是儿童外语学习者)的心智水平相匹配,而非偏重语言形式去创造“i+1”超出现有水平的输入。语言输入的同时应伴随大量语音输入,为低龄外语学习者创造丰富而自然的语言环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新时代专栏:中外文化交流研究
五四以降外来文化接受之俄苏"情结"——以现实主义之中国传播为例608-619

摘要: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洗礼。百余年来,19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在我国被广泛接受。从文学跨文化传播角度看,由于本土文化传统和社会情势的原因,五四开始我国文坛和学界就偏重于接受具有强烈民主主义精神和社会变革意识的俄国现实主义,而非西欧的现实主义;三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继承了俄国现实主义审美文化因子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又成了外来文学本土传播之主流,在较长时期内影响了我国的文学创作与理论研究。俄苏文化对中国社会有一种特殊的文化与政治亲和力,本土文化之集体无意识中深深的俄苏“情结”,是导致俄苏不同“变体”之现实主义在我国长期以不同方式被接受与传播的根本缘由,其间有成功收获,也有经验教训。

对五四时期东欧民族文学与文化在中国译介流布的再认识620-628

摘要:从20世纪初到五四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和融通异常活跃,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文学界对域外“弱小民族文学”的关注尤为突出,东欧民族文学及文化的汉译流布成为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之一。其中折射的异域民族境遇和反抗精神、朴素的家国情怀、对自由平等和真善美的追求以及文学艺术创造实践等等,构成了与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新文学紧密关联的独特外来因素,为中国社会和文化走向现代提供了外部经验和重要借鉴。在新时代创造性地继承、转化和发展这一传统精神内涵,对于推动中外文学和文化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深刻启迪和积极现实意义。

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书刊评介
《认知功能取向的日语二语研究》评介629-633

摘要:1.引言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虽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学理论,但在一些基本认识上是相同的,它们都认为:语言及其组织方式反映了人们普遍的认知原则;人们习得与使用语言的能力是其语言知识的必要构成部分;语言结构是通过语言使用固化产生的(P.2)。专题文集《认知功能取向的日语二语研究》将这两个学派视为一个整体,统称为认知功能语言学。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语言学是重要的理论指导,其中就包括认知功能语言学。

《否定现象的语用学研究》述评634-638

摘要:由瑞典学者Malin Roitman主编的《否定现象的语用学研究》基于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的非对称性特征,从语用学视角出发,以斯堪的纳维亚语言复调论(the Scandinavian Theory of Linguistic Polyphony,简称 ScaPoline )为理论主脉,针对具体研究问题选用对位的研究方法,对多种语言中的否定现象进行了探析,重点关注属于罗曼语族的法语和西班牙语。

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会讯
2019年"全国外语教学与研究博士生论坛"征文通知-F0004

摘要:为提高博士生研究能力和博士论文质量,加强各校博士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加快我国外语教学与研究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外语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和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举办的2019年“全国外语教学与研究博士生论坛”定于2019年12月6-8日在北京大学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