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 11-1251/G4 国内刊号
  • 1000-0429 国际刊号
  • 1.7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外语教学与研究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7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外语教学与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语言研究、外语教育、简讯、新时代专栏:中外文化交流研究、书刊评介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9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汉英对比研究
英汉时空概念化方式差异:时空分立与时空同态163-175

摘要:本文在论述英语时空分立的基础上,从汉语的文化渊源到汉字的构造,再到汉语的语法系统各层次,以详实的证据证明了"汉语时空同态"的假设。这样的论证一方面说明了沈家煊(2016)的名动包含理论概括过度,同时也在更大的范围内为汉语的"特殊"现象做出了统一自洽的解释,为全面理解汉语的本质性特征和汉语综合性思维特征提供了事实依据和理论解释的思路,具有方法论意义。

英汉自移处所宾语构式与动词的适配176-188

摘要:英汉语均有自移处所宾语构式,本文通过考察此构式与参与构式的两类动词的适配发现:1)英语位移路径动词很多是源自法语和拉丁语的外来词,这些词大多可进入构式,汉语单音节位移路径动词可进入构式而双音节相关动词则不能;2)英语位移方式动词描述性高,不易进入构式,而汉语位移方式动词描述性低,较易进入构式。本文认为自移处所宾语构式与动词的适配是双向的,是互相选择和制约的结果。构式倾向于选择描述性低的动词,动词则倾向于选择与所属语言类型一致的相关构式。

汉英主题结构的主观性:述题的情境植入视角189-201

摘要:本文基于认知语法的情境植入视角,从述题角度对比考察汉英主题结构在自然口语中的使用倾向。研究发现,汉英述题小句的情境植入层级差异显著:汉语主题结构偏于态度限定,呈现出明显的主观性特征;而英语主题结构偏好于时间情境限定,主观表达受限。从具体对比数据可见:汉语的悬置主题结构最为主观,其次是主语主题和偏置主题,宾语主题结构相对客观;而英语主要为偏置主题和主语主题结构,前者汉英表现趋同,后者差异明显。从限定方式看,汉语的高层情境标记具有事态限定和主题关涉双重作用,其表达偏好可为汉英语言的类型差异提供新的解释角度。

全称量化逻辑与英汉全量限定词的语义刻画--以every和“每”为例202-211

摘要:本文全面考察英汉全量限定词every和"每"的语义差异,进而探讨全称量化逻辑与自然语言表量成分之间的匹配度。文章提出:全称量化逻辑能较好地定义和描写every的语义;而"每"则具有语义多样性,其意义和功能包括全称量化、加合操作以及引入变量,因此单靠全称量化逻辑无法对之进行完整和准确的描写。"每"的多重语义促使我们从新的角度审视量化成分的语义和量化理论的构建,也说明直接套用量化逻辑来解析自然语言表量成分的意义是不可行的,逻辑研究不能替代自然语言意义的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学术思想的源起、流变、融合与发展212-224

摘要:本文全面追溯了Halliday九大学术思想的渊源与流变,回顾了Fawcett四大学术思想的融合与发展,讨论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学术思想的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通过借鉴、吸收和融合认知科学、语料库语言学、计算语言学、语言类型学、生物语言学等学科理论和超学科视角,本文尝试完善Fawcett提出的认知思想,并提出语言类型思想、生态思想和超学科思想,以期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后Halliday时代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借鉴。

小句极性的元功能归属225-238

摘要:对于极性的元功能归属,系统功能语言学一直"犹豫不定"(胡壮麟等2008:418),最终将其归入人际功能。但在人际框架下,极性与情态之间的范畴关系、极性的语气归属、非限定小句极性判断以及是否存在"双重否定"等均存在疑难问题。其根源就在于极性在小句中的多范畴属性未引起重视,小句极性的元功能归属尚未厘清。本研究发现,小句极性并不是由语气成分这个单一范畴的极性决定的,而是分布于小句中各极性负载成分的极性潜势合力为之的结果;小句中存在极性构型,属于典型的经验模式的粒子结构,因此小句极性元功能应当归属经验范畴,而非人际范畴;在经验上极性构建微过程的实现(↘肯定)与否(↘否定)。

语篇衔接的主体可及性分析路径探索239-249

摘要:语篇衔接研究长期以来主要围绕话语的本体属性展开。在话语认知研究的影响下,衔接的概念本质、手段分类、研究范围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本研究以"主体可及性"话语分析模式为视角,在全面反思上述问题的同时,探索语篇衔接的话语主体属性,进而重新界定衔接与连贯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通过主体可及性框架下的"话语可及"视角改进和发展传统的衔接分析手段,重新解读其相应的语篇组织机制。

探寻意义的本质:从物指到话语自指250-260

摘要:本文围绕语言符号的意义问题,重点探讨三种意义观,简略讨论一种意义观,认为:物指观将指称物视为意义,可以解释语言与外部世界的关联;心指观将心理概念当作意义,可解释语言与内心世界的关联,但指称物或者概念都只是指称,不是意义,只有对它们的言说或描述才构成意义;系统自指观将指称与意思相区分,认为词语的意义即意思,取决于系统中词语间的相互关系,从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从向语言外部求意义到向语言自身求意义的转变;话语自指观立足话语自身,从词语在话语中的使用实例中获取相关释义内容,并将其作为词语的意义,不仅强调了意义的自指属性,而且突出了意义的使用属性,诠释了意义即使用的合理意涵。

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外语教育
中国学习者英语进行体产出研究261-272

摘要:本文依据情状体假说(Andersen & Shirai 1996),基于中国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口语和书面语语料库,考察中国大学生英语进行体产出情况。结果发现:1)中国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英语进行体的使用频率在口语语料中均高于书面语;2)在口语和书面语语料中,中国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进行体的使用都受动词情状体影响,动词情状体在进行体中的使用频率排序均为:活动动词>完结动词>达成动词,此结果与情状体假说关于进行体的一个预测一致;3)与英语本族语者相比,中国学习者使用活动动词频率更高,而使用达成动词和状态动词频率低。在口语中,中国学习者将进行体标记过度用于状态动词,这一结果不支持情状体假说关于进行体的另一个预测,即进行体不会错误地标记于状态动词。本文从英、汉进行体标记的差异、原型假说及基于使用的语言观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解释。

中国英语学习者句法层级构型信息的跨语言启动研究273-284

摘要:句法知识的地位及其在双语间的共享问题在心理语言学界争议不断,部分原因在于既有研究未将句法与词汇、篇章等其他信息进行有效剥离。鉴于此,本研究聚焦于与挂靠歧义现象紧密相关、同具体词汇剥离而抽象程度较高的"句法层级构型信息",考察它在中国英语学习者身上的跨语言启动效应。研究发现:1)汉-英方向上,英语产出任务中存在跨语言启动效应,理解任务中也有类似趋势;2)英-汉方向上,汉语理解和产出任务中均存在跨语言启动效应;3)大部分启动效应发生在基线条件下不占优势的反应上,即存在反转偏好效应。这进一步印证了句法知识的独立性和双语句法表征的共享观。

从简单句关系化的最初习得到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的解释维度285-297

摘要:本研究通过儿童最初习得简单句关系化的特征探讨关系从句蕴含共性的解释维度,同时也解释儿童习得特征的制约因素。根据Keenan & Comrie(1977)提出的简单句关系化蕴含共性,儿童在最初习得简单句关系化时优先习得主语关系从句,后习得宾语关系从句,之后再习得旁语关系从句,但跨语言儿童最初习得关系从句类型的特征却不支持这个蕴含共性。虽然英语类语言儿童无论产出还是实验数据都显示主语关系从句的习得明显早于宾语关系从句,但本研究中汉语儿童的产出和实验数据都表明,汉语儿童首先习得宾语关系从句,然后习得主语关系从句。我们根据陆丙甫(2005a, b)提出的解释语序的两个认知功能原则预测了各种语序不同的语言提取主语和宾语的可及性,认为应该根据关系从句的位置特征和S、V、O的语序特征把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进一步细化为两条原则,细化后的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一方面可以解释汉语儿童和英语类儿童关系从句的早期习得特征,同时也可以解释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的存在理据。

二语学习者汉语特殊类动名搭配认知机制研究298-308

摘要:本文考察了不同水平二语学习者在无语境条件下对汉语特殊类动名搭配的认知理解情况,并将其与母语者的表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二语水平对搭配理解影响显著,高级组的理解情况整体优于初、中级组,但同汉语母语者相比在得分上仍存在显著差距。在认知理解倾向上,初级组受试倾向于字面义优先,高级组倾向于比喻义优先。尽管高级组受试的汉语已达到较高水平,但在特殊类搭配的理解上,按比喻义理解搭配的比例仍低于汉语母语者。这表明学习者的二语搭配理解能力并未与其二语水平同步发展,其对特殊类搭配的认知能力有待提高。

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会讯
“未雨绸缪:语言与下一代人工智能博鳌论坛”召开308-308

摘要:2019年1月10-12日,由江苏高校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师范大学国家语委语言能力高等研究院、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语言科学》编辑部和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神经语言学研究会共同主办的“未雨绸缪:语言与下一代人工智能博鳌论坛”在博鳌亚洲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30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70余名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语言学、脑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百年五四融通中外--第二届中外文化交流研究专题研讨会通知-F0004

摘要: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不屈抗争、奋发图强的历史。五四新文化运动是这一历史的逻辑发展,它带来了中西思想文化的深刻碰撞和交流,是一次再造民族精神的文化革新运动,对推动中国文明进步和走向现代世界,功不可没。今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100周年,为重温历史,启迪新学,本刊特举办"百年五四融通中外--第二届中外文化交流研究专题研讨会"。

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书刊评介
《二语习得中的突显》介评309-313

摘要:国际知名应用语言学专家Susan M.Gass教授携Patti Spinner和Jennifer Behney两位学者编著的《二语习得中的突显》,于2018年由Routledge出版社纳入“二语习得研究系列丛书”出版,是迄今首部系统介绍二语习得中的突显的学术专著。该书旨在回答两个重要问题:1)什么是突显?2)语言学习者如何利用突显?全书共14章,第1章为总体介绍,第2-14章按照内容分为四部分。本文介绍该书主要内容,并评述其特色和不足。

《传承语习得》述评314-318

摘要:《传承语习得》于2016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Silvina Montrul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西班牙语暨葡萄牙语系教授。长期以来,Montrul教授植根语言学理论,运用心理语言学方法研究第二语言习得、双语和传承语习得中的一系列问题,曾出版Incomplete Acquisitionin Bilingualism:Reexaming the Age Factor(2008)等学术著作。